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和真實之間,總是有著很奇怪的平衡和弔詭。
在古老民智未開的時候,傳說常常是生活方向的必要參照條件,人人對它深信不疑,甚至成了宗教家犀利的武器。
到了科學昌明的時代,傳說又被過度漠視,受過所謂科學教育的人,將取笑傳說荒謬的行為當作充實自己地位的稱手工具。
但是我始終相信,一件流傳了千百年的傳說,應該有它存在的條件與證據,否則,現在我們深信的科學理論有的甚至問世不到百年,豈不是更不可信?
殭屍和吸血鬼,一中一西,從來都是戲劇、文學、藝術最愛用的題材之一,但是從很久以前,我就覺得兩者有很相似的地方。
吸血鬼吸過的對象,會變成吸血鬼,而傳說中被殭屍咬過的受害者,也會變成殭屍。
吸血鬼不死,殭屍也不死(雖然它們的不死方式或許令人害怕與不快)。
我沒見過吸血鬼,嚴格說來,也不算見過殭屍,因為少年時代看過的一次所謂「蔭屍」,死後二十年而不腐,肌膚中的脂肪層變為透明,有點噁心,但畢竟離電影中那些跳動的殭屍還有一段距離。
不過,我倒真的接觸過趕屍的人。
高中時候有個同學,爸爸是個物理老師。有回去他家玩,和同學爸爸聊起來,才知道他們在老家是貨真價實的趕屍世家。
在昏暗的夏日午後,我與同學們在昏暗的古老日本式房間聽同學爸爸說著老家的趕屍故事,那種迷離之感,至今仍然清晰鮮明。
然而,同學的爸爸對於那奇幻的趕屍術法,卻有他的一番見地,認為是生物電的作用。古老的趕屍人掌握了控制死去人體的行動方式,在短期內讓「他們」自行跳動返鄉,是他對這「殭屍」傳說的詮釋。
在本書中的設定,仍然依照這個系列的模式,試圖在奇幻的情節連結符合科學精神的假設。這也許仍會被基本教義派的科學家嗤之以鼻,不過那應該沒關係吧?因為這是小說,能讓讀者有閱讀上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
蘇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