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月琴是西川省蜀都信息报的一名新闻调查记者,刚从上京大学新闻传媒专业本科毕业一年的她,当初并没有走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那些路,考研,又或是出国。
姜月琴选择了一条最另类的道路,她直接回到了家乡西川省,成为了一个跑一线的新闻记者。
其实以上京大学这一华夏排在前两位的大学招牌,姜月琴完全可以进入更好的单位,可是她并没有选择西川报业排名第一的西川省报,而是进入了名气和规模都稍微差一点的蜀都信息报。
姜月琴的这一选择让很多人不解,包括她的大学老师和同学,当初很多人都劝导她,不明白以她优异的课业成绩,为什么要放弃那些继续深造的机会。
钱的问题吗?当然不是。
要知道对于上京大学,如此实力出众的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而言,国外的那些大学录取通知书虽不能说会像鹅毛飞雪那样纷至沓来,可是要获得一两份offer也不算是难事,而大把的奖学金自然也会在那里等着。
可是姜月琴的选择就是如此异类。
在姜月琴对校园说‘Goodbye’的时候,她也对她的爱情说了‘Goodbye’。
大学期间谈了几年的男友几乎是噙着眼泪质问她,“你到底是为什么不选择和我一起出国?”
姜月琴转身离去的那一个动作很决然,至始至终,她并没有回答那个男孩的疑问。
其实姜月琴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是从五年前,也就是在她念高三那一年就已经生根,并逐渐在内心深处开始萌芽的。
一九九三年,在非洲的苏丹,这个饱经战乱摧残的国家,又遭受到了大饥荒的侵蚀。
很多苏丹人吃不上任何一点粮食,只能活活的被饿死。
摄影师凯文.卡特来到苏丹,并拍了这么一张相片。
相片中,一位四五岁大的小女孩,枯瘦干扁,身上的肋骨勉强支撑着包裹着这一弱小生命躯体的皮囊,那肋骨唐突翘起,显得十分狰狞。
这是一个饿得没有丝毫力气,已经在生死边缘徘徊了多时脆弱生命,而她之所以还在努力活着,可能就是想去二十分钟路程之外的救济站乞讨点吃食。
可是女孩体内的最后一点力量也没法支撑她走完这二十分钟的路程,终于,她在半途的时候再也迈不开半步,只能跪倒在了地上,只剩下弥留的眼神,还有一些不甘地望着救济站的那个方向。
人之将死。
只是在可怜的小女孩不远处,此时却飞来一只硕大的秃鹰,它看到眼前即将消逝去的生命,欢呼雀跃,已经在准备即将到来的美餐一顿。
凯文.卡特拍摄的这张关于秃鹰和小女孩的相片,被他命名为《饥饿的苏丹》,并迅速以其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传遍了全世界。
一九九四年,这张相片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特等奖,同年,因为被质疑没有立即救助小女孩的摄影师凯文.卡特,终归抵御不住人们的流言蜚语,自杀身亡。
姜月琴是在一九九三年的时候就从杂志上注意到《饥饿的苏丹》的,当她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就如同其他很多很多的人一样,被深深地震撼了。
人世间竟然有如此的疾苦,如此的无能为力。
其实姜月琴从小长到大,因为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她跟着父母走过了许多地方,同时也见识到了存在于平凡世界中的很多疾苦。
只是从前的姜月琴,并不知道可以用何种方式把那些因素表现出来,直到她看到了凯文.卡特的作品。
再加上姜月琴对凯文.卡特的进一步了解,才知道他并不是一个见死不救的人,而他的死却正是死于良知的谴责。
这些深深打动了姜月琴,于是高三那一年,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她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并且要成为凯文.卡特那样的人。
真正将民间的疾苦捕捉在镜头之内,而不是去渲染世界的灯红酒绿与光怪陆离。
“虽然华夏国没有菲利策奖,可是我心中有菲利策!”这就是姜月琴给自己心中安下的图腾和信仰。
“去美国?”姜月琴摇了摇头,“难道在那边利用共产主义的视野,去调查资本主义的真相吗?”
对于姜月琴回到西川,还是有不少人欢呼雀跃的,这就包括她当年中学时候的那帮同学,特别是一部分当年高考后没法跟随她去上京的男同学。
姜月琴身材高挑,模样虽不是那种娇艳美丽的类型,可是终归是西川出产的女孩儿,清新秀丽。
当然,对于当初那帮男同学来说,姜月琴出类拔萃的成绩,曾是他们心中只可仰视,不可高攀的对象,可是如果有点机会,那个男人又会心甘情愿熄灭内心的那一点征服欲呢?
谁能征服这位曾经驻留在心中的白月光,谁必然就是他们这帮男生中的胜利者。
姜月琴的回来,给了他们机会,一帮男人,蠢蠢欲动,欢欣雀跃。
可是无奈姜月琴却并没有给她身后这些仰慕者太多的机会。
姜月琴没有进入工作相对模式化,各方面较为束缚人的西川省报,而是进入了名气不大,却更能让人自由发挥的蜀都信息报,并成为了一名专门跑一线,跑基层的新闻调查记者。
这一年以来,姜月琴待在蓉城的时间寥寥,她一直在四处奔跑,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新闻热点,并为此不亦乐乎。
如此之下,那些企图征服她的男士们,又哪里有机会。
正比如此时,姜月琴就不在蓉城,而是在距离蓉城几百公里外的静海。
……
华夏是煤炭大国,而煤炭是这个国家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不仅仅是工业用煤,即使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煤。
自然而然,挖煤,也就成了一项国之大计,同时,也催生了一个行业,养活了许许多多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
当然,每一个行业的诞生,必然也会催生一部分人的暴富。
在这个国家,以及这个时代,正规的,较为重视安全生产的矿业集团有许多。
可是同样的,在这个时代,那些走在钢丝上的人们,根本没有资质,没有技术,没有生产许可,却仅仅通过承包一座山就进行挖煤的人也有许多。
而姜月琴,此番就是闻讯后赶到静海来调查私挖煤矿一事的。
而她的落脚点,就在静海市下面的新桥县,礼镇的陈家村。
(本章虽短,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