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贺衷寒担任了长沙青年服务社教务主任,同时兼任上海《时报》的特约记者,继续在报上鼓吹三民主义。
1924年春,在黄埔一期的入学考试中,贺衷寒以优异的笔试成绩、滔滔不绝的辩才受到了蒋介石的赞赏,顺利考入黄埔一期。
贺衷寒入学后不久,就与蒋先云(中国共产党员、北伐战争烈士)、陈赓(共产党员、军事家)并称为“黄埔三杰”。
在当时的黄埔,有这样的说法:“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意思就是蒋先云善写文章,贺衷寒口才好,陈赓多才多艺。正是因为陈赓的多才多艺,才使得他后来在中央特科工作时,跟军统特务称兄道弟,却没露出丝毫破绽。
贺衷寒这个人不但能说,而且写得一手好字。想当初,黄埔军校开学时,来自天南海北的各路领袖用各自的南腔北调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典礼结束之后,不少学生找到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反映,说很多方言听不懂,很多领袖们的训示没听明白。于是蒋介石就找到时任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的王柏龄,要他找几个字写得好的学生来抄写训话,王柏龄就根据入学考试的笔迹找来了贺衷寒、李之龙和胡宗南三个人分头抄写。其中,贺衷寒写得又快又好,蒋介石看了之后连连称赞,自然就对贺衷寒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黄埔军校开学后,蒋先云等共产党员组建了研究共产主义的青年军人联合会,贺衷寒则组建了研究三民主义的孙文主义学会(学会建成初期,也叫“中山主义学会”),以此来对抗青年军人联合会。两会的矛盾后来越来越深,两会的成员也经常公开发生舌战甚至冲突。而孙文主义学会的成立以及其对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排挤,都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
后来,两会的矛盾越来越深,冲突也越来越剧烈,以至于蒋介石都无法掌控二者了。为了将黄埔军校的学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1926年4月7日,蒋介石颁布了“取消党内小组织校令”,明令解散两会。不久,蒋介石亲自下令,组织黄埔同学会,并且指定蒋先云、贺衷寒等为筹备委员,蒋介石亲任会长。在黄埔同学会成立后,贺衷寒任同学会的干部委员兼秘书长。
在1929年到达日本的90名学生当中,大部分人是黄埔同学会的成员,他们早已习惯了对贺衷寒的服从。黄埔东京同学会,就这样在南京政府的指示之下,自然而然地建立了。
就是这个同学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力行社的建立。这个同学会的骨干成员,如贺衷寒、滕杰等人,后来不少都成了力行社、复兴社乃至军统的骨干力量。
可惜的是,没过几个月,在1929年那个秋高气爽的时节,日本的寒冬提前来到了。这个寒冬,不是节气上的寒冬,而是经济上的寒冬。
丘吉尔说过:“1929年到1931年的经济风暴,对日本的冲击绝不亚于对世界任何地方。”真实的情况,远远要比“不亚于”严重得多。
因为国内市场很小,自然资源匮乏,所以日本一直严重依赖进出口贸易来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正因如此,日本在经济风暴中受到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其他国家。
因为金融风暴,将近400万日本人失去了工作,将近500万户农民彻底破产。因为生活艰难,大批日本少女被送进妓院,无数的山村成了“没有少女的村庄”。这还不是最凄惨的,在人们刚刚接受了大批少女沦为娼妓的事实后,合家自杀甚至街坊邻居一起集体自杀又成了新的新闻题材。
这场历时三年的金融风暴,给日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直到金融风暴结束四年后,也就是1935年,日本女性的平均身高也仅有一米四多一点,男人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四十多岁。
经济的萧条,往往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为了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更为了解决日本所面对的资源危机,日本政府再次动了侵略的心思。要侵略,先要找准对象。因为日本太穷,长途征战的成本又太高,所以日本只能就近选择自己的侵略对象。
日本附近的国家有东南亚诸国、朝鲜、俄罗斯和中国。东南亚诸国大多是英美的殖民地,与虎谋皮的事情日本人是不敢干的,而俄罗斯的亏日本早就吃过了。早在日俄战争期间,天皇就指望靠战争讹诈沙皇几百万两银子,外加几块土地。但没想到,沙皇不买天皇的账。沙皇即使败了,最终还是摆出一副“要打,随时奉陪”,外加“要钱没有,要地不给”的架势。自然,天皇也就不敢再动沙皇的心思了。
这样一来,日本能侵略的国家就只剩下朝鲜和中国了。可惜的是,朝鲜比日本还穷,资源比日本还少!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强盗抢钱的时候,都要选个殷实的——起码看上去殷实的人家去抢,没有哪个强盗会去抢贫民窟。而当时的朝鲜,跟贫民窟也没什么两样。所以,朝鲜也被排除了。于是,日本的侵略候选对象,就只剩下中国了。
当时的中国,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帝国主义和军阀的长期蹂躏之下,已经走向了全面的衰败。从军事上来说,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而且每一块“裂片”都不具有抵御外敌的能力。最最重要的是,虽然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却仍然是一个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物产和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具有当时的日本最最需要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原材料资源。
前文中已经说了,从明朝开始,日本就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随着对华侵略的加深,日本竟然荒唐地把中国看作了自己的“生命线”和“利益线”。所谓生命线,就是掠夺原材料、劳动力以及倾销产品的地区。至于利益线,1890年任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这样解释:“何谓‘利益线’,即同我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邻近区域是也。”
从这些语句中不难看出,日本不但不把侵略行为作为一种耻辱,反而把侵略当成了一种正当的职业。事实上,日本正是通过对中国的频繁侵略而获得发展的。日本要走资本主义道路,首先要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马克思说过:“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发点,是推动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的基础。”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就是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最主要方式。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勒索清政府40万两白银;甲午战争,日本不仅从中国夺走了台湾和澎湖列岛,而且讹诈了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这些白银,比日本1891年到1894年四年间财政支出的总和都多!
在讹诈了中国大量的战争赔款之后,日本大肆加强军事建设,扶植了不少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从1894年至1903年,10年之间,日本的资本额增长了2.43倍。正如日本共产党片山潜说的那样:“日本的工业,在这时期,由于从中国所取得的战争赔款的关系,而呈现出了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况。”
没有甲午战争,日本的工业革命不会完成,资本主义也不会在日本站稳脚跟。
日本从中国获得的不仅仅是战争赔款,还有资源。日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根据《朴茨茅斯条约》的规定,将旅大租界及长春至旅大铁路转让给了战胜国日本。后来,日本又迫使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东三省事宜附约十三款》,使得整个东三省全部在“开埠通商”的名义之下成了日本人的势力范围。日本,终于在中国的东北站稳了脚跟。
为了进一步侵略和扩张,日本在中国的东三省设置了以关东厅、关东军司令部为代表的一系列军事侵略机构和以“满铁”为代表的经济侵略机构。满铁的全称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是当时日本在中国的最大的殖民机构和经济侵略机构,也是日本间谍的主要指挥活动场所。南满在“产业开发”的幌子下,垄断交通运输、霸占矿山、掠夺资源,大批的煤炭、矿石通过南满铁路运到了日本,大批的罂粟、鸦片也通过南满铁路跟日本兵一起运进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