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穿着便服,在街道上走着,左右跟着孙乾和休起,后面是卫庄等四个卫村兄弟。
街上的行人并不认识黄胜这个新上任的太守,但是却有不少人认识休起,看到黄胜他们一行人,都稍稍往旁边走。
“这高菀城倒也挺繁华的嘛!”黄胜道。
“乐安郡府以前是在乐安城,由于高菀地处交通要冲,景帝时期,太守王献把郡府迁到了高菀城。”休起接口道。
“嗯,休起是本地人吗?”黄胜又问。
“下官是土生土长的高菀人。”休起道。
“难怪你如此了解乐安郡。”黄胜道。
“主公过奖。”休起道。
“主公,看前面。”孙乾手指前方。
黄胜看到前面不远围着一群人,“走,咱们看看去。”说完快步走了过去,孙权等人连忙跟上。
“发生了什么事?”黄胜问旁边一人。
那人说:“一个老头在卖一个小姑娘。”
“什么!”黄胜听了不禁心中有些怒火,但想想现在可是东汉时期,也不算稀事。
“麻烦让一下。”黄胜想看个够竟。
“各位让一下。”休起也上前示意。
“休郡丞来了。”有人认得休起,众人纷纷让道。
黄胜走入人群中,看到地上跪着一中年男子,旁边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男子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说家里穷困,望有贵人收养自己女儿,时不时还祝一下恭。
“这种事情经常有吗?”黄胜转身问休起。
“这算不上稀奇事,下官也见过此类事情。”休起道。
“哦!”黄胜觉得没必要多管闲事,但又想到自己身份已是一地方父母官,在自己的地盘,让自己碰到,怎能袖手旁观啊!
“在场有没有哪位贵人愿出钱相助这父女俩的?”黄胜高声问道。
周围的人吱吱唔唔,没一个站出来说话。
黄胜心中纳闷,附身问那个男子:“这位兄台,你是哪里人氏,为什么要卖自己的女儿?”
男子道:“我叫杜敬,是高菀杜家村人,我内人去年过世,我这身子又多病,也干不了什么活,本来地就种得少,今年又碰上天灾不断,眼看着这孩子三天饿两天的,这以后要怎么活,实在没办法才想出这主意的。”
唉!黄胜心中一叹,像这样的家庭还有多少啊!就算借给他们粮食种子,也没有劳动力去耕种。
这样的事情不能全面兼顾,但是遇到了怎么能不管,黄胜从怀里掏出一些碎银,塞到杜敬的手中,语重心长地道:“拿着这些钱去看病,带着孩子回家吧!孩子终究是自己的骨肉,怎么能随便卖与他人,一旦卖给了人家,以后想见面可就难了。”
杜敬接过银子,一听这话,顿时泣不成声,小姑娘也抽泣起来。
“多谢贵人,贵人的大恩大德,我愿做牛做马,报答恩人,孩子,快磕头。”说完拉着小姑娘一起跪在黄胜面前磕起了头。
“些许银子,不必如此,快起来。”伸手扶起父女俩,有着现代思想,黄胜一点都不习惯接受别人的跪拜。
“敢问恩人尊姓大名?”杜敬问黄胜。
“这位就是新上任的乐安黄太守。”休起不失时机的上前介绍。
“啊...”杜敬听说帮自己的是太守,竞不知所措,啰嗦着又要下跪。
围观的人一听说这个年轻人竞是乐安太守,顿时退到了一边,还不时说着见过太守。
黄胜白了休起一眼,扶起杜敬,对着众人道:“大家不必惊慌,我刚来到乐安郡几天,对当地不了解,故而出来走走,大家不必如此生疏,把我当作一个普通人即可。”
众人口中应诺,却哪里敢造次。
“我有一些事情要向郡里所有人公布,明天你们可以去看郡府出的榜文,这里没什么事了,大家散了吧!”黄胜道。
众人应声散去了。
“你们也回去吧!”黄胜对杜敬道。
“黄太守,杜敬有个请求,望大人恩准。”杜敬道。
“请说。”
“求太守收留小女,给太守做丫鬟,服侍太守左右,以报太守恩情。”杜敬道。
“这...”黄胜有点为难,:“你体弱多病,正是要人照顾的时候,让你女儿在身边照顾你,岂不更好?”
“我能照顾自己,太守若是肯收留小女,那是对她的再造之恩,也让她有机会报答太守之恩,如此,我心里再无牵挂,望太守成全。”杜敬说完又是一跪。
黄胜无奈,只得道:“你们先回家养病,等你病好了再来找我吧!”
杜敬没法,只得应许,带着女儿回去了。
“公佑,你说,像这样的家庭,就算官府资助得了一时,可失去劳动力的人,如何才是长久之计?”黄胜问。
深沉了一会,孙乾道:“主公,朝庭并没有过这些指示,我们也难以面面兼顾。”
“话虽如此,可是身为父母官,怎能坐视百姓受苦?!”黄胜道。
“主公仁义,在下惭愧。”孙乾道。
“以后,我一定要建立一所,能让病弱老人等生活难以自理的人有栖身之处,包括战场上伤残的士兵,亦可安罝。”黄胜自言自语。
“如此,真乃百姓之福。”孙乾道。
黄胜一行人在街上走了一个多时辰,酒楼,商店,包括农户民居都访问了几家,大概了解了基本情况。看来前太守陆康也有些本事,乐安郡在他的治理下还算不错。
“我们回府吧!”黄胜走访得差不多了,便回了太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