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陆开晕倒,万年随随便便从中抽了一张誊抄好的卷张,离开了吏部!
南薰殿,唐玄宗正闭眼休息着!
“陛下,万大人来了!”
如果万年在这就会发现,跑进来的内侍居然是何姜的弟弟,那个瘦子--何蒜!
“他来了,就让他进来吧!”
唐玄宗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口齿不清的说着!
............
“陛下,吏部各位主事已经誊抄好了,臣特意选了一份呈给您一阅!”
万年恭恭敬敬的说到,并把卷纸交给了何蒜!
约摸数息的时间之后,唐玄宗开了金口!
“嗯!不错,就按照这个拟旨吧!”
“是!”
只见焦黄的卷纸,浓郁的墨汁留着密密麻麻的印记!
关内道,治长安!
河南道,治汴州!
河东道,治蒲州!
河北道,治魏州!
山南西道,治梁州!
山南东道,治襄州!
江南东道,治苏州!
江南西道,治洪州!
陇右道,治鄯州!
黔中道,治黔州!
淮南道,治扬州!
剑南道,治益州!
岭南道,治广州!
京畿道,治长安!
都畿道,治东都!
共分天下十五道!
不知不觉间,转眼已过数月!
自张说辞世之后,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个位置也就一直空着,还好朝政无事,缺了个同平章事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好在唐玄宗经过时间的考量,心里已经发现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张九龄!
但是不知道朝内文武众官怎么看啊?
宣政殿上,今日唐玄宗故意没让张九龄上朝,他就是要看看其他文武百官的意思!
而长安街的小食店内,熟悉的地方,又是两碗汤饼,坐着的又是两人熟悉的人。
............
“众爱卿,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空缺已久,朕打算让中书侍郎张九龄担任,你们意下如何啊?”
帝旒摇摇晃晃,让人看不清唐玄宗的脸,只闻其声不见其容。
唐玄宗此言一出,众文武百官四下对视一下,虽然脸上没什么变化,但是心里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被珠宝玉器塞满的脑袋突然飞速运转起来!
“陛下,如此草率定下张子寿任中书门下平章事,臣认为不妥!”
出言相阻的是一位一脸奸诈,看起来和张九龄差不多上下的紫袍大员!
御史中丞李林甫!
“哦?李爱卿请讲,你有何不同的抒见,快道给朕!”
李隆基一脸正色的看着李林甫,故作异色的说到!
李隆基知道张李二人素来不对付,张九龄一向兢兢业业,李林甫善营巧滑。二人在政见上一直不和,何不如趁这个机会,探探李林甫分口风?
李林甫向左一跨步,站出百官之列,朗声道:“陛下,百官皆知张子寿只是中书侍郎,有何才德能任中书门下平章事?”
“祖上最有名的莫过于其曾祖张君政,也只是区区韶州别驾,其祖张子虔不过窦州参军,其父张弘愈更是索卢县县丞!由此观之,张九龄实在是不能胜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
李林甫越说越来劲,说完还看了看尚书右丞韩休的模样!
而正在翠姐小食店内的万年和张九龄,并不知道宣政殿发生了什么!
“子寿兄,今日怎么有时间叫我出来啊?没去早朝啊?你可是中书侍郎,算算这时辰不对啊?”万年一脸惊奇的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张九龄,抽了一双筷子放在碗上!
张九龄从碗里夹起一块面团,轻轻往嘴里送,含糊不清的说道:“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不是你们内侍省的人通知我的吗?”
“啪!”
万年拿在手里的筷子还没拿稳,一下子掉落在地上。
“什么?我们内侍省的人通知你的?是谁?长什么模样?”
万年迟迟没有捡起地上的筷子,先是问了问张九龄到底是情况!
“就是陛下身边那个瘦瘦的内侍啊?怎么了?听说他叫何什么来着?我记不得了!哎呀,这么多年了翠姐的手艺就是好!”张九龄缓缓说到,然后毫不吝啬的大赞这碗汤饼的主人!
有时候就是这种街边小食才能展现食物的原汁原味!
“没什么,没什么,这汤饼真好吃!”万年闪烁其词,大口大口的吃着自己面前的汤饼!
心里已是翻起惊涛骇浪,看来张九龄这是要拜相了,唐玄宗这么做就是想看看其他文武百官的意图,背着张九龄进行!
............
李林甫的这番言语,引得宣政殿上众官一言不发!
“哈哈!真是天大的笑话,张子寿是有真才实学的,仅凭他父辈祖辈并不显赫,莫非这就是他不能任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理由?李大人,你不觉得这个理由很荒谬吗?”
李林甫微微一侧,他身为御史中丞,居然有人敢出言抵触他!
但是只是看了一眼他就没有说话了,他没想到这个人就是中书令萧嵩!
“额......那他之前只是一个校书郎出身,最高只做过工部尚书,而且还亲附张说一党,实在是不能重用啊!还请陛下三思而行!”李林甫被萧嵩这一说,头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细汗,紧张了一阵,终于找到了说辞!
............
萧嵩极其隐蔽的给身后的兵部侍郎卢绚一个动作。
卢绚心理神会的轻轻点头,向左一步,几乎和李林甫站在相同位置。
“李大人,卢某不知道那人是谁?当初只是一个千牛直长,然后慢慢做到了太子中允,刑部侍郎.........李大人你知道吗?”
卢绚强忍住自己不笑,他知道自己说的就是李林甫本人,只是佩服中书令萧嵩的高明之处!
李林甫狠狠的看了一眼站在自己旁边的卢绚,整个人微微发抖的道:“卢绚,你莫要欺人太甚......”
李林甫就怕别人揭他短,而这卢绚居然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揭自己的短,实在是可恶之极!
唐玄宗微怒道:“够了,你们当这宣政殿是长安街吗?都是朝廷大员,如此这般成何体统!韩休,你来说说张九龄是否能任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尚书右丞,一脸和事佬的样子。
“额,回禀陛下,张九龄虽然亲附张说,但是那是他能力的确出众,张说确实喜爱,如果仅凭这一点就不用他,恐怕太过片面。再说了,他任职梅州其间,开凿的梅关古道,加大了南北交流,亦数大功一件,由此看来,由他任职平章事一职无恙!”
韩休说的很慢,引得唐玄宗轻轻点头。
“那就这样定了吧!即刻下旨尽调张九龄为中书门下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