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81000000001

第1章 廷杖

大明万历四十五年八月,禁城的午门,重檐庑殿顶上的琉璃瓦在烈日的暴晒下直要冒出青烟来。空气中连一丝风也没有,整个天地就像一个大火炉。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下过一滴雨了。

砖地上,正站着一群身穿青色官袍的东林派系官员。左边还有一排太监,右边是配着绣春刀的锦衣卫,后边站着许多穿短裤拿木棍的狱吏。

张问,姓张名问,字亮节,表昌言,弱冠之年,现时肚皮上的补子是鸂鸂,穿的是青袍,周围的年轻言官衣服颜色都是青色,他混在这里面感觉很安全。

这时一个身穿蟒袍头戴刚叉帽的太监从甬道走了出来,走到北边的墩台下面,冷冷地扫视了一遍面前的官员。过了一会,太监又抬起头,用手掌遮在额头上,眯着眼睛看了一眼当空的太阳,摸出一块手帕擦了一下没有胡须的松下巴。

周围没有风,也没有声音,年轻的官员们看着太监做着那些琐碎的动作,表情莫名变得紧张。

蟒袍太监踱了几步,终于走到最前面的一个官员面前,尖声问道:“韩况,咱家再问你一遍,这天儿为什么不下雨?”

韩况国字脸,一脸正气,扬了扬头说道:“矿监税使横行,民不聊生;小人霸占庙堂,勾结权贵,乘京察之机,驱逐中正。上干天怒,降旱警示……”

“哼!”蟒袍太监面有怒色,看着韩况道:“是谁教你这么说的?是谁指示你们来的?”

韩况板着脸,一字一顿地说道:“我是大明的官员,说自己的话,尽自己本分,用得着人教!?”

韩况昂首挺胸大义凛然,笔直地站立,一身浩然正气,连张问都觉得他的身影高大起来,甚至,差点被他的正直感动。如果不知道韩况的底细的话。

“好、好。”蟒袍太监又摸出手帕轻轻揩着下巴,“……廷杖吧。”

狱吏立刻扑上来,将韩况摁倒在地,扒了官袍,用麻绳绑住双手,高举起朱漆木杖开始杖刑。

韩况咬着牙没喊出声,可远处的张问倒吸了一口寒气,他十八岁中进士,为的是有朝一日能给为李氏子弟所害的表妹小绾讨回公道。可做了官才发现这李氏一族可不仅仅是大商贾,其势力也远超张问所想。张问认为李氏等几个家族或与许多朝廷官员存在利益关系,又或者这些家族本就有子弟在朝为官,上通朝臣,下边又有地方商贾依附。而那些商贾地主之间又各自牵连,盘根错节,树大根深,这整个利益网以他现在的位置还看不通透。

可至少,眼前这个一身正气的韩况,张问能够确认,就是和那些人是一伙的。这次午门死谏就是韩况带的头,因为矿监税使重危害了商贾们的利益,恰逢天旱,他们正好借天说话,声讨税使。

这两边一边故作正直清高,一边故作大公无私,张问却清楚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他依旧什么都不是。他可以就在今天,就这么死在这廷杖之下,也终究是死于无名,换不得俗世甚至后世会给韩况挂起的“傲骨”“忠贤”的匾额。在这一刻张问明白自己是太幼稚了。为了复仇而从仕,结果不仅低估了仇人,还让仇人李氏有了戒心。

“二祖宗当心,可别踩着脏东西。”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打断了张问的思绪。

蟒袍太监用手帕捂住嘴咳嗽了两声,走了过来,旁边拿着拂尘的小太监急忙扶住蟒袍太监。

蟒袍太监说道:“张问……”

只说了两个字,张问一下就瘫倒在地上,脸色苍白,手脚发颤。

蟒袍太监忍不住笑了,“咱家又没说要打你,你就能吓成这样……”

张问一脸惊恐,说不出一句话来。

“你回家去吧,跟着他们瞎起哄干什么?想升官也不是这么法子。”蟒袍太监冷笑着说。

旁边的官员怒气冲冲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贪生怕死!现世宝!”

张问战战兢兢从地上爬了起来,低着头,在恶毒的咒骂中离开午门,刚走没几步,就摔了一跤,摔了四仰八叉。众太监等人终于忍不住,爆出一阵哄笑。

他急忙狼狈地爬了起来,一阵疾走,顺着端门、承天门出了紫禁城。城门外面,几个人正在给刚才被打的韩况灌尿,据说灌尿就能让被廷杖后的人醒过来。

一个小伙子见着张问,屁颠屁颠地奔了过来,扑通一声趴到地上,哭诉道:“东家,您可出来了,小的找了郎中,还有童子尿……东家,他们没打您么?”

张问径直上了轿子,免得被这帮下人闻出异味,又一阵哄笑。

“赶紧的,抬我回去。”

这个跟班叫来福,是李氏的人,张问正是因为偶然得知了来福的底细,才确定李氏对自己有戒心。

“起轿!”前边的轿夫一声吆喝,四个人四平八稳地抬起轿子。

张问坐在轿子里,闭上眼睛,脑中又出现了那些带着嘲弄轻蔑表情的脸……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他很快就会被下放到地方去做知县或县丞之类的小官,东林党的大佬们自然不会再让他占着朝廷言官的位置,一个道德败坏的理由,他就可以卷铺盖滚蛋。这样一来,就可以从这趟浑水里出去了。

李氏的人会不会因此把自己从隐患名单里消去?张问摇摇头,觉得还完全不够。

过了一会,他撩开轿帘,看了一眼外面的情景,街面上十分繁华,白墙青瓦,青石地面,雕楼画栋,庭院深深,又有各种摆摊卖小吃、饰品、衣服、蔬菜的,热闹非凡。

这太平热闹的景象,让他的心情仿佛也跟着愉快起来。

轿子转进青石胡同,走到家门口,管家曹安已等在外面,低声问来福:“少爷伤势如何?”

来福的声音道:“幸亏他们没打着东家。”

曹安疑惑的声音:“哦……”

曹安是张问的先父留下来的老奴。

张问从轿子里走出来,一句话不说,直接进了院门。

“有劳大伙了,拿去喝碗茶。”曹安摸出铜钱。

其中一个轿夫接了铜钱,说道:“好勒,以后有买卖,东家叫人到胡同口子上言语一声就成。”

这些轿夫都不是张问的人,养不起,张问平日去衙门都是走路。他这些年读书,然后做了个无权无势的京官,坐吃山空,将家里的财产败个精光。

现在家里一共就四个人,张问和他的后娘吴氏,一个跟班,一个老奴。

走进门,二进的四合院显得有些空旷,一派家道中落的景象。

后娘吴氏正欣喜地看着张问,“快从这火上跨过去,去去晦气。”

吴氏穿着一身旧儒裙,瓜子脸,下巴尖尖的。她现在也才二十几岁,来到张家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孩。听说那年吴氏的家乡大旱,爆饥荒,百姓易子而食,邻家正要煮她的时候,张问父亲的一个朋友路过,就用一斗米换了她。

现在张家就剩张问一个男丁,吴氏不由得十分紧张,生怕张问有个三长两短,失去了依靠,这会儿见着张问没事,自己走进来,吴氏喜形于色,催他拿柚子洗洗,祛晦气,又说晚上有炖肉吃。

边上站着的来福顿时就喜笑颜开。曹安笑道:“小鬼,看把你乐得,还不快去劈柴?不然可没你的份。”

“哎!”来福屁颠屁颠地向柴房走去,他看起来是个多么天真多么容易满足的小厮。

吴氏转身走进厨房,这时曹安低声道:“今儿上午来福买柴出去的时候,去了沈家的钱庄。”

“沈家……”

曹安提醒道:“绍兴府。”

张问马上确认了以前的猜测,就算没有今天这件事,同样也会被贬出京师。

毕竟言官被杀影响较大,先贬出去,贬到他们的地盘,在浙江杀个把人,和捏死一只蚂蚁差不多。

今天在午门,张问好歹撑到了最后。张问希望,他们不会急着杀一个如此懦弱的人……毕竟一个进士当众失禁不容易,主动放弃皇帝都不杀言官的护身符更不容易。

同类推荐
  • 我和慈禧太后

    我和慈禧太后

    《我和慈禧太后》是美籍华人德龄以英文撰写的回忆录。书中采用西方文化的视角,以亲历者的口吻,详细讲述了她贴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间所观察到的清廷生活实情,包括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乘火车巡游的经历等。所涉人物有光绪皇帝、皇后、李莲英、袁世凯及其他官员,并提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宫廷秘闻。既有文学趣味,又有史料价值。相较于当前流行的后宫小说与后宫影视剧,本书真实全面,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 江左枭雄

    江左枭雄

    温家大司马!纵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
  • 革宋

    革宋

    天下非赵氏天下,乃华夏之天下。吾起兵,也非夺回赵氏江山,而是要光复华夏江山。
  • 多面中国人

    多面中国人

    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示和剖析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作者与中国各个阶层的人都打过交道,他发现,越是深入到中国人生活的内部,越是被他们深深吸引。在作者看来,中华民族有着明和暗两个方面,复杂而令人惊叹。
  •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明朝,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欲望膨胀的年代。不仅皇帝们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李善长外表温和,但待人苛刻,以营党欲;朱高煦恃功骄恣,凶悍不法,以篡夺欲;王振善于伺察人意,以虚荣欲;刘瑾欺上瞒下,以把持欲;严嵩、张居正很不廉洁,以求权欲;魏忠贤见风使舵,以变态欲;李自成勇猛有识略,以残虐欲;吴三桂勇冠三军,以私情欲。权倾一时的大臣、不可一世的佞幸,有正人君子,也有宵小之徒;有忠臣的死谏,也有阉人的疯狂……正是这个偏执家族,揭开了明朝近三百年的重重迷雾,为后人们留下了一个捉摸不透、无限遐想的明朝。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修订本)

    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修订本)

    本书对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管仲、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的改革背景、改革历程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改革成果以及他们的改革思想,剖析了其中蕴含的王朝兴衰的秘密,同时对官商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做了清晰的解读和分析。
  • 梁山事务所

    梁山事务所

    法律系女毕业生猝死重生到智多星吴用身上,面对艰难险阻的水浒世界,带着一本法典,她将如何尽力避免众多好汉们的悲剧结局,被发配到水浒世界的原北宋皇帝赵佶又将和她擦出怎样的火花,敌对或合作,一切都是未知。
  • 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本书分为“人的行为”和“性格科学”两大部分。作者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着重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感,强调了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旨在帮助普通人正确理解人性,更好地处理日常关系,减少生活行为中的错误,共同致力于社会和社区生活的和谐发展。本书倾注了作者对人的爱心与关注,其基本观点建立在作者多年从事心理治疗、社会教育所积累的大量实际观测与调查的基础之上,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 情似故人来(中册)

    情似故人来(中册)

    一段丝绸世家的盛衰荣辱,一场前世今生的风花雪月。赵以敬和宋清扬,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一次雨夜的邂逅,他记忆深处的那双熟悉眉眼,有了新的灵动。沉稳冷酷的他,淡薄清静的她,第一次爱得欲罢不能,飞蛾扑火。他是她的劫,没有遇到他,今生如虚度;她是他的孽,没有遇到她,岁月空被误。
  • 词概

    词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大少奶奶不好惹

    重生之大少奶奶不好惹

    新书《花间叹烙红颜》,希望大家支持。什么?让她与公鸡拜堂成亲?什么?要想和离,先帮他铲除异己?木语花为了郑叶熙,背后受了一刀,毫不畏惧跟着他,坠落悬崖,迎接自己的,却是赶出郑府?回到娘家,后母杀之,父亲告诉自己,本不是亲生女儿,母亲被后母活活毒死,好吧,她,注定是个孤儿。郑叶熙抗旨关入死牢,木语花为之奔走,受人羞辱,将之救出,忍痛离去,郑叶熙沿路追妻。木语花偶遇亲爹,摇身一变成为云兮山庄的大小姐,却中了亲娘的情毒,小命休矣……
  • 道具赋

    道具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这是一本让人重获归属感、安全感的心灵修炼手册。它从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出发,介绍了静心安心之道,谈生活,论人生,话工作,说家庭,字句如珠,点醒了都市中迷茫不安的年轻人,教他们懂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处境如何,如果心不再漂泊,哪里都是我们的家。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为自己的心找到归宿,心安,到哪里都不再孤单。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永远心安地活着,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淡定从容,平安喜乐。
  • 薄情帝王的新妃:贴身宫婢

    薄情帝王的新妃:贴身宫婢

    帝位颠覆,一夜之间,她沦为他身边最卑微的宫婢。怜惜不再,他给予她的就只有无尽的折磨和痛苦。心无声的在滴着血,昔日的海誓山盟全部变成无情的讽刺。多少个日夜,她必需长守在红帐外等候着主子差遣,任由磨人的痛麻痹着她的心。辗转承恩,她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他永远不会知道,她是真的曾深深的爱过…只是她亦不知,他本想以感情为手段控制她,却不料赔进一颗真心……
  • 强势攻婚

    强势攻婚

    婚礼上,得知丈夫与同父异母妹妹的珠胎暗结,继母联手,害她亲人,夺她家产,她痛不欲生。第一段婚姻,仅持续了一天,第二段婚姻,协议一年。谁料,婚后他宠她入骨,为她虐渣挡煞,将她宠上了天。诶?说好的契约婚姻、一年作废、不生孩子呢?看着他蔫儿坏地笑,她揉着酸痛的腰气急,“脸是个好东西,拜托你要一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