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22500000197

第197章 太师

有些人终其一生,只为活成别人眼中的人。而也先打小就懂得自己的生活,得按自己的想法来。

也先第一个想成为的人,并非永乐皇帝(时瓦剌部效忠永乐皇帝,因此也先之父脱欢才袭了其父马哈木“顺宁王”的爵位)这样的人物。

也先第一个想成为的人,是张辅这样的人。

也先第一次见张辅,是在永乐大帝第三次北征之时。那时,张辅正值中年,也先恰逢少年。

当时那位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已然年老。或许是精力不济、或许是为了后继有人,永乐皇帝把前线的现场指挥权,赋予了张辅。

于是也先得以目睹,张辅是怎么指挥明廷中央军(京营各营)击败阿鲁台所率的鞑靼。

若明军的人数,真如明廷宣传的那样能碾压鞑靼,也先不会觉得张辅有什么了不起。

事实上若人数不对等,拥有骑兵机动性的阿鲁台,绝不可能会与明军在野决战。也先认为阿鲁台愿意在野与明军会战,肯定是阿鲁台当时觉得有可能能赢。

屡屡被明廷的打压,阿鲁台还能做到屡破瓦剌,并收复兀良哈部的人心。试问一下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如同傻儿一样去送死呢?

因此也先觉得,人们只要稍加思索都可以猜到阿鲁台,是绝不可能去打那种对方人数能碾压自己的会战。

至于明廷为什么夸大军队人数?大漠多数人都认为这只是那位好大喜功、讲究大场面的朱四汗,再一次的兵不厌诈罢了。

至于张辅行军作战的水准?在也先的记忆里,当时张辅不但将京营各营,指挥得如同人伸展自己十根手指般自如,而且将战场上的天气、地理、以及形式变化等等因素利用得无所不用其极。

如京营各营的并进并退、相互穿插之快,甚至让也先有些眼花缭乱。

也先记得当时父王脱欢曾说,能把仗打得如此得心应手,张英公是他亲眼目睹的第一人。

因此也先当时有想,他要成为张辅这种人。也先渴望如同张辅一样,得到勇士们发自内心的崇敬。

也先明白唯有带领勇士们,去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才能最终获得勇士们的崇敬。因为也先十分清楚,那些敢于直面死亡的勇士们,只崇敬敢战且善战的战神……

但随之永乐皇帝驾崩后,被当为王储培养而长大的也先,却渐渐发现明廷已失去永乐皇帝那种令人胆寒的理性。

对于大漠,永乐皇帝是在鞑靼势大之时,帮瓦剌;在瓦剌势大之时,帮鞑靼。永乐皇帝一直在巧妙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

但永乐皇帝之后的明廷,却偏执地将鞑靼太师阿鲁台当作死敌,而忽视了一直在积蓄力量的瓦剌部。

父王脱欢在宣德八年,找到了流放于甘肃的孛儿只斤·脱脱不花、孛儿只斤·阿噶多尔济、孛儿只斤·满都鲁三兄弟。在这事上,明廷甚至给了瓦剌帮助。很显然明廷是希望瓦剌,在大漠取得与鞑靼一样的政治资本。

直到一直低调行事的脱欢于宣德九年,擒杀鞑靼太师,并正式拥立脱脱不花为蒙古第二十六位大汗。才让明廷察觉到瓦剌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大漠一家独大的存在。(阿鲁台扶植的大汗孛儿只斤·阿台得已逃脱,之后一直在西域)

至于明廷为什么会坐视瓦剌做大?

脱欢曾跟儿子也先说,“若不是阿鲁台一直在侵边。当时交趾叛乱的最后结果,一定是张辅重新挂帅南征”。

“太师自商周以来,就是大司马(掌国政)与大将军(掌军政)的合二为一(汉末也有董卓)。因此交趾从行省再次变为藩国,身为明廷太师的张辅责无旁贷。”

“而且安南还是张辅所灭。所以交趾重新成为安南之事,应该让张辅如同心上被插了两刀。”

“在这种情绪下,再加上张辅一直认为阿鲁台是明廷的心腹大患,才导致让明廷相信咱们瓦剌,只是疥癣之疾。”

“若是这疥癣之疾能成为抵御阿鲁台这心腹大患的力量,明廷自然是可以接受的。”脱欢笃定地道。

“江山代代有人才出。当时明廷确实没谁能预料到,咱们能一举击毙前不久才大胜福余等卫(兀良哈部,终明一朝他们一直是一会降明,一会又归入蒙古……最后归于清朝)的阿鲁台。”

“而明廷现在,也该为自己之前的错误判断,付出代价了。”脱欢最后说道。

虽然也先发现父王说到咱们一举击毙阿鲁台时,脸上有些侥幸,但这不妨碍也先将父王当成自己新的效仿对象。

男人嘛,始终不变的是,想成为有力量的人。只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人对力量的认知会产生变化。

就在脱欢准备与明廷交战之时,明廷南方却出现了“麓川之变”。明廷在交趾变成安南后,正处于藩国对其能力质疑之期,压根无法再接受失去麓川(今云贵高原西南部、缅甸中北部)。

趁明廷发兵麓川,无暇北顾之际。脱欢与也先这两代人在吞并阿鲁台的鞑靼后,又趁机以武力让东察合台汗国、哈密、兀良哈部俯首称臣。

只不过瓦剌部与鞑靼部、兀良哈部,素来不合。所以鞑靼与兀良哈,现在也只是效忠于来自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而并非效忠于瓦剌。用张辅的话来概况:瓦剌如此吃法,必定消化不良而反受其害。

自太宗驾崩,处理明廷军国要政之人除了皇帝外,并不止太师张辅。太傅沐晟、太保陈懋、少师兼少傅蹇义、少保夏元吉、少保黄淮与其他功勋们亦有参与军国要政。尤其是少师蹇义在处理国政的举重若轻,张辅向来是自愧不如。

不过交趾,确实是张辅之痛。作为太师,交趾的失利,张辅更是难辞其咎。

公平地说在柳升兵败交趾后,除了张辅再次挂帅南征外,当时明廷确实没有第二人选。明宣宗朱瞻基也并非没想过让张辅重新挂帅,但问题出在若张辅南征,阿鲁台趁机侵边,北境该怎么办?

若说其他公侯没有能力镇守北境,也是言过其实。如武安侯郑亨,就有这个能力。

只是之前武安侯郑亨与赵王朱高燧关系密切,使朱瞻基实在下不了决心让武安侯郑亨提督北境。

失去交趾后,看到西洋诸国对朝廷渐渐失去尊重,而懊悔不已的朱瞻基与中枢,之后不但令安远侯柳溥镇守广西,还令丰城侯李贤(因病在交趾故去的李彬之子)镇守南京并掌中军都督府。

柳溥为父亲雪耻之心,众人皆知。但李贤也有此心。

虽然失去交趾与李彬没半毛钱关系,但不少人认为若是李彬能早日将黎利解决,焉来今日之祸?

面对这些习惯将责任推卸给前人,只愿坐享其成且毫无担当的儒生制造出来的舆论,李贤无法解释清楚。所以他亦只能希望通过收复交趾这事实,而平息这种令他家族蒙羞的可恨舆论。

张辅成为明朝中枢一言堂,实际是在宣德十年。那年朱瞻基驾崩,少师蹇义离世。

是个人就好权,张辅自然也不例外。但张辅从来就不敢不懂装懂,他已是懂得敬畏之人。

既然蹇少师在国政上不少事情与自己持相同观点,张辅对蹇少师处理国政的本事又自愧不如,所以张辅向来是严令勋贵们:即便当时不理解,也要服从蹇少师。不许给日理万机的少师添乱。

蹇义逝世后,张辅也并没有立即国政、军政两手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张辅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最起码能看到安南重新成为大明的郡县,所以他将精力多数用于军政。

但国政与军政能分得开吗?在蹇少师这种见识高远的宰相逝世后,张辅就不可能还能只专注军政。在宣德十年十月,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的“麓川叛变”,就让张辅深刻认识到了这点。

麓川叛变的消息传至京师,看到杨士奇、杨荣等人在朝堂中再次上窜下跳而形成主和的论调,张辅才算是看透了这帮人。

若是朝廷对叛乱一起,就主和当散财童子。这岂不是鼓励边境那些野心之辈去效仿吗?

从杨士奇、杨荣等人劝明宣宗放弃交趾,待朝野对交趾撤兵之事形成公愤之时,他们事后又放风是因为明宣宗暗示他们,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事来看,张辅几乎可以断定这群人除了粉饰太平与写墓志铭外,就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把他们当人看,他们就人模狗样;把他们当作狗看,他们就舔得比狗还欢。真任他们作下去,大明将百分百,成为弱宋这样的笑话。

如同儒生在历朝历代的表现那样,当张辅杀气腾腾表示主战后,这群人就立即改变了态度。

也就是在那刻起,张辅决定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去解决一切问题。毕竟只要人死了,问题就解决了。

也是从那刻起,张辅开始履行太师的全部职责。

同类推荐
  • 民国军阀的后宫生活

    民国军阀的后宫生活

    民国军阀的争斗,为地盘、为军队、为权势,也为女人。不妨穿越回去看一看,没有一个军阀不拍着自己的胸脯,趾高气扬地保证“我是个铮铮的汉子”。这样,便出现了民国军阀妻妾多的独特风景线。读民国历史,不可不读军阀史,不可不读女人在军阀历史中的星星点点。与浓重的铜臭味和血腥气相比,军阀的妻妾们就好像是给这部残忍历史添加的一点点佐料,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民国军阀的妻妾们,千姿百态,一支笔是无法勾勒完整的。这是最大的遗憾。但民国军阀的妻妾们何尝没有遗憾呢?这些遗憾,又岂是一个词、几句话、数篇文章能够写尽的呢?与其面面俱到,倒不如抱残守缺吧。多留些空间给与我一起品读民国军阀妻妾的朋友们。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 英雌

    英雌

    李曜穿越初唐,阴阳倒转,变身已被盖棺下葬的平阳昭公主。惊世骇俗的遗言,隐讳不明的死因,残酷血腥的皇权争斗……在这风云激荡的时代,原主的命运已被历史的巨轮无情碾过,而国祚289年的大唐王朝却才刚刚拉开了帷幕。天可汗李世民踩着玄武门的血迹,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稳扎稳打,拓疆万里;女帝武则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唐明皇李隆基建立开元盛世,将神州的封建社会推向历史巅峰……然而这些天下之主,却也给后世子孙留下了许多历史隐患,最终大唐山河破碎,长安盛景不再。面对未来跌宕起伏的历史轨迹,神秘的穿越客决心走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路,去缔造一个改变华夏文明命运的英雌传奇。PS:单身向。Q群:439545048
  • 微观历史:1957-1965

    微观历史:1957-1965

    本书汇集了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北京上大学时,和60年代前期刚参加工作时的几本日记,记述了当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 下南洋

    下南洋

    昌丰号安然无恙的回来了,震惊的不仅是福清港的跑船客们,还有福清城里漆红大门的程家。程大当家的人虽然没回来,但是手信却是按时的递送到程子珣手中,信就像是刚出炉的山芋,烫的程子珣想放又舍不得放。眼瞅着就是年了,福州府还是没有撑过年,大批大批的人挤在福清港等待着昌丰号的出船,准备轰轰烈烈地下南洋……
热门推荐
  • 寻你记

    寻你记

    我和母亲仍生活在城市的红楼上,这是一幢两层小楼,木质楼梯,东西各两个楼梯口,分住两户人家。两年来,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屋子里一尘不染,白色的粉墙,铝合金门窗,院子里的那棵紫槐一直伸到二楼的阳台上。我总觉得世俗生活离我和母亲渐渐远了,虽然这是在城市,我们每天享用时间、空气和灰尘,听噪音。我们看电视,读报,关注股市行情,偶尔也谈心。我们吃最健康美容的食品、蔬菜和水果……我和母亲尽最大的努力生活在从前的空气里,维持生活的原貌……然而我知道这已不可能了。
  • 女儿信札

    女儿信札

    自从女儿出生以来,我常常会有莫名的感动。育儿的过程也是育己,是女儿让我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也认识着不同却又相同的她。写下的这些文字,是一个父亲内心要对女儿说的话语,也是对她成长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美好的祝福。
  • 十善业道:洗心禅2

    十善业道:洗心禅2

    佛教中讲究十善业道,而何为十善业道,简单说来即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此观念对于我们平凡人修身养性,把握幸福人生有何启示?本书中,贤宗法师心怀慈悲,娓娓道来,用自身所悟为读者宽解心中疑惑,助其获得快乐人生。
  • 快穿之宿主的虐渣之路

    快穿之宿主的虐渣之路

    系统:宿主你好,我是系统1417,竭诚为您服务。顾尧:什么?(掏耳状)1438?你来搞笑的吧…hhhhh系统:是1417!!顾尧:好啦好啦,淡定淡定,谁让你不说清楚。(摆手)系统:我…你……(系统猝。)(所以,这是宿主吊炸天虐渣…应该是虐渣吧…再加日常怼系统的文儿啦,没有蓝主,喜欢的小可爱们可以放心入坑)
  • 倾世毒女素手天下

    倾世毒女素手天下

    亡国恨,杀亲仇,丧子痛。她是西越倾城公主,却错把豺狼当良人。三年屈辱,浴血重生。她本就是尊贵至极,岂容他人凌辱践踏。时光倒回,她步步惊心,只为护她的国,保她的亲人。还有,复仇!曾经纯真任性的小公主,双眸再次睁开,已是地狱之中爬出来的浴血凤凰。不择手段,双手沾血,也无怨无悔。
  • 家斗:第一夫人(完结)

    家斗:第一夫人(完结)

    《家斗:第一夫人》———郁琏城,郁家嫡出长女,在怯懦胆小的外表下,却拥有绝色之姿、倾城之貌。穆以琛,穆家嫡出之子,美若天神,俊逸若仙,万千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无数男人妒忌的情敌。一道圣旨临门,她的二妹郁无暇死活都不肯嫁,郁家人舍不得深得他们宠爱且如花似玉的二女儿,便应了她的要求从中擀旋,让身为郁家大小姐的她嫁给拥有天下第一美男之称却名声狼藉的穆家三少爷。面对相公的冷落,小妾的嘲讽,婆婆的刁难,小叔的调戏,小姑的蛮横,她都应对自如,安身在淡然清幽之处。她冷心,他冷情,同样冷傲的两人相处在一个屋檐下,是谁先厌倦了对峙?又是谁先习惯了守候?场景一:“好,我嫁!你们可以出去了,我需要静养。”郁琏城说得风轻云淡,却让在场的人震惊不已。在别人眼里,她是个沉静得没有存在感的人,却做出了如此激烈的举动,深夜冒着暴雨跪在院子外,只为求郁家人收回成命,千辛万苦救醒过来却扔出这样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场景二:“郎无情,妾无意。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两不相侵。”洞房花烛夜,面对匆匆而来给予她警告后,便到与她一同娶进门的小妾闺房留宿的相公,她忍着困倦之意,与他约法三章。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却乐得自在。翌日,面对蜚言流语,也仅是唇角划过一抹淡然的冷笑。场景三:“相公,有时间不如多关心关心妹妹。”每当他心生念想的时候,她总是毫不留情的泼下一盆冷水,提醒着他不要忘记自己承诺。他进一步,她就退十步。他发现愈是接近就愈是看不清猜不透她,看似淡然温和的她,却倔强且拒人于千里之外。场景四:“我穆以琛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即使她的心在天际,也要任性的将她锁在身边,直到她将心交给他便是。
  • 禅意心画

    禅意心画

    自古至今,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我们的前哲对“禅意”、“心画”“、篆刻”都有精辟的论述,谨抄录几则,作为本书引论。
  • 潘朵拉之谜(求知探索)

    潘朵拉之谜(求知探索)

    潘朵拉的盒子从基沙古迹西南角的高地,往三座大金字塔的方向看去,金字塔在尊严华丽中,带着几分怪异。曼卡拉的金字塔最接近我们,而卡夫拉和胡夫的金字塔则在我们的东北方,三者几乎却不全然地,可连成一条正对角线——从卡夫拉金字塔的西南角,通过东北角,往东北方向延伸。
  • 暴君杠上刁蛮妻

    暴君杠上刁蛮妻

    终究还是来了啊,原来以为这一天会很远很远,没想到此刻真正来临的时候,自己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上照样绑:站住,本宫劫色

    皇上照样绑:站住,本宫劫色

    身为穿二代,子媚有着不输母亲的机智与大胆,虽然没有母亲与姐姐的透视眼,但是她却能有超强的意念力,能短暂的控制他人的言行,当她与穿三代的皇帝侄子一起兴风作浪,一个公主,一个皇上,两人简直无法无天了。无恶不作’的蓝子媚最感兴趣的事就是绑架男人,而且是男人,然后再逼良为娼。不管对方是谁,只要是姿色可以,只要被她蓝子媚看上,谁都逃不脱,管你是太子还是皇上,照样绑过来接客。谁叫她是‘不夜城’最大的老板呢,没有美男,她的不夜城还如何赚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