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的风很冷,肃杀如雪。
周宫后院却传来消息,小乔在她将要婚嫁的时刻,中毒而亡,尸体隆重装入周皇准备的圣棺,大乔痛哭流涕,哭出数里,送别妹妹,整个长安城也陷入一种哀愁中。
谁也不知道,在当天入夜时分,有一批人马,星夜奔往荆州,因为在人马后面,有一辆巨大怪兽的车,四个轮子,出城前缓慢,刚走出城门,它的速度之快,惊人心魄。
在送行小乔入棺后,周汤下令,小乔因孙权所派内应所杀,应定死罪,即可执行,荆州兵马,加上孟获及越族力量,为新夫人所死,嗜血奋战,诛灭孙氏家族,一个不剩。
话是说出,但江东此刻却并非弹丸之地,城内驻军十几万,周边亦有近十万士兵防守,总兵力与周是相当的。
远在荆州的周洋接到命令,并不急于求成,父亲只说要诛灭孙氏,并未说要杀掉江东士族。
这里面的文章就可圈可点,只要改变,一棋活,满盘皆赢。
既然攻打东吴的旨意已有,那就是正义之师,动员兵力,大家就会一致对外,士气足则必胜。
其次联系孟获与越族,并派军事参谋人员参与,给予帮助,亦基本到位。
最后就是粮草,经过一年半积累,别说东吴,就是马上打下曹氏也是足够。
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城内的“情报组”,在经过数月消息刺探,加上对江东内部士族的一定引导,也就是利益交换,能笼络的会在周军进攻后,消极反抗,不能笼络的,亦会让他们知晓,周军此次进攻的决心,以及抵抗的后果。
万事俱备,周洋即命几位少将,分两路军,攻击建业西南两个方向,越族则从东侧包围,对于途中所遇抵抗,即时给予必要补给,其间出现的谎报瞒报,一定严罚。
内外夹击,原不是三国时候的套路,所以被周洋运用自如,原就是那所谓“情报组”的意义所在,虽然在周军内,知情人对此皆有微词,但既然是军师威名,也只能听之。
如今运用起来,就成了偷袭之军,孙权在号令东吴兵马的时刻,站在铁骑战兵下,丝毫没怀疑里面会有不协调的音符。
孙权在殿堂内还在叮嘱几位夫人,将来由孙登继位,至于其它六子三女,该给分配,各司其职,一定要好好辅佐。
数十位夫人心中答应,却又各怀心腹事,谁不想把自己孩子扶上正,将来就是荣华富贵,如果落到其次,境遇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不过,有人到是偷偷告诉孙权,城内有人传言,有周朝的暗探,说是那个诸葛亮派的什么“情报组”。
这是一个新词,那人解释半天,孙权一知半解,只说过后再说。
此时,外边攻城开始。
建业,作为三国城池里最坚固的城楼,自然厚度无比,数十门神威大炮在外侧亦无法击穿一道出口,于是有消息传来,南门有人会开时畅门接应,但需要城外给予支持。
周洋自然同意,命令妇女位,拿起手雷,到时用力往南城楼仍,城市打开,都有赏赐。
赏赐之下,自有勇军。别看皆是妇女,巾帼不让须眉目,此刻大显神威,一点也差爷们,手扔不上,那就想别的办法,有人想到投石机,于是数十台投石机很快悄悄运到南门。
号令之下,攻城开始,三面城池同时进攻,杀声震天,一片火海,你方攻上我打下,你打下我再攻。
相互僵持之势,明显已进入焦灼状态,周洋却在等南门消息。
“报,军师,南门已经大开,我军已迅速攻入,势不可挡。”
开始时候,东吴军自然不知道南门出现缺口,有人说,也没人信,到后来,看到南门火焰四射,明显出现问题,孙权即派人增兵,但已经晚了。
南城攻破,西门与东门亦出现松动,里面总是糅合不同声音,有些人愤懑下把门打开,那只是一已之力,谁能想到,从此开启的是另一段风云三国史。
这场激战绝对惨烈,里面有为了维护现在政权而拼死的士族人,亦有新加入军队,还不懂得使枪弄棒的新兵,面对早有预谋的周军,实力说来并不太差,差就差在他们里面还有第三股力量,左右摇摆,动摇军心。
哪种军队是最弱,不是弱军,亦不是娘子军,而是那种军心不定的军队。
所以惨烈,更主要是江东军背后是江水,三面被包围,已无退路可言,这就成了一场未有的厮杀,如果周洋再重新部署,他绝对不会选择这种战法,原以为要把敌人全部歼灭,可没想到还有绝地反击之说。
江东最强的兵力还在于水兵,在星夜掩护下,孙权全家逃到江船上,正准备要开船走人,没想到这曾周洋到是想到,远处有人呐喊,不要跑,孙权,留下命来。
皇帝跑了,剩下的士兵在不断谣传下,放下兵器,陆续开始投降。
即时的政治宣传,适时的军内谣言,把死伤人数缩小,但依旧在这场近三十万大军较量下,有十万人死亡。
近十万人受伤,这些人要受到国家救助,还要给予必须补助,最主要后面牵连的家族更是不计其数,血流成河已无法形容这场史无前例的厮杀。
为了尽快让建业恢复往日的兴盛,同时令越族人亦有一安定环境,暂时由周越共同管理,尤其要加强与越族的人口关系,融入新血液,给军队更加更多补给力量,成为周洋战后最大的愿望。
长安城内,听到这个消息,举城欢庆,为周朝的兴盛,灭亡江东。
周汤在没去朝堂前,支身前往大乔宫内,看到另一幕惨淡光景。
大乔取出刀,站在他面前,“江东已亡,留我何用,我愿陪同江东一起。”
周汤默默点头,他知道,这个女子不只是顽固,而且不化,内心深处,坚守的东西无论对错,她都会一直走下去,包括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