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五花也的确是疯了,只不过是忙疯了。
她现在每天就跟个罗陀似的不停地转,又要做手套,又要买菜做饭,虽说不用去摆摊了,但家里人多,菜还得买啊,更重要的是还要监工建房子。
好在她有个巧手姐姐,杨三花的手艺可比杨五花好多了,掌握了诀窍之后速度很快,现在的手套基本都是杨三花在做。
原本想分出一部分绣花的活计给春妮子,她手巧,绣工可比杨三花好太多了,不过最近她接了个大件的绣活,母女俩个都在赶工,根本没时间。好在手套的花样比较小,又请了桃子帮忙做一些缝带子之类的琐碎工作,有主有辅,分工合作,出货速度倒也挺快。刘氏母女绣花一般,但是针线活还是可以的,毕竟都是会做衣服的。
“这里是杨家吗?”
“杨家小五在家吗?”
“……”
“这五花越来越能偷懒了。”杨三花看着眼前的一板车大白菜,和五十斤猪肉,尤其那猪肉,大条小块都切好了不说,还有单独的肉糜、肉丝。
“呵呵,小丫头机灵着呢。”刘氏帮着杨三花搬菜。
家里吃饭的人多,不偷懒不行啊!
杨五花每天从早到晚基本都在忙活吃的,不是在洗菜就是在做菜,一天三顿的做。那李侃和陆涵住在百里外的洪塘湖,每日天不亮就策马往这儿奔,直到日落西山才回去,冬日天黑的早,赶上那天不好的,那一路的光线可不好,任谁看了也不忍心。
陶家商量着把老俩口的屋子腾出来给他俩住,刘氏则琢磨着跟杨学文挤挤,就连那高兴都想着把他俩带回家去,毕竟他们家有做木工的场地,找个地方将就一下不是问题。只是,到底还是怕委屈了人家,没好意思开口提,毕竟人家可是骑马的,在古代可不是谁都能骑马的。虽然这俩人没说自己啥身份,但据说那洪塘湖可是军队管的,想必都是军爷。
好在最后袁家发话了,这二人总算是有地方住了。
杨五花为了偷懒真是开动了脑子,没办法,这么多人的饭菜实在太难做了。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熬了一大堆酱,可直接拌饭,也可当配料做菜。舀上一点酱,再扔几块豆腐下去慢慢炖炖,又简单又下饭。酱其实是肉糜酱,肉糜都是让卖猪肉的王大力剁的,虽说加了钱,不过杨五花看着王大力那双刀狂舞地模样,心里觉得还是很值的,这要是换了她自己个儿,估计得散架了。
其实杨五花最想要的是豆瓣酱,可她不会做,只好用豆渣和肉糜,加上糖酱油等调料,用一勺花椒油,一勺香油也就是芝麻油,慢慢熬成现在的肉糜酱。豆子自然也不用她磨,是那小豆腐西施朱青草给磨好送来的,浸泡过后粗粗的磨碎就好了,不用很细,可比那磨豆腐省力多了。朱青草基本每天还会送一桶豆浆过来,这也是杨五花定的,现在这么辛苦,两个妹妹又那么小,得好好补补不是,没有牛奶,喝豆浆也是很有营养的。
一口豆浆一口肉夹馍,一顿饭就解决了,好吃又省力。肉夹馍也是道懒人菜,事先蒸熟的厚饼子,一蒸就是上百个,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贴着锅烘烤一下,切开一道口子,往里放入馅儿就成。那肉是杨六花煮的,帮她把材料准备好,放进锅里咕噜着慢慢炖就好了,六花儿只需要时不时地看一下,别糊锅就行。而肉原本就是切好的小块,炖得烂烂的,吃的时候也不用再剁碎,直接拿让高兴做的大竹叉子扯碎,填入饼子里就好了。
虽然跟现在的肉夹馍有些不一样,不过不讲究,味道好就好了,反正他们都挺喜欢吃的,那李侃一顿能吃十七八个呢。李侃不比陆涵清瘦,长得很壮实,力气大胃口也大,不过干活也很卖力。一个李侃顶两个陆涵,五个板凳,至于袁二少,杨五花觉得起码能顶他二十个,因为那小子光吃不干活。
再来一顿白菜炖豆腐,隔几天又是一道萝卜炖排骨,再隔几天还可以鱼汤豆腐。
鱼汤豆腐是真的只有鱼汤的豆腐,鱼是平时杨学文网的小鱼。大溪河的鱼果然比外面的小溪沟里的鱼大些,不过也大不到哪去,又是冬天,撒了好多面饼屑,凑了好几天才凑了一盆。挑了几条大的油炸了给大人带骨吃,剩下的小鱼炖烂了滤出汤汁炖豆腐,给小朋友吃。
总之,在每天各种乱炖之下,杨家的小竹屋终于建起来了。
“这竹屋真有意思!”
“这廊子有趣儿,够宽,躺在这里晒太阳刚好。”袁二少不顾形象地往那儿一趟。
“笨!这叫露台!”
杨五花说的露台,也就是袁二少口中的廊子,其实是个不带栏杆和廊柱的小檐廊,一面是房,三面敞开,高度为二级小台阶,坐着的时候下面的台阶还能搁脚。因为要铺地板的关系,竹屋被整体抬高,露台的地板与室内连同,形成一个露台房。
整个竹屋子并不像东西厢房那种在院子的两端,而是平行于坐北朝南的杨家草屋,有些类似四合院的倒座,不过又与真正的倒座不同。屋子分为三部分,中间是个类似于穿堂的过厅。说是厅,其实就是个有顶的单侧有门的大过道。两侧各有一间露台房,一间朝内院,一间朝外院,房门都开在过厅里,房型除了面积和朝向不一样之外,结构都是相同的。有露台的那面竹墙没有开窗,没有露台的那面竹墙则各开了两扇大大的窗。
而所谓的外院,其实就是竹屋到竹围墙之间的小空地。过厅并不在屋子的正中间,而是略略往东偏了一些,是以,外院的露台房小些,用于招呼袁满之类的外男使用,当然这话不能明说。内院的露台房则大些,露台也更宽些,是杨家姐妹自己用的,等以后摆上小矮桌,可以在此喝喝茶、打打滚、晒晒太阳,杨五花还盘算着,等夏天的时候搬到竹屋来住,凉快。
不过,目前的竹屋只是一个空壳子,连门窗都还没有做,只把木地板给铺了,剩下的都留着以后慢慢做。至于家具,目前只打了三张的方形小矮桌。杨五花原本想要的是一张用整块原木做成的长方形会议桌,不过也就只能想想,一时间可找不到那么大的木头,就算有,杨家也没那个钱。
三张矮脚方桌大小一模一样,都没雕花,也没上漆,只打磨得光光的,摆成一长条放在了小露台上,先当餐桌使,周围扔上几个草甸子席地而坐就行了,连椅子都省了。
一般家中盖了新房都流行摆个流水席请客吃饭,全村的人都能去。不过,这只是流行,并不是必须。主要还是钱的原因,盖个砖瓦大院什么的还请请客,没听说糊个新草屋、新土墙的还请全村呢,一般亲朋好友自家聚聚意思意思也就算了。杨家也是如此,更何况她们跟村里人的关系又不好,才没那么傻呢。
这头,杨三花姐妹商量着做一顿庆工饭,犒劳犒劳大家;那头,李侃和陆涵也商量着也该回去复命了。原本是派他们来加快进度的,谁知道这竹屋建的时间竟然比普通的砖房还长,尤其是那露台,又锯又拼的,加上没经验还得边琢磨边做。他俩本来也不懂,就是过来干些力气活的,如今竹屋搭完了,剩下的基本就是木匠活了,留着也帮不上什么忙。
杨六花和杨小花舍不得他们走,一人扯着一个不肯放手。
“侃哥哥你要走了吗?什么时候再来玩?……”
“六花乖,哥哥出来都十几天了,要回去交差呢。等哥哥以后空了就来找你玩,好不?”
“那你什么时候有空?”
“休息了就有空。”李侃不太会说话,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好在杨六花是个小孩子,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两人你一问我一搭的在一旁告别。
“涵哥哥~骑马~”杨小花人小,只能抱着陆涵的腿,每次这么一抱,陆涵就会带她去骑马。
两人的马晚上都放在杨家院子,到了白天就会系到林子里。每天陆涵都会把六花小花同放到一匹马上,自己牵着马绕着林子和草屋走上一圈,过过骑马瘾。冬日林子没什么草,吃的更多的是干草,但杨家没有养过马也没什么干草,还是夏天做草鞋时候割的,后来生意不好也没用到,就一直留着。
饲料不多,杨五花就让朱青草送来豆渣,做成饼子喂给马吃,俩小的就带着黑花绕着马儿转悠。马通人性,又都是训练过的军马,加上相处了几天都认人了,也没什么危险的。
“咋不吃了饭再走呢?天寒地冻的,这还飘着雪呢……要不再多留一天?”刘氏也有些不舍,接触了这么多天,俩小伙都是大力气能干活的好孩子,性子又好,要不是桃子还小,真想找一个当女婿。
“不了婶子,这点儿雪不碍事,还是早点出发吧。”陆涵整了整头上的雪花帽,将自己来时的行李背在身上。其实也没没带啥行李,无非就是一个装了替换衣服的小包袱。
“第一次做肉饼,也不知道好不好吃,你们就将就着路上吃吧。这水是刚烧滚的,先别急着喝,小心烫,不过这么冷的天半道就凉了……”原先是要做肉夹馍的,不过他们俩都骑马,路上带着不方便。杨五花就像是家长送小朋友出门冬游似的,备了好几样吃的,外带两个裹着厚厚棉花套子的水葫芦,一边唠唠叨叨的,一边往他们手里送。
包袱里还偷偷放了两副带刺绣的好料子手套,都是杨三花亲手绣的,不过杨五花没说,反正到时候会看到。李侃和陆涵现在手上戴的是没绣花的普通手套,二人不收工钱,杨家也没什么别的东西好拿出手的,除了多做些吃的,也就只能给点手套帽子围脖之类的小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