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城,这座大汉的边疆小城,这几日热闹非凡,一万匈奴兵,三万步军精锐在十天之内集结完成,这是李宣这一年的成果,一万匈奴兵自不必说,基本上就是以李宣当年带到幽州的骑兵为班底的一支人马,被李宣安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关羽和张飞率领,三万步军由李宣亲率两万,许褚和黄忠各率五千。另外起两万民夫作为此次的后勤运输和保障,由黄忠的后军统一指挥调派。抽调了一些匈奴的千夫长、百夫长以及汉军中逐渐提拔起来的一些校尉、军侯、队率什么的充作军队的中层领导。在这些人中也包括匈奴单于羌渠的儿子于夫罗。这于夫罗长得要比几年前送军队到李宣军营时还要健壮,虽然个子并没有多高,可是那魁梧的身材还是让人能够清晰的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力量。
李宣此时的安排其实是不合大汉军制的,因为关羽等四人并不是中郎将,而只是校尉,如今却是直接按照中郎将的军制来节制军队,此事如果被人捅到朝堂上,是可以被定为僭越的,不过什么人敢捅上去呢?或者说什么人能捅上去呢?没有人,因为没有人能够过得了宦官的那一道关。这便是李宣为什么不愿意与宦官交恶的原由,在现在这个时候还没什么人能够如同他们那样的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很多的地方军队来说,粮草是他们最大的软肋,然而,对于此时的李宣来说,他有的是充足的粮草,这已经是朔方郡屯田的第二年,这一年,李宣在朔方郡的动静更是大的出奇,他又请求朝廷发民夫十万到朔方郡屯田一年,朝廷里有人好说话,事情很容易就办成了,而且朝廷也认为发民夫到朔方郡也属于正常的事情,可是朝廷里却没人发现,此时的朔方郡人口已经增加至几十万,人力异常充足,李宣让发民夫其实和去年的想法是一样的,还是吸引外来移民而已。
在朝廷的十万民夫为主的工程建设队伍中,还夹杂着十数万当地的百姓,这些人都是响应李宣的号召在干活,当然应得的报酬是一点都不会少,而且还会更多,可是李宣不在乎,这已经的第二年,在这一年李宣将彻底完成整个河套灌区的水利建设,到那个时候,土地有的是,只怕你不勤劳,不怕你没地种。在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凿灌水渠的同时,李宣还开凿了几条退水渠,这可不是李宣的想法,是农家的介意。
农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学派,他们尊崇上古神农氏,精通五谷之术,奉行“地泽万物,神农不死“的信条。农家弟子遍布天下,游侠隐士辈出。农家弟子多正直侠义之士,却行踪莫测,长隐于田野市集之中,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诸子百家中弟子数量最庞大的一派。农家弟子大多出身贫民,因此也成为秦国建立之后重点被打击的对象,只是因为他们行动隐秘,所以也在那个纷乱的时代存活了下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策执行后,农家也因为行踪的诡秘而未受到致命打击,只是这个学派本也对政治斗争不甚积极,所以他们的力量也就被忽视。可李宣不是一般人,他知道对这个还要发展几千年的农业大国来说,这些农业学者们的作用将会如何的大,将会如何关键。
这不,农家在对去年朔方郡的土地进行了勘测研究后发现,这里的土地盐碱化特别严重,解决的办法便是排水,农田经过灌渠的引水灌溉后,不要让水长时间存在农田里,而是将水排出,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土地的盐碱化程度。不得不说中国古人的智慧丝毫不输于后世之人的,他们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所有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靠口口相传后再结合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及百折不挠的实践精神,将一个个看似无解的难题一一破解,这种精神是后世整日对着电脑,通过网络搜索答案的人所无法企及的。
当然,他们还是有一些历史和科技的局限性的,就如同他们不知道怎么能够从黄河来引水这一条。幸好有人知道怎么做,李宣用实际行动再一次将中国的水利技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年,他在黄河边上进行了一项空前的工程建设,他指挥民夫在阴山大量采石,然后运到那里,建成了一座大坝,只要灌区需要水,他就将水闸提起,让黄河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整个灌区,当水量太大,灌渠有承受不住的风险的时候,他还可以通过水闸来调节水量,当灌区不需要水的时候,水闸一放,便将黄河水全部挡在了大坝之外。
只可惜,当时的大汉对这些所谓的奇淫巧技根本不屑一顾,竟然没有将这一技术进行推广,否者在接下来的整个大汉最大的动荡中或许有很多人便可以活下来了。
这些事情不是此刻李宣要考虑的,此刻他只想着收复西域,打通河西走廊,疏通丝绸之路,然后成功的和萨卡接头,开始他的贸易计划。
光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83年,这一年对朔方郡来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整个朔方郡开垦良田八百万亩(合后世二百四十多万亩)八万顷土地,得军粮四千万石,这也为朔方郡赢得了一个塞上江南的美称,只是人们并没有详细推敲,否则会惊讶的发现那里的百姓生活的要比江南好不知多少,他们吃着自己耕作的小麦磨出的面粉,还吃着鲜卑与他们交易来的各种肉类,使得朔方郡的百姓身体素质都无比的出色,不知不觉中,这里已经成了当时大汉又一个出产精锐部队的地方,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才被人们发现的,此时,他们眼中的朔方郡依旧还是一块不毛之地,能一下子开垦出如此多的田地,怕也只是靠天吃饭而已,老天让你收五成,你是多一成也不可能,老天不让你吃那么你们就都得饿肚子,等着江南的人来救济。在当时的大汉,持这样想法的人几乎就是全部。
李宣不在乎这些,他也随着如月在江南走了一遭,如今朔方郡的情况他是最明白的,如果明年那件大事不爆发则以,真要是爆发了,朔方城将会成为整个大汉最为幸福的地方,人口暴增那也是必然的,好在明年免税政策也已经到期,虽然税赋不高,可是基数大啊,李宣相信两千万石的税赋是绝对可以办到的,光靠这些就足以支撑他的军队了,而且人民的生活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同仇敌忾的氛围下,黄巾军根本别想动朔方郡一分一毫。
李宣自信满满的想着这些,收回心神后,他将目光投向台下无比雄壮的那四万将士,这些便是此次要随自己西进的精锐部队,看着他们昂扬的战意,李宣知道自己可以放心的进行下一步的打算了,此战必胜,西羌之乱,他有信心在自己的手中迅速解决,而他西进的真正目的是更西的那些番邦,那些忘记了他们的本分的西域诸国。
动员的话没有什么煽情和激扬,只是剪短的告诉他们“平西羌、定西域、恢复大汉河山”,仅此而已,然而足矣。
“子龙说五原郡的屯田情况今年也很好,特别是咱们的灌渠和排水渠都向东延伸到那里之后,他们其实就等着坐收渔翁之利就好了,比我们轻松多了!”荀彧因为高兴也不再向平常一样严肃的向李宣汇报情况了,甚至还调侃了一下五原郡的主政大将赵云。
一阵哄笑之后,李宣伸出右手虚压了一下,让在场的诸位安静一些,然后才对荀彧道:“文若,此次我军西征,那里的事情根本无需担心,问题不大,西羌本就被之前的几员护羌校尉打杀的所剩无几了,这两年也不过就是垂死挣扎而已,公孙瓒这个笨蛋被人算计,这很好,不然咱们还没个理由西征呢!”众人又是一番哄笑,李宣再次压了压,继续道:“我军开拔之后,要多派斥候注意董卓的动向,那是个老狐狸,如果被他瞅到空子,他是一定会狠狠地在我们的后背捅上一刀的。我给文若新募了一万精锐,我写信让子龙将褚燕派来好生训练一番,如遇突发事件也好奋起反抗。如果董卓敢大局进犯,文若要联系匈奴单于羌渠,与你形成犄角之势,牵制住董卓军,等子龙的五原郡的主力到来后,再收拾他不迟!”
荀彧听到李宣的布置,也佩服他将事情安排的很是妥当,心中对李宣的崇拜更是难于言表,只得躬身施礼领命。
待交代好朔方郡的军事布置之后,李宣抬起头来,眼中充满贪婪的火焰,对着帐下的大将道:“尔等只需与我奋勇向前,杀敌建功便是!其他一应后勤和优抚都会是整个大汉最好的!”
听到这些,那些个将领的贪婪本性也被勾出来,他们齐齐起身抱拳应道:“喏!”
预知李宣在西凉的战果如何,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