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2700000022

第22章 国际一周(1)

之一

本刊想从本期起,每期刊载一篇《国际一周》,把一周来的国际事变,择要地加以叙述,以供关心国际时事的读者们作一个参考。

这一期是新年之后的第一期。那么我们就从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开始叙述吧。

从三国外长会议说起

在叙述一九四六年最初一周余的国际事变时,不免要想起一九四五年年尾所完成的三国外长会议。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了整整十天的会议,对于联合国间一切未决的问题,几乎都得到了协议,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这会议总算打破了伦敦五国外长会议失败以来好几个月的僵局。假使除夕元旦是旧年与新岁交替的话,那么三国外长会议所达到的协议正可以说是把一九四五年,这战争结束之年和战后问题丛生之年告一段落,而使全世界的人们怀着欢欣与希望去迎接新来的一年。

一九四五年固然是伟大的一年,但是这伟大无非是为了更伟大的一年做清道和准备的工作。许多年来的战火与苦难无非是为了争取到可以开始和平建设的一九四六年。许多年来为了战胜法西斯的专制横暴而进行的流血斗争,无非是为了有这么一个可以开始获得民主的一九四六年。

所以有人说,一九四六年是建设年,一九四六年是民主年。

为建设,为民主,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的协议提供了可能。在西方,关于意、罗、“芬”、匈的和约问题得到了协议;在东方,关于中国、朝鲜问题以及日本的管制问题也都觅取到协调的原则。还有,对于因严守秘密而兴风作浪的原子能管理问题也寻取到了办法。

其中关于中国问题,三国外长提出劝告,中国必须“团结和民主化,广泛地把民主党派吸收进国民政府的各级机构,并停止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

三国外长所提出的劝告,说明中国国内问题在世界局势中占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又说明中国局势已经演变到多么严重的阶段。

美国派特使马歇尔将军到中国来,美总统杜鲁门于十二月十六日发表对华政策的声明,并且说“陷入战乱和分裂的中国将使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美国国务卿从莫斯科回到美国之后,十二月三十日发表广播演说时也说,“为内战所分裂的中国决不能占得应有的地位而履行其国际义务。”当然,这些并不是促成中国政府决定在一月十日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原因,但这却是围绕在中国民主团结问题周围的一些事件。

我们记得,召开全国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的政治合议以解决中国今后的一切国家大事,直到去年的国共谈判告一段落时在双十节《会谈记录要点》中才决定“一俟洽商完毕,即由政府迅速召开政治‘协商’公议”。

协商并没有迅速完毕,政治协商会议因而也没有迅速召开,因为,之后不久便在广及十一省的地面上发生了内战。

在团结商谈恢复之后,第一个题目便是停战。于是中共所首先提出的停战的建议便成为一九四六年新年里最初与最大的喜讯。先是中共口头提出十二月十九日此种建议,继即是政府发言人透露建议应用书面提出的主张,于是中共便提出了书面的三点办法:一、双方应下令全国所有军队停止一切军事冲突,各守原防;二、一切有关内战之问题,如受降、遣俘、交通、防区等应在军事冲突切实停止后用和平协商方法解决!三、为保证第一项之实施及第二项之进行,应由各界人士组织视察团并往发生内战各区实地调查,报告真相,并予以公布。

政府方面于十二月三十一日提出对案:一、停止国内一切军事冲突,并恢复铁路交通;二、所有与停止冲突及恢复交通及其他与受降有关问题,应在冲突切实停止后由和平协商方法解决,由政府及中共各派代表一人会同马歇尔将军从速商定办法,提请政府实施;三、由参政会推定驻会委员五人组织军事考察团,分赴各冲突地区视察。

中共对政府的答复、于一月三日便提出自己的答复,表示欢迎邀请马歇尔参加谈判,但要求政府军队立即停止进攻,退出热河,并撤除对解放区的封锁。

国民党代表张群、中共代表周恩来和美国特使马歇尔的三人委员会开始商讨停战办法。商谈了好几天,虽然达到停战草案,但是停战命令并没有能够发表,因为有着一个严重的障碍,那便是:政府方面主张停止军事冲突,热河察哈尔两省应该除外,而中共方面主张停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因为热察两省早已全部解放。

直到政治协商会议开幕的前夜,这问题仍旧没有获得解决。当天夜里十点钟,六十六龄的马歇尔将军冒雨赶去谒见蒋主席,经一番商谈之后,蒋氏同意把政府的原来主张稍加修改(据联合社消息,为关于热察两省数处重要地点应由政府军占领一点加以修改)。原定于十日下午五时举行的三人委员会,乃提前于上午八时召开,以便商定停战命令,而于十时开幕的政治协商会议席上能以宣布这一可喜的消息。

于是书面的停战命令于十时即首先向记者发表。

停战协定计三条,停战指令四条,口头协定四条。东北各省不在停战令范围之内;为执行停战协定,在北平设执行总部(国共代表及美国代表各一名)。

在全国枪声停止之后,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的上午十时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今后命运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者,为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三十八人(二人未到)。

国民政府蒋主席,中共代表周恩来,以及孙科、沈钧儒、曾琦等都发表演词,对政治协商会议的前途表示了无限的期望。

联合国大会

一月十日这一天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全世界的联合国大会同时在伦敦开幕。联合国会议自经克里米亚的三头会议决定之后,即于一九四五年的四月二十五日首先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与会者有四十多国的代表八百余人。商定了组织联合国机构以保障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办法。

十一月二十四日联合国机构的筹备委员会在伦敦开会,决定今年一月十日在伦敦举行第一届全体大会。

五十一国代表齐集伦敦,总数达二千人。

新的联合国机构和旧的国联机构不同,它应该是保障世界安全与和平的有效机构,它将拥有几个领导国所组成的军队以防止和制裁可能的侵略和侵略行动。

在这次战争中历尽艰辛争取到民主与自由的人民,一定会将自己今后的命运寄托在机构身上,联合国机构成为防止新战争的工具。

但是在联合国机构成立的同时,却出现了威胁着毁灭人类的原子弹。甚至有几个国家,特别是自认为应该由他专有原子弹秘密的国家,准备并决定保有这秘密,因而使世界和平受到更大的威胁。

斯大林曾经说,联合国是靠了主要几个国家的通力合作战胜法西斯德国和日本,所以为了保障战后的和平,也应该靠美苏英等这些领导大国的通力合作。

英美的严守原子弹秘密,自然失去了这通力合作的屏障。三国外长会议虽然对于原子能有了协议,并且决定交由联合国大会讨论,虽然这一次联合国大会讨论的中心将为管理原子能问题,但是在美国代表团中甚至于仍旧有一部分人主张保持原子能的秘密,他们以为“美国向联合国大会建议设立原子能管理委员会,在提案措词上恐不免泄漏秘密……”

再有是这几天盛传“苏发明了比英美更新式的原子弹”,并且更加“盛传”某些人士的“惶惶不安”。

自己想保持秘密,反说别人也有秘密而不肯宣布,这恐怕不仅是“对待原子能问题的意见分歧”了。

但是我们相信,推诚互信和通力合作是保障联合国机构获得有效力量的保证,特别是居领导地位的大国之间的。既有三国外长会议关于原子能的具体的协议,我们不愿意相信这一部分反动倾向者的挑拨竟会得逞。我们看到贝尔纳斯对记者的谈话:“拥护原子能决议之四国政府代表间并无误会。”贝文也向记者发表谈话说:“联合国机构之完成即为原子炸弹之防御工事,舍此无他道。”

正如英王乔治六世于联合国大会开幕前夜在圣哲姆斯宫的招待席上所说的那样:“我挚诚欢迎代表全球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诸君,因为世界几万万人和还没有出生的几万万人将享受幸福还是遭受痛苦,完全操在你们手中!”联合国机构第一届大会的任务是神圣的,是伟大的,只应该完成,不容许失败!

苏联的大选和欧洲政治倾向

苏联最高苏维埃(相等于其他民主国家的国会,但并不是由上下两院组成,而是由民族院和联邦院组成)已定于二十日举行。这几天正进行着普遍于全联邦每一个僻壤角落的选举运动。

最高苏维埃,依照苏联宪法的规定,每四年举行一次改选,第一次大选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举行,应该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改选,但因战事关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九日以指令宣布延期一年,后又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再以指令延期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一九四五年,在胜利之后,于十月三日以指令确定于一九四六年二月十日举行改选。

这是依照宪法的规定:选举日期的规定在两个月之前宣布,以便人民有两个月的充分时间展开选举运动。但苏联的选举运动和其他民主国家的竞选运动不同:在英美等国,竞选运动是由候选者向选民四处游说,用各种不同的花样(甚至于贿赂)去给自己争夺选举票;在苏联,却是相反:既然同样有无数的演说者派到各企业,各乡村去演说,但他们并不是去争取选举票,他们是去向群众说明选举的重要,选举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在第一次选举时,参加投票的人数占选民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那就是说,只有很少数的人弃权,几乎百分之百的有选举权的人都用一张选举票和管理国家的大事联系起来了。

苏联的民主便是这样!

苏联各处各地的工厂和其他种种企业,举行选举的群众大会,纷纷推行斯大林为第一名候选人。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情,也决不是“例行公事”,因为经历过四年战争试炼的苏维埃人民知道是谁把濒于灭亡威胁的祖国从敌人手中拯救出来,是谁领导他们去战胜了历史上空前的顽敌,是谁使他们的祖国获得空间的光荣,是谁使他们获得快乐富裕的生活,他们应该让谁去代表他们国家的事情最为可靠,是为有效。同时莫洛托夫、加里宁、伏罗希罗夫、马冷柯夫等这些斯氏的战友,以及这次战争中造成的新的英雄们——崔柯夫、柯聂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也都推选为这次改选的候选人。

有许多在生产上出众成名的人也被推为候选,一个拣茶柴的女子阿呼巴的被推选更是一个例子。她曾教会三千个少女怎样用快速度拣茶的方法,她以自己的积蓄购买一架飞机送给前线的空军,像这样的爱国者会把自己的祖国管理不好吗?

还有一个特点是特别值得提出的:在苏联,虽然只有一个政党——联共,但是它在选举中,也像在其他工作中一样,它是和无党无派的人士结成同盟,它把争取非党员出来做领导工作看做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由于这样的工作精神,我们看到党员多多选出非党员的候选人,无党籍的人选出党员(最先提议推选斯大林的,就是非党员),党员与非党员共同一致决议推选同一的候选人。

苏联的民主便是这样!

一九四五年,欧洲光复之后,大大小小的国家都纷纷改选自己的议会,在这些选举中,我们所看到的结果是民主更抬头了。人民是更加积极地来管理自己国家的大事了。他们是怎样决定自己的国是呢?那便是认识了真正民主的欧洲各国人民决定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主张社会的改革。波兰国会于一月三日通过工业国有案,凡拥有五十名工人以上的工厂一律收归国有。我们知道,许多国家都已经这样做,非但把重工业收归国有,并还把金融机关也收归国有。例如法国,重要的银行已经国有化,并且正准备施行发电厂和交通工具收归国有的办法。匈、捷等国已经把矿业、重工业、食果工业、保险公司等由国家经营。英国甚至将银行也收归国有。

在土地改革方面的像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南斯拉夫和匈牙利,都已实施改革,甚至于有些国家已经把大地主的土地分给贫穷的农民了。

这决不是人造的现象,这是“火势所趋,不得不然!”

如果说这是受苏联的影响,那么假使苏联的模范是好的,这些国家为什么不被影响呢?因为人民有了权利,他们是要设法改善自己生活的。退一步说,若说罗、匈、南、捷等国是受了苏联的影响,那还有一些“借口”,若说英国和法国(虽然改革程度比较浅些)也是由苏联从旁“唆使”的结果,那就可笑了。

苏联的人民有了民主的自由。他们建设了地球上六分之一的乐园,但是苏联人民并没有阻止别人在自己的国土上也建立乐园的“自由权”!

自一九四六年的元旦起,苏联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了。依照这计划,在完成时,苏联将超过世界各国,连美国都在内。在五年之内苏联将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现在,苏联人民正在展开广泛的运动选举他们在战火中试炼出来的最忠诚、最优秀、最能干的英雄们做全国各方面的领导工作,使这计划能更顺利地进行,为期不远的二月十日将有一个新的民主机构的阵容使我们刮目相看。

民主的苏联将给民主的新欧洲,民主的新世界提供更多的模范!

美国工潮与美军思乡

但是在另外一个角落里,饥饿,贫穷,失业却在威胁着大多数的人民!

同类推荐
  • 忘了归来

    忘了归来

    本书作者砺平是沁水籍“三平美女作家”之一,长期固守沁水本土,笔涉诗歌、散文等领域,有诗文集《哪种离别不忧伤》面世。另两位是葛水平和杨平。葛水平是名扬全国文坛的一级作家,现任长治市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杨平在杭州打拼,出版了《人文晋城》上下册,在晋城轰动一时。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记忆巡踪

    记忆巡踪

    漫漫人生路,回蓦成篇章。作者毕生的职业生涯,都是肩扛录像机,把镜头对准他人与社会,用胶卷、胶片、录像带、储存卡,留下了社会变迁、七彩人生、壮丽河山、国际友谊等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那时的他,几乎是忘我的。退休离岗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蓦然回首:终于把镜头聚焦自己,追溯昔日的人生足迹,把已逝去的春花秋月、功过得失、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定格在这本自传体的回忆录——《记忆巡踪》中。
  • 大风歌:风之激

    大风歌:风之激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热门推荐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王小波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电影《东宫·西宫》由张元执导,胡军、赵薇、司汗等人主演,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 造就精英管理者的11条杰克·韦尔奇经验

    造就精英管理者的11条杰克·韦尔奇经验

    杰克·韦尔奇在任期间,通朋电气的收益从25亿美元增加到1005亿美元,净利润从15亿美远上升为93亿美元,该公司的股价也从最初的大约94美分上升到40美元。凭此惊人的业绩和他创立的崭新的经营理念与不凡的人格魅力,他被誉为“全美头号经理”、“全球第一CEO”。每位年轻人都有着无尽的潜力,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如书尔奇一样杰出傲人,那么从现在开始仔细阅读本书中杰克·韦尔奇给你的11条准则,并学以致用。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会慢慢地接近他,直至超越。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9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9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9中篇小说卷》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当年发表的数以千万字的中篇小说中精选出来,旨在检阅当年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行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实力作家,为新世纪的文学积累做出贡献。
  • 彰武县乡土志

    彰武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河流:大地的滚滚动脉

    河流:大地的滚滚动脉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学习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广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水平,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蓝桉跑过少年时(全集)

    蓝桉跑过少年时(全集)

    50万少女苦等6年大结局,蓝桉系列全集爱一个人,有一万种方式。有人长相厮守,有人嘴利情深……而我与蓝桉,仿佛是注定要错过与等待。我们6岁相遇,在命运的地图中不断失散、重聚、相爱、分离。如果,这是场有关爱情的试炼,我们早已炼成一颗微小,却纯度极高的赤金。虽然不再灿亮,却没有一丝杂质,躺在渐渐冷却的灰烬里,等待属于我们的结局。我们究竟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我不敢想,也不敢问。
  •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本书深刻的分析了华为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时任正非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引导企业的成长,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从容不迫的处理企业发展困惑……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以任正非为楷模,以他为方向、为导师,我们由衷相信,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靠华为这样的企业推动的。人人敬仰的“英雄”任正非,是如何指引华为,使其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企业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元曲集(下)

    元曲集(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则故事,可以滋养饥渴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是奉献给天下父母与孩子的一部精心之作,须知小故事中见大世界,小细节里有大乾坤,通过阅读与反思,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感悟七彩人生。愿所有的父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一起静静阅读,举一反三,咀嚼那些貌似简单,实则丰富的故事。培养孩子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精巧独立的表达能力,与众不同的视角,开放灵活的思维。”
  • 总裁前妻的秘密!

    总裁前妻的秘密!

    【正文已完结】“叶守守,你还要霸着陆太太这个名分多久?”婆婆携着趾高气昂的小三,来到她面前。“我怀了你老公的孩子,现在,你这个下不出蛋的母鸡,该退位了吧!”“抱歉,不是我不离婚,是向荣他不想,你可以试着和他谈谈,要不要我借你电话?”结婚三年,身为丈夫的他,从不动她,却又在每次她危急的时刻救她!面对他屡次的背叛,她练就了一身应付小三的本事,这种事情,经历多了,也就麻木了。但——身为她妹妹的女人怀了丈夫的孩子,这种言情狗血大戏,竟然会出现在她身上!“陆向荣,我们离婚!”她冰冷的美眸满是坚决,手执着份离婚协议书。男人坐在沙发上,慢条斯理的抬起眸子看她:“理由呢?”“老公冷淡!”“……”就在两人准备离婚的这个节骨眼上,她却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可——这个孩子是谁的?守守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