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于此次李宣征讨东部鲜卑评价不一,但是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是大汉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次侵略战争是血腥无道的大屠杀,另一类则认为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次解救,让他们可以脱离北方苦寒之地还有落后的游牧生活,过上相对安逸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我看来,其实算是温和的民族大融合的一次成功典范。
北方游牧民族多年来一直是大汉的心腹大患,从秦开始,这片中原大地无论是哪朝哪代,都不断的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危险。这虽然与中原大地物宝天华、幅员辽阔有关,但究其原因还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太差。
那里虽然有广袤的草原,但同时也有无穷无尽的苦难,缺衣少食、天寒地冻,无论是谁生活在那里都过得苦不堪言,因而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他们,不由自主的便将目光投向了南方,那里有充足的食物、华丽的建筑,那里还有温暖湿润的空气,有经年累月的绿色,还有川流不息的江水,那里什么都好,但那里没有游牧民族的栖息地。
于是他们只能用掠夺、袭扰甚至屠杀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渴望。
然后呢?便是民族与民族之间无休止的互相杀戮,互相征伐。
但是这些都是过程,最后的结果呢?其实是生活在一起,或者一方消失。
几千年的历史便是这样揭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可那是要经过几千年,经过无数次的血腥战争。而如果说短期内达到的,李宣的这一次北征鲜卑算是一次。
当然,这是从整个历史长河的发展方向看,但如果从当时的状况来看,还是充满暴力的。
在后世的小兴安岭直至大兴安岭西麓,数万骑兵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断袭扰东部鲜卑的大小部族。这些骑兵战斗力之强,没有任何一个部族可以抗衡,数十万鲜卑族人,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被屠杀上万人,余者皆被驱赶至慕容鲜卑的本部领地,那片呼伦湖和贝尔湖之间的草原上,当然此时那些草原并非是原生态的,而是种植的,此时已经枯黄,没有进行收割,因为一冬天都不再种植,所以也就不急着收割,可此时也是没有时间收割了,成为了那成千上万的牛羊的食物。
慕容部本部的百姓不敢对此有不满,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慕容部的人,而且此时需要团结一致来对抗外敌,如果在这个时候因为些粮草的问题起了内讧,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莫护跋此时已经从中部鲜卑赶了回来,从请求乌桓出兵无果开始,他就料想到会这样了,所以他丢下了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拓跋部,率军回来。
在南方与吕布的军队打过几次,未敢尽全力,因为在其他两个方向还有汉军骑兵在肆虐。只是几次简单的接触战,但却已经让莫护跋震惊不已,那些彪悍的匈奴兵,战斗力太强了,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指挥得当,几乎不与鲜卑骑兵正面接触,都是绕着鲜卑骑兵一通放箭,便避开了,正当鲜卑骑兵要追击的时候,他们却又突然出现在另一个方向,将鲜卑骑兵弄的晕头转向。
莫护跋认为是己方准备的不够充分,于是在损失数千人后,退回了本部呼伦贝尔。
鲜卑军队的退走,更加助长了汉军的气势,他们总是在夜晚探路,清晨便杀至,让那些人心惶惶一夜未眠的部族百姓,本以为危机已经解除,却突然死神降临,猝不及防下,甚至连辛辛苦苦喂养的牲畜都来不及带走。
鲜卑百姓被汉军赶的无处藏身,只得携家带口,向慕容本部赶去。
数十万百姓,慕容本部的压力很大,可是他们也必须承担,此时,他们要做的不是计较得失,而是齐心合力打败汉人。
三路汉军骑兵几乎在同时到达指定地点,稍稍有些意外的便算是张飞了,他在东侧山脉的山麓遇到了北扶余人。
北扶余原本是生活在后世的小兴安岭北端西麓的,可是随着慕容鲜卑的强大,不断将北扶余的土地侵占,还奴役了上万的北扶余人,使得这个民族几乎被灭绝,好在南方的夫余与他们还算是同宗同祖,给了他们一些栖息之地,但也是小的可怜,这一次汉军北征,他们看到了复国的希望。
可他们忽略了张飞是什么样的人。他哪里管你是什么鲜卑人还是扶余人,如果不投降就快跑,如果不跑就受死,就这样简单,在因为语言不通几次被斩杀后,扶余人终于明白这支军队并不是来帮助他们复国的,而是来占领这片土地的。
绝望的他们找了一个会说汉语的去找张飞,希望张飞接受他们投降,但同意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故土。
张飞听到使者的话,才明白自己在这里遇到的不都是鲜卑人,立刻一个头两个大,派人问关羽该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是投降可以,提条件不行。
于是张飞便原话告诉了使者,让他给那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北扶余王带个话,投降趁早,晚了条件更差。
几乎在汉军骑兵在贝尔湖南一百里的地方集结的同时,北扶余王的使者便赶到了,他同意了投降大汉。
北扶余王怎么突然想明白了呢?是因为他听说了乌桓王蹋顿的情况,知道如果投降了大汉,族人不会被屠杀,而且他这个王还可以继续当,于是在北征无力、复国无望的情况下,北扶余王向大汉上表归降。
这是一个插曲,但其实正剧也没有演出多久。尽管慕容部本部的百姓对于避难而来的东部鲜卑百姓一再妥协,可是毕竟狼多肉少,大量涌入的牧民的口粮不说,就是他们赶来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牛羊马群,却也是让慕容族人苦不堪言。
更可恨的是汉军既不打也不退,堪堪守在呼伦贝尔的外围,如同看一出好戏一般呆立不动。
汉军不动,可慕容鲜卑不能不动了,数十万人,数百万上千万牲畜,人吃马嚼,哪里是一个小小的呼伦贝尔可以承受的,因此,莫护跋决定主动出击。
冬日的一天,十万慕容部骑兵在莫护跋的带领下,冒着凛冽的寒风,向贝尔湖的南方杀去,他们一定要打败这支汉军,夺回他们的领地。
关羽得到斥候的回报,看帐下人中,有些在交头接耳,显然是听到敌人势大,稍稍有些动摇了。
于是微微一笑道:“慕容部骑兵来势汹汹,我们打不过他们,撤退吧!”
吕布和张飞一听就急眼了。搞什么啊?冒着严寒跑到这大草原来干什么的?还没和敌人正儿八经干一仗就撤退,哪里肯?
“二哥(二将军)且慢,我军远道而来,士气如虹,正是要大干一场,怎么能不战而退啊?!”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质问着关羽,这时倒是很团结。
关羽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哎,打不过啊,我也没有办法,敌人势大,而且又熟悉环境,我军奔波月余,人困马乏,如何能战!”
张飞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嚷道:“俺愿意立军令状,如果不能击破来军,愿提头来见!”
关羽怒道:“胡闹,我等兄弟四人立过誓言的,你难道要我等都陪着你一起死吗?!”
张飞大急道:“啊呀,二哥,俺老张不是那个意思,俺是有十成十的把握可以打败敌人!”
吕布也大急道:“我军虽然数量不及敌军一半,但我军战斗力无人可抵,我吕布视那般鲜卑骑兵如土鸡瓦狗,今愿立军令状,只带本部人马定能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
张飞一见吕布说话,也嚷道:“俺老张也只带本部人马,定能击溃敌兵!”
吕布回头瞪他一眼道:“我只带两千人马……”
“哈哈哈哈……”不等吕布说完,关羽豪气干云地大笑道:“好,难得三弟与奉先有如此决心,料想我军定然可以击溃敌军,既然如此,传令三军,擂鼓进、鸣金退,号令统一、与敌死战,但有敢再言退或三心二意者,军法处置!”
帐下所有将军全部起身领命。
一个时辰之后,军队集结完毕,气势汹汹地向着慕容部的骑兵杀去。
再说五原城里总算是安静了许多,那十数万鲜卑俘虏被朝廷派人分散到各地,特别是颍川等地,因为黄巾大乱,百姓损失颇大,这些人便被调去那里,一来可以保证那里的田地有人耕种,二来这么庞大数量的俘虏,光让他们吃不让他们干活,朝廷的负担也太大,所以赶紧去哪里种地去。
好在这些鲜卑人经过几年牧草的种植,对这些农耕作业已经比较熟悉,虽然不能与常年耕作的汉民相媲美,但是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送走了这些人,李宣登上了五原北,筑于阴山之中的长城,眺望着北方的高原,他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一个机会的到来。
荀攸匆匆赶来,手中拿着刚刚收到的飞鸽传书。
李宣听到脚步声,急忙迎了上去,问道:“公达,何事如此匆忙?”
荀攸道:“将军,云长的战报!”说罢双手呈上手中的书信。
究竟信中说的什么内容,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