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散了大量太监和宫女后。
宫里的开支一下子少了很多,节省出的钱粮除了可以支援西北饥民外,也可以改善剩下的太监宫女们的生活。
众所周知,明朝大量钱粮都集中在了东南地区,就是朝廷也穷的叮当响。
崇祯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内库都可以跑老鼠了,而且就连老鼠都瘦不拉几的。
何况普通的宦官和宫女了?
可以说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却领着最差的俸禄,衣食菲薄,毫无尊严。
崇祯大笔一挥。
以后每个宦官宫女每季度都能领两套好料子的衣服,宫女还另外发头面首饰和香粉等物。
至于饮食?
隔三差五加肉加菜,其实两千宦官宫女一天宰两头猪就足够他们吃好喝好了。
可恨之前光禄寺一年用十万头牲畜,普通宦官和宫女一年到头却连个油荤子都不见。
如今撤了光禄寺,遣散了大批宦官宫女,剩余的宦官宫女莫不是衣着光鲜,打扮的体面堂皇。
在加上崇祯特意传授的现代形体训练和礼仪培训,令这些宦官和宫女的气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整个紫禁城都透露出不一样的质感来,有那进宫的大臣直呼,这才是皇家气象,天威赫赫啊!
自此崇祯才知道钱的好处了,以前读历史书的时候,崇祯因为太节俭了,以至于穿着打着补丁的龙袍上朝。
却被东林众正们奚落,望之不似人君,这群垃圾东西们。
这天,王承恩喜滋滋过来禀报,“老奴算了算,撤销光禄寺,遣散多余的宦官和宫女后,内廷节省出了五十万两白银呢?都送到西北吗?”
崇祯想了想道,“五十万两不够,从朕的内库里再拨出五十万两白银,全部发往西北,令高时明和张国元押送。”
高时明和张国元也都是内廷的宦官,并无特别大的权势,平日也很低调。
但是就是这么两个低调的宦官在明亡时和方化正一起殉了国。
崇祯有时候真觉得文臣的气节还不如个太监,虽然太监也有许多投敌的,但是殉国的更多。
王承恩有点意外崇祯怎么会知道张国元的?
这家伙不过是个普通宦官而已,老实巴交的,既不得首领的喜欢又没有什么好差事。
上次遣散宦官宫女时候。
王承恩本来已经将他列入了遣散名单,皇爷不知道为什么又亲自把他名字给划掉了,如今更是将运银大任交给了他?
王承恩虽然疑惑,不过他不敢问。
只是恭敬启禀崇祯,“如今西北大旱,粮食欠收,只怕是粮贵银贱,我们运再多的银子也换不了多少粮食啊!不如直接去产粮区购买了粮食直接运过去?”
之前方化正运的那批粮就是用福王府抄没的家产到江南地区换的粮食。
不过这次崇祯不准备换粮了。
直接运白银就好,现在西北的局势越来越严峻,如果将白银换成粮食,一来一回不知道要耽搁多少时间。
而且粮食体积更大,需要更多的民役来运,路上消耗也大,只怕运到了西北,也被吃掉了大半。
崇祯拍了拍王承恩肩膀,淡淡一笑,“王大伴无需担忧,朕自有办法,你帮朕带个口谕,令高时明和张国元速来见朕。”
……
对了,崇祯想方化正现在正在西北救济饥民,这么长时间都没回来,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那是一座西北的小城郊外。
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因为大旱,空气干燥,烟尘弥漫,路上的行人都是无精打采的。
方化正的施粥棚就设在一处空地上,七八个大棚日夜都在熬煮着米粥,可是依旧不够,粥棚被无数的难民围着。
而且远处起码还有十几股难民涌向了这里,如今大旱越来越严重,赤地千里,草木不存。
靠着方化正的粥棚根本维持不了多久,就算高时明和张国元赶到了也依旧检查不了多长时间。
然而最可怕的是粥棚不远处似乎有一股特别奇怪的流民?他们虽然也衣着破旧,可是脸上却并无菜色。
个别流民目光凶狠,额头青禁暴暴,袖子里似乎还藏有刀剑?一看就是刀口添血的凶煞之人。
方化正也郁闷啊!
这里的老百姓每日都要吃的,无数的难民蜂拥而至,可是他手里的粮食已经不够了,怎么办?
方正化意淫着:只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尽快再运一些粮食过来吧?
而被方正化惦记的崇祯在干嘛呢?
今天,王承恩带着高时明和张国元过来领旨了,但见王承恩身后跟着两个畏畏缩缩的身影。
此时高时明不过是个小宦官头目,张国元更只是个普通宦官,他们根本不知道皇爷为什么突然召见他们?
两人早就吓的路都走不动了。
王承恩带着两人跪下拜见崇祯,“奴婢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崇祯点了点头,“你们都起来吧,高时明、张国元,朕有一件要事交代你们去办。”
高时明和张国元心中惊涛骇浪,相互对视了一眼,满眼的惊疑。
崇祯站起身来,威严道,“高时明、张国元听旨,朕令你们携带白银一百万两,立刻赶赴西北安抚灾民,所有白银就地找当地富户买粮,如今国难当头,若有哄抬粮价的,杀无赦!”
高时明和张国元楞了楞,接着他们激动的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皇爷这是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啊,虽然此去西北万水千山,也非常危险,可是倘若能够活着回来,这份功劳足够他们名垂千古了。
崇祯接着对王承恩道,“王大伴,你再去传曹化淳过来见朕,快点去。”
崇祯现在手头上有好东西,他急着给曹化淳,这玩意就是:压缩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