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即位之后,溥洽又顺理成章的成为朱允炆的主录僧。靖难之变,建文帝一败涂地,从此遁迹人间。溥洽因为不肯吐露朱允炆的行踪,朱棣欲要活刮了他,在道衍的多番求情之后,才保住了他性命,只被判了监禁。
功成身退之后,道衍依然以德报怨,还劝朱棣放过溥洽,因为佯装诈死,鉴于多年的君臣之情,心意戚戚,不忍心拒绝的朱棣就答应了道衍。
出狱之后的溥洽,须发皆白,白发已达数寸,感念道衍的感化,溥洽曾跪在道衍的榻前,痛哭流涕,深情忏悔。在道衍“圆寂”后,朱棣继续让溥洽做了天禧寺的住持。
世事大梦一场,道衍把思绪拉回了当下,语重心长对郑和说:“我劝皇上放掉溥洽师弟,一则是出于师兄弟的情谊,二来是想皇上放下寻找建文帝的执念,毕竟无论他是死是活,已经不重要了,他不会对皇上构成威胁了。如今沉沙泛起,往事重提,只怕溥洽师弟又要遭此劫难了。”
果不其然,朱棣只要朱文圻的真相后,当下就命令锦衣卫将溥洽抓获,严刑拷问,逼迫其说出建文帝的下落,可这老和尚执拗不堪,不论皮开肉绽,还是被分筋断骨,愣是一个字不说,还尽皆唾骂。朱棣怕溥洽丢了性命,就无法打探朱允炆的下落,也就不再难为他,而是继续监禁。
道衍继续说道:“你我师徒二人帮皇上夺了人家的江山,这是有违纲常伦理之道的,如不加以弥补,怕是会遭到天谴,不得善终,为师命你务必要保护好朱文圻,不得让他有所损伤,至于后续怎么做,为师自有安排。现在你不可以离开皇上太久,赶快回去吧,有什么事情,飞鸽传书即可。”
郑和走后,道衍来到了暗室的偏方,打开门可以看到一个四十余岁模样的中年僧人在闭目端坐紫金莲,手持念珠打坐,可眼角的泪珠还没有干透,很显然是刚刚才流下的。此人正是在世间消失了近二十年的建文帝。
道衍说道:“慧悟,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朱允炆仍是不发一言,眼角泪水潺潺,难以止住。
道衍继续说道:“这世间的事情,有些可以预知,有些却要却逆来顺受,正所谓天道有常,世事难料。我可以观测风雨,判断祸福,却不可以掌握人间的情欲。人要说放下谈何容易,正如老僧功利心太盛,我也只能做半个和尚。要慧悟放下帝位,放下父子之情,更是难上加难。”
话说十九年前,建文帝在杭州五云山失踪之后,就隐身于皇觉寺。此事原本朝中只有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以及溥洽知晓,前三者死后,就只有溥洽一人知道建文帝的藏身之所,而溥洽又守口如瓶,缘何道衍也知道呢?
齐泰、黄子澄等人,曾经预估了形势,万一金陵城破,则朝廷南渡再聚以抗衡。可这个意见遭到了方孝孺的强力反对,他表示誓死不退离京城。而建文帝见惯了这幅争吵的局面,总是忧心忡忡,俯头哀思,不作言语。最终建文帝表态:“朕不仅不退,还要北上。朕绝不退过凤阳老家,如若金陵兵败,朕就隐身于皇觉寺,等众位卿家勤王北上。”
朱允炆的这番表态,齐、黄二人又是极力反对,千呼“不可”,万喊“危险”,朱允炆难得大怒一场:“凤阳乃我大明龙兴之地,这都丢掉了,朕还算什么大明天子,朕宁可死,也绝不后撤。”齐、黄二人摄于龙威震怒,也就不做言语。最终朝廷军制定了战略:朱允炆迎难而上,率轻骑北上凤阳,方孝孺固守南京,齐黄二人做后应。
方孝孺之所以认可朱允炆的意见,未做反对,主要是因为凤阳是大明的发家之地,朱棣摄于太祖在天之灵的震慑,不敢造次。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造反起家的朱棣,还是畏惧太祖的天威的,绝无颜面对尸骨未寒的先皇,更不会去皇觉寺这等皇家寺院接受灵魂的拷问。
而道衍之所以知道建文帝的下落,还是源于他与方孝孺的两段际遇。洪武八年,道衍第一次进京到礼部应试,期间遇到盛名之下的青年才俊方孝孺。俩人经宋濂引荐相识,初次见面俩人只是互相打量,既无问候,也无言语往来,均默不作声,就惺惺相惜的,手谈棋局,对弈了两局,皆是三劫循环无胜负,众人无不嗟叹,一时之间传遍京城成为美谈。道衍却觉得背脊发凉,顿感不祥之兆,心想此人怕是我一生的克星。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国丧期间,道衍二次进京再遇方孝孺。马皇后的去世令朱元璋悲痛之余,也感叹时节如流,岁月无情,那一天要是自己也驾鹤西去,自己的儿子能守得稳江山吗?所以他想在生前,为朱标铺好道路,招选能臣干吏来辅佐未来的新君,特此还向朝廷群臣发布招贤令,宗泐举荐道衍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在朱元璋那遭到冷遇之后,郁闷的道衍与宗泐徘徊于宫中踱步,遇到了同样受到召见方孝孺。方孝孺吃惊之余,询问道衍的近况,俩人第一次见面虽未言语互动,也无甚交集,可似乎是前世的宿缘,真是一见如故,相谈有节。虽然道衍大姚广孝二十二岁,两人交流却毫无障碍。迫于朱元璋的召见时间紧迫,方孝孺约好与道衍几日后祥云客栈相见就离去了。
此时的方孝孺真是阵风得意马蹄疾,年纪轻轻,就得到吴沉、揭枢的引荐被朱元璋召见。朱元璋见此人诗书有德,行为端庄,又严以律己,衣着庄重肃穆,评价颇高,对太祖朱标说道:“这样一个德行兼备之人,你一定要好好重用,一直用到他垂垂老矣,不能动弹。”说完朱元璋放声大笑。虽然后来因为秦淮妓女的事情被仇家揭发检举,朱元璋不仅不惩罚方孝孺,还下令逮捕了举报之人,大呼:“小人。”后来方孝孺前来说情,并袒露事实,朱元璋对方孝孺的做法非常满意,也就放了检举的人。
话别了方孝孺,道衍偶然结识了朱棣,便立下了一生的宏愿。三天之后,他如约来到了祥云客栈,而方孝孺已经早早的来到了,正饮茶读书好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