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城的物价渐渐恢复,老刀的腿也已大好回了小风山,杨五花又继续开始进城上班的日子。
天气一冷,铺子门口的小炉子又开始“咕噜咕噜”炖了起来。除了酱油蛋和豆腐干,还有香菇、萝卜块、白菜卷等,即可当零食,亦可当菜吃。
“学文哥哥!”
“小花儿妹妹!”
“学文哥你来啦,先坐会儿,马上就开饭了。”
自打杨五花重新到店上岗以后,杨学文的伙食就有了质的飞跃。
院子里有现成的小菜地,就连方家原先养的两只生蛋的母鸡也还在,虽然杨家姐妹交待过老刀可以随便吃,但二人哪里好意思真的会去吃,即便是鸡蛋,也是一颗颗被老刀捡来收着,帮她们存起来。
“不忙。五花妹妹,我有话同你说。”
“什么事呀?边吃边说呗?这天,饭菜冷的快呢。”
“也行。”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但碰上杨五花这样的,估计也只能客随主便了。
“小仙女妹妹!”门外探出个小胖脑袋,又伸出一只小胖手,招财猫似的招呼着杨小花过去:“中午你们吃什么呀?”
“肉!”杨小花跟那小胖子一样,一说到吃.肉.就高兴的蹦达:“胖小鲁哥哥,我们吃.肉.肉!红烧排骨.肉.肉!”
因着收了好几头猪的关系,虽然大块的肉.都被剔去做了熏肉條,但内脏、骨头之类的可剩了不少,杨家最近天天都有肉吃。
胖小鲁笑嘻嘻地端着他的小饭碗进来:“我跟你们一起吃呀!”
“还有我,还有我!”这是胖小鲁的邻居小兄弟,瘦小高。
这两位都是便利铺的小常客,杨五花虽然不至于大方到免费给他们.肉.吃,但是给他们饭碗里添勺汤汁拌拌饭倒是可以的。要知道,杨家的汤汁可不是普通的菜汤,那都是香喷喷的.肉.汁啊!故而,最近这俩小子天天带着自己的午饭过来铺子里吃。
更何况,这胖小鲁的舅舅还是府衙里的捕头,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好歹也能拐着弯跟衙门里的工作人员攀扯点关系不是。
长风书院虽然不提供伙食,但也有一个小灶台,可以给师生们提供茶水,也能顺便帮忙加热一下午餐。当然,热饭的同学需要自己抱点柴火过去。
城里人用柴不是买的,便是自己去城外砍来的,柴火可不便宜。杨家的柴火都是黑子从山上运下来的,直接把那间方形灶屋给堆满了。
天气冷了,书院里热好的饭菜端到便利铺来早就冷掉了,杨五花还得帮他们重新加热一下。
唉!容易么我!杨五花默默叹了口气。
碗筷还没摆开,铺子里呼啦一下又进来两个长乐书院的小学生。
一个道:“小掌柜姐姐,给我拿两个馒头和一碗全家福。”
全家福指的是目前锅里的所有东西,每样都来上一份,包括鸡蛋和三片为一份的豆腐干。
另一个则道:“我只要汤汁拌饭就够了。”
自打胖小鲁在便利铺得到免费的.肉.汁拌饭吃以后,也有人学样带着自己的饭过来铺子里吃。家里条件好的,会自己掏钱加点菜,像这位没钱加菜但又想吃的陈可第小盆友,每次来只要一小勺汤就够了。当然,这孩子也有眼力劲儿,不会像胖小鲁那般点名要那稠稠的红烧.肉.汁,他只要门口小炉子里“咕噜咕噜”的稀薄汤汁就满足了,毕竟那汤汁可是拿大骨熬的,也是鲜美无比。
杨五花看他识相,倒也不小气,来了也会帮他热一下饭,再免费给他舀上一勺汤。
一来二去的,这小子索性每天一早把自己的小食篮直接送到花园便利铺来,即便是杨五花开门晚了,他也能想办法把东西绑在门口。反正他小食篮里就一个碗,主食和菜都放在一起倒也轻便,况且他的菜不是咸菜就是萝卜干,也没人会拿走。
陈可第虽然没钱加菜买零嘴,但纸墨之类的学习用品都是在花园便利铺买的,也算得上是位老客户了,故而杨五花对他这行为倒也没什么意见,反而觉得这小子挺聪明的。
小学生们都熟门熟路的自己搬过条凳板凳,挨个儿一排坐下,凑在一起吃,可比在要求“食不言”的课堂里吃饭开心多了。
“学文哥,你刚想说啥?”
“嗯……”即便这话是杨学文事先想好的,但真要开口说的时候,还是犹豫了一会儿:“是这样的……”
原来杨学文有位同窗,姓柳名东升,乃凤阳府治下,林河县雾宿乡柳家村的生员。那林河县距离府城较远,比之小风山更甚,柳东升要想在府城念书,必须就地找房居住。他原先借宿在东郊的溪鸣寺中,虽离凤阳学宫有些距离,但胜在环境清静,是个念书的好地方。
溪鸣寺自己开垦了寺田种植,僧人们修行之余辛勤耕作,产量颇丰,不仅能供应寺内生活所需,亦能留出余粮来接济穷人。今年凤阳水患,粮价昂贵,很多人就打上了溪鸣寺的主意,直接跑去又吃又住,更有一些好吃懒做的至今都赖着不肯走。寺里乌泱泱的一片人,终日吵吵闹闹,使得柳东升这般原在寺中借宿的读书人无法静心念书。
杨学文因着探花小院的缘故,平日里一直上心留意着,听闻那柳东升有意想搬出来另找房子租住,便跑去了解了一番。
“只是柳兄家境贫寒,怕是出不起多少租子。我听他的意思,原本只是想在城外找户便宜可靠的农家居住……”
“他人品怎么样?”
“柳兄为人还是很不错的,这点我倒可以担保,学识更是在我之上,平日里有什么问题跑去找他请教,都是知无不言的,态度也和善,就是……”
“就是没钱!”杨五花叹气。
唉,好不容易碰上一个客源,结果偏偏还是个穷书生。
租金重要,但租客的人品更是重要!
物以类聚,能让杨学文推荐并且称赞的,想来人品是有保障的。探花小院毕竟与便利铺相连,又是她们几个姑娘在打理,租客若是人品不好,到时候偷.鸡.摸.狗、滋.事.扰.民的,大家都不放心。
想到此,杨五花就有些不想放弃,便道:“等我晚上回去跟姐姐商量一下先。”
说是商量,但杨三花对能往家进钱的事情一般都不会没什么意见,而且杨五花经过一下午的思索,心里也已经有了主意。
“咱们可以把屋子隔成几个小间,就像咱们家草屋这样,然后单独租出去,这样租子降了,但只要多找几个人,总价还是没变化,说不定还有多的呢!”
经调查研究,凤阳城内的一间民房,月租一般在二百至九百文不等。当然,这最便宜的二百文一般都是又破又小,有的甚至还是自己搭的漏风窝棚,远远不及杨家租给杨学文的那么“高档”。
探花小院虽然也有自建的寒酸房,但准备用来的出租的三间正屋和二间东厢房,可是正经的砖瓦大房,如果把每间房都隔成两间,就可以租给十个人。况且古代的标准房屋普通都比较大,对住过现代学生宿舍的杨五花来说,隔成三间都不成问题,并且如果再分成高低铺什么的,还能挤上更多人。
一想到未来包租婆的日子,杨五花打从心里乐开了花。
杨三花问道:“也用芦竹和布帘子隔开吗?会不会不方便,况且那屋里铺的可都是地砖。”
杨家草屋原本也是直通通的一间,后来才隔成小间,只是完全没有隔音效果。
“也是。要不砌上砖墙,像号舍那般?”
“号舍?”
“不好不好!”杨五花还没顾得上同杨三花解释,自己便开始摇头否决:“砌了砖墙费钱不说,空间还定.死.了不好改动。要不,打上几个大柜子?”
“柜子?”
“嗯!总得放放衣物被褥吧。也别搞衣箱了,直接打成一人多高的大柜子,就像咱们铺子里的那个碗柜那样,就放在当中,把房间隔成两半。”
杨三花顺着话就想到了便利铺里原先留给小花儿睡午觉的那个小空间,说道:“柜子做高些再做大些,的确能挡得住,外头再装上帘子,睡觉倒是合适。”
“是啊,反正他们白天都在书院,只晚上回来睡个觉看会书,差不多就行了。”杨五花接着说道:“对了,还得配张可以读书写字的桌子。”
杨三花又道:“都是现打吗?只怕要买不少木料。”
“嗯,现打吧,反正离过年还有些时间。况且尺寸我得想办法调调,外头买的大小不一定合适。”
在杨五花心里,床得是单人床,衣柜最好是个组合柜,一边是书架能放书,一边有门柜能放衣物。
本朝的学生,不像现代,有寒暑假之分,除了一些村子里的学堂会有农忙假之外,大部分的书院只有到了年底才会放长假。一般是腊月初八散馆,到来年的正月十五再开馆。
反正早晚都要把院子租给学生,杨五花琢磨着,干脆趁着过年之前,先把房间隔开捯饬好,到时候也好让人来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