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3500000010

第10章 《海底钩沉》2

每在做出任何重要决定之前,教授总要把事先所能想到的问题都尽可能明朗化。现在正是这样。在杜为到来之前(他没想到杜为能来),他静静坐进那宽大的沙发里。

教授是本市建筑工程界公认的资深专家,是苏副市长的技术顾问。工程界经常出现各种工程质量事故,不足为怪。唯独这次高楼事故惊动了苏副市长。尽管教授申明不同意事故调查结论,但苏副市长还是签批了市建委对事故的通报。以教授对苏副市长的了解,共事多年,没见过苏副市长如此轻率武断处理问题。苏副市长是那种善于调查研究工作作风沉着稳健的领导者。是什么原因促使苏副市长改变了一贯的工作作风?能把苏副市改变,说明发生了非常特别的事情。事情是什么?还没听说。可没听说不等于没发生。教授内心感到忧虑。

而能帮他解除疑虑的只有杜为。杜为是苏副市长的专职秘书。在过去的若干年里,教授的高层次身份——副市长技术顾问——这样的身份是有缺憾的。幸亏有杜为,教授才能把自己的主张卓有成效地影响到苏副市长。可以理喻,偌大南山市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公务繁忙,杂乱无章的事情颇多,偶尔的,秘书蜻蜓点水似地“撩拨”一下,也许就能启发甚至影响到领导的思考。教授许多好的主张就是这样通过市府红头文件转化为现实,给南山市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内心里,教授十分感激杜为。最令教授感动的,是几天前杜为语重心长一句话:必须尽快决定是否炸掉林华大厦,只有这样南山院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局。林华大厦危在旦夕,万一倒塌,后果就是灾难性的!如果马上炸掉,可以解除人们的恐慌,但这同时也表明南山院默认了设计事故,表明南山院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杜为说,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难度都非常大,教授要有思想准备。杜为是在替教授着想,替教授想到了问题的要害。还有一个坏消息,素汶说,长江疑似患了“强迫妄想症”,已被转送到崑嵛山精神病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素汶昨天讲了“长江的发现”,讲了海底洞库,讲了那些图纸,讲了图纸风化后怎样被风扇吹成碎屑。教授不敢确信“长江的发现”是真实的;但也决不认为是长江无中生有。他了解自己的学生。可长江现在这种状况,谁能相信那样的话呢?尽管如此,教授潜意识还是相信高楼事故一定另有原因。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

沙发上一只小虫爬上他手背。是黄地红点的甲壳虫,山上这东西很多,经常飞进来。教授轻轻把它弹落,继续静静地思考。

燃眉之急是必须尽快做出是否炸掉林华大厦的决定。炸还是不炸?教授把所有可能及其产生的后果都一一想清,并自问自答:

问:按管理程序应该由谁决定炸掉林华大厦?

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问:何时决定炸掉林华大厦?

答:不知道。也许管理部门正在运作。希望越快越好。

问:一定要炸掉吗?

答:垮塌比炸楼罪孽更重。

问:炸掉了,舆论会放了南山院吗?

答:恐慌的舆论没有了,但谴责南山院的舆论会大增。

问:有没有避开舆论的办法?

答:除非我事先引咎辞职,没有技术顾问头衔就可以不参与炸楼的讨论,这是避开引火烧身唯一办法。

问:一定要免去顾问头衔吗?

答:不如此就难脱干系。这也是南山院的一种表态。无论炸楼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南山院都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问:设计事故的关联责任怎么办?

答:现在想这个问题为时过早。

问:怎样递辞呈?直接递给苏副市长还是转交?

答:转交好。先把辞呈交给建委主任,建委主任交给苏副市长。留有余地。

问:也许苏副市长要怀疑到我的动机?

答:反正不是出于私心。目前顾不得这些。

问:苏副市长会接受我的辞呈吗?

答:只要绕过炸楼问题,接受与不接受一个样,辞呈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

问:把钟长江的“发现”告诉苏副市长,说明高楼事故另有隐情?

答:天下奇闻。苏副市长会说这是“天下奇闻”!

问:那就把事情照原样摆出去?请专家委员会立即审查林华大厦图纸,让大家都明白“排除法”是什么结果?

答:我白痴呀。他们绝不会请专家委员会审查林华大厦图纸。

问:他们是谁?

答:问题复杂化了。这是感知问题。以后慢慢想吧。

问:明确高楼倾斜原因,也可以不去炸楼,这是钟长江的愿望。

答:谁会相信患了精神疾病的人的话。

问:钟长江疑似强迫妄想症病人吗?

答:医生让他是的。

问:医生若说不是呢?

答:那就不是。

问:到底是不是?

答:问题复杂化了。这是医学问题。需要等待医院方面的消息。

问:新闻媒体会把这事炒得沸沸扬扬?

答:已经够热闹的了,无非多一点“花絮”。

问:下一步怎么办?

答:正式对市建委的事故通报提出抗诉,强烈要求上级检测部门复议高楼事故。与此同时,敦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立即处理林华大厦问题。只有这样,南山院才能负责任地生存下去。

问:怎么才能做到?

答:目前还不知道。

问:这就是杜为说的“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难度都非常大”吗?

答:是的。杜为太精明、太犀利,又太有智慧,太有城府了。这样的头脑令人恐怖!

问:看来必须与杜为谈一谈了。杜为能有什么办法呢?

答:与他这样的人谈一谈,总应该有好处。

思路既已明确,教授更加迫不及待想见杜为了。

杜为果然来了。“在车里接到您的电话,”杜为进屋就开诚布公告诉教授,“车上说话不方便。教授有事要办,能怠慢么?”

想不到杜为还是这样热情,这令教授很感动,忙说:

“哪里话!我是求告无门。杜秘书不帮我,我还指望谁?”

“教授快不要这样说。眼下是有点小麻烦,可依您的声望,什么问题都好解决嘛。”

杜为,瘦高个儿,细长脸,戴一副白框眼镜;尤其牙齿长得很好,齐齐整整又白又亮,常常第一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等杜为坐下后,教授不再寒暄:“我必须辞去技术顾问。”开门见山说自己最想说的话是教授的习惯。

“苏副市长不会同意;即便同意,也得把事故处理完才行。”杜为也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再说,目前只有您提出炸楼最合适。”

“有管高楼事故的部门,炸不炸应该由他们决定。我这戴罪之身,不配再作技术顾问,更不会讨论这个问题!”教授坚决地说。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命令问题。苏副市长信任您,不会做那种形式上的事情。您最了解高楼的设计,当然也只有您最有权界定炸与不炸。”

教授知道杜为说的是实话,可他一定得摆脱目前这个窘境,必须说服杜为才行。没别的办法,现在只能实言相告:

“京津设计研究院正在考虑提请行政复议。总院同意后,我们就立即对市建委事故通报提起抗诉。否则,我们将面临历史的遗憾。高楼事故不是设计问题。到那时,我们只能为炸楼后悔莫及呀!”

杜为微微一怔,有些严肃地看着教授。教授看到了杜为神情变化,知道秘书大人已经体察到他的某种决心。但很快,杜为又笑了笑,说:

“您可能是对的。也许林华大厦不该炸掉。可您现在怎么办?大楼随时会倒塌,恐怕您等不到那个时侯就……”杜为的笑是下意识的,他的笑很漂亮,因为笑才能看到牙齿,因为笑才能显示出牙齿的魅力。

“从出事那天起,我就有准备了。”教授看着闪亮的牙齿,平静地说,“我已经在等待随时对我进行审判。但我真的不想加深罪孽。我一个有罪之人,绝不能再参与跟炸楼有关的任何事情!”

杜为不是三言五语就把事情谈完的那种人,尽管他表达方式直截了当给人以机敏果断的印象,但对所谈的事情不绕上三圈两圈直到真正搞明白,决不表态。

高楼事故经媒体曝光,舆论哗然,大厦周边一些重要机构和市民,紧急撤离危险地带,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活。苏副市长急事急办,责成建委主管部门迅速查清事故原因,相关部门也紧急发出各种形式的紧急公告,才使事态趋于和缓。谁知忙中出错,建委把工程检测书(评估是否按图施工的科学依据之一)作为定性报告呈给了上级。此事市领导完全不知情。杜为也是不久前才知道的,为了诸多原因这事被严格保密起来。杜为一直担心的,就是南山院对市建委事故通报提出抗诉。现在教授果然提出来了。如果抗诉,苏副市长就会查到工程检测书。那样,就会牵扯出许多人来。而这些人都是王市长看好的“精英”,都是即将委以重任的“栋梁之才”。让这些人卷入高楼事故调查中来,王市长会不高兴,他苦心经营的与市长之间良好关系也将破坏殆尽。绝顶聪明的杜为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看准教授急于从高楼事故中脱身,又寄希望于他的帮助,这给了他改变教授想法的空间。教授请辞技术顾问的用意很明显。这几年,教授为南山城建事业做过很大贡献,是南山很有影响的公众人物,他不能不认真对待。但他不确定教授抗诉的决心有多大?教授还没明白目前南山市发生了什么。一场无形的飓风正在冲击人们的头脑。飓风裹挟人们固有的认知,人们的认知观正在改变。飓风的起因近乎荒唐,但却是千真万确的。而其威力大得惊人,连苏副市长都乱了方寸。如果教授明白了这一点,还能坚持抗诉吗?

“教授,我非常理解您。可您想过没有,即便胜诉,排除了设计责任,那高楼事故是谁造成的?工程检测已经完成,不是施工方面的责任,这是事实。市民们看到的是高楼。高楼摇摇欲坠,市民会怎么想?您知道市民会怎么想。对吧?”

“问题复杂化了。也许……说是豆腐渣工程。”教授并不认为杜为说的不对。

“何止于此。高楼事故掉进了飓风的漩涡。高楼事故的负面影响被放大。这个漩涡就是江薇-肖菁事件。市民们已经把高楼事故和江薇-肖菁事件联系起来。这说明民众的觉悟和思想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杜为推了一下白框眼镜,露出白亮牙齿,很陶醉地补充道,“‘认知思想’是政治专业人士喜欢说的一句话。出于工作需要,我喜欢上了政治理论。学懂政治理论其实是件很美妙的事情。”

教授的目光迷离起来。杜为这是在讲什么?“江薇-肖菁事件”也曾听说过。可这事怎么会跟高楼事故和思想或者认知联系起来?

“你也许不知道,因为一块石头死而复活的就是我的同事肖菁。《南山市志》也曾有过类似事情的记载。这是真实的事实。”杜为目光炯炯地看着教授。

还有不真实的事实吗?教授的目光离开白亮的牙齿,努力平息一下自己无可名状的情绪。杜为的身份及所处的工作环境,不至于人云亦云随便说事。也听说市领导很重视这件事,许多专家学者也都发表了看法,没有一致的定论。这件事那么不可思议,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死而复活,自然规律将被颠覆。此事未弄清之前,人们已经充满好奇,更有高瞻远瞩的学者引领大众朝着善良的愿望敞开思路想象。杜为也一样,也可能耳濡目染,也可能带点理性,市长身边的人嘛,讲话应该有分寸。教授的眼光柔和下来,看着杜为说:

“我跟你说说别人的想法。古今中外,人‘死而复活’例子底确很多。近代科学家也在做着动物‘死而复活’的研究和实验。人类希望长寿,希望健康快乐地活着,所以才努力做着探索生命奥秘的工作。但这与一块石头让人死而复活完全是两码事,万万不可重蹈封建迷信的覆辙……”

“你说这是重蹈封建迷信的覆辙吗?”杜为打断他的话,“你觉得一个人的想法还不够复杂吗?为什么还要说别人的想法?”

“当然也是我的想法,”教授的眼光依旧那么柔和。

“您还记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世界是如何震惊的吗?那时人类觉得世界要毁灭了。江薇-肖菁事件也会让世界震惊!它让人类觉得世界将要开始新的纪元。底确,这件事正在改变人们的认知观。你能想到吗?”

教授微微摇了摇头。他能猜到杜为想说什么;也许他没有猜到。他不想再谈这个话题。他关心的是林华大厦。

“杜秘书,这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想象的……”教授不太习惯自己这样说话,喉咙里“格愣”一下,接着说,“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在。林华大厦是城市标志性工程,本市第一高楼,它在继续倾斜,市民都在关心它的命运。你要帮我处理好高楼事故,不管用什么方法,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来决定是否炸楼,而不是由我来做这个决定。”教授柔和的目光里充满急切的期待,“人们害怕高楼垮塌,人们需要安全的生存环境,要过舒心惬意的日子。如果你认为这就是人们的‘认知’,我没有异议。因为这同空气、土壤和水一样自然。”

杜为奇怪地看着教授说:“为什么是我帮您?您还没听懂。为什么苏副市长也认为是设计事故?这不在于您是否对与错,在于您怎样做才不错。即便您是对的,也不能说不是设计事故。因为时机和形势都不对。您不能说明高楼事故原因,您就注定是错的。我很尊敬您,教授。如果十年之后,您再提抗诉的事,也许就是对的。现在提抗诉,只能被人唾骂。信不信由您。”

杜为离开了院长室。两个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对方。教授呆了半天,自己寄予莫大期望的人竟然讲出这样一番话。而杜为达到了目的,他相信自己说的话教授不会无动于衷。教授嘛,做学问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该怎么办。

教授依旧静静坐在那宽大的沙发里。他依旧沉浸在刚才的谈话里。许多事他并不完全知道,因此对杜为的话和杜为奇怪的眼神很费解。今天的杜为好像不是他熟悉的杜为。苏副市长也变了。难道这真的跟“江薇-肖菁事件”有关?到底发生了什么?

同类推荐
  • 天空落下泪

    天空落下泪

    山里的孩子,如何实现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血泪史。一身正气闯天下。
  • 李鱼的一生

    李鱼的一生

    大女主文旨在挖掘女性中的不屈、智慧、成长等力量愿每个人都能勇敢地面对世界,并有勇气去改变世界!
  • 山村的娃,路在何方

    山村的娃,路在何方

    该作品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描述了从困苦的北方山村中走出的80后和90后在社会中的无奈和压力,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路,他们的生活都怎样了呢?山村孩子的出路在哪里?也许你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示。
  • 支教老师的故事

    支教老师的故事

    “老师,这个字怎么读?”“支,支教的支。”“老师,你会离开我们吗?”“老师会看着你走出大山的。”“老师,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我吗?”“老师记得,那时候的你,班里最调皮了!”这是一个大孩子伴着小孩子一起成长的故事。长大的身体不代表成熟的心智,不经历,如何成人。
  • 我有一世温暖

    我有一世温暖

    我有一世温暖,温暖是爸爸妈妈的疼爱与呵护,温暖是爷爷奶奶的宠爱,温暖是朋友的关心。光阴是翻转的年轮,一年又一年,从稚嫩的孩童到青葱的少年,然后长大成人,我们的故事是一本厚厚的、充满温暖的书。我们渐渐苍老,谨以此书纪念我们的青春。
热门推荐
  • 名剑无双

    名剑无双

    莫名,一个本是先天经脉闭塞的废物,可是却成为了手持无双剑,身负九字剑诀的绝顶高手。一路打败无数敌人,抱得美人归。
  •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全面增订版)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全面增订版)

    关东军,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在“九一八”冒险军事行动中,这支部队吃尽了甜头,也由此被视作日本陆军的精锐,所谓“皇军之花”。但是在二战前夕,关东军在与苏联红军的战役对决中,却暴露了自身的严重缺陷,乃至到二战后期被苏联红军犁庭扫穴完全击溃。而苏联红军和关东军的对决,也深刻影响了二战的走向。本书首次将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历次战役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对双方战役指挥、指挥官及士兵素质、情报运用、武器配置及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对比,将人们真实带入那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
  • 宋代文章学

    宋代文章学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宋代文章学纵论”,从“范畴、体性、审美、传统、体裁、文体”等角度,专门探讨了宋代文章著作(尤其是“散文”)的性质、功能、构造等;下篇则针对具体的几部宋代文章著作进行案例式的探讨。作者希望通过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的文章学的基本文献,为建立宋代文章学的理论体系做一点贡献。
  • 王后的项链(上)

    王后的项链(上)

    《王后的项链》是大仲马在1849年和1850年发表的小说。故事取材于路易十六宫廷中的一个真实事件,以一条项链为线索,情节涉及欺诈和王室丑闻。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国大革命前夕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路易十六王朝的真实写照。
  • 天上的星星是爱情的灯

    天上的星星是爱情的灯

    “扶贫村”青山村里的留守妇女柳雪芕在家带孩子,丈夫江凌峰在广州一家鞋业公司当助理。江凌峰酷爱买彩票,终于有一次中了一百万大奖。可这意外巨款不但没能让这个家庭“渐入佳境”,反而是接踵而来的灾难和厄运,也让俩人的感情和婚姻面临着重重危机。就在俩人去民政局离婚的路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怪事”,最后,俩人喜剧收场。
  • 庄周气诀解

    庄周气诀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富人向天堂:财道

    富人向天堂:财道

    这是一部关于金融奇人、奇情、奇事的奇书。它演绎财运和命数的故事,写尽了男女之情在财运和命数之间的彷徨纠葛,小说引进了真实案例,表现了社会写真、客观纪实的倾向;同时小说又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由苏北穷小子而 成为沪上大亨的崔钧毅等人拥有高超智慧和财富雄心,他们是真正的财道英雄,还是一时得势的财道枭雄?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短篇小说卷》选取1994年优秀的短篇小说20余篇,包括冯骥才、汪曾祺、毕飞宇、史铁生、周大新、阎连科等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多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极高水平。《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4短篇小说卷》作者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值得阅读的中篇小说,每篇附有专业的、精彩的评论。既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和成绩的梳理,更是为读者带来美味可口的文学盛宴。
  • 梅谱序

    梅谱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煞孤星之我是反派

    天煞孤星之我是反派

    我王晔,性别男,新社会时期的三好青年,吃苦耐劳为人朴实积极向上甚至我每天都搀老头老太三次以上。唯一的缺点是快到三十了还是单身狗。穿越这事我不是没想过,每个人都要有中二期吧。所以我就觉得,即便穿越没有主角命,至少看在人品份上来个结局好点的NPC做做吧。可谁知道,我居然是最后大boss。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请先让我静静。苍天啊,命运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就这样,王晔的反派之路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