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花这才清了清小嗓子,重新开口说起故事来:“这个青草姐姐呢,她为了嫁给青草姐夫,就被她娘给赶出家门了……”
“妹妹你没有说全!”收拾完东西,牵着小久儿,赶上来的杨六花,见妹妹没说清楚,怕引起沈邵风的误会,以为是朱青草的品行有问题,就帮忙解释道:“是很早以前就定过亲的,他们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因为朱大娘嫌人家穷,又想要留青草姐姐在家多干几年活,才一直没有办的。”
“嗯嗯,现在青草姐姐的娘又想要钱,又想要反悔,还想把青草姐姐送给一个有钱的老头子,青草姐姐就不同意……”
朱青草的这门亲事,其实可以算是娃娃亲。两家的奶奶,是从同一个村子里出来的,还正好是隔壁邻居,打小一块儿长大,感情很不错,就一直很想结个儿女亲家。
结果朱家这头,只生了一个男娃,也就是朱青草她爹。而刘家那头,虽然生了女娃,但却是老来女,年岁相差太多。所以,当年这亲就没结成。两家就把这个愿望转移到了下一辈,也就是朱青草这一代身上。
这朱家和刘家,虽然是两个村子,但挨得不算远,还正好是同一个里的,又唠叨了几十年,所以当年定亲的时候,也搞得热热闹闹的,周围的人都知道。
这一带的村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若是两户人家定了亲,在农忙时节,男方家都会主动过去女方家里干活。若是遇到田地多的人家,还会带上自己的兄弟一起过去帮忙。
朱家算不上穷,家里有不少田地,要不然也供不起两个儿子念书。别看朱青草上头有两个哥哥,那可都是家里的宝贝,别说下地干活了,连凳子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主。这么多年来,家里、地里的活计,除了朱青草和她老爹之外,也就靠着刘家人过来帮忙了。那刘继祖虽然是他们这一房唯一的男丁,但堂兄弟也有好几个,都曾帮着一起去朱家干过活。
这也是青草娘虽然看不上刘家,但一直拖着没退亲的主要原因。
至于刘家,原先就比朱家要差一些,好在他们人口少,又不用念书,开销小,日子倒也温饱有余。但前些年,刘父一不小心摔进垄沟,好巧不巧地磕到石头,伤了头。为了治病,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卖了家里的好地,只留了三亩贫地,靠外出打工度日,就连外债也是去年将将还清的。虽然很着急,但想着既然朱家不松口,那就索性再晚几点,也好存些娶媳妇钱。
就这样,一边不提,一边不催,两人的婚事就一拖再拖的。
直到去年冬日里,那刘家奶奶病倒了。也不知道是心里急得,还是真的是年老体衰了,竟然就一病不起了。刘家人就想着同朱家商量一下,赶紧把两孩子的婚事给办了,就当冲喜了。老太太心里一高兴,兴许病就好了。
这朱青草在家,打小就跟个小老妈子似的,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磨豆腐、做豆腐,然后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再来就是摆摊卖豆腐,之后还得洗补全家人的衣裳,另外还有打扫鸡窝、猪圈,收拾菜地、庄稼地,等等。
前两年,她娘给她大哥讨了个娇滴滴的大嫂,明明也是个农户出身,却比杨五花还要十指不沾阳春水。别说帮家里干活了,就连自己的衣裳都要朱青草给她洗。去年更是一举得男,用大家的话说就是,在婆家已经站稳脚跟了,腰杆子挺挺的,就越发把朱青草当作丫鬟来对待。除了奶娃,其余如带娃哄娃,洗尿布等等,无所不使唤。
单从这一方面来说,不管是这位朱家大嫂,还是那位青草亲娘,都不想让朱青草出嫁,她们是一点都不介意留朱青草在家当老姑娘。即便要嫁,也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地嫁过去,怎么也得多收点儿聘礼吧?五六十两不算多,百八十两也不嫌少。
总之,那青草娘的意思就是,她家闺女不能白养,刘家也不能白娶一个好媳妇,要是娶不起,那就索性别娶了。
但一般的庄户人家,养大一个女娃儿,一年花销一两银子,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像朱青草这样,几年也穿不上一件新衣裳,活干得最多,吃得却是最少最差的,能花去家里几个铜板?她不但花不了家里多少钱,还能反过来靠卖豆腐给家里赚钱呢。
刘家也不是傻子,哪里看不出朱家这是趁机敲竹杠。要不是老人家喜欢,加上这朱青草本身是个勤快的好姑娘,他们还不乐意同这样的人家打交道呢。这村里村外的,谁家娶媳妇要花那么多钱?别说他们没有钱,即便有钱,他们也不会白白给那么多啊。
那位朱家大嫂比青草娘脑子更活络一点,见两家人谈来谈去又谈不拢,就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在暗地里让娘家给寻个媒婆,想把朱青草送进城里去给大户人家,不拘是做妾还是做啥,只要钱多就行。
在她看来,自家男人是长子,自家儿子是长孙,家里的钱,不都是自个儿的?想得倒是蛮好,但她没意识到刘继祖的执着,也低估了朱青草的倔犟。
别看朱青草平时在家任劳任怨的,但她其实是个有主意的人,要不然,当年她也不会让杨五花偷偷帮着存钱了。
对她来说,定了亲,那就是半个刘家人了,想着一女不嫁二夫,她娘要是退亲,那就是背信弃义。这些年刘家可没少帮她们家干活,这么对人家,良心上怎么过得去?再则,即便两家真退了亲,说不定哪一天,她那大嫂还会撺掇着她娘,把她给卖了。
所以,朱青草不但坚决不同意退亲,还破天荒地同家里闹了起来。
青草娘就放话说,娘家、婆家只能选一个。要是朱青草敢嫁去刘家,她就当没生过这个闺女,以后都不让她进朱家大门,也别想靠两个哥哥替她撑腰。
家里人对她如何,朱青草虽然嘴上不说,但她心里都是一直有数的。
亲爹是个勤恳干活的,在家却是万事听娘的,虽然不会打骂她,但每次明知道自己受委屈,也从来没站出来替她说过一句好话。而亲娘,生她养她一场,她不能心生怨怼,那是不孝,但她可从来没抱过什么指望过。至于兄嫂,她也不能反抗,会被娘骂,但她也同样没有想过,他们以后会给她撑腰,不欺负她就不错了。
也不知是为了吓唬女儿,还是为了争一口气,青草娘就一直嚷嚷着要和朱青草断亲,甚至还把她赶出了家门。以至于事情闹得太大,惊动了四周邻居,大家都对朱家有了意见,觉得他们给整个朱家村丢脸了。
朱家村,自然是以朱姓人家为多数。虽然还够不上一个宗族,但各家往上数几代,都能连上亲戚。这一家的名声坏了,势必会连累到其他朱姓,乃至同村异姓青年的嫁娶。于是,大家便纷纷指责起青草娘来。但到底是人家的家务事,除了骂骂,其余都爱莫能助。
最后,在青草娘要死要活的闹腾下,由里长和里老人做主,双方商定了四十两银子的交易费。
一部分算是朱青草偿还娘家对她的抚养费,姑且算作一年一两,总共十八两。其余的,则算是朱青草嫁人之后,逢年过节给娘家父母的孝敬费。然后,平时两家人就不来往了。这就相当于花了四十两买断了亲情,朱青草以后就算没有娘家了。
可能是考虑到朱青草一次性拿不出这么多钱来,青草娘还在宝贝儿子的提议之下,大方地表示,允许她先还五两,其余可以先欠着,分批付钱。
最开始,青草娘是不同意的,觉得这钱当然是一下子抓在手里才好。一个月只给一两银子?那等凑满四十两,不得好几十个月?那不就是好几年?
那怎么能成!
万一到时候他们还不上了,赖账呢?那多亏呀!
但后面一听说,朱青草每个月除了那一两银子之外,还要多付三百文的利钱,她就不光是同意了,还非常地坚持。
朱青草虽然没念过书,不认得字,但到底卖了多年的豆腐,钱是会算的。照着这个要求,想要结清四十两,差不多就要花上三年时间,她起码得多付十两银子呢。
那怎么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