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或是放学回家后,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精彩的节目,一边品尝着可口的零食,真是放松心情、惬意之极的享受。又吃又看,原本以为是两全其美的事,但时间久了问题也就来了。扣人心弦、紧张刺激的节目吸引着众人的眼睛,长时间守候在电视机前,身体能量的消耗远远小于户外活动,加上大量零食的下肚,身体越来越发福也就不足为怪了。
也有一些人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样的饮食习惯也是不可取的。当人在工作或学习时,大脑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需要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身体其它器官紧密协同。用餐后,人的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开始紧张地工作,这时身体大量的血液和氧气都提供到胃肠等消化器官。如果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或零食,就会导致胃肠消化系统供血不足,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与吸收。同时,长时间保持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
由此可知,长期边看电视边进食,不仅容易引起肥胖,而且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因此,在看电视时最好不要一心二用,以免影响健康。
5.边唱边吃
而今,在一些较高档的餐厅和卡拉OK歌厅等娱乐场所,边唱边吃成为一种时尚。其实,边吃边唱对人的身体有弊而无利。
心理学研究表明,边唱边吃易导致行为性厌食症。这是因为某种信息的重复刺激,可使人产生条件反射。通常,边吃边唱,一到吃饭的时候就难免想唱几句,一旦不具备条件,就可能食不知味,对食物产生厌恶感。边吃边唱还会使整个消化系统不能专一协同的工作,唾液、胃液不能正常分泌,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胃炎、胃溃疡、肠炎等疾病。更重要的是,娱乐场所的麦克风一般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者众多,难免会留下流感、肝炎、肺结核等病毒,边吃边唱,极易引起感染。
6.边走路边进食
有的人早上为了赶时间,不迟到,喜欢把早餐放在路上解决--边走边吃。殊不知,这样做也是坏处多多。首先,边走路边吃东西容易使空气进入胃中,造成不适的感觉,俗称“戗风”;其次,吃饭时应该安静,专心的进食,如果边吃饭边走路,会造成消化不良;第三,走路吃东西是很不礼貌的举动,而且十分难看!总之,走路吃饭百害而无一利,不光是吃早餐,吃任何东西都不好。
7.并非都要趁热吃
有人喜欢将饭菜趁热吃,而且特别喜欢食物那个烫劲,滚烫的米粥、汤水,刚出锅的油条等,在这些食客的铁嘴钢牙里似乎更有滋味。然而,喜欢吃烫食并不是个好习惯,如此吃法对身体的损害很大。
滚烫的食物会使口腔黏膜充血,损伤口腔黏膜而造成溃疡。滚烫的食物对牙齿也是有害的,容易造成牙龈溃烂和过敏性牙病。过烫的食物同样会严重损伤食道黏膜,刺激黏膜增生,产牛炎症等病变。长期饮食过烫,会破坏舌面的味蕾,影响人的味觉神经,使人食欲减退。
8.并非越慢越好
我们通常说用餐要细嚼慢咽,但这并不是说越慢越好,因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在十几分钟内,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浓度达到最佳的食物消化点,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分解吸收。吃油性较大的食物时,受到脂肪的刺激,胆汁会一下子从胆囊排到肠内,集中消化脂肪。但用餐时间过长,胆汁会“分期分批”地进入肠内,如果胆汁数量不够,可能不会充分消化脂肪,这就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肥胖。所以说,过快或过慢进餐都可能导致肥胖。营养专家建议,每餐细嚼慢咽的时间最好在二三十分钟左右,这是指实实在在咀嚼、吞咽的时间,并不包括吃饭中推杯换盏、聊天的时间。
常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一切事业、成就、荣誉、财富、快乐 、幸福的前提,而身体健康的前提就是合理的饮食,吃饭倍儿香,则身体倍儿棒!
健康习惯小贴士:
“寓医于食”,中医推荐“五谷以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荤素搭配的合理的膳食结构,能筑牢健康的基石,常吃红薯、紫菜、羊肉、苹果、栗子、花生、洋葱等,能让有意想不到的健康收获。
饭后喝粥,养生保健的最佳良方
诗人陆游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时期,既有“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的抗金义举,也有“细雨骑驴看剑门”的抑郁不平,还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爱情悲歌,虽是一生坎坷,跌宕起伏,陆游却能享有85岁的寿数,不光在他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是个奇迹,就是在人类寿命大幅提高的今天,8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也还是不为多见。从这首《食粥》诗来看,陆游之所以能够高寿,与他喜欢喝粥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不光陆游爱喝粥,千百年来,粥一直为中国人所喜爱并百吃不厌,并形成了独特的粥文化,比如每年的腊八节,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惯。
喝粥可以治病并能使人延年益寿,白粥、瘦肉粥、皮蛋粥、蔬菜粥、渣子粥、南瓜粥、紫米粥……各种各样的粥不仅可以调剂胃口,增进食欲,而且可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李时珍是这么评价粥的功用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我们来总结一下,喝粥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1.容易消化
白米熬煮温度超过60℃就会产生糊化作用,熬煮软熟的稀饭入口即化,下肚后非常容易消化,很适合肠胃不适的人食用。
2.增强食欲、补充体力
生病时食欲不振,用清粥搭配一些色泽鲜艳又开胃的食物,例如梅干、甜姜、小菜等,既能促进食欲,又可为虚弱的病人补充体力。
3.防止便秘
现代人饮食精致又缺乏运动,多有便秘症状。稀饭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稀粥,除能裹腹止饥之外,还能为身体补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
4.预防感冒
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
5.防止喉咙干渴
对于喉咙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
6.调整肠胃
肠胃功能较弱或溃疡患者,平日应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很适合喝稀饭调养肠胃。
7.延年益寿
喝粥可延年益寿,五谷杂粮熬煮成粥,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素与膳食纤维;对于年长、牙齿松动的人或病人,多喝粥可防小病,更是保健养生的最佳良方。
粥对人体这么有益,但喝粥也讲究最佳时间。粥与水果和茶不同,水果与茶虽然也是保健身体的好东西,但要在饭后一小时再食用为好。而粥则一日三餐均可使用。一个最新的说法是,饭后喝粥才最合宜。饭吃到七八分饱的时候,喝上一碗温、软、淡、香、黏的稀粥,既便于消化吸收,又保护胃粘膜,增添津液,可谓两全其美,对健康大有裨益。如果根据保健和辅助治疗疾病的需要,适当喝一些用百合、莲子、山药等熬煮的粥,以食促医,那就更好了。
健康习惯小贴士:
各种粥的食补功能: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防治脚气病,米糖煮粥饮;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素食主义,不可盲目当时尚
在养生专家的倡导下,在环保主义者的影响下,在时尚的引领下,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众流行着一种新的行为方式--素食。据有关调查显示,英国的素食者人口比例已达到7%,而意大利某些地区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10%甚至是18%。
吃荤还是吃素,这是一个人处于自身的需要对食物所做的选择,选什么都无可厚非,但极端的素食主义者除了极力提倡素食和把素食的优点扩大和渲染到极致外,还对荤食表现出极其不屑的态度。
其实,无论是素食还是荤食,都是维持人体功能和支撑生命的能量必需,素食有素食的好处,荤食也有荤食的好处,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人体只有均衡地摄入各种营养,才能为生命的健康提供保证。
人的生存和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要7大营养素,它们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以及膳食纤维素。如果这些物质能大部分满足,则可以生存,如果缺少某一个或几个部分,则在形式上表现为偏食,在本质上则是营养不足。所以,人的饮食必须满足这7种物质的摄取,才能体现为健康和强健,任何极端或绝对的素食或荤食都不利于身体健康,也不能维持生命功能。
比如,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22大类,但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分别是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它们的来源是动物食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荤食”。所以,吃荤既是人们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的进化和维持生命功能的必然。
由此可知,饮食之道与事物一样,不能偏废和走极端,需要平衡和多样。荤素搭配和饮食多样才有利于健康。虽然选择怎样的饮食方式正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样,是从每个人的爱好和自由的角度出发的,但也不能就此走极端,吃荤者一味鸡鸭鱼肉地大吃大喝,而吃素者则天天青菜豆腐相伴,这些都是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实,不管你是偏向吃荤,还是偏向吃素,只要参照一下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合理地调整自己的饮食,就能吃得好与身体棒并举了。
2001年11月3日,中国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其中就向公民提出了三大能量物质(脂肪、蛋白质和糖,即碳水化合物)的各自不同的比例。其中提出的2010年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为:
城市居民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50千卡,其中75%来自植物性食物,25%来自动物性食物。在这些能量中,蛋白质80克,其中35%来自动物性食物;脂肪80克,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8%,余下的就是糖(碳水化合物),为300~500克,主要是谷物与麦类。农村居民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320千卡,其中84%来自植物性食物,16%来自动物性食物。在这些能量中,蛋白质75克,其中27%来自动物性食物;脂肪65克,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4%,余下的就是糖(碳水化合物),约300~600克,主要是谷物与麦类。
所以,科学的膳食比例是,动物性食品占16%~25%,其余则为植物性食品。也就是说,完全吃素是不利用人体健康的。
当然,如果非要吃素,也未尝不可,但建议食物一定要多样化并巧妙搭配,以弥补素食中蛋白质不足和部分维生素、矿物质的缺少。
健康习惯小贴士:
素食者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补充维生素
素食者可以食用适量的干果,并增加日晒时间,以补充维生素D。对有维生素B2、维生素B12缺乏征兆和已出现症状者,如口角炎、皮炎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B2、维生素B12制剂。
2.提高钙、锌的吸收率
素食者可以吃些发酵食品,如馒头、啤酒等。因为通过发酵可以分解植物性食品中的植物酸,提高食物中钙、锌的利用率。也可在面制品中加入黑麦粗粉,因为黑麦中含有较多的植酸酶,可以分解植酸,破坏植酸与钙、锌的结合,提高钙、锌的吸收率。不提倡以菠菜补钙,因为尽管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钙质,但由于菠菜中的草酸和膳食纤维素含量高,会干扰钙、铁、锌的吸收利用,但可以通过豆类来补充钙质。
3.选择多种食物
食物越多样,越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素食者可多吃些瓜子。还可适当补充些菇类、木耳及海带等食物,使营养摄取全面、均衡,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在豆制品的制作方法上下些功夫,不仅能保留素食的特点,还可以模仿出荤菜的色香味形,增加人们的食欲。
动物内脏,到底怎么吃
动物的内脏富含铁、锌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等,不仅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美味佳肴,而且对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很多人都爱吃动物内脏,美食家们集思广益,开发出了许许多多以动物内脏为原料的招牌菜,比如爆炒腰花、爆炒猪肚、红油肚丝、川爆鸡杂、火爆双脆、夫妻肺片、溜腰花、溜肝尖……单看这一串菜名,就够让人垂涎欲滴的了,再尝上一口,那叫一个美啊!
动物的内脏,确实是人们的食谱中不可多得的美味。然而人们在大快朵颐的时候,却可能没有意识到,通过爆炒的方式加工的内脏,好吃则好吃矣,却会“让你欢喜让你忧”。
喜,当然指的是菜肴的美味,那忧呢?
动物内脏如肝、肾、肺、肚、肠等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常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也是各种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内脏不易炒熟炒透,将内脏炒着吃,难以杀死病菌和寄生虫。人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动物内脏,感染疾病的机会便大大增加,危险性也就多了几分。
研究还发现,牛、马、驴、骡、猪、鸡、鸭等动物,常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携带者和传播者。乙型肝炎病毒有着较强的抵抗能力,在60℃的温度下烧煮4小时,仍安然无恙,有时连中等浓度的消毒剂也不能将其致于死地,一般在煮沸10分钟后才能被杀灭。
因此,动物内脏的最好烹制办法是长时间高温高压焖煮,使其彻底煮烂煮透,将寄生虫、病菌和虫卵杀死,然后再食用,以消除病从口入的隐患,避免食后致病。
以猪肝为例,有很多人喜欢吃炒猪肝,而且将猪肝炒得很嫩,甚至带着血丝就吃,认为这样才鲜嫩可口。猪肝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尤其富含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铁、锌、铜等,是虚弱和贫血患者的良好补品。但肝脏是解毒器官,动物肝脏不可避免地要携带一些有毒物质的代谢物,还可能混有混合饲料中的有毒物质。
同时,肝脏也是一个营养库,有一些寄生虫喜欢居住在肝脏,吸取营养物质,完成自身的生命发育过程。像肝吸虫等寄生虫就寄生在肝脏内,对它们的清除,只靠洗泡是难以做到彻底的。显然,猪肝并不是什么“干净”之物。如果只顾嫩炒可口,炒的时间又很短,这样吃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将没有杀死的某些病原体或寄生虫卵吃人腹内。
所以,动物内脏宜炖不宜炒,再说,短火也不能有效地分解内脏中的有毒物质。如要想炒动物内脏的话,火一定要大一些,以确保身体的健康。
还需要提醒的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动物的内脏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然而,动物内脏也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经常食用动物内脏很可能会引起高脂血症,如果本来就患有高脂血症的话,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所以,尽管动物内脏所做出来的菜肴味道鲜美,但为了健康起见,还是少吃为好,最好不要嗜食。
健康习惯小贴士:
内脏清洗五法:
1.翻洗法
此法主要用于洗涤肠、肚等内脏。
2.擦新法
一般用盐、矾擦洗,用以除去原料上的油腻和粘液。
3.烫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