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燥热来临,大家都是在使用避暑驱蚊之物。使用最多的,一个是蒲扇,一个是艾草。
还有用冰块的。
夏天的冰块很是抢手,而宫里的人除了皇上皇后太后之外,也只有丽贵人和冯怜儿这样得宠的人才能用的上。
但今年沈府却用上了冰。当然,冰的数量是不能和宫里相比的。但也缓解了许多炎热。
这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扶殇。
虽然扶殇没说,但沈宁知道白泽山庄适合储冰。这些冰都是扶殇特意从白泽山庄运过来的。
沈遇和吴氏都很喜欢扶殇这个孩子,觉得沈宁嫁给扶殇是最明智不过的选择。
而沈宁不这么认为扶殇会娶自己。
但扶殇好像不是这么想的。他最近觉得很不对劲。他走到哪里,人们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后来他实在受不了这样的目光,就去蒙着脸茶馆里。结果在茶馆里听到了关于他的名字。
茶馆里人都说这白泽山庄的扶殇公子原本是来和丞相府的大小姐订婚的。可没想到扶殇公子竟然有龙阳之好。
扶殇听的火大,自己好端端一个七尺男儿,怎么就有龙阳之好了。
那茶馆里人继续说道,那扶殇公子的相好就是那玄城里最为年轻面相最好的太医,白无心。
扶殇听的阵阵错愕,这和白无心有什么关系。
扶殇接着听了下去。
那人说,扶殇与白无心在桃林里一见倾心。扶殇受不了相思之苦就和自己的未婚妻丞相府的大小姐沈宁直接说了,还把白无心从酒馆里拖出来去了丞相府让沈宁看。那酒馆的伙计亲眼看见的,可以做证的。而那沈小姐直接被这两个男人的事气的更是卧床不起,病了好一阵子,真是造孽啊!众人听完也是一阵唏嘘。
扶殇听完后差点没气的吐出一口血。
这样的故事太过离奇了吧,这些人都没有细细想过吗,就以讹传讹。
可扶殇和白无心还有沈宁都低估了那一句话,流言猛于虎。
白无心还是去往常的酒馆喝酒,但那个小二却问了白无心一句:“白公子你家那位怎么没来,让你一个人喝酒。”
白无心听不懂,自己家哪位?
酒馆小二看白无心这个样子也就闭口不谈了。
但稍后,白无心就听到了关于他的各种流言。
实在听不下去了,白无心立即放下酒钱就走了。
而沈宁这里,吴氏和沈遇担忧着看着沈宁,关于扶殇的流言这几日传遍了玄城,他们也不知道说的是不是真的。
然后沈遇问了一句:“宁儿,扶殇的事你是不是知道,你别藏着一个人受委屈,要真是这样,你和扶殇的事就当爹没提起过。”
沈宁被问的一懵,这是怎么了。扶殇出什么事了?
跟在沈宁身后的飞月立即把这几日的消息都告诉了她。
沈宁也震惊了。
飞月传回来的比前几日扶殇听到的更加离奇。
这个版本是扶殇原本就喜欢白无心,而沈宁看上扶殇就让她身为丞相的父亲棒打鸳鸯,最后扶殇找到了一个人独自伤情喝酒的白无心,把他拉去了丞相府直接和沈宁说明了自己只爱白无心一人,而沈宁直接被气的病在了床上。
飞月说完后,沈宁满脸尴尬。
这么会这样子。
连许飞鸾都担忧的写信问沈宁,她心情如何?
沈宁心情很是复杂。
这件事还是因她而起。要不是自己被独孤尧下药,扶殇也不至于因为救自己而让白无心误会被打,更让救自己的白无心和扶殇饱受流言纷扰。
以后扶殇和白无心议亲,哪家人家还敢把自己女儿嫁给他们。
沈宁叹了口气。
既然做戏,那不妨就做的更真实一些。这样也能让扶殇和白无心的谣言不攻自破。
沈宁来到扶殇院子里。扶殇听沈宁这样说,不禁愕然。
这就要订亲了,未免有点太快了。
但这是目前最快消除流言的方法。所以沈宁和扶殇一齐去了沈遇那里。
隔天,玄城的人都知道了沈宁与扶殇公子已经有了婚约。换而言之,就是沈宁和扶殇公子是两情相悦。而扶殇公子与白太医之间根本没有什么。
这流言,来的快,也去的快。
最觉得轻松的,是白无心。他终于不用挨个解释,他和扶殇没有关系。
沈宁那次知道了白无心误会了扶殇后,直接写了一封信给白无心,除了隐藏去天香阁的目地和要见的人之外,把剩下的事都解释了清楚。
白无心这才知道了扶殇被自己误会了。可流言太多,他这时候去道歉根本就是雪上加霜,自寻死路。
所以当沈宁和扶殇宣布婚约时,他也向扶殇道了歉,并且真诚的祝福二人,白头偕老。
扶殇并没有告诉他,沈宁和他只是盟友,并非两情相悦。
他看的出来,沈宁不会喜欢他。反而他觉得,他还不如沈风那个暗卫和沈宁亲近。这让扶殇觉得很不爽,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又说不上来。
可能他认为,身为一个女子是不应该和暗卫走的这么近吧。
接下来的这几天,玄城里人人都在说着沈宁和扶殇的事,编的比以前还要离谱。
例如两个人从小就是青梅竹马,例如两个人早就订了娃娃亲。诸如此类的,根本数不胜数。
甚至连皇帝都知道了这件事。把沈遇私留下来问他。
沈遇选择实话实说。
皇帝能信任沈遇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沈遇对于他什么都不隐瞒。他这个有什么就说什么的性格让皇帝觉得很放心。
其实皇帝是存了私心的。丞相府的大小姐不应该就这么草草订亲的。朝内好男儿多的是,而且皇帝想让沈宁嫁入皇家。
如今朝内大臣接连上奏就为了一件事。
立储。
这是大事。
皇帝就这几日的灭门惨案也察觉出了什么。
也该到了立储的时候。皇帝自己也知道他这些年为国事操劳过度身体不太好,没准哪天就去了。
那留下来的太子之位,岂不是会让自己儿子自相残杀吗?
皇帝也不希望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