说到这里,李娜停顿了一下,小妹和晓珏也从专注中舒缓了过来,顺便活动了下僵硬的身体,继续听了下去;
听爸爸说,姨娘过后与妈妈在书信中详细叙述了整个事件过程,妈妈非常相信自己的妹妹,她确信整个事件是真实的;
这个事件让妈妈感觉到,一个普通国民也可以直接参与捍卫整个民族或国家元首的重任,她更加坚信了南斯拉夫、特别是塞族的国家民族信念,同时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到了五十年代末,东西方的冷战越来越激烈,按丘吉尔在1946年时的话说,冷战就开始于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的里雅斯特”尽管是意大利的领土,但距离南斯拉夫仅有“一墙之隔”;
而南斯拉夫总统贴托据有着不同于苏联东欧的意识形态,还有他独立自主的设汇主义理论及供禅主义思想,加上前次姨娘经历的事件,这些都对母亲这个塞族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妈妈与爸爸政治上的裂痕越来越深,争论也愈演愈烈,当时妈妈刚离开美国就已经怀有身孕了,而我仅有两、三岁,她要爸爸和我随她一同回南斯拉夫定居,爸爸不从,但她还是在1960年左右毅然的离开了我和爸爸回到了她的家乡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开始妈妈还有信来,说住在“贝尔格莱德”,由我的外婆照顾,当年生下了孩子,是个女孩,也就是我从来未曾见面的妹妹,起名叫“Byud Poguo(比尤波波)”;
李娜眼睛紧紧盯着篝火,停顿了片刻后深沉的说道:那时候,爸爸带着四、五岁的我艰难的生活着,开始还把我放在洛杉矶邻居一家中国人那里寄养,那家中国人姓李,对我非常好,后来我稍大点了,就随爸爸去工厂,我印象里最深的就是爸爸在美国人的电子器件工厂里忙碌着,而我则静静地坐在“隔离区”靠墙的长凳上望着爸爸,等着他中午带给我吃的,有时候在长凳上又喝又饿就昏沉沉地睡着了......;
那段日子怎么过来的我都不记得了;
小妹问了句:李娜姐,你就是在那家中国人那里学会的国语?
李娜点了点头,喝了一口水继续说着:中国人家里有一个比我稍大的姐姐就叫“李娜”,因此我后来的中文名字也叫李娜,这是另一个故事了,但因此我很喜欢中国人;
后来到了1980年贴托去世以后,没有任何一位领导者能够再统治由几个民族、宗教、语言或文字联合起来的国家,他们开始蕴养着分裂和独立;
当时我已经20几岁了,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美国南大西洋公司,在公司设在东京的一家影视公司里打工,为公司电影作品翻译“英译日”,“英译汉”及“日译汉”文字或语言等等,而在这之前,爸爸与妈妈的通信渐渐地越来越少,最后干脆中断了联系;
那时我曾几次想去南斯拉夫寻找妈妈和妹妹,但我这个美国人孤身去一个设汇主义国家,别说自己很有可能身陷囹圄,甚至会牵连到我的妈妈和妹妹,因此只能等待机会了;
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机会永远的失去了;
南斯拉夫那边,终于在1991年,克罗地亚族与塞族之间.....;
另外,令人震惊的是:北约空军从去年的3月份起对xxxxx及科索沃地区开始大规模空袭,他们动用从周边意大利机场起飞的B-52大型轰炸机、F-16歼击机等轰炸.....;
他们还动用亚得里亚海上的驱逐舰对xx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空袭从3月份一直持续到6月份,他们轰炸了xxx的城镇、公路、桥梁、发电厂等等,造成xxx无法估量的损失,最终迫使xx军队投降;
到了21世纪至今xx还在动荡之中,仍旧没有宣布自己独立;
小妹插上了一句话:去年5月初还用导弹袭击了南联盟的中国大使馆(注2),国内民众都上街游行抗议了;
李娜点了点头继续说:当然,妈妈和“波波”妹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贴托总统去世后就中断了联系,在国家解体的内战中,妈妈和妹妹更杳无音信了;
小妹和晓珏神情忧虑的听完了李娜姐家庭动荡的经历,更像是上了一堂近代世界历史课一样,晓珏翻过身来有些疲劳的仰面朝天躺着,眼睛凝视着屋顶,小妹也伸长了双腿伸着懒腰,若有所思的想着,而李娜小姐则是双手围搂着自己的双腿,眼睛一直盯着炉内的篝火,始终沉浸在迴想之中......;
一会小妹突然问道:李娜姐,那么后来姨娘贾德里安卡怎样了?您去原来妈妈和妹妹居住的老房子找了吗?
李娜说:我是去年年末来到“贝尔格莱德”的,都找了,房子也已经不在了,都被内战和北约空袭的炮火夷为平地,周围有部分新建的房屋,住户也是新搬来的,包括姨娘的信息都完全中断了;
另外......;李娜又接着说道:来“贝尔格莱德”以后,我又听到了很多消息,这让我内心很矛盾,我出生在美国,我热爱我的国家,但是在塞尔维亚,在去年的“贝尔格莱德”,人们说到的悲壮一幕是在“布兰科夫”大桥上,上千人昼夜守候,面对北约的轰炸机,人们举起烛光和绘制的靶心图案(注3),高喊着和大桥、和家园同在的口号;
小妹点着头说道:这个报道在中国国内也听到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李娜愤懑的问道:是因为以前的设汇主义南斯拉夫或者贴托吗?可他们都不在了?为什么不能让后来的他们敏注、字油的决定自己的命运,而要来破坏他们的家园,抑或还要杀死他们呢?
室内平静了一会儿后,小妹又关切的问道:那么李娜姐您准备放弃了吗?
李娜从迁怒中恢复了过来说道:还没有放弃,我无意中获得了一个意外的信息,把与母亲和妹妹分离后,到南联盟解体前这一段勉强接上了,因此仍旧没有放弃寻找;
什么信息?小妹焦急的问道;
哦!是这样的......;李娜又开始说了起来:
这完全是一次无意中的巧合,现在说来是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期间,曾在中国上映的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注4)里的主要演员“Velimir 'Bata' Zivojinovic(日沃伊诺维奇)”,也就是影片中的“瓦尔特”来中国访问了好几次,他也是塞族人,而中国国内为了配合他们的来访,在北京举办过“南斯拉夫文化艺术回顾展”;
我因中国开放后的中美影视界合作交流事宜,正巧从美国来到中国,因为思念南斯拉夫期间的妈妈和妹妹的缘故,对展览很好奇,因此顺便也参观了这个展览会;
在这之前爸爸与妈妈通信里,我曾听说过,由姨娘贾德里安卡引荐,妹妹少年时在“贝尔格莱德”加入了一个艺术团,她是歌唱演员,她也非常热衷于自己的事业;
那天,我在展览会的橱窗里随意的浏览着,突然,橱窗里的一本暗红色的宣传册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封面是“斯洛文尼亚”语的《OMLADINSKO KULTURNO UMETNI?KO DRU?TVO》(注5),直译的意思是:《奥姆拉丁斯科文化艺术协会》,封面文字中还有“BEOGRAD1972(贝尔格莱德1972)”的字样,我对斯拉夫语不懂,因此其他文字就无法翻译了;
翻开这本宣传册第一页,是密密麻麻的手写体人名签字,足足有30-40人之多,并且还有通栏标题的手写体中文毛笔字“中南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字样;
因为签字的手写体名字因人而异,挥洒的无法辨认,但书写工整的字体还能勉强辨认出几个,而第一个最清晰映入眼帘的竟然就是“Byud Poguo(比尤波波)”;
这令我大吃一惊,内心狂跳个不停,继续翻过去几页,有几幅单人照片,然后就是一张男、女合唱团的合影,我当时太激动了,泪水已经浸湿了眼眶,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妹妹,甚至也没见过她的照片,更没见过她的手写体签字,早年听爸爸说,妈妈曾寄来一张妹妹小时候的照片,但爸爸在洛杉矶与东京来回不断地周折中遗失了;
当时我看到,在这张合唱团的照片里,一共有27名身穿艳丽服装的合唱团漂亮姑娘们,如果不是重名重姓的话,其中的一位一定就是我从未见面的妹妹,我仔细的看着照片上的每一个人,我觉得每一个姑娘都像我的妹妹,他们都是那样的靓丽秀美,我甚至感觉其中的一位似乎是越出照片,伸出双手迎面的向我跑了过来,她对着我呼喊着“姐-姐-”......;
此刻的李娜把头埋进双腿,小妹过去把李娜拥抱在怀里,在不住的劝慰着李娜,两人都已经泪流满面,晓珏也赔两位姐姐不停地抽泣着......;
片刻后,三人从悲痛中慢慢恢复了过来;
小妹哽咽的说:妈妈还有妹妹的遭遇太让人揪心了;
李娜满脸泪痕的回答:我在塞尔维亚这期间也想了,每一个xx家庭都会有妈妈和孩子,我可能面临永远失去我的妈妈和妹妹,但民族的战火与沦陷,会令千千万万的家庭失去妈妈和孩子,千千万万的家庭流离失所,那才是最惨痛的;
小妹不住地点着头,接着边揩拭着眼睛边问道:李娜姐,你后来问工作人员这本宣传册的来历没有?
李娜抽泣着回答:问了,他们说是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时,这个艺术团全体人员签字后,赠送给中国团员的宣传册,被中国团员带回了国内,此次作为展品无偿赠送给回顾展的;
我又问他们还能联系上提供这本宣传册的南斯拉夫人士吗?
工作人员说:联系不上了,据说全体演职人员都在南斯拉夫解体的内战中失踪,估计凶多吉少;
那么能知道宣传册的艺术团来自于南斯拉夫哪个地区?
哦!工作人员无奈的嘀咕着:据说“omladinsko(奥姆拉丁斯科)”是位于“克罗地亚”的某处地方,但具体不详;
后来.....;李娜继续说着:我也去这个克罗地亚的“omladinsko(奥姆拉丁斯科)”地区寻找了,人们根本不知道内战前的这个艺术团,更不知道还有“Byud Poguo(比尤波波)”这个人了;
......夜已经深了,“炉边谈话”只能结束了。
(注1):参见南联盟解体相关网络信息;
(注2):参见美国巡航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炸死、炸伤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相关网络信息;
(注3):参见贝尔格莱德市民守卫大桥的相关网络信息;
(注4):参见网络信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片,该片于1972年11月30日在匈牙利上映。
该片讲述了1944年,在德国军队占领的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市期间,游击队长瓦尔特(主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让打入内部的间谍现出了原形后,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的故事;
拍摄该片的南斯拉夫电影导演哈·克尔瓦瓦茨在拍摄该片的20年后因波黑战争所导致的饥饿而在萨拉热窝去世。
197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的该片在全国放映。
(注5):参见宣传册实物正本原件及Byud Poguo(比尤波波)亲笔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