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夜里,徐荣悄悄起床,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中那羞涩的不敢见人的月亮,心中突然觉得很是不安,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便立刻行动。
当一队巡哨士兵走过徐荣大帐后,只见一个身影鬼鬼祟祟地从大帐中钻了出来,迅速没入黑暗中,急促的呼吸声和莎莎的脚步声在一里之外的树林内响起,一个人扶着一颗老树在那里直喘气,是徐荣。
他要逃走,经过这几天的战斗,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攻不下这座九原城,而且他感觉董卓知道这一点,那么董卓派自己到这里来干什么呢?当炮灰。
这是他无法忍受的,董卓完全没有告诉他来这里的目的是牵制敌人,这本来是给了徐荣无限的希望的,然而到得此时他却被一种背叛和羞辱缠绕着,让他无法再继续下去,他选择了离开。
徐荣最后一次看向董卓军营,然后向东穿过这片树林,向着更东的方向走去。可是走了不到几十步,突然感觉大地一阵震颤,徐荣虽然打仗的本事不大,可是逃跑的本领不小,趴在地上听了一下,立刻撒腿就向西逃去。
轰隆隆的大地震颤之声越来越近,而且速度极快,徐荣此时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悄悄的骑一匹战马,那样自己就可以快马加鞭,逃得远远的。
一刻钟后,身后的骑兵队伍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到了,而大地的震颤声音更大了,前方两百步之外便是军营了,只要能够逃回军营,自己便有生还的希望。
然而就在此时,他看到军营的西侧几支火箭飞向黑暗的夜空,接着整个军营便如同开了锅一般闹腾起来,人喊马嘶,东奔西跑,乱成一团,西侧飞起一大片火雨,堪堪罩在军营的上方,轰的一下,整个军营便燃烧起来,先是易燃的草料、帐篷,接着是马匹和军士,如同火球般在军营里来回的翻滚,将更多的人和物燃着,惨嚎声、嘶鸣声覆盖了整个战场。
徐荣的脚步不由的放慢了,他唯一的希望破灭了,敌人不只有身后的那些,在面前也有一支,甚至是一支更为强大的骑兵。
然而就在他这一愣神之际,几支羽箭毫无征兆地飞来,几声刺耳的利箭刺穿身体的闷响过后,徐荣趔趄着向前跑出几步,一头栽倒在地,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嚎,便被身后赶上来的战马噗嗤一声踩了个稀烂,他这一次终于还是没有逃得掉。
早晨,西北风卷着雪花吹来,董卓军在帐篷里瑟瑟发抖,而此时,董卓本人也在发抖,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生气。生很多人的气,气吕布背叛他,气赵云抵抗他,气荀攸的计谋,气荀彧的才华,当然他最气的还是面前的这个人的无能。郭汜如同一条狗一般的趴伏在董卓的脚下,祈求着董卓的饶恕。
董卓咬牙切齿地狠狠踹了郭汜几脚,不过还是决定留他一命,毕竟这个人跟着自己太久了,他死了,自己会不习惯的。
临戎城的情况,董卓已经知道了,临戎城中的守军随时可能来偷袭自己,董卓也心知肚明,然而到得此时,他已经是骑虎难下了,撤退,办不到,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强攻朔方城。
“给老子向前冲,谁要是敢后退,全部射死!”董卓对着正在冲锋的攻城部队咆哮着。一支亲卫得令后立刻立于阵前,观察着攻城部队中的每一名士兵,只要有人后退到射程之内,立刻射杀,绝不留情。
这样的铁血压制立刻起到了作用,攻城士兵不敢再向后退,只能拼命的向前,这让城头的守将褚燕压力倍增。坚固的朔方城也开始险象环生。
“将士们不要怕,我军是正义之师,邪不压正,董卓军永远不可能战胜我们!”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在城头响起,朔方城的将士们听到这女子的声音,均不觉精神一震,士气更加高涨,要问这女子是谁,正是李宣的正妻姬如月。
只见如月头挽妇人髻,身着火红皮甲,手提一杆长枪,耍得也是虎虎生风,颇有李宣霸王枪的气势,只是力道上稍稍差些,但也差得有限,毕竟如月可是习得一身高深的内功心法,对于吐气和运力绝不是普通的二流武将可以比拟的,就是褚燕也只能与她在伯仲之间。
如月的武功高强是不容置疑的实际情况,然而在普通的将士看来,却非如此,他们觉得连一个女子都可以在敌人群中纵横开阖,他们这些堂堂七尺男儿,又怎能甘于下风,于是一个个都使出了十二分的气力,与敌人拼杀起来。只片刻功夫,董卓军好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点疯狂的信念便在事实面前崩塌了,他们甚至已经不在乎那随时可能射来的惩罚之箭,潮水般的向后退去。
董卓的亲兵试图进行阻止,然而一切只是徒劳,那些人已经彻底绝望了,他们的眼神中除了恐惧便是没有了其他的东西。
“主公,收兵吧!再这样下去,中军会遭到这些溃兵反噬的!”久经沙场的李傕给出了合理的建议,然而决定权并不在他这里,而且他也只能如这样般点到为止,否则只能起到反作用,他太了解这个主公了。
董卓紧咬牙关,理智告诉他,李傕的话是对的,然而那心中的怒火,让他越来越狂躁,理智在减少,几乎被完全吞噬,就在这时,一个凄厉的叫声在身后响起:“刺史大人,九原城外的军队完了!”
董卓一呆,他有些恍惚,似乎刚才的声音并不真实,只是自己的幻觉,然而接下来又是几声哭喊,让他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臆测,这恐怕是真的,东线军队出事了。
只见董卓缓缓地转过头来,眼睛中的神情异常复杂,有仇恨有愤怒有悲哀有无奈,一瞬间,李儒都觉得董卓老了很多,他的身体似乎在一刹那间变得不再那么雄壮,而是佝偻了很多,尽管那异于常人的大肚子没有多少变化,但是那本来挺拔的项背,弯曲了很多。
不可一世的董卓,在这一刻受到的打击,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自西凉平乱开始到现在二三十年了,董卓还是第一次生出一种无力感,一种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只是白费力气,这样的感觉那样实在,实在到无比骄傲的董卓突然就接受了。
是的,在这一刻,他突然无比理性的做出一个判断,这一仗他输定了。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知,人们或许也可以更容易理解董卓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了。首先,攻城部队后退,然后他命令李傕和郭汜统领两万后军牵制敌人,最后他带着剩余的五万军队向南仓惶撤退。
董卓退的是那样的干脆,毫不拖泥带水,这让原本做好了准备的朔方军有些措手不及。
这样的时候,褚燕的军事才能体现了出来,也对,如果不是才华出众,后世的曹操又如何会将邺城那样的要地交给他来镇守呢。
褚燕从董卓军的各种撤退细节,解读出董卓此时撤退的急迫心情,于是果断的率军出城,与留守的李傕郭汜纠缠在一起,为左近的太史慈的骑兵留出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太史慈虽然年轻,可也是一个极富天分的将领,他果断的抛开李傕和郭汜,直奔董卓而去。
前面提到过,并州军由于缺马,所以骑兵匮乏,如今能够随董卓后撤的军队中,骑兵就更是寥寥无几,这让太史慈如蛟龙入海般,将整个董卓军搅得鸡犬不宁。
太史慈很清楚,仅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董卓这十倍于己的军队,所以从战斗一开始,太史慈的策略就非常明显,扰敌,拖延董卓军的速度。
他将希望寄托在其他几支可能随时赶到的骑兵那里,只有几支骑兵一起攻击,才能打败这支董卓军。
董卓再次分兵,让樊稠率领仅有的一千骑兵和五千步兵,拦阻太史慈,可是双方的想法根本不在一个频道,太史慈根本没打算与敌人拼命,哪里能拦得住,稍稍能发挥一些作用的骑兵,也在太史慈三番五次的迂回中,被带着跑得晕头转向,毫无用处。
董卓已经有些气急败坏,他下令兵分四路,樊稠一路,牛辅一路,李肃一路,自己一路,自己这一路的任务当然是逃回太原,而其他三路则全部作为后军,呈扇形分布在正后、左后和右后,形成一道屏障,挡住那支无孔不入的骑兵。为了能够发挥效果,董卓每人给他们拨了一万人,这样自己就只能率领剩余的两万人南返了。
这样的做法,果然有效果,太史慈的骑兵无奈的被挡在了后面,无法突破那三支军队形成的弧形屏障。
董卓终于松了一口气,将领,他可以再提拔,军士,他可以再招募,然而自己,只有一个,仅有一个,为了这个唯一,他可以牺牲一切,无论是什么人,他甚至想着,如果这样还达不到效果,他会果断的将自己的女婿李儒,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留下来,为自己抵挡敌人,好在现在不需要了。
董卓收回望向身后的目光,看向前方愈来愈近的沙漠,他知道只要自己进入沙漠,那漫漫黄沙里寻找他们这些人的踪迹便难如登天了。
然而,正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在董卓已经开始心潮澎湃之时,一盆凉水泼了下来,一支匈奴骑兵出现在了面前,而为首的将领竟然是那个人。
究竟董卓的命运如何,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