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58800000140

第140章 一四〇,虚虚实实虚中实

张辽率军回到大营,贾诩也领军来与张辽会合。

大营帅帐中,张辽、贾诩、刘晔三人议事。

张辽问刘晔道:“子扬先生,怀城守将除了贾达之外,还有何人?”

刘晔道:“夏侯渊命贾达为主将,乐琳为副将,驻守怀城,如今,曹真逃了回去,主将自然就是曹真了。”

张辽道:“我收到消息,贾达已率一万五千人马出城,企图与夏侯渊夹击主公大军,我当尽快率军前往接应才是。”

刘晔道:“什么?主公?北边部队的统帅不是赵子龙将军吗?”

张辽道:“子扬有所不知,主公已经悄悄来到了河内,如今,正在子龙将军那里暗中主持战局。”

刘晔道:“原来如此,难怪赵云将军这么快就击败了夏侯渊,原来是有大将军在此啊!”

张辽道:“没错,主公此次来河内,就是要一举攻下河内郡,然后,以雷霆之势拿下洛阳。”

刘晔道:“如此说来,要尽快攻占怀城,如今,夏侯渊和贾达两部人马都在城外,张将军可迅速发兵前往怀城,阻挡贾达再进入城中,这样,主公大军就可以在城外击败贾达和夏侯渊。”

张辽转向贾诩问道:“文和先生以为如何?”

贾诩道:“主公并非要我等前去接应,而是打通山阳与怀城之间的路线,眼下,曹真已被将军所败,马超又率三千骑前往怀城,将军当尽快攻下怀城,以响应主公。”

张辽道:“怀城尚有五千人马,又有曹真坐镇,要快速攻取此城,非出奇谋不可。”说完,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刘晔道:“我有一计,将军不防一试。”

张辽急忙道:“噢!有何妙计?先生快讲!”

刘晔说出了自己的计谋…

怀城北二十里,青州军大帐,黄胜招集众将商议。

黄胜道:“刚收到消息,张辽已击败曹真,正率军向怀城而来,前日,已派马超率领三千骑支援,我已令马超在怀城北一带袭扰敌军,切断怀城与贾达一军的联系,当前战略,贾达兵少,应先击败贾达,再对付夏侯渊。”

荀谌道:“主公,我军进攻贾达,夏侯渊必定救援贾达,或者攻我军之后,应如何应对?”

走到沙盘前,黄胜道:“诸位将军都已看过地形图,贾达离我军五里处下寨,夏侯渊在我军后方六、七里左右,敌我三队人马呈品字形布局,夏侯渊与贾达两营之间可以互相救援,要想赶在夏侯渊来救援之前而打败贾达,最重要的是一个快字。”

黄胜又道:“夏侯渊要想与贾达两军进攻我军,必定要统一战略布置,如今,贾达部队刚出怀城,当趁贾达与夏侯渊战略协调未达成一致之时,对贾达营寨发动猛烈攻击,才有胜算。”

赵云道:“主公,敌军两营之间相隔不到十里,要想瞒过夏侯渊去攻贾达营寨,恐怕难以做到,我看,夏侯渊也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如此布局。”

黄胜道:“没错,所以,如何瞒过敌军斥候就成了关键所在。”

鞠义道:“主公,我留意到,曹军每派出一波斥候兵,时间相隔大概是一个时辰左右,不如这样,我军多派出斥候兵,侦探敌军,等敌军的一波斥候兵回去时,我军即刻发兵,敌军派出第二波斥候兵时,尽量将其全部击杀,如此一来,我军就争取到了不少的时间。”

赵云道:“此法不错,不过,时间还是少了点,要是再能争取一两个时辰就好了。”

文丑道:“不如派人佯攻贾达,然后引来夏侯渊之兵,正面与之交战,当前我军猛将如此之多,何惧夏侯渊!”

张秀也道:“我也觉得文将军之言有理。”

荀谌道:“二位将军稍安,要知道,我军占领河内后,真正的战斗还在洛阳,不可在此损耗过多的兵力。”

黄胜走回主位坐定,环视了一下众将,微笑着道:“诸位将军各有道理,我心中已有定论,今晚,就要出兵与曹军交战。”

“张秀听令!”黄胜正言道。

“末将在。”张秀应道。

黄胜道:“你领三千人马,去攻夏侯渊大营。”

张秀一愣,道:“主公,三千人是不是少了点…?”

黄胜微笑道:“不少了,只是佯攻而已,三千人都算多了。”

张秀道:“佯攻?末将不明白,既然要去攻贾达营寨,为何还要故意去惊动夏侯渊,如此,岂不是打草惊蛇?请主公为末将解惑。”

黄胜道:“你觉得,夏侯渊见我军去袭营,他首先会想到什么?”

张秀思量一会,道:“夏侯渊见我军去袭营,人数却不多,他应该是以为我军只是疲军之计。”

黄胜道:“没错,你引军去袭营,见好就收,等过一会再去袭击,反复几次,就能吸引夏侯渊的注意力,让他无叚他顾。”

张秀道:“末将明白了。”

“文丑。”黄胜道。

文丑应道:“末将在。”

黄胜道:“文将军领两千骑兵,跟在张秀将军附近,以防夏侯渊派出大部骑兵突袭张秀部队。”

文丑道:“是,主公。”

黄胜道:“二位将军记住,若夏侯渊率军去救援贾达,你们就引军袭击其后方,明白吗?”

文丑、张秀同时应道:“是。”

“鞠义。”黄胜道。

鞠义应道:“末将在。”

黄胜道:“你领三万人马,去攻贾达营寨,务必将其攻破。”

鞠义又是一愣,想不到黄胜竟然让他做此战的主将,不光是鞠义,其他人都认为领兵进攻贾达营寨的人必定是赵云。

黄胜见鞠义不答话,便问道:“鞠义将军不敢去?”

鞠义这才回过神来,大声应道:“必不负主公重托。”

黄胜道:“好,就按你说的,避开曹军斥候,再伺机出兵。”

鞠义道:“末将明白。”

黄胜道:“好了,诸位将军先去准备吧!”

鞠义、张秀、文丑应声出了大帐。

夜色刚暗,张秀和文丑便领军出了营。

张秀率军来到夏侯渊大营前,不客气地就发起了进攻。

夏侯渊有个习惯,每天夜里必定带亲兵先巡查一遍军营,直到士兵们都完全休息,他才会返回帐中睡觉,今夜,夏侯渊刚巡查回来,正准备躺下,就听说有敌军来袭营,便马上下令全营戒备,并亲自点兵前往拒敌。

夏侯渊率军到达营门,问守营将官:“情况如何?”

守营官道:“报将军,敌军已被我军击退。”

夏侯渊道:“什么?这么快?”

又问:“可有探清敌军来了多少人马?”

守营官道:“回将军,敌军看似有二三千人。”

夏侯渊道:“怎么走得这么快,真是岂有此理。”

通常,夜间袭营不成,选择撤退也是正常,但是,这退得也太快了吧!夏侯渊心中纳闷,但敌军既然已走,夏侯渊便吩咐了一下,让守军提高警惕,自率兵回了中军。

夏侯渊回到大帐,此时,曹休来见夏侯渊。

夏侯渊问道:“文烈还没休息?”

曹休道:“妙才,听说刚刚有青州军来袭营了。”

夏侯渊道:“是啊!但已被我军击退。”

曹休道:“天色刚暗,为何青州军就敢来袭营?”

夏侯渊沉思片刻,道:“我料,今晚青州军恐怕还会再来。”

曹休道:“我也觉得会是如此。”

夏侯渊对帐外喊道道:“来人。”

一亲兵应声而入。

夏侯渊对亲兵道:“速去请程昱先生来帐中议事。”

“是。”亲兵应声出了大帐。

不一会,程昱来到。

夏侯渊问程昱道:“今晚青州军来袭营,却是一触即退,我担心这是另有所图,怕是赵云的疲军之计。”

程昱道:“如果真是疲军之计,那用不了多久,青州军就会再来,我等在此等候片刻就可分饶。”

夏侯渊道:“好,就先等一会,看敌军是否再来。”

程昱道:“可派人前往贾达营寨,打探青州军可有在那边出现。”

夏侯渊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程昱道:“赵云若真想袭击我军营寨,肯定会先攻击兵力少的贾达部队,而不会选择来此袭营,若贾达营寨没有青州军出现,说明,赵云的目的就是进攻贾达。”

曹休道:“我不明白,要是赵云也派兵去袭扰贾达,也可以对我军造虚虚实实之势啊!先生为何这样断定呢?”

程昱道:“按常理来说,的确如此,不过,现在情况却是不同。”

曹休道:“请先生明示。”

程昱道:“的确,赵云若真要去进攻贾达,那他就应该先来袭扰夏侯将军营寨,让夏侯将军疲于应付,他却全力去进攻贾达,这是每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都可以想到的,可是,从前段时间的战略却可以看出,赵云的举动恰恰是在我们觉得不可能的时候,他却真的行动了,先排除赵云军中另有能人一论,从上次的失败,我们就应该知道,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战略应对眼前的赵云,所以,赵云给我们实际的假像是,名为袭扰夏侯将军,实为袭击夏侯将军。”

曹休道:“意思是说,赵云今晚会来进攻这里?”

程昱道:“不,是去进攻贾达。”

曹休道:“先生倒底说的什么,我越听越糊涂了。”

程昱哈哈一笑道:“赵云之计,是用来对付夏侯渊将军的,而不是文烈将军你,明白了吗?”

曹休仍然是一脸茫然,道:“我还是不明白。”

程昱道:“不明白也没事,文烈将军今晚做好战斗准备即可。”

夏侯渊道:“我已明白先生之意,我舍去守城之利,让贾达出城与我共击赵云,近日内必须要对其发动进攻,可不能让赵云抢占了先机。”

程昱道:“赵云的目的,就是要抢在我军之前,先下手为强。”

夏侯渊道:“如此说来,赵云今晚真的会去进攻贾达营寨了?”

程昱道:“正是。”

同类推荐
  • 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

    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

    闯入历史尘封千年的禁地,窥探谁都不曾告诉过你的秘闻轶事!你知道康熙登基原来还仰仗一位德国人吗?你知道皇子们每日的生活有多苦吗?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响的一个马屁是谁拍的吗?你知道皇帝吃饭要有多少讲究吗?你知道秦桧与岳飞之间到底是何关系吗?
  •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张鸣老师有关民国历史的文化随笔,以另类的视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民国时期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轶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本书是别样的辛亥与五四、军阀那些事儿、民主与选举的变奏,引领读者反思中国封建文化、西方文化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 西域余闻

    西域余闻

    日本历史写作巅峰的陈舜臣经典作品。本书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随笔集。前半部分以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为主轴,后半部分以沿途见闻为切入点,从古都西安到帕米尔高原,从汗血马到夜光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和逸闻趣事尽在其中。细腻稳健的笔致,娓娓道来的叙述,带领读者踏上跨越时空、纵横自在的历史之旅。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4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工业造大明

    工业造大明

    王晨,一个人到中年的坏蛋来到了大明,看着满目苍夷的中华大地,不由得端起了自己坏蛋的饭碗在这个前有李自成、后有后金铁蹄、身边环绕着正义感十足的东林党、王晨该怎么在这个血与泪交织的大明混下去呢?(新书三国已经上传求收藏)
热门推荐
  • 盛明皇师

    盛明皇师

    穿越?一个人?你们都弱爆了!考古学高材生叶羽有美女姐们儿陪着穿!话说,他们只是去旅个游而已,怎么就能莫名其妙的穿越到明朝,当了天子的老师?!权力之争,夺嫡之险,外祸之乱!他们凭借过人机智伫立朝堂!我明明只是想安安心心混日子的啊!偶尔去搜集一下现代搜集不到的考古证据啊!然后踏踏实实集齐四个小伙伴返回21世纪啊!等等,不会我的到来直接把历史都改变了吧?!国仇家恨,江山美人,且看一代皇师在历史漩涡中如何驻足!
  • 快穿直播之宿主太病娇

    快穿直播之宿主太病娇

    新书:《快穿:黑化主神太病娇》流妃颖是小说里的炮灰反派,她被虐致死。因怨气太重,被蠢萌系统绑定。因天命成为主神的她和萌宝穿越三千世界,虐渣男贱女自称家常便饭。只是…身后的男人看跟着她干啥?#禁欲和尚双手合十:“施主,往事不如皆忘了。”莲魅郁闷:“忘不掉!!”……花妖惑世、……此书练笔为练笔,不要入坑……
  • 最新社交礼仪一本通

    最新社交礼仪一本通

    这本《最新社交礼仪一本通》由志刚编著,全书包括:日常生活礼仪、人际交往礼仪、仪态服饰礼仪、商务活动礼仪、职场办公礼仪。通过有效的交际沟通,人们可以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正常的社交活动,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获取事业上的更大成功。大到国家,小到公司或企业团体,哪怕是人与人之间,都要遵循正常的社交礼仪,谋全局也不要忽略细小,不要因为社交礼仪上的某个细节毁了整个计划。
  • 送黄秀才姑孰辟命

    送黄秀才姑孰辟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星妖姬(上)

    三星妖姬(上)

    冰森的面具将脸部连同一颗心完全封闭,她默默凝望庞大空间之下的白色巨物,物体的轮廓在她眼里变得模糊不清,最后唯记得她立下的承诺:这一生,这一辈子守在这里,直到……她笑了笑,笑得无力而茫然。眼眸翻动,曾经相遇的那一幕滑过眸前心底,那一刻他紧紧抓住自己的手,而这一刻他究竟在何方?白衣纤长的身影是否已经沉沦到无尽的轮回地狱中了呢?
  • 天命神符师

    天命神符师

    【1V1,男女主身心干净】她是天宫宫主,天之骄女,烈焰如歌,她是重活一世依旧逃不过算计而死的胆小怯懦之辈,相同的名字,当她成为她时,这一切都将不一样了!男朋友?那是什么鬼?吊打不解释!闺蜜?她有吗?撕破脸皮重伤校花不解释!她做就做到最好,低调发财,治病救人,大大一双慧眼可以勘破真实……却无意间撩到了一个醋坛子,一路走来,那个高不可攀的男人,始终伴随她左右,护她身心,小狼狗霸气的对她宣言:不离不弃,宁负天下不负卿!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4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4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主角名为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又译作歇洛克·福尔摩斯),共有4部长篇及56个短篇。第一部长篇《血字的研究》完成于1896年,隔年与其它作品合集出版于《比顿圣诞年刊》。被多次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
  • 酒经

    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颜泪之你是我的妃

    红颜泪之你是我的妃

    一幅手绘美人图将她带入另一个朝代,三世的情缘,不同的爱恋。他,一个冷酷的君王。她,是他最爱也最恨的女人。新婚之夜的第二天,他就以不洁之名将她下嫁给自己四十多岁的皇叔受尽折磨,皇叔死后又将她囚于冷宫,让她生不如死。她一笑而过,这是我欠他的。离殇,离殇,千古悲凉,离殇,离殇,枯骨茫茫,离殇所到生死茫茫,莫雪薇一只转世千年的狐狸,开始了自己的转生之路……复杂的感情,三生的回忆,命运究竟会如何,敬请期待……
  •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他们是我们生命之路上的道德榜样,更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以一己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他们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