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揭战事顺利,但是秦军在呼揭屠杀牧人的行为传到长安之后,却在中枢引起了一番骚动。
长安未央宫前殿。此时正在争论着秦军在西域的军事行动。
礼部尚书蔡邕面有愠色地道:“殿下,我大秦向来仁义,无论是当年征讨乌桓还是之后征伐鲜卑,都未曾走过屠族灭种的事情,为何此次在呼揭要行此杀伐之策!岂不让天下异族群起攻之?!”
李宣皱着眉头不曾言语。
兵部尚书荀攸如同老僧入定一般,微闭双目,他不打算开口,此次出征呼揭,虽然李宣事先有和他提过,但是具体制定方略的时候,却并没有让他出席,荀攸作为兵部尚书,心中其实是有些不满的,按照当年大秦体制改革时的纲要,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然而此次西征呼揭,调兵是由李宣亲自下令,军械整备是由李宣通过工部配给,军令更是由李宣直接下达,大都督府执行,他这个兵部尚书不但没有发言权,甚至连参与权都被李宣忽视,荀攸的心中当然会有抵触。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也有原因,那便是在西征还是南征上,荀攸与李宣的意见发生了冲突。
荀攸是一个正统的儒生,这是他的出生限定的,当年在朔方,荀攸便是被大将军何进发配到李宣处,而并非荀攸主动投效,之后的种种,也是荀攸在充分了解了李宣的为人后,被他的为民、爱民思想感染,才做出决定要效力于李宣,但是如果说他从思想到行动都与李宣保持一致,却是不如他的叔叔荀彧做得好。
李宣将天下士族得罪个遍,荀攸也有意见,只是他依旧认为李宣虽然在一些言论和名义上虽然并不认同当今的士族,但是在一些思想上却是并没有违背孔孟之学,因而也就一直兢兢业业地尽着自己的职责。
但是士人的思想比较还是限制了他。在儒家思想中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关系,用句俗语就是攘外必须安内。然而如今的中国大地内乱未平,即使是秦国之下,也还存在着南蛮这一股不安定的因素,因而荀攸一直致力于劝诫李宣先进行南征,然后统一中国,之后再行西征。
然而在李宣的心中,内患迟早会平,无需过激,但外患必须清楚。也就是说,李宣的想法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可以先谈,谈妥了最好,谈不妥,怎么打,可以商量,但是异族人,你不能觊觎中国,只要你敢来,保证让你永远后悔。所以李宣在呼揭乌孙入侵西域后,便一定要先清楚西域的危险,这也是为什么李宣连自己的夫人艾米尔都可以送到西域去稳定民心,那也是在向世人昭示着他的决心——西域的危机一定要解除。
这是荀攸和李宣在思想上的矛盾,但是,荀攸自知不可能改变的了李宣的想法,因而,他也就不再开口,而李宣也很默契的不再询问他的意见。
但是,这一次,秦军在呼揭的行为,可以说是突破了儒家士人的底线,儒家讲究的是仁义,即使对于蛮夷,他们也是希望用教化,让他们“行仁义、知礼仪”,而李宣的做法,在儒家士人看来,太过野蛮,这种民族屠杀政策与蛮夷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不开化的表现,因而大儒蔡邕不顾与李宣之间的翁婿关系,第一个站出来训斥。
随着蔡邕的言辞越来越激烈,李宣的脸色也逐渐的铁青,长久以来一言而决的做法,让他忘记了约束,今日突然遭到这个岳父大人的当朝置喙,着实是有些下不了台。
而这只是开始,吏部尚书张昭、侍郎石韬,户部侍郎韩嵩等纷纷出列,希望李宣接受乌孙的降表,停止对外作战,转而政府南蛮,一统中国。
另有各部议郎出列附议。
李宣看了看这些人,抬手打断了殿中乱哄哄地情况,然后环视了一眼殿中众人,开口道:“先汉武帝时,海晏河清,为何?究其原因,便是武帝是提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震慑了四方夷狄,让他们不敢觊觎我天朝上国!诸位不必再劝,此事我意已决!另外,军备之时,非诸位分内之事,还是多操心自己的事吧!”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众人听了心中不悦,可是李宣说得又没错,当日设置三省六部的时候,便已经议定了各司其职,如今在朝堂上,李宣未询问意见的情况下,直接参议,的确是有些越俎代庖,于是众儒生也只得罢休。
李宣又看向蔡邕,问道:“按照惯例,今年春闱结果已经放榜了吧,不知参加殿试的名单是否已经拟定?!”
蔡邕被李宣方才的一通抢白,心中本是不悦,不过既然问到了自己分内之事,不回也不好,于是淡淡地道:“已呈报丞相府!”
李宣没好气地笑笑,自己这个老丈人的脾气还真是大。
其实蔡邕等人却也不该生李宣的气,他们此次并没有事先进行一些谋划,都是些个人自发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儒家士人的仁义思想,也没有考虑更多,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田丰这个御史大夫没有站出来支持,否则情况便不是李宣这样三言两语可以打发的。当然,他们即使要联合田丰进行劝诫,恐怕也办不到,因为,对于李宣在呼揭和接下来乌孙的政策,田丰是认同的。
但毕竟蔡邕是李宣的老丈人,而且也是当今大秦资历最老的大儒,李宣也不能得罪的狠了,于是又笑着道:“科举之事,辛苦蔡尚书了,蔡尚书等人方才提出的对乌孙的策略,孤会与大都督府、兵部认真考虑,毕竟乌孙和呼揭又有些不同,呼揭的办法在乌孙也不见得适用,是吧?!”
李宣的这句话,稍稍缓和了一些殿中的气氛,蔡邕等人的气色也稍稍好了些。
此时吏部尚书张昭主动进言:“今年殿试之后,是否要对地方的制度进行一些改革,如今中央一套制度,地方一套制度,在一些政策的执行中,多有不便。”
李宣点了点头,道:“大秦实行新政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中央各省各部已经渐渐理顺,孤也正有意进行地方改革,殿试之后,便请诸位都说说想法,咱们集思广益,争取让地方改革能够平稳进行。”
殿中众人抱拳应诺。
李宣看了眼众人,想到一事,开口道:“散朝之后,丞相、御史大夫和六部尚书,到偏殿议事!”说罢,看向吕辛。
吕辛朗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人皆正了正衣冠,纲要施礼退下,礼部挂名侍郎张鲁突然出列,朗声道:“臣张鲁,恳请殿下,加冕称帝!”
众人闻言皆是一愕,随即,便又有一帮臣子纷纷出列附和。
李宣眉头微皱,开口道:“如今尚有大汉天子建安帝刘虞在世,孤如何称帝?!”
众人对视一眼,荀彧低头不语,田丰出列拜道:“建安帝乃是关东诸侯为挟制殿下而立的傀儡皇帝,算不得数的!”
众人纷纷附和,齐齐跪地,恳求李宣改元称帝,朝堂上数十人齐声请命,李宣微皱眉头,却是看到了立在一旁的荀彧、荀攸二人,心中一动,看向二人。
荀彧此时也感觉到了大殿中的异样气氛,抱拳施礼道:“建安地乃是傀儡皇帝,自是不必理会,但,前日,臣听闻吕布在辽东郡拥立原皇帝刘协,此时还需要核实后,妥善处理,方能止天下悠悠众口啊!”
田丰厉声问道:“丞相这是什么意思?当日贾先生与先帝同乘车马意外坠河之事,天下皆知,难道就因为那人是吕布所立,便可以假乱真不成?!”
荀彧皱着眉头,没有说话,身后的荀攸抱拳道:“既然有此传言,臣认为还是核实一下为好!”
田丰一听,顿时大怒,正要开口,李宣却是抬了抬手,道:“不急,此事还是按照丞相的意见办吧!好了,散了吧!”
众臣纷纷心有不甘地起身,施礼,退下。
未央宫前殿的偏殿,李宣常常在这里与几位众臣商议要事,今日的气氛却是有些诡异,因为今日朝堂上的几次不和谐,来到偏殿中,众人一时也没有从方才的气氛中回过神来。
李宣让吕辛安排人上了茶,便轻轻地端着茶杯,认认真真地喝起了茶。
其他几人见李宣不开口,也没有出口相问。
过了片刻,李宣长叹一声,开口道:“呼揭之事,公达心中不快,我(李宣与这几个众臣在一起的时候,一般还是你我相称)能够理解,但我有我的道理,那些野人,须得让他们害怕了,他们才不会来骚扰我国百姓,这不同于南蛮之事,还是那句话,那些南人,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人,我不可能把他们都杀了,也不可能用什么恐吓手段,我要真正让他们体会到朝廷的仁义,所以,不能手段过激,也不能太急,当然,处理还是要处理的,今日这第一件要事,便是如何处理南人的事情!”
预知李宣如何解决南人叛乱之事,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