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2400000007

第7章 苏联:从动荡走向解体(5)

会议的另一个成就是决定由区以上党委第一书记兼任同级苏维埃主席,总书记兼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代表们对此看法不一致,戈尔巴乔夫为此专门作了解释。看来,他坚持这样做。肯定相当一部分代表是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举手的。值得一提的是,在预先散发的会议提纲中并没有这一条,是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提出的。代表们感到突然,认为这与党政职能分开原则不符。这个做法究竟好不好,现在还难说,我觉得这是一种摸索。从目前看,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戈尔巴乔夫个人的地位。在明年4月举行最高苏维埃选举后,如无意外,他不仅以总书记身份领导全党,而且是以名正言顺的国家元首身份领导国家,解决内政、外交和国防的“关键问题”。从他的解释看,从新的选举之日起还可连任两届(即过去担任的时间不计在内)。这样,戈尔巴乔夫还有意在10年的时间领导苏联的改革。

苏联的改革,有它的有利条件。在70年代以后,苏联广大干部和群众看到不改革不行,有了改革的愿望,加上他们人员的文化素养、理论素养普遍较高,一旦克服了保守,转变过来,发挥的能量就不一样了。再就是他们的党内系统比较完善,转变过来后也会发挥“政治先锋队”的作用。加上苏联的工业经济基础较好,经过整顿把关系理顺,建立起新的机制的效益会更高。这一点我们不应低估。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苏联的工业增长完全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并且今年上半年是在精减40万职工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增长的。这说明改革已加速了集约化的发展。

苏联的改革也有它的不利因素。当前来讲,一是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尚未完全转过弯子。从基层找些人谈,有的还不知道改革是怎么回事。关于改革的宣传脱节也较严重。二是3年来的改革尚未给基本群众带来经济实惠,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没有得到缓解,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剧,尤其食品问题成了当前“特别尖锐”的问题,打算用外汇从国外购食品来解急。三是最高领导层对改革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的认识颇不一致。在改革的宣传上有戈尔巴乔夫唱独角戏的感觉。会前和会上被点名批评的政治局委员几乎占政治局委员总数的一半。但拥有人事变动权的这次会议没增减任何一人,包括退休的和已被解除职务的中央委员仍留原位。这次未作人事变动反映了领导层在这个问题上的僵局或慎重。一旦时机成熟,戈尔巴乔夫肯定要把坚持阻挠改革的人请下台,估计从现在起至1990年召开苏共第二十八大才能完成领导班子的改组。苏联的改革如何受领导班子改组的影响也是值得注意的动向。

此外,从这次代表会议上传递出的消息看,苏联的外交还将进一步调整,在对整个外部世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上变化对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将产生影响。

我们研究外国经验时,包括研究苏联经验时,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吸取别人的经验,不能机械地照搬。

(《改革》杂志1988年第5期,9月5日)

戈尔巴乔夫出奇制胜

9月30日和10月1日,苏联党、国家和政府这三个最高领导机构突然发生了令人瞠目的重大改组:戈尔巴乔夫从3年前推荐他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葛罗米柯手中接过了国家元首——最高苏维主席团主席职务;还解除了对勃列日涅夫“停滞”时期的内外政策负有一定责任的另外4人的高级领导职务;主管意识形态、外交、经济和安全这些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也作了大调整。还令人惊异的是,3年多来最大的这次人事变动是在两小时内完成的。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戈尔巴乔夫出奇制胜,“发动了一场闪电进攻来击败了反对他的人,使政治局的力量对比突然朝对他有利的方向倾斜”;从而“为实行激进的改革扫清了道路”。

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内容广泛,措施果断,但是遭到包括最高领导层在内的一些人不同程度的抵制。在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围绕改革的争论有增无减。克里姆林宫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局外人不得而知。但戈尔巴乔夫9月28日对新闻界领导人讲话时说,“改革中出现了不少困难。五花八门的复杂心理,思想混乱,种种错觉,急躁情绪,易动感情——一应俱全”。他强调,“改革是富有朝气的进程,所以也需要富有朝气的人推动这一进程”。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几天以后他就果断地采取了措施,甚至在宣布召开会议来改组领导机构时,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苏军总参谋长都还在国外履行公务;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党内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也还在高加索山国格鲁吉亚度假。

观察家认为,通过这次改组,为苏联改革的继续进行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戈尔巴乔夫兼任了国家元首。提议戈尔巴乔夫兼任国家元首的政治局委员扎伊科夫说,这“有利于更顺利地完成国家改革、社会更新以及新思维对外政策的宏伟任务”。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委员只剩还在主持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工作的谢尔比茨基和戈尔巴乔夫本人了,其余已多为热心改革的新人所取代。

——曾长期主持意识形态工作和干部工作的利加乔夫虽然职务未变,但今后将集中精力主管农业工作。显然,他的权限范围缩小了。

初步分析表明,这次人事变动确实会推动改革前进。但改革是长期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人事变动就扫清一切障碍。更为困难的是更新人们长期来形成的僵化思维。戈尔巴乔夫曾强调,不能指靠出现一个“贤明君主”,而要依靠人们自觉投入改革。但是,戈尔巴乔夫在人事变动上的出奇制胜能否确保他主张的改革的胜利,还有待观察。

(新华社专稿,1988年10月3日《羊城晚报》)

苏联领导机构改组与改革

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降下帷幕之际,世界舆论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了莫斯科。9月30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和10月1日召开的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对苏联党、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作了大改组:活跃于国内外政治舞台50多年的葛罗米柯辞去政治局委员,被解除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戈尔巴乔夫总书记从他手中接过了国家元首的权力。还有其他几位高级领导人被解除职务而退休,同时提拔了几位新人。原来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的党内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今后主要负责农业工作。

人们普遍认为,这次领导机构的大改组将推动苏联已起步的改革进程。新当选的政治局委员梅德韦杰夫强调,这次改组是“为贯彻改革方针而采取的重大步骤”。“改革的方针、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方针将继续下去,不要指望会有丝毫后退”。戈尔巴乔夫在当选为主席后的就职演说中说,现在,改革和社会更新已进入“新时期”,即只是热烈讨论、召开大会和分析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够了,需要实际向前迈进”。

从这次苏联领导机构调整后上任新成员的讲话和苏联其他领导人最近公开发表的言论看,苏联的改革将朝纵深发展。

首先,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基层党组织的总结选举运动和即将于明年初开始的苏联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着手精简各级领导机关的人员,同时撤换领导改革不力的干部,把坚决拥护改革的人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这将为贯彻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决议提供组织保证。

第二,将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增强人们对改革的信心。苏联改革3年来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人民的物质生活没有得到多少改善。据《莫斯科新闻》最近公布的材料,对苏联境内140个城市的调查表明,近6个月来食品供应还有所减少,而价格却不断上升。在戈尔巴乔夫外出视察时一些群众当面向他发出了抱怨。鉴于此,在这次领导机构的调整中,提拔长期在轻工业部和中央工会工作的中央书记比留科娃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并由她取代塔雷津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和社会发展局局长,就意在加强消费品生产。

第三,多年来只起橡皮图章作用的苏维埃今后将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权力”的机关。戈尔巴乔夫当选后表示,要“尽一切必要努力”来加强各级苏维埃和提高它的威信,使它成为本地区的“最高主人”。

第四,戈尔巴乔夫兼任国家元首,以及新成立的隶属于苏共中央的国际政策委员会主席由前驻加拿大大使、思想活跃的政治局委员雅科列夫担任,更有利于推行“新思维”外交。

(新华社专稿,1988年10月4日《工人日报》

析克宫人事大变动

先后于九月三十日和十月一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对苏联最高领导机构作了三年来最重大的人事调整。年事已高的葛罗米柯“决定退休”,被解除政治局委员职务,他所担任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也由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接替。在这次人事调整中,还有另外四人被解除高级领导职务,同时有五人被提升进入政治局或书记处。一些政府成员也作了相应调整。

仓促人事变动的目的

新当选为政治局委员的中央书记梅德韦杰夫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这次人事变动是“贯彻改革方针”、实现苏共决议而“采取的重大步骤”,显示了“对改革的忠诚”和“贯彻决议的决心”。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人事变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苏联的改革,同时又对这次变动的突然感到意外。当九月廿八日宣布要召开这次中央全会来改组最高领导机构时,政治局委员谢瓦尔德纳泽外长还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政治局候补委员、国防部长亚佐夫和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分别在印度和瑞典访问。他们都奉命匆匆赶回莫斯科。据苏联人士卅日透露,开会是在两天前才接到通知的。

长期辩论的必然结果

这次看起来仓促的人事变动实际上是苏联围绕改革进行的长期辩论的必然结果。据塔斯社报道,在六月底和七月初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有人曾指名道姓地要求葛罗米柯和索洛缅采夫下台,说他们“过去积极推行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政策”。这次会议后,苏联党内外又积极围绕对历史的评价、改革的速度和规模以及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这种辩论并常见诸报端。戈尔巴乔夫九月廿三日分开谈到苏联开始了实施改革的“最困难的时刻”,目标同工作之间“出现脱节”,“保守分子和激进分子结成了联盟”,并且说,改革“需要一批新人”。

引人注目的三个特点

这次人事变动的结果有以下几个特点:

——政治局委员由原来的十三人减少为十二人,平均年龄由原来的六十六.五岁下降为六十二.三岁;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局委员只剩下戈尔巴乔夫和谢尔比茨基两人,目前另外十八名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成员都是勃列日涅夫去世后进入这两个领导机构的。

——曾长期负责干部和意识形态工作并主持书记处工作的党内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今后将“集中精力”负责棘手的农业问题,干部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分别由政治局候补委员拉祖莫夫斯基和新当选的政治局委员梅德韦杰夫接管;

——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同时担任了国家元首。他强调要“尽一切努力”来加强苏维埃的权力。根据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决议,他将拥有决定内政、外交和国防等方面“关键问题”的权力。

改革派出掌关键部门

人们认为,通过这次改组,苏联党、国家和政府中的关键职务多由力主改革的人物担任,这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基层党组织的总结选举以及筹备明年四月召开的苏联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无疑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国际舆论也认为,苏联的改革决不人因这次人事变动而变得一帆风顺,正如戈尔巴乔夫在会议前夕所说,不要使人们指望会出现奇迹。

(新华社1988年10月1日电,香港《文汇报》、《大公报》10月2日)

苏军九巨擘 悉数换新人

2月2日,苏联宣布由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卢舍夫大将取代库利科夫元帅出任华沙条约武装部队总司令。至此,勃列日涅夫时期升任的9名主要军事领导人都已更换完毕。

国防部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长、华沙武装部队总司令以及陆军、空军、国土防空军、海军和战略火箭军5大军种的总司令是苏联9个关键军事指挥职位。戈尔巴乔夫执政近4年来,这些职务现已由新人出任。目前苏联正准备从东欧撤出部分军队,在此时刻,身体健壮、68岁的库利科夫却被解除华约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改任只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和学术著述的国防部总监,而他的继任者卢舍夫只比他小两岁。

库利科夫性格倔强,是资深的苏军高级将领之一,在军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威望。卫国战争期间,他就是坦克旅参谋长,曾作为坦克专家与美国军界人士谈判向苏联提供武器问题。他还是1944年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苏联代表团成员之一。战后曾在3个高等军事院校深造。1968年任基辅军区司令时,亲自指挥空降师在一夜之间闪电般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次年,调任驻德苏军集群总司令,1971年又升为苏军总参谋长,1977年调任华约武装部队总司令,任该职长达12年之久,是这一职务任期最长的人。他经常穿梭于华约各国首都,积极推行勃列日涅夫对西方“以牙还牙”的强硬军事和外交路线。

(1989年2月7日《羊城晚报》)

苏联选举制度的重大改革

同类推荐
  •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改革之年谈论法治改革的重磅之作,多角度谈论中国法治问题。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季卫东最新文章结集,谈论中国法治问题与司法改革,并就司法改革如何破局给出了权威的意见。作为中国法治秩序构建的理性思考与实验,本书值得所有关心法治中国命运的人们关注。
  • 中情局绝密档案之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中情局绝密档案之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希特勒无疑是20世纪最为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出身草根,却从列伍小兵,一跃成为帝国统帅,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纵使往日君临天下的帝王也无法比拟。他对“臣下”颐指气使,唯我独尊,同时又草菅人命,以致整个欧洲流血千里。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绝世”演讲天赋,居然能“忽悠”千百万的德国民众狂热不已,将其看成帝国振兴的人选。希特勒是什么样的人,希特勒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从这份中情局专门提交给美国决策高层的秘密报告中,读者将能获得彻底的了解。
  • 三线建设纵横谈

    三线建设纵横谈

    本书稿是纪念三线建设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研讨会的领导讲话、专家发言和入选论文,回顾了三线建设历程,宣传了三线精神,为推动三线建设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本书内容包括: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式与多元政治文化的形成、儒家文化对国人政治心理的塑造和影响、墨家的政治哲学等。
  •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这部著作全面、系统而又概略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情况,展示了我们党通过扎实的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懈探索及巨大成绩。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共产党人不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但我们是实践论者,始终重视实践经验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八十一难经

    八十一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限世界的文明守护者

    无限世界的文明守护者

    那些不该被遗忘的,终于被人们遗忘,破碎的记忆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成了千古未解之谜。就算是未来,也好像变化不定,冥冥之中仿佛有着什么东西在搅动风云。它们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我只知道,有一群无名的斗士,在孤独的与那东西抗争,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们把那东西称之为——病毒。我从混沌中来,无尽的世界是你们的征程,而我,只默默守护。我,是个守护者,同时也是一名杀毒猎人。
  • 黑痣

    黑痣

    男主人公哈星为报复保管员王克格,费尽心机找到其女儿王祛玲,并与之发生关系。没有想到,王祛玲竟然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是,因为作者在叙事语言和内容上的处理,使得该小说粗看起来讲的却是另外一个故事。从这篇小说对先锋文学的借鉴来看,这或许是作者有意耍的一个花枪,以此像先锋文学一样消解某些终极意义的存在。
  • 琅玡慧觉禅师语录

    琅玡慧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世医妃惹不起

    倾世医妃惹不起

    她曲灵栩也算22世纪能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不成想阴沟里翻船,毒死个恐怖分子把自己也搭了进去,一朝穿越,竟要被烧成灰?谁敢!渣妹陷害?让她自食恶果!渣弟不服?那就打到服为止!姨娘的父亲是神医?呵呵,本小姐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才叫神医!姐是贵妃?笑话,姑奶奶连皇上都不怕,还会怕小小贵妃?贵妃的儿子是太子?不好意思,这片江山已经改名换姓了!只是……刚刚穿越,手头有点紧……那位公子,借点钱呗!好呀,拿了我的玉佩,可是要对我负责的!啊?能反悔么?某男邪魅一笑,本世子乃世间绝品,不退不换!
  • 枫叶渐红

    枫叶渐红

    红色,注定是我这辈子的生命底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史上曾经有过一场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层层拔高;工业上,确定了钢产量每年1000多万吨的指标,全国上下因此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提出“以钢为纲”,带动其他行业“大跃进”的发展思路。就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我的家乡闽北农村与全国各地一样,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大炼钢铁的运动。
  • 嫡女良医

    嫡女良医

    豪门千金穿越成为帝都四大世家之一遥家不受宠的嫡女,亲母早逝,父亲无视,姨娘阴狠。女主身怀奇异空间,仙草灵果既能妙手回春,亦有各种妙用,且看她在贫寒小村庄如何逆境重生,乘着金鸾轿,荣华一身归帝都。掌大权踢开二房三房,成为实权大当家。开医馆,神医美名扬天下。做药膳,美食虏获男人心,且看女主如何妙手玩转古代喜得佳婿良缘。女主强男主也强。本文1V1。他初遇女主被那楚楚动人的假象所惑,之后却又在女主步步紧逼、一再激将之下服下“瘾果”受制被利用。爱恨交炽…他身份尊贵,被女主时救下性命牢记下诱人魅魂的幽香,即便连女主真容都不曾一睹也费尽心思搜寻。哪料世事无常,再次相遇时却发现她竟已被自己退婚。本文情节曲折,好事多磨,女主最终觅得真爱痴情郎,一生一世一双人!推荐新文:《邪王的全能宠妃》苏沐汐,永泽国丞相家不受宠的千“斤”盲女,出生便是个人人厌恶的瞎子、傻子、灾星。苏沐汐,修仙圣朝最强大的女修士,睿智无人能及,修为高深无人能敌,无所不能,众人景仰。一朝穿越,奇丑无比的千“斤”盲女睁开了眼,清冷深幽的眸子寒光乍现,顿时间风云变幻。眼识百宝,妙手回春,无所不能,苏沐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父亲突然暴毙,姐妹三人被送至贤王府,却哪料那时候的那个男人居然是他…他邪佞无情,残暴至极,却独独对她宠爱无限,溺爱无比。他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对她说:“能居我之上的唯有你一人!”本文男强女强,1V1,一生一世一双人!请喜欢的读者定要收藏。
  • 飞碟探索30年

    飞碟探索30年

    将《飞碟探索》自创刊起,30年来的所有有关飞碟的尘封的或最前沿的珍贵资料悉数整理披露,首次集结成书权威曝光!40万字精华、经典记录,近百位专家、发烧友目击、研究纪录,并配有数百幅珍贵飞碟秘照,向读者系统、全面、直观地解读中外飞碟探索之旅。维基解密、霍金理论、地下实验、争议目击、神秘劫持……起源!事件!风声!秘密!真相!国内第一飞碟杂志30年研究精华结晶!为您一一探秘飞碟及外星人的前世今生。这是一本足以让飞碟“发烧友”大呼过瘾的飞碟圣经。
  • 半路恋人:缘来就是你

    半路恋人:缘来就是你

    风过云生处,何人不起愁。叶十一:他们说,人这一生总会经历悲伤与磨难,而后才能否极泰来,一世安稳。可是,为何我活到现在,所经历的只有痛苦与哀愁?爱而不得,恨而不能,心绪难寄。徐可,我到底该不该信你?有一种人很美好,他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待,最终却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也有一种人很踏实,他会在往后的岁月中给你更长久的幸福,虽然他不曾来过你的青春。对于前者,我们要彼此祝福,对于后者,我们请温柔等待。
  • 论气

    论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