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吃好喝好聊好,已是下午,送走了客人,洗洗刷刷,下午又过了大半。杨五花累的不行,大字型的躺在了露台的草垫子上。
身子不想动,但脑子还能转,杨五花回味着今天的这单新生意,想着想着,心里就有些不平衡了。
原本加了钱是件很开心的事,只是做工要求高了,杨五花这手艺肯定是不行了,杨三花倒还凑活,只是绣花上面又犯了难。普通绣工怕是入不了贵人们的眼,想要绣工精致那就得花钱请人。
再说,既然是卖给达官显贵的,那肯定不会只卖百来文,买那么便宜的东西不是自贬身价嘛。尤其这过年走亲访友的,谁不是全身打扮显摆显摆的,所以即便是卖上几百上千文也不算难事啊。这么一笔帐算下来,倒觉得其实也没多赚几个钱,还添加的压力。
不过谁让她们家当初选择的是零售而不是分成呢,当初不愿意承担风险现在自然也没机会发财啊。再说,这价格具体怎么卖还不知道呢,只不过是她自己在这儿瞎想罢了。
又一想,不管卖多少钱,那都是人家崔时园的本事,人家的人脉路子,换做自己,也只能摆摆地摊罢了。这么一想,杨五花心里又平衡了。
既然要做那就做最好的,让崔时园多赚点钱,谁让人家长得帅呢。再说人家卖的好,自己也受益不是。想到此,便细细琢磨起来。
“姐,这手套还得你做,我这手艺可不行。”杨阿花不在的时候,杨五花一直直接管杨三花叫姐,反正平常家里就这么一个姐,分那么清楚干嘛。
杨三花却没有答话,只是呆呆的望着那些料子出神,半饷才开口说道:“哎,这些料子这么好,我怕我手太粗,把料子弄花了……”
杨五花愣了一下,心想这的确是个大问题,那些料子丝滑精贵,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拉丝。杨三花虽然年轻,长期干粗活,还要搓草鞋,手都粗糙了。要是一开始做就抽丝了也就罢了,万一做到一半,甚至快做完了才抽丝,白费功夫不说,还亏本呢。
“那看来也不能找刘婶子帮忙了,她的手更粗……春妮子姐呢?她的绣活做完没?”
“也没问,好像还差些。”杨三花想了想,又说道:“要不试试请外面的绣娘?只是我也不认识什么人。”
“唔……倒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好像还是不太好。”杨五花皱着眉头说道:“不认识的人总归有些不放心,手艺好坏和工钱另说,万一她觉得好,自己做了去卖呢?质量比我们好,那说不定就没我们啥事儿了。再万一,她要是自己卖给一些铺子,搞不好连崔少爷那份生意都给抢了。”
“那可怎么办?”杨三花听了便有些着急。
“姐你别着急,咱们先做基础款的吧,反正普通的人家也要。至于这个豪华版的,我再好好想想。”
杨五花拧着眉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解决办法,干脆不想了,起身去做饭。饭其实都是现成的,中午吃剩的,主要是她们女人一桌的,都没吃完。虽说都是大家吃剩的,心里有些别扭,但她们这种勉强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家,哪有资格嫌弃。反正也都一桌吃过饭了,高温蒸一下热热也就罢了。
炖的大肉冷掉了,上面结了一层白花花的油脂,杨五花看了那些个油脂,心念一动,取出油罐,挖了一指甲盖大小的猪油,转身就去找杨三花。
“姐,你把手给我。”
“做什么?”杨三花虽然好奇,但还是把手伸向了杨五花。只见杨五花在她手背上抹了一点白花花的东西,“这是……猪油?”
“嗯,保养保养,润润手。”就当护手霜了,橄榄油、猪油的,不都是油么:“去年冬日里我嘴唇干的时候就偷偷抹点猪油当润唇膏使,很管用呢。”
“润唇膏?”杨三花心想润唇膏是什么东西,想来是润唇的。不过这五花六花都爱随便起名字,既然有润手,那自然也润唇咯,想到此,也不觉得奇怪,专心看着自己的手:“手到是润了,可是油腻的很呢,脏了料子可如何是好?”
“呃……这我倒是没想过。”毕竟不是现代护肤品,手虽然润了,但毕竟吸收有限,不像嘴唇,又不用做别的事情,再油腻腻也能顶一天。
杨五花想了一下又接着道:“那这样,咱们再做个白手套把手包起来,要薄薄的,料子也要精细些,喏……像这样,五个指头分开,贴紧一点,好做事还耐脏呢……”说着又伸出右手比划起来:“唔……要是觉得不好拿针线,就把这两个指头露出来……也不耽误耽误拿针线,你觉得呢?”
不待杨三花回答,杨五花又继续说道:“这样子的话,至少缝手套没问题了,至于绣花,再问问春妮子姐吧,光绣花不缝手套的话时间可以省下不少,她若是抽得出时间那是最好了,不行我再想想别的办法,到时候能做多少是多少……”
“嗯,行,我去找春妮子问问。你先把你说的那个白手套做出来瞧瞧,要是好用,不用润手也不碍事呢。”
“对哦。”杨五花听了一拍脑袋,心想,直接戴着手套做不是更快捷?保养手什么的,可不是立竿就能见影的。
只是这样的话,手套要做的更服帖,还得严格按照每个人的手型来做才行。不过这个不用担心,她只需要把样子做出来,剩下的交给杨三花就可以了。
“有个能干的的姐姐可真好哇!”杨五花不禁感叹。
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陶家的大件绣活虽然没有完工,但也做了七七八八,春妮子和陶婶子商量了一下,每天可以抽出一点时间绣两三副手套。
当初手套为了统一,事先都打过版子,只要照着裁剪就行了。因此料子是先算好,粗略的裁好大小直接交给陶家就行了。待陶家绣完了,再交由杨五花细细裁剪,随后扔给杨三花缝制。整个儿一条流水线作业,就连原来失业的刘氏母女也重新上岗了。
有了白手套,刘氏虽然绣花不行,也是平时做惯针线活的,缝合手套,做点基本款都没什么问题。桃子依旧缝缝布带子,和帮着杨五花一起打打下手。期间杨五花还特地去了趟城里,咬咬牙,买了上好的白棉花绒,既然要豪华,那就索性豪华到底。不得不说这白棉花绒确实比之前买的熟棉花蓬松柔软,不愧是一百文一斤啊。杨家的草编工坊瞬间就转型成了布艺工坊。
陶家来自江南的丝绸之乡,陶婶子的娘家人都做过绣娘,手艺是相当不错的,杨二花能去程府的针线房做事,杨三花倒现在还能简单的绣上一些,都是因着小时候跟当时住在边上的陶婶子学过,打的好基础。
绣小品对陶家母女来说不是难事,在家抽空做做就可以了,也不需要跑来杨家做。工钱按件算,就直接把崔时园新加的二十文钱算做工钱,只不过这回不是现结的,而是记账的,到时候统一付钱。
这么下来,母女俩一天最少也能挣个四十文钱,可比她们平时接的小绣活赚的多多了。要知道,平日里她们绣一个荷包最多也就能换个五文钱。现在那件大绣品虽说给了五百文,可从早到晚,绣了大半个月还没完工,这么算下来,性价比可是低的很。陶家母女咬咬牙,每天天一亮就起来,家务活全丢给了陶大叔和秋娃子,晚上再点油灯熬熬夜,平均下来一天能出五六副手套。
可即便这样,也远远达不到杨五花希望的数量。
要知道,京城可不缺好绣娘,还有那些个大户人家的丫鬟小姐的,一手好针线的也多的是。有心人买回去拆开一看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她们家的手套之所以受欢迎,那是因为新鲜,别人家没有。所以必须趁大家没留意,赶在第一波把钱先赚够了,这一点,当初卖草鞋的时候可是深有体会。
基础款和高级款手套依旧在做,可以论价格前景,可远不如豪华版的。
杨五花把心一横,将原本用来串手套的细带子给撤了。要说那个细带子原本是给小孩子用的,怕弄丢了,后来因为挂在脖子上比较方便就保留了下来,毕竟那时候的人不像现代人那样穿个大衣还有个大口袋。豪华版卖的都是有钱人,那些人可不差钱,要是丢了那更好,正好再买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