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黄胜(黄中胜以后只能用这个世界里自己起的名字了)找到卫伯,“卫伯,这附近哪里有市集?”
“村里没有市集,平时买些生活所需都是游走的货郎来到村里或者到县里买。”卫伯道。
“那,这里的人,地里一般都种些什么?”黄胜问。
“村里大多人种粟米,只有几户人家种麦子。”卫伯道。
现在的人还不知道小麦的优势,不知道小麦的加工方法,大概要几十年后才普遍使用磨面和发酵技术,想到此,黄胜心里有了个方案。
“卫伯,那几户种麦子的人家在哪?”
“村尾卫虔家就是种麦子的。”卫伯指着不远处的一户人家道。
“卫伯,你家里还有没有多余的粟米?”黄胜问。
“今年干旱,收成少,现家里还有两担粟米,现在是三月,要到十月才有下次收成。”卫伯道。
两担栗米,要撑半年,卫伯两口子都是勉强够填肚子,如今还要加上自己这个青壮年,黄胜感到有些头大。
“现在一斤小麦要多少钱?”黄胜又问。
“这地方干旱,小麦不好种,很少有人卖小麦,一斤小麦要十多二十钱。”卫伯喃喃地道。
黄胜不知道二十钱是什么价值,听卫伯说的样子应该也不便宜,说到头还是缺钱啊!
“这里最近的河有多远?”黄胜又问。
“这一带只有南面屹石山下有一条小河,要是遇上干旱,村里的人都去那里挑水,平时喝的水也是那条河的,从村头过去大概两里路。”卫伯道。
不到一公里,黄胜心中有了计较,“卫伯,我有一法,可让今年粮食收成多一半,只是要找一些帮手。”
卫伯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黄胜,“小兄弟,你真的有办法多产粮食?”看黄胜的样子都不像经常下地干活的人。
“对,我有办法把河水引到村里,这样就可以多种小麦,小麦的产量要比粟米高得多,就算是粟米,水源充足也能提高产量。”黄胜继续给卫伯打气。
“可是屹河水比这里低,怎么能引到这里来?”卫伯疑惑地看着黄胜。
“村里可有木匠?”黄胜问。
“卫参就是做木工活的,平时村里农具之类的东西都是找他修。”卫伯道。
“卫伯,麻烦你把卫参找来,我自有办法。”黄胜信心十足的样子。
卫伯虽然不知道黄胜有什么法子,但还是答应去找卫参了。
黄胜马上又问王氏要了几段木炭,又找了一块木板。现在,就等木匠到来了。
没多久,卫伯领着一个三四十岁的男子回到家,“这位就是卫村的木匠卫参”卫伯指着身边的男子,又指了指黄胜“这位是黄胜小兄弟,是他找你有事。”
“卫师傅你好!”黄胜向卫参揖了一下,实在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称呼。
“黄兄弟好。”卫参连忙回礼“不知黄兄弟要修什么木具?”
“先到屋里面坐吧!”卫伯先走过去打开房门,黄胜和卫参相继跟随。
“是这样的,卫师傅,村中田地长年干旱,取水不便,我曾从一高人处习得制造水车一法,可将低处水流引到高处,其中并不需要人力,一旦水车造成,可解村中干旱,村民饮水更加方便,今请卫师傅前来,就是要卫师傅帮忙造出水车。”黄胜看向卫参,等待他的反应。
“可我从没见过水车一物,实在不知其制造方法啊!”卫参眉头一皱。
你要见过那才怪了,黄胜心中暗想。
“在下有做水车的草图,一会咱们一起去屹河那里,看看水车所需要的高度。”黄胜说。
“若水车真如黄兄弟说的那般神奇,那可是咱们卫村之福啊!”卫伯都有些激动了。
“只是,卫师傅,这造水车的工钱,要到秋季粮食收成才能付给你,不知卫师傅意下如何?”黄胜试探着问。
“水车若真如此神奇,黄兄弟可是咱们卫村的恩人啊!卫某怎么还敢要工钱呢!”卫参正气凌然的道。
“如此,咱们先去屹河看看地形。”黄胜趁热打铁。
“好。”“走。”卫伯和卫参也来了精神。
二人轻车路熟的带着黄胜来到了屹河边。
看了一下地型,河水不是很大,但水量足够,河岸高四、五米,修个二米的坝,水车四米高就足够了,主意打定,黄胜看向卫参:“卫师傅,这里要修个一丈高的堤坝,水车要二丈高,从这里修一条五尺宽,深二尺的引水渠到村里,有两里远,村里还要挖几个储水坑,你看要多少人手,多久可以完成?”
卫参低头思虑了半刻钟:“修水坝要的人手多一点,十人三天应该是可以完成,这水车,我要先看看草图,修水渠人多就修得快,只是,如此劳师动众,要里长亲自出面才行啊!”
“嗯!此事非里长出面不可,这可是村中大事啊!”卫伯也附和。
“好,我们去找里长,说明其中利害,想必他不会反对。”黄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