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红娘子等人离开监牢,高高兴兴的去县衙和陶正峰,李坚等人会合。在此之前,李岩突然想起一件事,忙命锄药回家,向父母报平安同时让锄药转告他们,尽快将值钱的东西收拾好,做好转移的准备。
锄药很是不解,问道:“公子,我们还要走吗?”
李岩笑道:“我也不知道啊。咱们打下了县城,肯定要受到官军的围剿,是走是留,还要视情况而定,但是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锄药点头称是,撒脚如飞回家报告。李岩又对鲁大海道:“兄弟,感觉怎样?”
鲁大海嘴里还吃着烙饼,含混不清的说:“没问题,俺现在浑身都是力气,只想宰了余德志这厮。”
李岩点了点头:“好哇,我正要派你个差事。你现在就领着你的兄弟们,去粥厂门口骂阵,多拿些旗帜和锣鼓,要做出我们连夜攻打粥厂的架势来,但是不要真打,吓唬住他就行。”
鲁大海不解:“主公,这是为何?”
李岩道:“心理战,余德志知道咱们最恨的是他,看见你讨敌骂阵,就会以为咱们要对付他。先把他吓唬住,咱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方便很多,至少这老小子不敢出来捣乱。”
鲁大海领命带着人去了,李岩和红娘子才赶奔县衙。沿街之上净是义军战士,除了站岗巡逻的,大家都或坐或躺在大街两侧,抓紧时间休息。看到李岩到来,纷纷站起来行礼,李岩微笑着双手微微下压,示意大家不要动,安心休息就好,同时心中无限感动,军纪如此严整,肯定是这个时代绝无仅有的。
来到县衙才发现,这里已经变成巨大的军营,各级指战员行色匆匆的进进出出,将各种情况汇总至此,又将各种各样的命令由此传达下去。指挥部设在县衙大堂,李岩进去的时候,看见陶正峰、李坚、李虎等主要人员都在。
大伙儿热情欢迎李岩归来,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岩也很激动,感谢大家舍身救他出狱。众人又谈了谈离别后的情形,将各种情况汇总到一起,不可避免的讨论起下一步的行动。
李坚首先发言:“以我看咱们应当连夜攻打粥厂,宰了余德志这老小子,给我兄弟出气。同时解救厂内的难民,之前的工作还得由他们继续干起来,毕竟农时不能耽误啊。”
陶正峰表示同意,又补充道:“这次我们得到了大量的粮食,估计够咱们全军吃一年的。我建议开仓放粮,除了预留部分当军粮,剩下的全给穷苦老百姓发下去。”
李岩不住的点头表示同意,又问起缴获的武器装备情况。李虎道:“武库里的东西到不少,但大多年久生锈不堪使用,只有八十具鳞甲,还算不错。”
李岩指示尽快给各级骨干发下去,增加防御能力。李虎又道:“此外还有100多支鸟铳,也不知搁放了多少年,满是灰尘和锈斑。”
李岩从前世的历史论坛中知道朝廷的军匠制度。匠籍若想脱离极为困难,工匠的劳动是无偿的,同时还要受到工部,内府各监局的盘剥。工匠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怠工、隐冒、逃亡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下,制造出的武器可想而知,鸟铳技术不过关,又粗制滥造敷衍了事,炸膛的现象已成为常态,真是还不如烧火棍好使。
李岩笑了:“这玩意儿咱可不用,省得打不着敌人,还把自己伤了。”众人一阵轰笑,又问李岩关于下一步的考量。
李岩想了想道:“我建议咱们全军撤出杞县。”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李坚忍不住嚷道:“三弟,你是疯了吧,咱们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你说撤就撤!”
别人虽然没说什么,可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李岩,想听他的解释。
李岩急忙道:“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让我们审视眼下的局面。谁来说一说?”
红娘子接口道:“大家都看得清楚,官军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由余德志率领,镇守粥厂;大部被咱们甩开,现在应该还在山里打转转。咱们则占领了县城,我认为处于有利的位置。”
李岩道:“说的没错,官军分成两部分,而且失去了基地,可是实力没有损失,军力仍是我们的两倍有余,我们又应该如何消灭他们。”
陶正峰道:“我建议我们也分成两部分,一少部分牵制余德志的粥厂,大部去剿灭的官军主力。”
李岩点头道:“最初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我们的人少,再次分兵,恐怕难以达到战略目的。”
红娘子恍然大悟:“所以你说咱们都撤出去,全军先去起剿灭官军主力,然后回来再对付余德志。”
李岩拍手道:“对,剿灭官军主力是关键,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剩下的事都好办。”
李坚也笑道:“这个主意好,余德志那老小子绝想不到,咱们刚占领了县城又撤出去,只要咱们多布疑兵,估计他都不敢进城。”
陶正峰道:“事不宜迟,那咱们连夜出城,按照时间算,官军主力肯定发现上了当,现在应该在往赶往县城的路上。咱们半路伏击,肯定能打他们措手不及。
“对。”李岩道,“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明天早晨咱们就能回来。”
商量已定,马上展开行动,得益于良好的训练,战士们毫无怨言,从睡梦中爬起来就走。部队很快地静悄悄地出了城,李岩在城门口碰到鲁大海,怕被俘的那些兄弟们身体上吃不消,便关心的问道:“大海怎么样,兄弟坚持的住吗?要不你们就留在城里,等我们回来。”
鲁大海一听就急了:“那可不行,说好了全体行动就不能抛下我们,兄弟们身体好着呢,绝不会拖部队的后腿。”
李岩拍了拍鲁大海的肩膀,以示鼓励。两人边说边走,随着队伍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再说剿匪的官军,好不容易赶到鸡公山,却没想到是一座空寨,就知道上了当,急忙按原路返回往县城赶。恼羞成怒之下,还放了一把大火,将整个山寨点燃。
贾公也在队伍当中,别看他年纪不小,身体还算不错,能骑得了马。五大家族的族长,除了留守的余德志,都跟在他的身旁。人们窃窃私语,都感到情况有些不妙。
山里刮起了风,吹的树叶哗啦啦的响,路也越来越难走。贾公心中的不安也越发强烈,眼皮直跳,暗想可别中了贼人的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