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问题本身,更在于我们有没有解开自己的心结,在于我们有没有用心去“想”。思路决定出路,好思路造就美好人生。在遇到一个难解的问题时,我们如果积极开始脑筋,不固守常规的思维模式,就可能迅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
有思路才会有出路
只有那些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懂得思考问题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成功人士。因为如果思路不对的话,再聪明也是徒劳,脑筋转得越快,往往失败得也越快。只有善于思考的人,一生才会充满光明,而一种好的思路将引导你走向成功的阳光大道。
不知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当你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太难了,怎么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当你着急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横在你的面前,让你难以跨越。
当你想要做成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却发现手中的资源少得可怜,对我们有利的条件更是几乎没有,很难做大、做强。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你都碰到过,那么毫无疑问,你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是急需突破的时候了。
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该如何用极其有限的条件把事情办得最快、最好呢?
答案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拥有了好的思路,就能够在迷雾中看清目标,在众多资源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说:“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后,在报告上批下这么一行文字:“你还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上帝给了我们最好的阳光,只要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大量种植奇花异草、名树修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业收入多年位列亚洲第二。
新加坡没有高山,没有海浪,没有长城,也没有金字塔,但是它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阳光。只要充分利用阳光就够了。这一突破性思路成就了新加坡旅游业的辉煌。
在现实生活中,聪明人未必就是一个成功者,一个人的思路往往决定了他的出路,决定了他会向哪个方向走,会走多远。如果缺乏好的思路,即使他再聪明,再有抱负,也只能和成功失之交臂。只有那些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懂得思考问题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人。雪铁龙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安德烈 雪铁龙是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可算得上是个思路活跃的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36岁的雪铁龙应征入伍,被任命为炮兵队长。
当时,法军前线出现了炮弹短缺的局面。雪铁龙提出要建造一个日产2万发炮弹的工厂,这个建议很快获得了批准。可是在那个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想要日产2万发炮弹谈何容易?所有的精壮劳动力都应征到前线去作战了,哪里还有人来造炮弹呢?
按照一般人的思路,没有劳动力是个很难突破的条件限制,可是雪铁龙创新性地雇佣妇女工作。在当时,人们对妇女普遍抱有偏见,认为她们根本干不了什么大事,在家缝缝补补还可以,怎么能去造炮弹呢?
可是雪铁龙不顾别人的反对,开始利用这一别人根本不会想到的资源。事实证明,女子并不输于男子,从试生产到正式生产的短短几个月中,炮弹日产量就由1万发上升到了5.5万发。
而雪铁龙的思路并没有止于此。在战后,他向众人夸下海口:“以后要每天生产100辆汽车!”
几乎没有人相信他,大家认为这个人疯了。
雪铁龙是认真的,但他也确实看到了问题。面对自己经验不足、战后人们的购买力低下等条件的限制,他构思了一系列的创意。
首先他聘请了一位高级汽车工程师作为他的助手,而后针对人们购买力低下的状况,他专门走“低价”路线,生产耗油量少的汽车。这不仅降低了自己的成本,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汽车。与此同时,雪铁龙汽车公司也正式挂牌成立。
在对公司和产品的宣传方面,雪铁龙也是在有限的资源中,想出了巧妙的创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所有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几乎已损坏。雪铁龙决定以公司的名义向法国政府提供各式路标并设立在全法国的公路上,不仅帮助法国政府解决了交通管理上的难题,这些路标也成了雪铁龙公司的宣传广告。
这样一路走来,雪铁龙用自己的创意思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使雪铁龙汽车公司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公司。
命运就像奔腾的河流,时而缓慢,时而急促。谁都无法保证,今天还安安稳稳的人生,明天就不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变故。事实上,有没有变故不重要,重要的是变故或困境发生时,我们是躲避,还是勇往直前?采取不同思路的人,便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生出路。
抓住症结,对症下药
治病要讲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找对关键点,抓住问题的“症结”。当你在工作中遭遇难题,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问题,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有这样一次经历:当他还是一名记者时,一次,他托一位同事代买圆珠笔,并再三叮嘱他:“不要黑色的,记住,我不喜欢黑色,暗暗沉沉,肃肃杀杀。千万不要忘记呀,12支,全部不要黑色。”第二天,同事把那一打笔交给他时,他差点昏过去:12支,全是黑色的。
他的同事却振振有词地反驳:“你一再强调黑色的,黑色的,忙了一天,昏沉沉地走进商场时,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12支,黑色。于是我就一心一意地只找黑色的买了。”其实,只要言简意赅地说,“请为我买12支蓝色的笔”,相信同事就不会买错了。从此以后,尤今无论说话、撰文,总是直入核心,直切要害,不去兜无谓的圈子。
由此可见,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处理生活问题,都要讲究方法。只有抓住关键问题,切中问题的要害,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事半功倍。
有一家核电厂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技术问题,导致了整个核电厂生产效率的降低。核电厂的工程师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没能找到问题所在。于是,他们请来了一位顶尖的核电厂建设与工程技术顾问,看看他是否能够确定问题的所在。顾问穿上白大褂,带上写字板,就去工作了。在两天的时间里,他四处走动,在控制室里查看数百个仪表、仪器,记好笔记,并且进行计算。
临离开前顾问从衣兜里掏出笔,爬上梯子,在其中一个仪表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这就是问题所在。”他解释说,“把连接这个仪表的设备修理、更换好,问题就解决了。”顾问走后,工程师们把那个装置拆开,发现里面确实存在问题。故障排除后,电厂完全恢复了原来的发电能力。
大约一周之后,电厂经理收到了顾问寄来的一张1万美元的“服务报酬”账单。电厂经理对账单上的数目感到十分吃惊。尽管这个设备价值数十亿美元,并且由于机器的故障损失数额巨大,但是以电厂经理之见,顾问来到这里,只是到各处转了两天,然后在一个仪表上画了一个“×”就回去了。对于这么一项简单的工作收费1万美元似乎太高了。
于是,电厂经理给顾问回信说:“我们已经收到了您的账单。能否请您将收费明细详细地逐项分列出来?好像您所做的全部工作只是在一个仪表上画了一个‘×’,1万美元相对于这个工作量似乎是比较高的价格。”
过了几天,电厂经理收到顾问寄来的一份新的清单,上面写道:“在仪表上画‘×’:1美元;查找在哪一个仪表上画‘×’:9999美元。”
这个简单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想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成就和幸福,一条最重要的定律——就是必须知道其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的关键点何在,这是我们成就每一件事情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从重点问题突破,是高效能人士思考的习惯之一,如果一个人没有重点的思考,就抓不住事物的关键。那么,他做事的效率必然会十分低下。相反,如果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成就和幸福的一条最重要的定律,就是知道你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的关键点何在,这是你成就每一件事情的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策略,采取正确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否认,许多人不能有效地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认为工作中的所有一切都应该倾注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在许多事情上不分主次、一概而论,结果,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却只取得十分有限的成就。
逃避问题会让人失去方向
逃避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当问题来临时,一味地逃避和退让只会让问题看起来更加强大和难以解决,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第一时间面对问题,将其迅速解决。
生活中和工作中会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明智之人不会去乞求未来一帆风顺,他们只乞求当每个问题发生时,都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
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尔 戴尔在培训员工时常常说:“不要粉饰太平。”他的意思是说,不要试图把错误的事情用各种理由加以美化,即使暂时掩盖了真相,然而问题却迟早会出现,所以直接面对最好。每当他的经营出现问题后,他都会以积极的态度正面迎接问题,而不是强调理由逃避问题,也从不找借口搪塞。他以这种斩钉截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错误,坦白承认说:“我遇到问题了,我负有责任,因此我必须进行修正。”他很清楚,如果自己不这么做,别人这样做了,成功就会属于别人。
速度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没有人能够置身其外。汽车制造商必须时刻保持几天之内从零订单到整车下线的超级制造能力,因为一步踏错,就意味着坚持了两三年的开发周期从此泡汤,公司将一蹶不振。
所有的组织都会有面临危机的时候。也许竞争对手突然杀价一半,也许公司最大的客户突然转移,也许核心供应商突然停产。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做出闪电般迅速的反应。只有在第一时间面对困境,才能抢得克服困难的先机。
2003年8月5日,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宣布,经他们的测试表明,可口可乐软饮料产品中的农药含量比欧盟规定水平高出36倍,百事可乐高出30倍。其中,他们发现了农业杀虫剂林丹、多氯联苯、马拉硫磷和毒死蜱。该中心还检测了美国的同类产品,但没有发现类似的成分。
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主任纳拉因先生严正指出:“他们声称全球统一标准,但是这次检测证明这根本与事实不符。这些公司利用了印度没有软饮料用水质量规定的法律漏洞。”
对此,可口可乐公司立即做出反应,态度非常坚决。公司的印度区总裁当天就联合百事可乐举行新闻发布会,否认了产品含超标农药的问题。
可口可乐印度区总裁古普塔反击说:“有人企图制造恐慌。我们质疑检测的方法,我们要邀请印度最著名的5名科学家重新审核。我们的产品绝对安全,绝对没有双重标准。”百事印度区总裁巴克希说,公司对所使用的地下水采用全球测试标准,和美国、欧洲的一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个对头,此次破天荒地进行了一次联手行动。
这一次,虽然问题非常严重,但是,由于可口可乐公司在第一时间直面问题,并迅速地加以解决,最终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巴顿将军说:“敌人越是猛烈地进攻,越需要及时制止。”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反应迟钝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要比你想象的巨大得多。
迈尔 戴尔认为,在问题出现后强调理由,是世界上最没有影响力的语言。如果用两种方式表述工作中面临的同一问题,一种是对问题的客观分析以及改善建议,另一种则是消极地强调理由。无论你作为老板还是员工,你更喜欢哪一种?搪塞职责的人无疑注定与成功无缘,因为他使用了一个低能者所惯用的生存工具——抱怨,这只会令人失去解决问题的方向。
勤于思考,抢占先机
勤于思考的人都是主动思考的人。他们不是等到任务到了,问题来了或矛盾出现了,才去思考,而是时时处处都在思考。因为他们的思维细胞一直活跃着,所以可以随时捕捉最新鲜的思维素材,并进行最快速的思维加工,抢在他人前面产生创意,因而“先机”往往会首先注意到他们。
小刘大学毕业后来南京找工作,整个求职过程都不顺利。就在他准备离开南京时,机会却来了。
一天,他在市内闲逛,看到一位大妈把一盆花扔进了垃圾桶里。“好好的花为什么扔掉呢?”他走过去问。大妈无奈地说:“养久了,花盆中的泥土越来越少,只能扔啊!”“那您为什么不放点泥土进去呢?”“城里哪儿还能轻易找到泥土!得跑到郊区才有呀。”小刘说:“您这花扔了多可惜,我住的地方有泥土,我给你送点泥土来。”大妈听了很欣喜。
第二天早上,那位大妈果然在原处等小刘。见他真带去了泥土,连声道谢,并且付给了他15块钱。
南京的泥土竟然这样值钱!小刘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装上一大袋泥土,到大街上或居民小区叫卖。但几天以后,他失望了:根本没有一个买主。他想了好几天,终于弄懂了一件事:只有养花的人才会买泥土,而他们一般都把花放在阳台上,如果先在楼下观察谁家的阳台上摆了花,再向这户人家推销泥土,不就省劲了吗?有了这个主意,他又背起泥土出发了。
果然不出所料,通过这次推销小刘真挣了30元钱,他一方面为自己的创意欣喜,一方面也感慨万千,毕竟30元钱实在太少了。
为什么买泥土的人那么少呢?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为此,他特意询问了一个以前买过他泥土的老人。老人说:“小伙子,你卖给我们的泥土里没有什么养分,时间一长,花就又枯了。你说大家还会买吗?”他这才明白泥土里还有学问呢。
找到问题的所在后,他立刻就去书店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他这才知道,原来花盆里的土要加一定比例的肥料的。看了好几天,他慢慢摸索出用肥的门道了。之后,他特地买了一些包装纸将泥土包装好,注上“高肥花盆土”的字样,然后再去兜售。这样一来,他所卖泥土的价格相对于以前提高了几倍,买泥土的人却比以前多了很多。到了月底,除了肥料、生活费等一切开支,他净挣了3000多块钱。
几个月后,他接到的订单又多了起来,有时候一天能挣500多元。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和稳住顾客,他就租了一间民房作为自己卖泥土的基地,并在泥土的配方上下足了工夫。他先后推出了甲类、甲类A级花盆土等多种品种,分别标明富含钾、磷、氮等元素,适用于种植月季、菊花等不同的花卉。他还聘请了一位农科院的技师做顾问,为养花人解决实际问题。后来,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雇了一名员工,他表哥也过来帮他的忙。
有一天,他表哥告诉小刘,他朋友所在的那家酒店要在大门口和大厅里摆很多花,可能需要一大批花盆土。他听了眼睛一亮:“自己以前只知道把花盆土卖给居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卖给一些单位。如果能把泥土推销给单位的话,一次卖出的花盆土就是一大批,这样不是更赚钱吗?”于是,他立即和表哥一起去洽谈这项业务。因为人很熟,生意一谈即成。事后一算,仅这一项业务就赚了1万元。
这件事对小刘的触动很大,他决定把大部分的精力转向一些大单位,把普通居民这一块交给表哥操作。这样一来,他的营业额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倍。有一次,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一次性在他那里买了5万多元的泥土,他除掉成本开支足足挣了2万元。
泥土里刨出了“黄金”,在小刘这里变成现实,推销泥土这种人所未闻的生意竟让小刘赚得盆满钵溢,他的这种遇事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效仿。眼光和智慧千万别被旧有的观念所束缚,当面对一个难题时,要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难题的最佳办法,这样,你才有机会把握住成功的契机。
成功者总是走在别人前面。有时,你比别人多想一点,你的创意比别人新颖一点,就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成就别人梦想不到的事业。所以,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创新的机会,运用所学,勤于思考,付诸行动,你终有所成。
找准靶心再射击
当我们遇到问题,渴望通过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和渴望通过解决问题所达到的目标,明确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一旦我们能清楚地知道这些,并且围绕着这些展开寻找解决之道,那将能省去许多走弯路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能使自己不钻入思维的死角。
著名的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吴甘霖博士曾说过:“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正确界定。弄清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就等于找准了应该瞄准的‘靶心’。否则,要么劳而无功,要么南辕北辙。”
面对问题,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巴不得立即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连自己真正面对的问题是什么,自己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将获得什么都无法确定或是没有想清楚,那无疑是操之过急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这一片树林中的矮灌木,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他们需要清除的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的那片树林!生活中有许多人,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一样,常常只知道埋头干活,却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的,不知道自己所面临之问题的靶心所在。
1926年,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 莱文在沙漠中发现一个叫比塞尔的小村庄,从这里走出沙漠只需要3天,可这里却从来没有人走出去过。
调查之后,肯 莱文终于发现,那里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不认识北斗星,不能在茫茫的大漠中准确地辨识方向。他们所走的路线实际上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弧线,因而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会回到原地。
肯 莱文教会了一个叫阿古塔儿的当地人,让他在沙漠中根据北斗星的位置辨识方向,阿古塔儿就成了那里第一个走出沙漠的人。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也有这样的沙漠,很多人走不出去,并不是因为沙漠太大,而是因为我们没有选定方向,找准目标。做事之前,如果不选定方向,行动起来就会偏离目标,自然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不是技巧,而是对问题正确界定,即弄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找准了问题到底是什么,等于找准了你应该瞄准的“靶心”。只有对准“靶心”才能射中目标;只有认准目标、选对方法,才能做好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红军正准备趁天黑向德军发动进攻。一切都筹备好了,可那天晚上偏偏天空中有星星,大部队在星空下很难做到高度隐蔽而不被发现。这该怎么办?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难道因为天空中有星星就放弃吗?苏军元帅朱可夫苦苦思索,但始终不得其解。
忽然,他停了下来,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让这个错误带入了错误的思考领域。“我们真的需要天黑吗?不是,我们选择天黑仅仅是希望借着夜色掩护部队,让德军看不到自己。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敌人看不见,我们的目的也是让敌人看不见我们的部队!”
有了这样的观念,朱可夫不再死死钻在“天黑”的牛角尖里寻找办法。而是将视线转移到真正的目的“让对手看不见”上来。他思考了很久,突然有了一个主意。一定是黑暗让人看不见吗?光亮同样能!他立即发出指示:将全军所有的大探照灯都集中起来,并立即准备向德军发起进攻。当苏军进攻时,140台大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
极强的亮光使得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根本睁不开眼。不能睁开眼睛,也就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挨打而无法还击。苏军势如破竹,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减少干扰,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事实上,天下的事是永远做不完的,最难的不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而是不知道做什么。如果只顾低头做事,却不知抬头看路,就会累得半死不活,却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现实中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但是,如果你首先就冲着快点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去,而不着眼于发现问题的“靶心”所在,那么你很可能会像足球运动员不瞄准球门就匆忙射门一样,结果只能是白费力气。
三分苦干,七分巧干
很多人认为,只有苦干才能成功。但无数成功者的经验表明,一个人要走向成功不能只会苦干,更要学会巧干。因为现在是“巧干”升值的时代,比别人会巧干的人会少走弯路,更快地走向成功。
人们常说:一件事情需要三分的苦干加七分的巧干才能完美。意思是做事要注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巧妙灵活的方法解决难题,不要一味地蛮干。也就是说,“苦”的坚韧离不开“巧”的灵活。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工夫,则易走入死道,若只知用巧,则难免缺乏“根基”,唯有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能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王勉就是深知此道理的人。
王勉是一家医药公司的推销员。一次他坐飞机回公司,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劫机。通过各界的努力,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就在要走出机舱的一瞬间,他突然想到:劫机这样的事件非常重大,应该有不少记者前来采访,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宣传一下自己公司的形象呢?
于是,他立即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了一行大字:“我是××公司的王勉,我和公司的××牌医药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搭救我们的人!”
他打着这样的牌子一出机舱,立即就被电视台的镜头捕捉住了。他立刻成了这次劫机事件的明星,很多家新闻媒体都争相对他进行采访报道。
等他回到公司的时候,受到了公司隆重的欢迎。原来,他在机场别出心裁的举动,使得公司和产品的名字几乎在一瞬间家喻户晓了。公司的电话都快打爆了,客户的订单更是一个接一个。董事长当场宣读了对他的任命书:主管营销和公关的副总经理。事后,公司还奖励了他一笔丰厚的奖金。
王勉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将“苦”与“巧”巧妙结合。正所谓“三分苦干,七分巧干”,“苦”在卖力,“巧”在灵活地寻找方法,只有这样,才最容易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径。陈良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陈良出生在一个穷困的山村,从小家里就很困难。1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带着8个窝窝头,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从小山村到离家100公里外的城里去谋生。
城里的工作本来就不好找,加上他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学历这么低,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难上加难。
他好不容易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打杂的活。一天的工钱是两元钱,这只够他吃饭,但他还是想尽办法每天省下一元钱接济家人。
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还是不断地鼓励自己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为此,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两个月后,他被提升为材料员,每天的工资加了一元钱。
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初步站稳了脚跟。之后,他就开始重视方法。他认为:要在新单位站稳脚跟,更多地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不能只靠苦干,更要靠巧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冥思苦想之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点子。工地的生活十分枯燥,他想,能不能让大家的业余生活过得丰富一点呢?想到这里,他拿出自己省下来的一点钱,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认真阅读后,就给大家讲故事。这一来,晚饭后的时间,总是大家最开心的时间。每天,工地上都洋溢着工友们欢乐的笑声。
一天,老板来工地检查工作,发现他有非常好的口才,于是决定将他提升为公关业务员。
一个小点子付诸实践后就能有这样的效果,他极受鼓舞。于是,他便将主动找方法,并运用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对工地上的所有问题,他都抱着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去处理。夜班工友有随地小便的习惯,怎么说都没有用,他便想尽各种方法让大家文明上厕;一个工友性格暴躁,喝酒后要与承包方拼命,他想办法平息矛盾,做到使各方都满意……
别看这些都是小事,但领导都看在眼里。慢慢地,他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
由于他经常主动找方法,终于等来了一个创业的良机。有一天,工地领导告诉他,公司本来承包了一个工程,但由于各种原因,难度太大,决定放弃。
作为一个凡事都爱“三分苦干,七分巧干”的人,他力劝领导别放弃。领导看着他充满热情,突然说了一句话:“这个项目我没有把握做好。如果你看得准,由你牵头来做,我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可以自行创业的绝好机会吗?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项目,然后信心百倍地干了起来。
但遇到的困难是出乎意料的,仅仅是报批程序中需要盖的公章就有15个,但他还是想尽办法,一个个都盖下来了。终于项目如期完成了,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久,他便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并且事业做得越来越大。
一个人,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其关键之道,不在于苦干,而在于巧干。因为,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时候,只靠勤奋和认真是难以解决的,那个时候,就迫切地需要灵活的头脑和巧妙的方法,唯有此,才能更快更好地寻找到解决之道。
要成功就要摆脱约拿情结
“约拿情结”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我们想取得成功,但面临成功,总是伴随着一种心理迷茫。我们既自信,同时又自卑,我们既对杰出人物感到敬仰,又总是有一种敌意。我们敬佩最终取得成功的人,而对成功者,又有一种不安、焦虑、慌乱和嫉妒。我们既害怕自己最低的可能性,又害怕自己最高的可能性。
约拿是《圣经》里面的一个人物。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神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约拿却抗拒这个任务,他逃跑了,不断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神到处寻找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最后,他几经反复和犹豫,终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马斯洛用“约拿”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
“约拿情结”是一种看似十分矛盾的现象。人害怕自己最低的可能性,这可以理解,因为人人都不愿意正视自己低能的一面。但是,人们还会害怕自己最高的可能性,这很难理解。但这的确是存在的事实:人们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尤其害怕争取成功的路上要遇到的失败,害怕成功到来的瞬间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害怕取得成功所要付出的极其艰苦的劳动,也害怕成功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压力……
简单地说,“约拿情结”就是对成长的恐惧。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它反映了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状态,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不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约拿情结”可能表现为缺乏上进心,或称“伪愚”。
马斯洛在给他的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曾向他们提出过如下的问题:“你们班上谁希望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谁渴望成为一位圣人?”“谁将成为伟大的领导者?”等等。根据马斯洛的观察和记录,他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通常的反应都是咯咯地笑,红着脸,不安地蠕动。马斯洛又问:“你们正在悄悄计划写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吗?”他们通常也都红着脸、结结巴巴地搪塞过去。马斯洛还问:“你难道不打算成为心理学家吗?”有人小声地回答说:“当然想啦。”马斯洛说:“那么,你是想成为一位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心理学家吗?那有什么好处?那并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理想途径。”
人类中普遍存在某种约拿情结,即:不是追求高级需求,追求卓越,追求崇高的自我实现,而是相反,逃避高级需求,逃避崇高的人类品行。人们视天真纯情为幼稚可笑,视诚实为轻信,视坦率为无知,视慷慨为缺乏判断力,视热情为懦弱,视同情心为廉价和盲目。为了表现“男子”气概,英语中的Cool(冷)也因此而成了显示“有派”和“时尚”的赞美之词。在长期历史中曾显示出人类美好的、和谐的、崇高的、情感的东西竟成了当代人们不自觉的情感禁忌,无怪乎有人称人类的当代为精神病、神经症大发作的时代。
约拿情结的问题还在于,自己怕出名,如果别人出了名,他又会嫉妒,心里巴不得别人倒霉。这种情结阻碍生命成长和自我实现,马斯洛给它取名为“约拿情结”。
我们大多数人内心都深藏着“约拿情结”。心理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不成熟,心中容易产生“我不行”、“我办不到”等消极的念头,如果周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机会供自己成长的话,这些念头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尤其是当成功机会降临的时候,这些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要抓住成功的机会,就意味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并承担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
毫无疑问,“约拿情结”是我们平衡自己内心心理压力的一种表现。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在面临机会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敢于打破平衡,认识并摆脱自己的“约拿情结”,勇于承担责任和压力,最终抓住并获得成功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是只有少数人成功,而大多数人却平庸一世的重要原因。
克服“约拿情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但毋庸置疑,我们可以做的首先就是不再浑浑噩噩,清楚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勇敢面对冲突和矛盾,相信自己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想办法才会有办法
有些问题的确非常棘手,想了许多办法,仍无法解决。于是有人便认为“已是极限”,或是“已经尽力”,再去努力也是白搭。当你真正经过一番努力奋斗后,你就知道所谓“难”,其实只是自己的“心灵桎梏”。只要不断努力,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大。
做事情,既要勤奋刻苦,也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愚者喜欢速决:他们不顾障碍,行事鲁莽,干什么事都急匆匆的;有时候尽管判断正确,却又因为疏忽或办事缺乏效率而出错;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找方法,而是默默地待在那里等待时间去解决。
但是智者却不会这样,他们一生都在想方设法开动脑筋,积极寻找新的方法,解决了很多被愚者认为是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
稻盛和夫被日本经济界誉为“经营之圣”。他所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该公司刚创办不久,就接到著名的松下电子的显像管零件U形绝缘体的订单。这笔订单对于京都陶瓷公司的意义非同一般。
但是,与松下做生意绝非易事,商界对松下电子公司的评价是:“松下电子会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
对新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松下电子虽然看中其产品质量好,给了他们供货的机会,但在价钱上却一点都不含糊,且年年都要求降价。
对此,京都陶瓷有一些人很灰心,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尽力了,再也没有潜力可挖了。再这样做下去的话,根本无利可图,不如干脆放弃算了。但是,稻盛和夫认为:松下出的难题,确实很难解决,但是,屈服于困难,也许是给自己未足够的挖潜找借口,只有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才能最终找到解决之道。
于是,经过再三摸索,公司创立了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为一个个的“变形虫”小组,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将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即使是一个负责打包的员工,也要知道用于打包的绳子原价是多少,明白浪费一根绳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即便是在满足松下电子苛刻的条件下,利润也甚为可观。
方法大师吴甘霖先生在讲座中经常提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故事:一次公司放年假前,吴先生准备给每位员工的母亲买份礼物,于是,走进了公司附近一家著名药店的分店。
经过左挑右选,吴先生看中了一种补血剂。
没想到店员告诉他,产品只剩下两盒了,离他要求的数量还差很多。“能不能到总部进点货?”他跟店员商量。店员回答说:那得等3天以后,因为第一天报上去,第二天才能够到仓库,第三天才能送货。
可员工们下午就要回家探亲了。吴先生着急地问:“能不能快一点呢?”
店员们都摇头。
这时吴先生有点生气了:“你们的药店是有多年历史的老店,很有信誉,现在顾客急着要货。你们怎么就不能想想办法?”
从店员们的表情来看,这话起作用了。于是吴先生又鼓励他们:“想想办法吧,一定能解决的。”
吴先生和他们一起探讨了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这时,一位姓王的女店员说:“我们可以试试给附近的其他分店打个电话,看他们有没有货。如果有的话,我们先向他们借,3天后再还。”
大家都觉得主意不错。姓王的女店员很快到里屋打电话去了。不久,她满脸笑容地出来了,说:“先生,我刚才给附近一些分店打过电话了,他们的存货也都不多,但几家凑起来还是够的,请您先到我们楼上的办公室等一下,我马上过去帮您取。”
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虽然这是件小事,但也充分说明:只要想办法,就一定有办法。
想办法是有办法的前提条件。在面对问题时,如果不积极思考,努力寻找应对之策,那么,即使你是一名天才,面对问题,你仍会一筹莫展。人的智力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只要你能够战胜对问题的畏惧感,并下决心去努力,你就能够越来越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就在你自己身上
不怕问题困难,就怕不会思考。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而这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王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文案。一次,一个著名的洗衣粉制造商委托王明所在的公司做广告宣传,负责这个广告创意的好几位文案创意人员拿出的东西都不能令制造商满意。没办法,经理让王明把手中的事务先搁置几天,专心完成这个创意文案。
连着几天,王明在办公室里抚弄着一整袋的洗衣粉在想:“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畅销了,以前的许多广告词也非常富有创意。那么,我该怎么下手才能重新找到一个切入点,做出既与众不同、又令人满意的广告创意呢?”
有一天,他在苦思之余,把手中的洗衣粉袋放在办公桌上,又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突然间灵光闪现,他想把这袋洗衣粉打开看一看。于是他找了一张报纸铺在桌面上,然后,撕开洗衣粉袋,倒出了一些洗衣粉,一边用手揉搓着这些粉末,一边轻轻嗅着它的味道,寻找感觉。
突然,在射进办公室的阳光下,他发现了洗衣粉的粉末间遍布着一些特别微小的蓝色晶体。审视了一番后,证实的确不是自己看花了眼,他便立刻起身,亲自跑到制造商那儿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他被告知这些蓝色小晶体是一些“活力去污因子”,因为有了它们,这一次新推出的洗衣粉才具有了超强洁白的效果。
了解了这个情况后,王明回去便从这一点下手,绞尽脑汁,寻找到最好的广告创意,因此推出了非常成功的广告。
王明的例子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问题本身,更在于我们没有解开自己的心结,在于我们没有用心去“想”。在美国也有这样的故事。
在美国,有一位年轻的铁路邮务生叫佛尔,他曾经和其他邮务生一样,用传统的方法分发信件,结果使许多信件被耽误几天或几周之久。
佛尔不满意这种现状,并想尽办法要改变它。很快,他发明了一种把信件集合寄递的办法,极大地提高了信件的投递速度。
鉴于他对邮电局的贡献,领导很快提升了他的职位。
是的,当谁都认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做下去的时候,偏偏总有一些优秀的人,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将效率大大提高,将问题解决得更完美!正因为他们有这种“找方法”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认可!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起一支蜡烛。”这句话是克里斯托弗斯的座右铭,它也应当成为指导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条准则。诅咒和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黑暗和恐惧仍然存在,而且还会因为人们的逃避和夸大而增加解决的难度。
然而,如果我们果断地采取行动,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哪怕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努力,也会使我们朝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一步。同时,我们还可能在积极努力的过程中寻找到不同的、更便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有的人看见了问题,只知道抱怨,结果自己也成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而有的人看见了问题便想方设法寻找解决之道,结果让自己成为问题的主宰。你是要勇于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成为问题的主宰,还是向问题妥协,让自己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其决定权完全在你手中。
认真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是一个恰当的工具,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即使问题再棘手,也有解决的可能。相反,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一味勤奋做事,只会浪费精力和资源,也不会获得什么好结果。
有的人做事毫无头绪,只注重宏观的效果,缺少对微观的把握,尽管从表面看来,他们也很勤奋,几乎天天在加班的行列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结果总无法令人满意。
在一家国内知名的证券公司工作的小李,毕业于国外的一所金融学院,有着令人羡慕的教育经历,人生的天平似乎早早地倾斜在他这一边,他也是公司公认的勤奋员工。但是3年过去了,他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员,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在其工作方法上。
每一次领导布置一项任务时,小李都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他会找到所有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大量的统计工作。每天他都在不停地做着统计与分析,每当遇到一项复杂的数据时,他非要弄个明明白白不可。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可是效果如何呢?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分析陷阱”,不能自拔。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并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工作不同于学术研究,勤奋笃实的作风固然没错,但探究“为什么”远不如“什么对目前的工作有益”更重要。以错误的方法工作,直接导致了小李工作效率的低下,虽然消耗了大量精力,也花去了大把的时间,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的人工作很勤奋,每天都忙不停,但是由于工作方法不正确,效率很低,还常常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工作绩效平平;有的人平时很少加班,工作方法正确,能用较少的时间来完成工作,绩效相当好。对于前者,或许最初上司会因为你的刻苦努力而欣赏你,但是长期下来,由于工作效果始终不佳,你的努力几乎等于白费。这是一个重视过程,更重视结果的年代,我们不仅要勤奋,更要用合理的方法做事。两只蚂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到墙那头寻找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根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当它爬到大半时,就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之后,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找到食物,开始享受起来。第一只蚂蚁仍在不停的跌落中重新开始。
简单的故事却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很多时候,方法比勤奋更重要。第一只蚂蚁毫不气馁的勇气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在不断努力、不断失败之后,我们是否该停下来想想,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或许远比我们拥有勤奋的态度要来得有效。失败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要我们继续努力,更多的是经验教训,需要我们从中获得些什么,改善些什么。没有对失败的反思,总是一次次重复失败,只能是白费力气。
事物发展的速度除了取决于勤奋、坚持、勇敢以外,更需要正确的方法。也许有了一个正确的方法,发展的速度会来得比想象的更快。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勤奋、毅力等品质对于解决问题和成功的重要性,但是在许多时候,一个好的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在勤奋同等的情况下获得突出的成绩。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W=X+Y+Z。这里,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废话,Y代表方法。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只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也不单纯与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同样需要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才能保证成功!
古语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但光有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做事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真正聪明的人,善于在有限的条件中发现无限的机遇,借着问题,将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自己也可“一劳永逸”。
不会思考就无法解决问题
俗话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易经》也说:“穷则变,变则通。”的确,天无绝人之路,遇到问题时,只要肯找方法,任何人都会有一个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机会。
人们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有没有秘诀?其实,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秘诀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俗话说:“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只要你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方法,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世间没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寻找方法,寻找出路。且看下文故事中的林松是如何打破人们心中“愚”的瓶颈,从而找到自己成功的出路。
有一年,山丘市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商人们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元钱可以买到10条毛巾。
那时,林松还是一家纺织厂的小技师。他马上用自己积蓄的钱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样做,都嘲笑他是个蠢材。
林松对别人的嘲笑一笑置之,依旧收购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存。
他母亲劝他不要购入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给林松办婚事用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林松安慰她说:
“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了。”
林松的话似乎兑现不了。
过了10多天后,那些商人即使降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他们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
他母亲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便抱怨起林松。对于母亲的抱怨,林松一言不发。
终于,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山丘市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经济复苏。
这时,山丘市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商品紧缺,物价一天天飞涨。林松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母亲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他平静地说:
“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林松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
后来,林松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生意十分兴隆。
如今,林松已是当地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
面对问题,成功者总是比别人多想一点,老王就是这样的人。
老王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水果大王,尤其是他的高原苹果色泽红润,味道甜美,供不应求。有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将要采摘的苹果砸开了许多伤口,这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然而面对这样的问题,老王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不久,他便打出了这样的一则广告,并将之贴满了大街小巷。
广告上这样写道:“亲爱的顾客,你们注意到了吗?在我们的脸上有一道道伤疤,这是上天馈赠给我们高原苹果的吻痕——高原常有冰雹,只有高原苹果才有美丽的吻痕。味美香甜是我们独特的风味,那么请记住我们的正宗商标——伤疤!”
从苹果的角度出发,让苹果说话,这则妙不可言的广告再一次使老王的苹果供不应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面对问题,如果你只是沮丧地待在屋子里,便会有禁锢的感觉,自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如果将你的心锁打开,开动脑筋,勇敢地走出自己固定思维的枷锁,你将收获很多。
真正杰出的人,都富有积极的开拓和创新精神,他们绝不会在没有努力的情况下,就找借口逃避。条件再难,他们也会创造解决的条件;希望再渺茫,他们也会找出许多办法去寻找希望。因为他们相信: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只要积极开动脑筋,寻找方法,总能找到解决之道,冲出困境。
对问题束手无策的几种人
面对困难,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突显出来。他可能并不缺少工作的热情,也绝对的敬业,但工作成效却不尽如人意,面对问题也往往束手无策。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在面对问题时,不去积极地开动脑筋,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一味抱怨,或找出种种自以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推脱,所以很难成就什么大事。在此,我们将这些人具体分为以下6类,以示警醒。
第一种人:爱找借口的人
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抱怨自己缺乏机会,并努力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为什么他们总是如此煞费苦心地找寻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呢?如果每个人都善于寻找借口,那么努力尝试用找借口的创造力来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也许情形会大大地不同。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自己就会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不能够把事情完成。事实上,把事情“太困难、太无头绪、太麻烦、太花费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确实要比相信“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勤奋,就能做成任何事”的信念要容易得多。但如果我们经常为自己找借口,我们就做不成任何事,这对我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也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你常常发现,自己会为没做或没完成的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成百上千个理由为事情未能照计划实施而辩解,那么,你自己不妨还是多做自我批评,多多地自我反省吧!
第二种人:凡事拖延的人
拖延是解决问题的最大敌人,它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执行,更会带来个人精力的极大浪费。
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而且,没有任何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可想而知。
社会学家库尔特 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场分析法”。在这里面,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合理和自信的心态。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工作。如果你希望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你得把脚从刹车踏板——拖延——上挪开。
第三种人:投机取巧的人
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分别是勤奋的圣殿和荣誉的圣殿,在安排座位时,他们有一个顺序:必须经过前者,才能到达后者。荣誉的必经之路是勤奋,试图投机取巧,想绕过勤奋就获得荣誉的人,总是被荣誉拒之门外。
许多生活中的实例证明,不管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总想投机取巧,表面上看,也许会节省一些时间或精力,但最终往往会导致更大的浪费。而且,投机取巧会使我们的能力日渐消退。只有努力寻找方法,将工作做到完美,我们才会收获得更多。
第四种人:浅尝辄止的人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在发展和加强自己的新特征,以求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空间。生命的演化如此,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企图掌握好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将精力集中在一个方向上,从而使得前进路上的方法总比问题多,就足以使自己获得巨大的成功。
有一位发明家,他尝试着发明一种新型的榨汁机,但是经受多次挫折后,他丧失了耐心,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他放弃了努力。他将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许多“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恰恰因为缺乏最后跨入成功门槛的勇气而功败垂成,这是他们为浅尝辄止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第五种人:消极怠慢的人
王峰毕业后在一家服装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虽然这与他当初的理想和目标相距甚远,但他没有消极悲观,他满怀热情并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他把热情与活力带到了公司,传递给了客户,使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都能感受他的活力。正因为如此,尽管他才工作了一年,就被破格提升为销售部主管。
而同样很年轻的李远,也在短期内被提升为公司的管理层。有人问到他成功的秘诀时,他答道:“在试用期内,我发现每天下班后其他人都走了,而老板却常常工作到深夜。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一些业务上的东西,就留在办公室里,同时给老板提供一些帮助。尽管没人这么要求我,而且我的行为还受到一些同事的议论,但我相信我是对的,并坚持了下来。长时间下来,我和老板配合得很好,他也渐渐习惯要我负责一些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远并未因积极主动的工作而获取任何酬劳,可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并获得了老板的赏识与信任,赢得了升职的机会。
大多数人并不像王峰和李远,他们常常以一种怠惰而被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急于寻求解决之道。其实他们不是没有自己的理想,但很容易一遇困难就要放弃,他们缺少一种精神支柱,缺少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一个人在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不仅会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影响,而且对他品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不管你的工作和地位是如何的平凡,倘若你能够全心全意投入你的工作,就像艺术家投身于他的作品,那么所有的疲劳与懈怠都会消失。其实,我们在各行各业都有施展才华和升职的机会,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工作,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六种人:畏惧问题的人
获得成功,谈何容易?这需要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
可不是吗?好比赤手空拳去建立自己的王国,你要招揽人才,建立军队,开辟领地,确立制度,发展经济,治理国民,每一项工作都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你去克服解决。
不管你的王国是建立在哪种行业上,情形都是一样,当然,王国的规模愈大,问题就愈多、愈复杂。
在关键的地方无法解决问题,便会招致失败。即使这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问题出现。总之,在你面前,经常潜伏着失败的阴影。
胆怯的人,一想到要面对重重困难,想到失败的可怕,便会停下脚步,不敢往前走。结果,未起步的,永远停在原地;已起步的,就半途而废。
巴顿将军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问题挑战,对问题束手无策,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只有勇于向问题挑战,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