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3500000002

第2章 酒埕岩和野山笋(1)

酒埕岩,位于故乡丛山中的第四岙。从上庙沿横溪大道向南走去,过暗水坑,再行三四里,在大路上向东望去,远远就能看见一块上大下小的巨岩耸立在长满灌木杂草的山坳里。第四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深山冷岙,山中时有野兽出没,甚至有人在草丛中发现过类似老虎排下的粪便和走过的脚印,如果判断无误,说明这里或有虎豹经过。因无人到此砍柴,山上的树木长得十分茂盛,山坳里还生长着一片野竹林。

这块巨岩,因为它在山坳里拔地而起,与周围山石树木相比,称得上鹤立鸡群,也因为它像民间俗话描述的那种陶质酒坛:“小脚老婆大肚皮,头上洸笃黄烂泥。”所以人们称它为酒埕岩。据到过酒埕岩的人说,人得抬头仰望才能看清它的上部,如果你头上戴着草帽,草帽就会从头上滑下来,可见其高耸。因为是向内倾斜的峭壁,即使用梯子也难以上去,何况也没有这么长的梯子。岩顶什么样,谁也说不上,有人曾在周边捡到过从岩顶上掉下来的杨梅,因此确信上面长着杨梅树,可能还有其他野果树。显然,杨梅树不是人栽的,是鸟禽把杨梅核带上去,落地生长的。据捡到过杨梅的人说杨梅又大又甜。这么好的杨梅,人们无法上去采摘,只能让鸟、松鼠等小动物去享用了。

在春天时,一阵春雨,第四岙野山笋纷纷从地里钻出来。这时节有成群结队的人群(他们大多是周边的妇女),来这里采挖野山笋,俗叫“拗笋”。寂静冷落的第四岙顿时热闹起来,光顾酒埕岩的人也随之多起来。野山笋大小不一,大的可与栽培的乌笋、龙须笋相比,小的只有毛笔杆那么粗。民间常用咸菜水煮野山笋,或红烧,或做咸笋,或晒笋干。笋干可长期保存,随时煲汤、烤肉,味道鲜美,比栽培的笋好吃,价格也略高,因而吸引了大批妇女们到此拗野山笋。

拗野山笋要起得早,不仅仅因为第四岙较远,迟了,早已被别人拗过,留下的不多,更不会有大笋、好笋等着你。起得早可赶在别人前头拗到头批笋,若昨夜刚下过春雨,俗话说“雨后春笋”,碰得巧会有大片大片的野山笋,任你采拗。农民珍惜时间,有起早摸黑的劳动习惯,更有“起早三日抵一工”的说法。这样,花一个上午可以拗到满满一背袋的野山笋,多时,背袋不够用,男人们就脱下外面的长裤,将两只裤脚一扎,就成了布袋。所以常见他们背上背一袋,肩上还搭一裤子的野山笋笑眯眯地路过我家门口。

深山里的野山笋,不全是美味可口的,有一种苦竹,长出的笋也是苦的,不可食。

现在人人都讲环保,这种天然、绿色、鲜美、不可多得的野山笋,自然是绿色食品,得到人们的青睐。

这些年,为发展农村经济,掀起了大办“农家乐”的热潮,作为横溪一景的酒埕岩,也被看上了。有人紧靠酒埕岩投资建造了一批房子,有会议室、住房、餐厅,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在那里开过一次各学会秘书长会议,因而让早已向往能近距离与它接触,一睹它的风采的我有机会走近它。一到酒埕岩,走近一看,眼前的它,已非我从横溪大路边望过去那块高大、神奇的岩石了,不过是一块倒立的大石头,我大失所望。为什么同一块岩石会有迥然不同的感觉呢?仔细一想,是了,酒埕岩没有变,海不会枯,石不会烂,它周围的环境变了。现在,在它的周边造起了房屋,以房屋为观察的参考对象,酒埕岩并不显得高大了。以前,以岩石周围低矮的灌木杂草为参照物,又从远处眺望,岩石看起来是高大雄伟的。听横溪街上的人说,酒埕岩的“农家乐”生意不好,全年在那里开会、观光的人不多,而闲置的时间多。我想,“农家乐”不建在它的旁边,而建在距离岩石一至两千米处,保存酒埕岩的原始风貌,经济效益或许会好些。

2016年4月21日

仙人桥

仙人桥,在横溪镇上楼将军庙右侧,横跨在横溪上游,从深丈下流来的溪水,在桥的南面转了一个呈直角的弯头,再从桥下流过,直注龙潭。它是去西岙、大山的必经之路。每年发洪水时,别处的桥梁(如朱家岸的石桥)大多会被洪水冲垮,可仙人桥从未倒塌过,即使遇到洪水漫过桥面的特大洪水,仙人桥还是屹立无恙。因而人们以为该桥是神仙下凡帮人间建造的,故称它为“仙人桥”。仙人桥没有另外的名字,如宁波的老江桥叫“灵桥”,三江口的浮桥人们都叫它“新江桥”,因而仙人桥也就成了它的桥名。

仙人桥结构简单,东西横卧,水中只有一个用大石条垒筑的桥墩,桥面是四块长石板,东端搭在上庙前的高岸上,河堤也用大石头实叠,上面已长了几棵溪边常见的溪口树(即枫杨树),溪口树的根钻入石缝中,它们的枝叶倒挂在河面上,使这里的风景显得秀丽。这堵高墙似的河堤,阻挡着上游流来的溪水或奔腾咆哮的洪水。经多年的冲刷,石堤中的大石块,棱角已被磨平,石块之间的接缝已是一条条深浅不一的凹坑,它们做出了牺牲,保护了仙人桥的安全。桥的西面是类似过水坝的堤坝,用杂石和鹅卵石修成,用来阻挡平时流来的溪水,让其从桥下通过。过水堤上有多级隔步石阶,间距约是成人两脚的跨度,涨水时,河水漫过坝面,若不淹没石阶,行人可踏着石阶从上面通过;若挑着担子,人在跨石阶时,担子两头一晃一晃的,跨越石阶比较困难,步调不一致,或是一足踏空,双脚就会踏入水中,但不会落入河里。桥面另外一端搭在桥墩上,没有紧固措施(如用糯米、石灰胶住),全靠长石板的自重压在桥墩上。桥的西堍从过水坝起筑成呈斜坡的引桥,也用大石条实叠,十分坚固。为便于行走,斜坡上设置五六个石阶,人们可以踏着石阶一步步上桥。

平常年头,桥面离河面约三米,是十分理想的自然跳水台。桥南面的河床,经多年冲刷,形成了一个锅状的深潭,胆子大的从桥面上做直插式的跳水,脚底板也不会触及满是鹅卵石的河底,所以一到夏天,从桥上入水游泳的人不少。

我在十来岁时,横溪的溪水中还有多种鱼,如花石斑鱼、排鱼,还有一种嘴略上翘的雷公鱼。每当盛夏,中午太阳光直照河底,鱼儿在水中戏耍,鱼鳞将阳光反射上来,一闪一闪的,十分壮观,引得行人驻足观看。现在溪水里的鱼虾早已绝迹了,大多已被捕捉,成为贪食者的美餐。用钓竿钓鱼,或用游丝网围捕倒也罢了,可恶的是用农药捕鱼,鱼虾怎能幸免?这种恶劣的捕鱼手段,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仅将整条河中的鱼虾毒死,还污染水质,危害人体健康。

横溪水库建成后,大坝下游,若水库不放水,清澈的横溪镇的母亲河,变成了一条小水沟;龙潭干涸,周围建起了民房;上庙早已夷为平地,修建了工厂;西岙已成了水库的一部分,仙人桥也就失去了桥梁的作用。我几次去横溪,都找不到神秘的仙人桥,大概被拆除了。水库旁建了一座水泥桥,供行人往来,仙人桥自然成为老横溪人心中的记忆。

2016年4月20日

暗水坑凉亭和暗水坑

横溪,从上楼将军庙沿大路向南行约2千米,大路旁有座凉亭,叫暗水坑凉亭,是供过往路人歇脚的。通常凉亭中供奉的是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如宁波旧孝闻街上的芳嘉桥,桥上有座凉亭,神龛内塑着的就是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俗话说“当方土地”,是说土地神他们管理的土地面积很小,权力所及有限,所以各地供奉的土地神是不一样的。不像横溪上庙和下庙,供奉的都是同一个将军。《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走到不明的地方,孙悟空常召唤当方土地问路。古代的“社神”,指的就是土地神,《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记载:“鼓用牲于社。”何休注:“社者,土地之主也。”《孝经纬》中也说:“社者,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通俗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旧俗祭祀土地神,为求年岁五谷丰登。

暗水坑凉亭与众不同,供奉的不是土地而是关公,一旁站立着捧着大印的关公义子关平,另一边是扛着青龙偃月刀的周仓。周仓是关公的马夫,他兼着背大刀的差事。神龛两边有一副对联“赤面赤心禳赤帝,青龙青史对青天。”关公就是三国蜀汉大将关云长(?-220),被尊称为“关公”“关帝”,是义气和财运的象征。他的义气为大家所熟知,对财运的理解却不多。《三国演义》中说,他屈居曹营时,曹操敬重他,封汉寿亭侯,上马递金,下马送银。他为了寻找义兄刘备,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带着皇嫂去会刘备,视富贵如云烟,仗义疏财,所以被尊为财神爷,商家多供奉他,所以想发财的也到暗水坑凉亭去祭拜。要结为异姓兄弟者,也到此祭拜宣誓,所以凉亭香火旺盛。

暗水坑凉亭,最后一次重塑关公的金身,择吉日开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开光那天,人山人海,有送关公身上战袍的,有送神龛前帷幕的,还有送祭桌、香炉、烛台的;送祭品许愿的更多,一时间把南北大道堵得水泄不通。修建横溪水库后,暗水坑凉亭没入水库,关公、关平和周仓葬身鱼腹。

凉亭以暗水坑命名,是因为凉亭东边的群山中有一条溪流从峡谷中倾泻而下,这条山溪就是暗水坑,小溪两旁都是青翠碧绿的毛竹山,山泉经层层过滤,清澈甜美,没有污染,在附近劳作的农民,渴了就捧溪水解渴,再用溪水洗把脸,擦擦身,人顿时就凉爽清醒了,体力劳动的疲劳也随之减轻了一半。

暗水坑有两种特产,一种是石蛙,俗称“石藏”。石蛙这一类,比稻田里的青蛙大很多,浑身棕黑色,它以昆虫为食,白天躲藏在溪坑的乱石中,晚上才出来活动,不易捕捉。捕石藏者,须打着火篮,在夜深人静时到溪水的石缝中寻觅。据说石藏是大补之品,吃了不能马上喝水,否则会排不出尿。还有一种特产是五步蛇,又叫蕲蛇、尖吻蝮,有剧毒,传说人被咬之后,走不到五步即倒地死亡,所以称之为五步蛇。我看见过一个小青年,奉化楼隘人,楼隘出产杨梅,每年杨梅时节,他总会挑着两箩杨梅到横溪来卖。有一年,我看他拄着“浪荡”(拐杖)来横溪,已失去了一只脚,他说是摘杨梅时,眼睛只注意树上的杨梅,未顾及脚下有一条五步蛇盘着,被咬了一口,幸亏抢救及时,迟一步命就丢了。石藏和五步蛇为伍,有石藏的地方常有五步蛇,所以抓石藏要冒风险,因而市场上石藏卖得很贵。那也很自然,物以稀为贵嘛,更何况捕石藏有危险性。

自从建了水库,大路改了道,但暗水坑的溪水还是不断地流入水库中,水质依然清澈可见,溪中的鹅卵石,块块可数,于是有品茶爱好者提着塑料桶来此取水煮茶。宁波的饮茶客,也常驾车来暗水坑装溪水,于是暗水坑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横溪又多了一道风景线。

2016年4月23日

孔家潭的大墓

据《宁波晚报》2016年4月20日报道,在鄞州大道西头挖出了石马、石虎和石羊。经考证是属于清代广东水师提督沈瑄的。他是宁波人,其老家就在我家北面的永寿街上。宁波是个文化古城,旧称鄞县,现在的市区是老鄞县的县衙门所在地,故有“县前街”“县学街”等老街名。城里除鼓楼保存完好外,历史古迹留存不多了。近年注重了保护文物古迹,可迟了,留下的大多经过改建,已非旧貌。以前,古墓中挖出来的石人、石马,集中在鄞州区东钱湖边,搞了一个博物馆,最早的石人石马大约是南宋的。横溪酒埕岩附近有一处地名叫“石马地”,我猜那里曾发现过古代的石马,石马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石马地”也很难寻觅,只剩下一个地名。镇海中学校园内保存着几尊石像,是清理附近河道时挖出来的。传说有一尊石像还是飘洋过来的,石头的密度比海水大得多,飘洋过来是神话,从海边泥涂中挖出来的倒还可信,那也是从附近陆地上被大水冲到海边去的。

同类推荐
  •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脍炙人口的诗作。将一个才华横溢、感情细腻、文学造诣高超的民国文艺青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 巴赫金的狂欢

    巴赫金的狂欢

    卧室兼书房。简单的家具、单人床、书桌。地板和书桌上摞满了一堆堆书籍。巴赫金此时正趴在书桌旁写作。房东太太上。她抻了抻衣服、围裙,故意干咳了两声。房东太太对不起,巴赫金先生。我不得不打断您的工作,如果您整天待在屋里也算工作的话。巴赫金噢,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您好!您的到来正好能让我飞速旋转的大脑暂时休息一下。我确实是在工作,一点儿都没偷懒。这种工作和在工厂车间、集体农庄里的集中劳动有些不同,但实质上是一样的。
  • 斋夫自由谈

    斋夫自由谈

    “大家书斋”以“名家 经典”的形式组合而成,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内容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游记,有散文,有杂文,亦有学术普及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皆为各学科领域久负盛名、家喻户晓之作,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大众书架的畅销长销图书。本书是陶行知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随笔集。分为人生篇、社会篇、工作篇、党建篇、家庭篇共五辑,是作者近七十年人生经历的真实、真切的感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真实、真诚的吸引力,每一句话,包括党建篇在内,都是一种发自肺腹的言说。他的真有一种感染力,令读者不由得也真起来。
  •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随笔集,是作者2017年的心路历程的全记录,作者通过随笔的方式记述下生活、工作、亲情、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特定的主题。作者文笔轻松幽默,旨在通过发掘和展现生活中的美妙故事来向读者传递自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歌颂。作者把2017年一年来,写的文字,积累起来,和朋友一起品味生活,滋养心灵,感悟生活。人生是短暂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匆匆前行的脚步,总要留下些什么,而文字是最好的记录。
热门推荐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 有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有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动你的心灵,能否体会幸福,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幸福是心心相印,幸福是互相帮扶,幸福是别人承受重压时的那一双手,幸福是视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幸福无法储存起来以备痛苦的时候受用,幸福只能精心的呵护。如果你现在过得很幸福,那你就好好珍惜;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深陷苦痛的煎熬,你也不要悲伤。因为,生活就是这样。
  • 绝对嚣张:逆天小庶女

    绝对嚣张:逆天小庶女

    女主超级强大,冷酷腹黑,一笑百媚生,一怒沧海寒。她,侯府小姐,却是全皇城的笑柄,爹爹不疼舅舅不爱,连奴仆都能肆意欺辱,最后累死病榻。冰冷的双眸睁开,她已是天下第一杀手,翻云覆雨霸气凌九霄!当废物庶女再次展露锋芒,惊绝万古,艳压群芳,引天下豪杰竞折腰……他是优雅的王者,天生贵胄,飘逸不群,民心所向,乱世相逢,自此天上人间。这一世没有谁能够阻挡她靠近他的脚步,皇若阻,则掀翻这皇,天若拦,便逆了这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帷幕上的青春

    帷幕上的青春

    这是一个漂浮于现实和虚幻边缘的青春故事,林蔓是E城首富苏振文的私生女,在初见的字里行间里,她表现泼辣而洒脱。霹雳起自平地,在经历了一系列突兀的生活变故后,她也慢慢丧失了麻辣的本性,而掺杂了更多的触景伤情,但她始终不变的是理性和勇敢。林蔓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取材于八零与九零之间几个现实人物的杂合。 林蔓最好的两个姐妹,陶莱和赵小焰,陶莱是个颇有姿色的女生,高三的时候在爱情里受过伤,渴望却不相信爱情,她很反感林蔓喜欢的人季秋晨,总认为他并不适合她。而林蔓高中时的朋友岑南洋,更是一个近乎疯狂的存在。 另一个游窜在林蔓精神世界里的人物,Riddle,实则他们有过几次现实交错,但她并不知道。 这段故事的所有真相,只在结局暴露。文中穿插很多幽默而精辟的语言,有对于现实社会深刻的剖析。在现实和理想的放映中,总有一段文字,是为了你那落寞张扬的青春而来。
  •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在青城,传闻百年席家的独子席墨年是一个傻子。即便是席家名扬天下,他也从未在外界露过面。十年爱恋,换来未婚夫在她的病床前与别人缠绵悱恻。走投无路,当席家拿着高额聘礼迎娶的时候,她毅然同意。没有婚礼,只一席红衣,她走进了那扇浸透着百年秘密的大门。新婚之夜,她终于明白,所谓的传言都是真的……经年之后,街头偶遇。她看着面前相同的那张脸,含泪轻笑,“席墨年,好久不见。”他茫然回顾,“我……认识你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药凰医妃

    药凰医妃

    【文是坑】【待定整理】修改了书籍剧情,简介等过几天理好了改!
  • 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

    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

    《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是80后作家甫跃辉的最新作品集。《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主要写的是青年人“顾零洲”的和几位女性的交往。每一个故事,都试图抵达人性的幽暗地带,试图碰触那些难以言说的秘密、忧伤、疼痛、脆弱和执拗。
  • 乡间小农女

    乡间小农女

    二丫自从做出两道美食开始发家的道路,买良田不会种……做菜?只会几道ㄟ(▔,▔)ㄏ脚踏实地的生财,可有人眼红怎么办!哼,想要我的钱!门缝都没有!
  • 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教妈妈给宝宝做最爱的美食,天天不重样的爱心食谱,均衡营养,助力成长。科学合理的功能食谱,提升宝宝免疫力,超级妈妈的健康圣经。《美食天下(第1辑):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
  • 风雪擦亮的青春

    风雪擦亮的青春

    七十年代后期,一大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前往西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基层工作,给那些地方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新鲜的东西。他们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自己,在西藏浓郁纯朴的亲情中成长起来。本剧以几个分配在藏北草原年轻人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理想主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