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3000000005

第5章 社会生态学简述(1)

我爱恋着整个世界和生活在它雨露滋润的怀抱中的一切。

——路易丝·厄德里克

作为一名当代杰出的美国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以及整个世界,她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现代小说写作技巧,她用自己灵巧的文笔,以北达科他州齐佩瓦人保留地为背景,创作了恢弘的“北达科他传奇”系列小说,建构了一个神话与现实交织、虚幻而又真切的感人世界,歌颂了历史悠久的齐佩瓦文化,书写了几代美国印第安人的故事。她那委婉、细腻、含蓄、动人的笔调扣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弦。艺术是希望的载体,路易丝·厄德里克创作的小说艺术承载着她的愿望和追求,她在小说中直抒胸臆的是关爱、平等、和谐和自信的情感愿望,她呼唤人类应该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路易丝·厄德里克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判断力,其小说中所蕴含的这些思想恰恰是她对当前人类全球危机问题所作出的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并且以创作文学作品的方式表现出来。她的这些思想意识与社会生态学理论是完全契合的。她主张消解社会等级划分和二元论等使人类和自然界长期遭受压迫和掠夺的核心因素,坚持话语平等、性别平等和种族平等,激励印第安人在逆境中敢于拼搏,完成自我转变、自我超越及自我实现。她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路易丝·厄德里克所大声疾呼的问题也正是社会生态学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她所发出的新时代强音引起了读者的心灵共鸣。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中蕴含着强烈的社会生态学思想意识,该意识贯穿了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创作,是她文学想象的内动力,形成了她小说中的一系列创作焦点,占据了她的整个创作视野,这是一种具有超前意识的创作视野,表现了她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终极关怀。

因此在深入探析路易丝·厄德里克的长篇小说创作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对社会生态学理论作一个简要的梳理和分析。

一 社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生态保护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中期,最初的oekologie(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因里希·海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并且恩斯特·海因里希·海克尔于1886年创立了生态学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动物与有机物及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Oekologie来源于古希腊语“oeko”与“logie”,前者意为“家庭成员”、“住所”等,后者意为“科学研究”。同时,oekologie(生态学)也意在同oekonomie(经济学)相关联,使用了同一词根“oeko”,这表明,生态学和经济学之间向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 E.Park)和厄内斯特·W.伯吉斯(Ernest W.Burgess)在《社会学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logy,1921)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的概念,此后,社会生态学开始萌生。初始时期的社会生态学尚未脱离普通生态学的领域,仍然把人类作为物种来研究。其研究目的不是探求人类社会与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而只是尝试探求在特定的地区中,人类群体作为生物群体时,其行为中的某些规律和生态关系的某些相似现象。后来,生态学研究逐渐聚焦于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也随之逐渐扩大,人们开始把研究重点放在探寻人是如何达到最佳生存条件的,是如何与生物圈的其他部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时的社会生态学仍然属于一般生态学范畴。20世纪60年代末,社会生态学的杰出代表人物,美国社会生态学家默里·布克金(Murry Bookchin)在其具有开创性的论文《生态学与革命思想》(Ecology and Revolutionary Thought,1970)中首次正式提出社会生态学(social ecology)的概念。有关研究开始逐渐关注社会因素,探讨社会和环境的关系,自此,社会生态学才超越了一般生态学的范围,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涉及领域广泛的、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中国学者李亮、王国聘在《社会生态学的谱系比较及发展前瞻》一文中相当全面地总结了社会生态学的历史沿革和有关研究的现状,将其大致归类为东西两个主要的社会生态学谱系:一个是在苏联发端和兴起之后,在中国进一步得到发展的社会生态学谱系,另一个是起源于美国、以布克金为杰出代表的社会生态学谱系。

社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对面临的生存危机的认识深入到其本质分不开的。人类社会自工业化革命以来进入了发展的高速时期,人类以强大无比的力量和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着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突飞猛进,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但令各国有识之士担忧的是人类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全球危机,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世界性的问题无不敲响了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警钟。所有这些危机都产生和存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无一例外。全球问题林林总总,然而概括起来看无外乎三大关系领域: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衡。从哲学角度来分析,人类所面临的全球危机,实质上就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危机,就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危机,也就是人本身对“自然—人—社会”这一巨大系统的破坏所引发的严重失衡。一言以蔽之,就是人自身的危机。因此,人类必须从自身出发,全面审视和反思人类整个文明的进程,思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模式,为人类生存探究一种新的环境智慧与生态诉求。这样,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思潮也逐渐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诸多的人类反思中,社会生态学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理论流派。它是一个处于社会前沿、内容纷繁复杂的学科,既有社会需求的动力牵引,又有相关学科发展的感召效应。人们对社会生态学的学科界定不尽相同。各派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点出发,常常将其纳入不同的学科领域。虽然很难把社会生态学完全局限在社会学领域,但是许多学者把社会生态学看作是社会学的一个分科。美国图书馆规划理事会(The Council for Planning Librarians)把社会生态学定义为:“一个社会学的分支,它不仅包含社会学的影响,而且吸收了经济学、生物学、政治学和城市研究的影响。”为适应这一学科发展趋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欧文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设立了社会生态学学院(School of Social Ecology),该学院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是社会心理学、城市和地区规划、环境卫生、人类生态学、刑事司法和教育政策。社会生态学学院阿诺德·宾得(Arnold Binder)教授把社会生态学定义为“在它所有的分支中研究的都是人类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美国社会生态学创始人默里·布克金认为,通过认识文化和自然的相互关系,社会生态学把人类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整合为一体。苏联社会生态学家马尔科夫(Марков)指出,社会生态学是由于具体生态研究的扩展、深化和概括而产生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部的一门具体的科学理论。②当代国哲学家迈克尔·E.齐默曼(Michael E.Zimmerman)在他主编的《环境哲学:从动物权利到激进的生态学》(Environmental Philosophy:From Animal Rights to Radical Ecology,1993)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作为激进的生态哲学,社会生态学属于环境哲学的一个领域。③可见目前社会生态学的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仍有争议,其观念很大程度上还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社会生态学的流派众多,但是不同流派的主要思想是一致的。从根本上来讲,社会生态学旨在通过研究人类社会与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优化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克服全球生态危机,重构自我,重建人类社会,进而建立一个美好的生态社会。

社会生态学在时代紧迫需要的呼唤下应运而生,尤其是人类社会踏入21世纪以来,社会生态学更是以崭新的姿态取得了更加广泛的发展,涉及了哲学、法学、社会学、生态学、生物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历史学、自然科学和女性主义等领域。社会生态学具有异源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它衔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吸引着不同学科的科学工作者的关注。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和环境学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发展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整体性,探讨的是生命共同体或生态系统中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从社会整体层面寻求构建生态社会的路径。社会生态学可以从社会视角和生态学视角两方面来透视。从社会视角来透视,社会生态学探析生态问题和寻求构建理性、和谐的生态社会;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透视,社会生态学充分整合了生态学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来用于全面指导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因而,作为环境哲学分支的社会生态学包含了生态整体的原则和构建生态社会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这也正是社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路易丝·厄德里克的长篇小说中所蕴含的社会生态学意识存在契合之处的依据之所在,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二 生态整体的原则

社会生态学以辩证的自然主义为哲学基础。“它把客观事物看作处于不断地自我发展和自我转化的过程中的存在,并且它按照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现象,把现象看作一个大的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把现存的事物都当作自然界的事物,并且把所有的存在都看作自然存在。”默里·布克金指出,“人类自始至终根植于他们的生物进化发展中,我们可以将人类进化发展中的环境称之为‘第一自然’(first nature)。然而,他们也创造出了他们特有的人类社会自然,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第二自然’(second nature)。人类的第二自然远非是‘不自然的’,而且明显是有机界进化而来的、第一自然的创造物”。“第二自然”概念中的“自然”这个术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强调了人类和他们的自然历史和自然环境的连续性;而“第二”这个术语强调了人类有其独特性,具有思想意识,能够运用语言,并且可以调节他们与所处环境的关系。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两个领域虽然相对独立,但并不是互相分离的,而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第二自然从第一自然中脱胎而出,第二自然不仅时刻作用于第一自然,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第一自然对其深刻的影响。自然与社会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有其辩证统一的过程,自然不仅仅是社会出现的一个前提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自然与社会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是同一进化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与二元论和一元论相对照,布克金探寻的是人类社会如何在不同的阶段通过进化和运用语言逐渐从自然界中脱颖而出。二元论抹煞了“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之间的连续性并且把人类从自然界中分裂开来,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的错误;一元论把社会现象简化为自然定律,或者是把所有现实存在都赋予灵性,导致了“生物中心主义”(biocentrism)的错误。我们既不能片面地选择社会进化,也不能单一地选择自然进化。社会生态学论证的基本事实是:人类及其社会制度从生物环境中进化而来,并且其思想意识和自由意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表现出“第一自然”具有自我实现其复杂性的趋势。可见,社会生态学强调了隐藏在自然进化和社会现象中的潜在性,赞同人类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并且强调这种创造力的产生源自于“第一自然”。它反对把自然仅仅看作人类获得必需品的领域,而是把自然视为产生人类的思想意识、创造力和自由意志的潜在领域。

同类推荐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我以为,《命运》的讨论,视野略嫌狭窄,思路也显得闭塞,就事论事,加之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导致简单的结论:或是悲观,或者是盲目乐观,有的则陷于清谈空论。
  • 巴黎的鳞爪:徐志摩游记(再读徐志摩)

    巴黎的鳞爪:徐志摩游记(再读徐志摩)

    徐志摩去过许多地方。从南方到北方,从中国到欧洲,在他留下足迹的地方,他也留下了不少韵味无穷的记游华章。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欧游漫录,包括西伯利亚旅行见闻,意大利的情思,巴黎、伦敦的感怀,等等。美丽的风光,拨动着他的心弦;风土人情,让他感悟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遇见的不同的人,则更触动着他思想深处的种种观念。而去国怀乡的感念,思亲念友的牵挂,也融会在那行踪记录的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了一幕幕过目难忘的精美景色。《巴黎的鳞爪:徐志摩游记(再读徐志摩)》收录了他的欧游漫录游记作品。包括《雨后虹》、《印度洋上的秋思》、《杭州记游》、《我所知道的康桥》等。徐志摩是个情感丰富的人,喜欢借自然风光以述怀。
  • 亲爱的丫头

    亲爱的丫头

    这是一位父亲为女儿写下的成长手记,也是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成年礼物。通过记录女儿成长中的点滴,随时随地随想随记:怎么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什么才是好的表达,如何做选择,如何在事前做好准备,如何对待亲情,如何对待金钱,等等,父亲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娓娓道来,父女之间的款款深情溢于纸面。这是父亲写给女儿的情深意长的“情书”,也是一份最真诚的父爱样本。
  •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热门推荐
  • 飞升战场

    飞升战场

    英雄联盟的位面发生了意外,虚空的封印被打开,虚空生物攻占了大陆;所有残存下来的英雄,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可不同位面之间的排斥让他们无法进入,只能以特殊的方法将灵魂投往异界,找异界的原住民进行融合……
  • 纯真的担忧

    纯真的担忧

    本书由作家亲自编选,全书15万多字,63篇作品,共分4辑:“静静的生活”“失落之物”“地球书房”“无人知晓的”。骆以军的散文,沿袭了他的小说写法,凸显了他“会讲故事的温柔暴力熊”的特质。人声嘈杂的夜市,躁动与迷茫的青春,擦肩而过的面孔,文学同道的寂寞,父辈人的乡愁,城市恍惚破碎的影像,以及回忆、梦境、奇闻……在作家笔下一一呈现,似描摹了一幅浮生聚散、往事微茫的台北人与物。作家通过真性情的写作,无限地切近生命的悲欢。
  • 萤雪丛说

    萤雪丛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女惊天下

    嫡女惊天下

    岁月弹指而过,只能说穿越也个技术活。她无意争权只为夺利,却在阴差阳错之间被封为大齐国的护国公主。回过头去,看看曾走过的路,心有余悸,不堪回首;转过头来,前路渺茫,生活中的情感,朝堂中的战争,江湖中的腥风血雨,纵横交错。一任时光流转,无奈青春的流浙。
  • 剑穹刀谷

    剑穹刀谷

    剑穹、刀谷两个神秘势力在这乾域大陆各有150万年历史它们开山祖师同为一人名曰乾坤,在他死后为争夺他的传承争了70万年……
  • 1960,超级诈骗案

    1960,超级诈骗案

    1960年3月18日。黄昏。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北京西交民巷东口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秘书室。他身穿灰色人字呢大衣,瘦高个儿、瘦长脸、分头、肤色黄黑。“我是国务院的,来给行长送急件。”来人递上一个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字样的大信封,然后打开一个紫色封皮的发文本,“请签字。”
  • “九二共识”文集

    “九二共识”文集

    为纪念“九二共识”二十周年,本文集汇集1992至2012年11月底两岸官、学、媒体等各界对“九二共识”的阐述、评论、报道及回顾,从两岸的视角为之做历史的存证。内容包括亲历香港会谈前后两会磋商和达成“九二共识”过程的权威人士的回忆及论述文章;有关“九二共识”的重要文件和当时的新闻报道;两岸对于“九二共识”的权威宣示和阐述;两岸专家学者和媒体发表的对“九二共识”研究成果和评论文章等。
  • 新论

    新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方简肃文集

    方简肃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