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11600000003

第3章 有自知力的孩子不迷失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里的“自知”指的就是“对自我的认知”。一个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并懂得悦纳自己的孩子才能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自己,如何挖掘自身的禀赋和潜能,如何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一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很容易在别人的评价中迷失自己,最终不是变得盲目自大就是变得妄自菲薄。

因此,家长应教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确认自己,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在人生的岔道口作出正确的选择,冷静地把握机遇,并开辟一条超越现实、实现梦想的光辉之路。

正确认识自己有益于孩子成长

这是电视中介绍的一个发生在动物园里的故事:

一只小虎失去了妈妈,饲养员找了一个狗妈代替。狗妈把自己的小狗也带来了。小狗和小虎一起长大,并在虎园定居,狗和虎相安无事。

一个人为了证实它们是否真的相安无事,就扔了几块肉,让它们争抢。奇怪的是,已经成年的虎,无论体积还是力量都大大超过了狗,但每次抢食,它总是落空。

为什么猛虎怕狗?饲养员解释说,可能是因为虎和狗一起长大,而在幼年时,狗的发育比虎快,在打斗中常常占上风,于是,虎在心理上形成了自己不如狗强的定式,以至于成年之后,虽然其身体上的强壮已经占了绝对优势,但在心理上却仍然保持着对狗的畏惧和怯懦。

当虎不知道自己是“虎”时,身体再健硕也只是一个摆设。当狗不认为自己是狗的时候,就会嚣张地目中无“虎”,就不懂得“敬畏”和“谦逊”了。老虎和狗如此,人也一样。

对于孩子来说,“认知自我”意义十分重大。孩子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安排和处理自己同周围世界以及同别人的关系,怎样评价自己的能力,具有什么样的自我价值观,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直接影响他们能否积极地适应社会、能否保持心理健康、能否在学习和生活中顺利前进和发展。一个有正确自我认识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才有能力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反之,一个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的孩子,不是自负、嚣张地目中无人,就是自卑、怯懦地丧失了自我。过于嚣张或者过于妄自菲薄,这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对孩子的成长都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

王桐家三代单传,对于王桐这根独苗,家里的每一个人对他都宠爱有加。王桐自小就长得白净、伶俐,家人动不动就夸奖他:“我家桐桐最聪明了,不管学什么,一教就会。”“我家桐桐很有能耐,哪像某某家的阳阳,1岁半走路都走不稳呢,比桐桐大3个月,个头还不如桐桐高!”

自小生活在赞誉中的王桐自我感觉相当良好。加上他的块头大,相貌俊,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时期,确实表现出比同龄孩子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的优势。但是,中年级的时候,班上的其他同学也逐渐崭露头角,王桐就有些不高兴了,他经常回家说:“某某这一次考试居然比我好,我想他肯定作弊了。”“某某很讨厌,傻兮兮的,又爱出风头。”

最让王桐父母吃惊的是,王桐越长大,越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了。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他从来不管别人吃了没有,只要是他爱吃的,他全部留给自己享用。说话动不动就是:“他居然不听我的话。”“他怎么会不选我呢?我不跟他交朋友了。”

有一天,爸爸去接王桐,王桐刚从班里走出来就哇哇大哭,嘴巴里也不知道在嘀咕什么。爸爸再三询问。王桐这才回答:“陈老师不公平,明明是小薇不对,他怎么只批评我?”原来,图书开放时间,王桐和同班的小薇一起相中了《妞妞的幸福》这本书,王桐要看,小薇也要看,王桐一急之下,用力抢书的过程中把书扯破了。为此,王桐的班主任批评了王桐。王桐觉得自己冤屈,认为错在小薇,自己想看的书,为什么她一定要看?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王桐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面对此种现象,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求教育孩子的良策。

王桐的嚣张,自我,目中无人,与他从小接收到的信息有关。小时候,宠爱他的亲人就给了他过多的夸奖,过多的优越感,以至于他对自我的感觉过于良好,觉得自己就应该是“中心”,所有人都应该昕自己的,都应该关注自己。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另一个极端是妄自菲薄,贬低自己。

黄婷婷的爸爸妈妈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得亭亭玉立,秀气可人,所以给她取了这个名字。无奈,婷婷的长相真是差强人意。她不但矮小,而且又黑又瘦,还有两颗大虎牙。小时候,妈妈总是一边给婷婷洗澡,一边惋惜地说:“婷婷要是能再白一点就漂亮多了。”“哎,你怎么长得一点儿都不像妈妈呢?”

妈妈的话婷婷一字不落地记在心底,她也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因此,她很自卑,甚至不敢跟妈妈一起出去。因为人家看到妈妈,再看看妈妈身边的她,就会用一种怀疑的眼神说:“这真的是你女儿?长得跟你一点儿都不像呀!”每每这个时候,婷婷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在学校里,同学们也经常会取笑她,叫她:“大龅牙”。

为了隐藏自己的不足,婷婷在人前总是一副刻板、拘谨、不苟言笑的模样,即便其他同学围在一起讲笑话,她也总是一个人默默无语地躲在角落里看书。

有一次,县里举行“作文竞赛”,婷婷因为文笔出众被老师推选报名参赛,可是,婷婷却说什么也不去。老师动员婷婷的妈妈做思想工作。然而婷婷却告诉妈妈:“我怕比赛没有得到名次,同学们笑话我!”

自卑就像影子一样,会始终跟随一个人。一个孩子如果过于自卑,做什么事情就会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以至于一生都没有办法获得成功。

总之,过分自卑与过度嚣张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孩子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可能避免陷入过分张狂或者过于自卑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作为家长,请赋予孩子一双发现自己的眼睛。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优点,自己的作用,抑或是自己的平凡,自己的不足。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优点,能让孩子充满力量和勇气;认识到自身的平凡与不足,孩子才能生出努力拼搏的气概与奋勇直追的执著。这样的孩子,才能经受得住生命中的种种压力。

很多时候,孩子的自我认识有赖于他们身边的人,特别是老师、家长给予的评价。良好的评价能催生好的自我认识,不良的评价会让孩子错误地认识自己。因此,家长要加强这方面的调控引导,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发展自己,激励自己,从而变得更优秀,更主动。

教孩子正确地认知自我

对于家长或者老师来说,教育的使命是教会孩子懂得人类的多样性、相似性和依存性,而认识他人则必须首先认识自己。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反应,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也才有可能大胆地追求卓越,追求成功。

孩子由于阅历上的不足,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要想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作为家长,应从小教给孩子自我认知的方法。以下的方法可供参考:

1.引导孩子的自我认识

通常来讲,小学生要清楚准确地认识自我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如此,也要逐渐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因为童年时期的自我认识是成年后自我认识的雏形。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是要引导孩子解决两个矛盾,即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与实际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与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

引导孩子认识实际的“我”,可以通过一些比较,使孩子逐渐对自已有准确的认识。家长可以让孩子同过去的“我”作比较,用笔记、摄影、录音记下孩子的成长过程,过一段时间拿出来让孩子看看、听听,让孩子由此知道“我”的进步、退步或停滞。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作比较,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和能力水平,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孩子与成人和优秀人物作比较,认识自己的差距,提高孩子努力和进取的意识。让孩子同进行活动前后的“我”作比较,给孩子布置一些做起来吃力,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使孩子了解自己潜在的能力。

引导孩子认识他人心目中的“我”,主要靠家长及时地把听到、看到的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和印象,以适当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孩子一般不易了解到,家长要做有心人,当好孩子的“耳目”。

2.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

实验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年龄为3至4岁。4岁的孩子开始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能够根据一定的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5、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已经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它对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行为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应当为孩子创设自我评价的情境,促进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最初是根据成人对他的评价而形成的。

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当比孩子的实际情况略高一点,使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能够用积极的、向上的要求来评价自己。另外,家长要努力安排一些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取得成功的活动。成功的次数越多,孩子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越高;成功的范围越广,孩子对自己的全面评价也就越高。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自我接受、勤奋、乐观的个性,使自我意识中积极的成分占主导地位,从而促使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3.教育孩子积极地接受与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首先应该自我接纳才能被别人所接纳。只有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才能促进其发展自我和更新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在对待不足与缺陷时的事例,启发孩子思考如何对待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让孩子懂得:积极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有价值的或无价值的,凡是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地悦纳,并且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和得失成败,做到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4.教孩子定位自己的优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光知道自己的优点,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只会让孩子变得狂妄;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只会导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自我。因此,教孩子定位自己的优缺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5.引导孩子有效地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定向地改变自我的心理品质、特征和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因此,应该从小就发展孩子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尽早实现自我教育的功能。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帮助孩子合理地定位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在确立其内容时,要立足现实,从孩子自身的实际出发,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过分卑微,而应该是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适宜的目标。

(2)培养孩子健全的意志品质。意志健全的人,能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顽强性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而对自我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离不开意志的力量。只有意志健全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自我的有效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理想的自我。因此,自我意识的完善应该从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做起,更多的是采用鼓励的办法,以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控能力。

总之,正确地认识自我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帮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意识

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他首先必须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尊重自己、认为自己值得他人爱和喜欢,这样,他的内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价值,有了自我价值,孩子的生命之火就被点燃了,而他的精神生命也因此向外扩张。可以说,自我价值是孩子热爱生活,并为之奋斗的理由,是孩子获得成功的前提。而自我价值的核心就是自尊。

自尊心的下面有两条深层的根:羞耻心和上进心。

羞耻心,使人在做了坏事时产生羞耻感而痛苦,因而远离这些坏事。要知道是羞耻心促使我们大小便要避开其他人而到厕所里进行。人如果没有羞耻心,那么,他就会按动物的生存方式生存。对于一个没有羞耻心的人来说,他的行为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根本就无关紧要。这样对他的行为就失去了社会制约,那么,动物的本性使他怎么舒服、怎么方便就怎么干。

上进心,使人不甘心在人群中居于落后的地位而奋起努力。人作为一种社会生物,他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获得同类的认同和羡慕,因而在同类中获得优越感。当一个人有了上进心,他就会追求社会的承认和他人羡慕的眼神。这样,他就会研究人类社会的法则,并自觉按社会法则所设定的正面方向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与此同时,他必须努力去获得别人也想要的东西,比如,地位、权力、金钱、学问、美感以及健康等。因为只有得到了别人想要却没有得到的东西,那样别人才会羡慕他。

可以说,自尊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上的基石,也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家长,如果真心爱孩子,就应该从维护、培养孩子的自尊意识做起。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健康、适度的自尊意识呢?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培养孩子的自尊意识,家长应该做到:

1.尊重和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其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他的自信心。

田田的家长知道优秀的孩子首先必须具有自尊心,但自导的形成则由最初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决定。因此,田田小时候虽然十分顽皮、淘气,但他的家长却从来不用恶劣的语言批评他,而是引导他应该如何去做。

家里有什么事情,家长也都会与田田商量,征求他的意见。虽然因为孩子小,看事情不全面,多数情况下,家长还是按照自己的决定做事,但在行动之前,会给孩子讲明没有按照他的意见行动的原因。田田由于家长对自己的尊重而变得很高兴,他的自尊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家长都爱孩子,但不一定都会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贪玩、好动、淘气而大声斥责孩子,严厉批评孩子,甚至粗暴地打孩子,时间一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自信便无从谈起。因此,家长不要说有辱孩子自尊、人格的话,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征求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

(1)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观点,不管这个想法和观点在你看来多么的可笑和不现实,你都要很耐心、很认真地听完,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2)不要随意指责和草率地对孩子的观点给予否认和评论。

(3)要对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做一个积极反应。在孩子充分地表达完自己的想法时,要做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改变一点就更完善了。”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

3.尊重孩子的隐私

家长们不要总希望控制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首先给予孩子们尊重,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很多家长抱着传统的观念,把自己摆在权威的角色。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后果。

所以,家长进入孩子房间前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时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他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把他当成人一样尊重。这种尊重应从给孩子换尿片时就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地告诉他要换尿片了,请他忍耐一下。家长不尊重孩子,将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因为不被尊重的人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4.要“平视”孩子,不要“俯视”孩子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说不出”,就以为孩子也“听不懂”,因此,常常采取“俯视”的姿态和孩子讲话。而恰当的说话方式应该是一种“平视”的姿态——从孩子可以理解成人的话语意图开始,就把孩子当成是和自己一样有语言理解能力的人和他们交谈;当孩子处于旁听者的角色时,也要像尊重和自己有同等认知能力的成人那样,顾及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平视的视角和语言更有利于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格。只有平视才能比较清晰而准确地洞察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风格、个性气质,而在平视的基础上的恰当评价则对孩子的心智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5.放下家长的架子,接受孩子的批评

要建立一个民主型家庭,不能因孩子小就忽视他的家庭地位,与孩子有关的事要与他商量,使他感到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每天尽量抽出一点时间跟他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这样不仅能加深同孩子的感情,而且还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另外,孩子犯错误时要允许他申辩。张妈妈这人脾气不太好,多数时间又是一个人带孩子,所以,碰到女儿做什么事跟自己的要求不一样就喜欢发火。有一次,女儿哭着说:“我没法活了,哪有你这样当妈的,我做错事你就不能好好和我说吗?”张妈妈听后震动很大,当时眼泪就流出来了。说心里话,张妈妈以前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承受能力,但从那以后就很注意批评方式,孩子做错事也不再随便批评了。

6.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

家长的责任是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而不是将它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一个明确自己权利的孩子才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

7.在他人面前维护孩子的尊严

有一对夫妇带着7岁的女儿到朋友家做客时,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水杯。当他们责备女儿时,主人也故意打碎自己的杯子,并且解释说:“瞧,我还这么不小心呢,40多岁的人还会打碎东西,哎,真的还需要学习学习。”孩子原本很担心,听了主人的话便开心地笑了,而孩子的双亲似乎也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因此也不再生气。他们平心静气地帮女儿收拾“残局”,告诫女儿以后要小心,怎么做才能不打碎东西。

显然,主人的幽默化解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又让孩子接受了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家长知道宽容和理解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促使他们意识到,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在他人前维护孩子的尊严。

可以说,家长是孩子良好自尊心的重要培育者。家长的接纳、尊重、关怀、无条件的爱,以及真诚地赞美与肯定,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对孩子来说,只有得到了尊重,才能学会自尊与尊重他人,并且将之实践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己积极、肯定而又切合实际的评价与体验,它是情绪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自信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而越成功的人,也越自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自信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只有自信,一个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也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沉稳以对,在挫折与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可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打开生命潜能大门的钥匙,是我们每个人获得成功、幸福人生的保证。

在今天的中国,杨澜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而曾经,杨澜也不过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是什么成就了她今日的非凡呢?杨澜的回答是:自信!正是自信的气质让她获得了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成就。

杨澜大学毕业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正招聘主持人,杨澜便去应聘了。在应聘的过程中,杨澜过三关,斩六将,与一位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孩一起冲入了决赛。两个人的最后对决,意味着她们中的一位将有幸成为《正大综艺》节目的主持人。

杨澜的好胜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虽然我没有我的竞争对手漂亮,但我会努力来证明我的好口才、好素质,我相信我会取得胜利的。”她带着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登场了。

这次考试的两个题目是:你将如何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和介绍一下你自己。

杨澜是这样开始的:“我认为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应该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我希望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因为我特别喜欢旅游。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我要把这些感受讲给观众听……”

在介绍自己时,杨澜这样说:“父母给我起名为‘澜’,就是希望我能有海一样开阔的胸襟,自强、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这点……”杨澜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没有一点文字参考。她的语言流畅,思维缜密,富有思想性,很快就赢得了诸位领导的赏识。人们不再关注她是否是一个漂亮的主持人,而是被她出众的口才、自信的气质、饱满的精神状态吸引住了。

当杨澜再回到那个房间时,她已经被各位评委公认为是这个节目最合适的主持人了。

杨澜的成功来自她内心的自信,凭着这种自信,这股冲劲儿,杨澜把握住了人生中最难得的好机会,为她后来的成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如果缺乏那份自信和从容,也许今天的杨澜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担任了某个大饭店的某个职位,带着职业的微笑,在一张办公桌前办公了。

对于孩子来说,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重要,一个自信的孩子,在被失败或者挫折击倒以后,依然能够高举自信之剑,继续为成功打拼。在自信的驱使下,这些孩子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1.家长应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

孩子是否自信,与家长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观念,教育孩子,就是不断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提出批评,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人是不会因为批评而变好的。家长平时对孩子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就会在孩子心目中不知不觉地塑造起不佳的自我形象。所以,建议家长们,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自信,不妨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写出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比如,“很有爱心,对小动物很好”,“很有礼貌,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人格特质。如果要称赞孩子的学习表现,“学习很认真、负责”,“会自我督促学习”等就是很好的理由。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时刻充满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任何人都有被激励的愿望,这愿望像一扇门,是从里面反锁的,钥匙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而教育者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孩子主动参与,才能使孩子打开心门,这些措施之一就是集体活动。利用周末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这些活动可大可小,因人而异,能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当然是对集体活动的最好奖赏。

3.告诉孩子:“你能行!”

许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事先假定孩子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做不好,所以,事事都会阻止他们自己做,都要替他们做好。殊不知,这么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的自觉性。这样,大人们也忘记了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磨炼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的道理。所以,要尽量避免这样一种先人为主的错误观念,用激励的办法促使孩子主动做事情,而不是以年龄为由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情。

“你能做好”,这是家长大脑中首先要设定的一个前提。应该相信,孩子和大人一样也能把事情做好,孩子随时随地都应该学习生活的本领。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能因为失败而贬低孩子自身的价值,关键在于孩子是否敢于尝试,敢于面对失败,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做事情,既不能打击孩子,也不要过分表扬,因为过分表扬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的情绪。总之,适当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增强自尊心和成就感,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帮助信心不足的孩子树立自信心

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家长提前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等到与同伴一起学习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到“这很好学”,在别的同伴面前就会觉得扬眉吐气,孩子可能比其他同伴学得还快,自然就会信心十足了。

5.让孩子体验成功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要创造一些可以达到成功的机会,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这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方法逐步实施。所谓“低起点”,就是根据孩子的相关准备、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水平,把孩子再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确定为起点,编者认为实验小学的期中、期末考试出题的难易度把握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结束后都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成功的体验。“小步子”就是把事情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循序渐进的层次系列,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孩子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成功,不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的动机。

6.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他们需要的不是家长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也不需要家长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他们最需要的是,对他们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考试失败时,会因为“孩子给自己丢面子”而生气。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家长往往会失去理智地做出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这对正承受失败打击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家长一定要正确、理智地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具体做法是:

(1)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

(2)理解孩子的心情与苦恼,让孩子知道,失败与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个人成功之前须经历的过程,并且,作为家长,不会因为此事而减少对孩子的爱。

(3)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家长首先必须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能对自己产生信心。当家长满怀信心和热情鼓励孩子时,会极大地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恢复孩子的自信心。

7.避免拿别的孩子跟自己孩子作比较

很多家长,为教育孩子,总是拿班上学习好的孩子来和自己孩子作比较,或拿自己单位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试图让自己孩子能够学习别人孩子的优点,以此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首先,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比较,会让孩子产生“我”不如他人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孩子看不起自己,感到自卑。

其次,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比较,还会让孩子产生嫉妒的心理,当一个人把精力用在嫉妒别人时,他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最后,家长通过比较即使激发起自己孩子向别的孩子学习的欲望,可是,盲目地学习别的孩子,会使你的孩子失掉他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这样的孩子永远都难以赶上或超过别的孩子,从而产生劣等感,最终丧失自信心。

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独特长处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只有在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才能成才。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发展他的个性。

消除孩子妄自菲薄的心理

自卑,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生活中有一些自卑感强的孩子,他们总是把“我不行”、“我脑子笨”、“我不如你”、“我的能力低”当口头禅,看起来是谦虚,实际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评价过低。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一般来说,孩子过于自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过低评价自己的智力。如有些孩子一旦学习成绩不好,就会妄自菲薄地说:“我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料”、“我的记忆力不好”、“我就是比较笨,总也学不会”。不少孩子在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总会产生自己比较笨,不如别人的想法等。

(2)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如有些孩子内向羞怯,不爱言谈,总认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差,看到别人能言善辩、谈吐自然就自叹弗如,因此,在众人面前很少讲话,在班上不敢发言,更没有勇气参加班里的一些活动。

(3)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如不相信自己能克服弱点,反复声明自己无能,总想原谅自己,希望别人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等自卑、自谅的性格都是自卑心理的突出表现。

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它消磨人的意志,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告终,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消除妄自菲薄、自卑的心理。要想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做到:

1.确认自身的优点,不要因为不足而妄自菲薄

自卑心理的实质是自我看轻。要消除孩子的自卑感,家长应教会孩子端正自我认识,提高自我评价。例如,你的孩子可能因为长相不漂亮而自卑,家长不妨教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如懂事、体贴、记忆力好、学东西快等,让孩子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就看不到自身的优点。

2.提出合理期望,不急躁冒进

自卑往往是受到挫折而形成的。消除自卑就应从新的尝试中避免失败做起。如果孩子自卑心理很强,家长不妨让他(她)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让孩子有机会体验成功。因为任何成功都会增强一个人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蕴涵着无数小的成功。当孩子积累了无数成功的经验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很优秀,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做到。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

3.鼓励孩子正视自身缺陷,不顾影自怜

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说的是,经过不断努力,自身缺陷和不足是能够克服或从另一方面得到补偿的。

据报道,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个姓许的研究生,有一次在听导师做临床心理分析时,导师按照通常的方法讲解一遍后,他表示不明白。导师耐着性子又讲了一遍,他表示还是没有完全理解,于是那位导师火了:“你怎么就那么笨?”那个学生就说:“老师,我知道我很笨,可我不在乎。”面对如此真诚而又勇于正视自身缺陷、藐视自身缺陷的学生,导师被感动了,他又为学生讲了第三遍。这个同学正是凭着那股“我不在乎”、不气馁、不自卑的精神,于次年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奖学金。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多讲讲那些有缺陷,但同样能够取得成功的人的故事,以此激励孩子,缺陷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只有自强自信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4.让孩子自我激励,克服妄自菲薄的习惯

很多人之所以自卑,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鼓励自己,总是觉得自己弱小、无能、会失败、低人一等,久而久之,这种不好的心理暗示慢慢地侵蚀掉个性中阳光的一面,让自己变得内向,以至于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赞美,而一旦失去朋友、失去赞美,就会印证自已是“弱小、无能、失败、低人一等”的。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旦陷入其中就难以自拔。

因此,要想孩子跳出妄自菲薄的旋涡,请教孩子学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我一定能够做到!”慢慢地,孩子就会找回自己性格中阳光的一面,从而变得乐观、自信。

5.鼓励孩子表现自己,不闭关自锁

自卑心理较重者,大多是闭关自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往的,他们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苦衷,生怕被人知道了“底细”而遭人讥笑。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烦恼越积累越多,离身边的人越来越“远”,自卑感也越来越强。

鼓励孩子表现自我,多与身边的人交往,有利于他们走出狭隘的小天地,使自己的眼光变得高远,心境变得开阔,对自我的悦纳与认可度也将更强。

6.教育孩子不要灰心

人生路上挫折是难免的,如果一遇到挫折,一经历失败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自己的智力不如别人,那么,只会让自己永远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一个遇到困难不气馁、不轻易退缩的孩子才有可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因为成功而变得更加自信。教育孩子积极面对困难,是孩子战胜自卑的最有效手段。

7.家长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孩子

要消除连孩子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下意识的自卑感心理,家长还应该注意自己说话时的语言,不要说贬低孩子、损害其自尊心的话。并帮助孩子树立起有能力“办得到”的自信心,要让他们出色地去做“办得到”的事,使他们树立起由不能变为可能的信心。这样,孩子就不会妄自菲薄,就不会动不动地说:“我不会”、“我不行”。相反,他们会满怀热情地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情他们的能力也会因此不断地得到提高。

当然,自卑感是一种相当顽固的心理,要消除这种心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用赏识的教育手段,积极、热忱的教育态度去关爱孩子、激励孩子,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找回自信、告别自卑。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习惯了当爸爸妈妈的乖宝宝,凡事让别人拿主意,有自己的看法也不敢发表。身边的人有事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也只会唯唯诺诺,唯恐避之而不及;遇到问题需要他们自己拿主意时,他们往往手足无措,犹豫不决。孩子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主见、缺乏自我;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自信心不足。

每个孩子将来终究要离开家长的呵护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那时候,他们的身边再没有大人可依靠,如果这个时候他们依然缺乏主见,遇事拿不定主意,小则误事、误人;大则误前途、误终身。因此,做家长的要尽早教孩子学会有主见,让孩子学会自己“拍板”、自己做决定。而要做到这些,家长“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很有必要的。

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包括:

(1)告诉别人自己想要什么;

(2)告诉别人自己是怎么想的;

(3)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养成先思考再发言的习惯;

(4)不必担心自己说错话;

(5)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敢于拒绝。

如何引导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发自己想发的声音呢?专家建议:

1.给孩子做主,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位妈妈曾这样介绍了她培养女儿有主见的方法:

女儿从幼儿园一直到上小学,她的事情都由我包办,她乐得逍遥自在。可是,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孩子的弱点很快就显现出来了,老师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同学讲什么,她也就信什么。

为了让女儿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我为她提供了许多实习的机会。买衣服时,让她自己选择款式、颜色;买书包时,无论是米奇卡通公主系列,还是史努比减负系列,都由她自己决定;买文具、课外书等都是如此。

开始时,她动不动就问我哪一种更好,我会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喜欢哪一种就要哪一种。”

就这样从买东西开始,女儿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每当我们母女眼光出现差异时,她都会对我说:“妈妈,我认为我选的这个样式比较好,因为……”而且还会像个小专家说得头头是道。

可见,要想培养孩子有主见的个性,妈妈就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让他自己做主的机会。

(1)吃的自主。在不影响孩子饮食均衡的情况下,妈妈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例如,饭后吃水果时,妈妈不必强迫孩子今天吃苹果,明天吃香蕉,而是让孩子自己挑选。

(2)穿的自主。妈妈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切忌随自己喜好而不顾孩子的感受。

(3)玩的自主。不少孩子在玩游戏时,并不想让大人教给他们游戏规则,而是更愿意自己决定游戏的方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妈妈可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玩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2.教育孩子不要找“唯一标准”的答案

开启、激活孩子的大脑需要家长的耐心,面对孩子一次次的询问,家长可表现得“无知”一些,让他立即从你那儿得到正确答案的欲望被延迟。如可以这样反问孩子:“你想怎么做?”例如,孩子口渴时,你可以问孩子:“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喝水?”提示他可以用杯子喝,用碗喝,还可以对着瓶子直接喝。

3.让孩子克服胆怯的心理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是心里没有想法、看法,而是因为他(她)怯懦、缺乏自信心。他们担心自己的错误回答让人笑话。针对孩子的这一情况,家长应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不必担心其他问题,只要把自己想到的大声说出来就可以了。孩子只要迈出这一步,以后让他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便不再是难事了。

4.不要满足于孩子的“顺从”

长期以来,家长们总是用“听话”和“顺从”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乖”,是否“懂事”,实际上,真正懂事的孩子可以不“听话”,不“顺从”,他会懂得遵照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他们也会考虑到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但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是孩子有自我、有主见的表现,家长不要因此就给孩子戴上“不懂事”的帽子,让孩子以为只要不听从家长的话就是错误的。

5.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我们一般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的。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看别人怎样做,自己便跟着别人学,难免会导致没有主见。所以,我们要通过他人对我们的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与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6.为孩子提供及时的帮助

让孩子有主见并不是鼓励他去盲目地做事情,而是让孩子在掌握事情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再去做事情。因此,在孩子作出重大决定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收集资料,了解和熟悉各选项,这有助于孩子作出科学选择。

如果孩子平时自主性很差,家长也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资料,找出各选项的利弊,最后了解孩子作出选择的动机。如果孩子平时就很有主见,家长则可以让他自主作出选择。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自主能力,家长这种把关的尺度也应该不一样。

7.让孩子学会说“不”

一位妈妈曾写下了下面一段话:

慢慢地,我意识到,儿子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了。于是,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我开始与孩子聊天。

“如果你吃饱了,妈妈还让你吃饭,你会怎么做?”我问孩子。

“我告诉妈妈我已经吃饱了,不吃了。”孩子说。

“如果你正在写作业,妈妈过来和你聊天,你会怎么做?”

“我会告诉妈妈我正在写作业,请不要打扰我。”孩子认真地说。

“儿子,今天你的回答都很对,都很精彩。你要记住,不要盲目地相信大人,有自己的想法就要大胆地说出来,大人们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不喜欢你,相反,我们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

后来的很多事情都证明,我鼓励孩子学会说“不”是正确的。

从此以后,孩子变得不再盲从。

一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的孩子,在别人眼里永远都是唯唯诺诺、没有想法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对别人不合理的要求说“不”。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孩子有主见不是让孩子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而是希望孩子在面临选择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必要的损失或失败。

“自我激励”很重要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不懂得自我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得到他人或者自己的激励之后,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经常受到他人的鼓励,且善于自我激励的话,就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反之,一个人如果得不到鼓励,更不懂得自我激励的话,即使各方面条件比别人再优越,但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注定将来不会有大的作为。

自我激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自我激励能提升孩子的自我形象,同时,这些好形象、好表现,又会成为孩子自我激励的理由。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就能从根本上推动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家长应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喝彩、自我鼓励,这是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挥自我潜能的关键,更是孩子征服困难的巨大动力。可以说,懂得自我激励的孩子,必将获得辉煌的人生。当然,教孩子学会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坚持不懈地努力。

那么,家长应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呢?以下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激励自己行动的几个简单办法:

1.改变表扬用语的代词

戒掉孩子依赖外部赏识的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是,在你对孩子的表扬中改变代词: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家长)对你(孩子)的表扬改变成你(孩子)对孩子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去除了赞许声中的强调色彩,而是让孩子更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例如,“你今天这么用功,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今天这么用功,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

2.鼓励孩子自己表扬自己

我们可以从早到晚告诉孩子我们有多么为他们骄傲,但孩子们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帮助他们的一个简单办法是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

比如,你的孩子在做了一件错事后主动承认错误,这时,你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了不起的事’。”

你可以教孩子玩一个自己跟自己谈心的游戏:让孩子给自己起一个名字,一个爱称,并且在心里这么称呼自己。它可以是一个显赫的头衔,比如“××总统”,也可以是一个甜甜的昵称。

告诉孩子,当他们感觉疲倦、烦躁、懒惰的时候,就自己对自己说话:“来吧,小机灵鬼,只剩最后一道题了,我们一起把它做完吧,我知道你一定行!”

告诉孩子,当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他们都应该在心里赞赏自己:“哦,宝贝,我知道你已经做了你应该做的,而且做得不错。我知道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3.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要让孩子明白如果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一句空泛的“我要成功”是毫无意义的。比如,孩子的英语发音有问题,就可以让他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把每个音标都读准。孩子能自觉地为读准每个音标而努力,那么,他就迈出了自我激励的第一步。不过,制定这个目标,要注意目标的可执行性。如果给孩子制定一个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目标不但会成为“空想”,还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让这次考试不及格的孩子,下次考试得100分,显而易见,这个目标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即使他再努力也不一定能马上达到目标,久而久之,他就会自暴自弃。所以,在制定目标时,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可过大过高,最好先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再逐渐增加目标的难度。

4.强化孩子的自我激励

把孩子对自我的肯定稳定下来,并且加以强化,这非常重要,孩子们可以从中领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奖赏。

有多种办法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这里只简单列举几个:

(1)记一本成功日记。给孩子一本日记簿,让孩子每周至少花几分钟时间写一篇日记,记下(或画出)自己获得的成功。告诉孩子,成功的定义是:自己对自己做出的任何改进,以及为这种改进付出的努力。

(2)让孩子给自己写信。鼓励孩子在自己行为良好或尽了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时候,给自己写一封信。在写信的时候,他可以随意使用一个自己喜欢的身份,比如自己的家长,比如班主任和校长,也可以是某个电影中的英雄。在信里,他应该描述自己认为好的行为,并且对此作出赞赏和鼓励。

(3)让孩子给自己设计一份奖品。在家里准备一些类似彩色纸、画笔、颜料、碎布等物品,告诉孩子,他只要做了一件令自己骄傲的事,并且清晰地对家长描述出自己所做的事,就可以自己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份奖品,如图画、贺卡等。

5.让孩子对目标产生紧迫感

光有目标没有努力,目标只能成为“空头支票”。自我激励是让孩子确定目标后,产生向目标靠近的动力。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可能确定目标之初斗志昂扬,然而没过三分钟,热情就没有了。家长在教孩子自我激励时,一定要让他有紧迫感。不妨建议孩子每天大声朗读自己的目标计划,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形中加强了他对目标的认知。光有认知也是不行的,还要让他知道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回报。例如,孩子想组装一个模型,你要告诉他,成型之前的模型是什么样子的,经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成为现在的样子。最后,还要对孩子的目标给予适时的时间限制。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会觉得这个目标太过遥远,从而放松自我。因此,孩子的每一个目标都要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并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达到目标。有了时间约束,孩子的行动才会有紧迫感。

6.让孩子每天为自己设计一幅美好的蓝图

孩子每天为自己设计一幅美好的蓝图,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设计最好具体一些,如当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或者早上醒来后,让孩子自觉地躺在床上,放松自己,然后想象一下今天、明天以及以后的目标和成功之后的美好前景,最后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进行鼓励。这样的心理暗示是发自潜意识的,是真实的,也是最有效的。

一个人能否为自己喝彩,会不会自我激励,影响着他未来的发展高度和空间。能自己喝彩的人,即便天赋平平,也不会在挫折面前低头,遇到困难能把它踩在脚下当台阶,这样的人注定会走向成功。不会为自己喝彩的人,因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看不清自己的优势,不会自我激励,行为上也会表现出懦弱的特点,这样的人没有困难时不前进,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缺乏自信,将来可能会一事无成。

总之,外界的鼓励再强大,也需要内心的自我激励,如此,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所以,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再多,孩子自己没有在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激励机制,也只能无济于事。

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会自我激励,就是为孩子打了一针预防针——预防他在未来的路上碰到困难时,没有勇气面对。这针预防针可以让他增强对困难的抵抗力,越早注入效果越好。有了这一预防针,等于为孩子提供了充沛的原动力,使他可以冲破重重障碍,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人生斗士。

鼓励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内省智能,通俗地讲就是“认识自我”的能力,即一个人了解自我,善于对自我进行分析、省思的能力。苏格拉底曾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也就是说,但凡为人,都必须学会自我反省,只有懂得自我反省,才能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地取得进步。

自省是对自我动机与行为的审视与反思,用以清理和克服自身缺陷,以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完善。它是自我净化心灵的一种手段,情商高的人最善于通过自省来了解自我。自省是现实的,是积极有为的心理,是人格上的自我认知、调节和完善。自省同自满、自傲、自负相对立,也根本不同于自悔、自卑等消极的心理。从心理上看,自省所寻求的是健康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个性。它要求消除自卑、自满、自私和自弃,消除愤怒等消极情绪,增强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强者在自省中认识自我,在自省中超越自我。自省是促使强者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内在动力。自我省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要做到真正地认识自己,客观而中肯地评价自己,常常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要困难得多。能够自省自察的人,是大智大勇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者无不经历过几番蜕变。蜕变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蜕变,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对自己认识得越准确、越深刻,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然,自我省察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缺点勇于正视,它还包括对自己的优点和潜能的重新发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省发挥自己的优点,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对成人而言,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就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自尊、自律,积极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进取,一次次渡过难关,一步步走向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学会自我反省,更是关系到他们当前的良好发展和日后的成才。一个不懂得自我反省的孩子,永远不会懂得自己的过错与不足,这只能为他们的成长平添许多障碍与烦恼,反之,当孩子学会了内省,便能做到“扬长避短”,获得良好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律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顺利地越过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到达成功的彼岸。

家长应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省呢?我们提供以下建议:

1.家长应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要想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条件,促使孩子独立、自主。例如,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做主;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利用;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应对;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

2.不直接对孩子的错误横加指责

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不要一味给予斥责,这样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使孩子内在智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时,家长可采用冷静的态度,从侧面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明辨自己的过失。

3.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要教会孩子反省,就得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如果一个人能坦然地接受批评,这对于他的成长将有很大好处。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学会接受批评,这不仅能够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4.让孩子自已承担犯错的后果

孩子做错了事,许多家长常常替孩子去承担犯错的后果,使孩子认为做错了也没关系,因此,丧失责任心,不利于培养其自我反省的能力,容易导致他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犯错的后果,让孩子明白:一旦犯错,将会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5.重视负面道德情感的良好效应

给孩子灌输正直、善良、勇敢等正面道德情感,可塑造其美好的心灵;让孩子体验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也会使其受益匪浅,而且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更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促使他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区分好坏、是非、对错和美丑,从而改正错误。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应让他懂得羞愧和内疚。如孩子做错事,家长可心平气和地指出错误所在,促使孩子自我反省,激发起他的羞愧感和内疚感,避免以后再犯此类错误。

教孩子挖掘自己的潜能

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拥有一个神秘的宝藏,那就是他们的天赋才能,即“潜能”。如果这个宝藏从未被开采,一直处于休眠状态,那是非常可惜的。

心理学家认为,激发潜能的黄金时期就是孩童时代,在孩子6岁以前,如果他(她)的潜能被发现并得到培养,那么,他(她)的未来就很容易突破平庸,也能产生更多的自我满足感,增强对自我的肯定与认知。

对家长而言,能否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很大。那么,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挖掘其潜在的能力呢?

1.家长应具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

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发现那些具有“千里马”潜能的人。作为家长,要善于从小事中看到孩子的优点,用细微的眼光发现孩子的天赋,并且加以培养和引导,使其成为有用之才。这就要求家长做到——

(1)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喜好憎恶,发现其最感兴趣,最愿意积极参与的事情,并进行必要的诱导与测试。

(2)在了解孩子的性格倾向、喜好及优势所在之后,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在生活中为他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

(3)家长要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当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不扼杀他的才华,家长也应该给予他肯定的赞美,鼓励的掌声。一句话,孩子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是家长的失误;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则是失败的家长。

2.家长要多竖大拇指,通过赞美激发孩子的潜能

赏识可以导致成功,抱怨只会导致失败。明智的家长,在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后,不论结果如何,都会说上一句:“孩子,你真行!”然后再善意地指出孩子的不足,指导帮助孩子进一步完善自己。这就要求家长做到——

(1)对孩子要多竖大拇指,少使用食指,及时地为孩子鼓劲叫好。

(2)教孩子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想要挖掘孩子的天赋与潜能,家长除了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孩子外,还要让孩子相信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让孩子带着自信踏上征程,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3)大家一起竖起大拇指。家长应尽可能地为孩子创设群体赏识的氛围。虽然创设群体赏识的情景不太容易,但家长可以发动全家人甚至亲戚朋友一起来努力,让孩子在群体赏识的氛围中找到自信,从而更加努力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凡事要讲求一个“度”,家长也不能为了赞美而赞美,盲目乱竖大拇指。家长赏识孩子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否则,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赏识依赖症”,最后演变成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为孩子提供这种精神鸦片的。

3.家长可以通过适度的批评,激发孩子的潜能

聪明的家长,总是懂得“包装”批评,在批评之外穿上一件表扬的外衣,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尽力去改正。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不断进步,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要掌握好方法:

(1)轻言细语往往比声色俱厉更有效。声音的分贝高不代表话语的力度深,严厉斥责未必比温柔说教更有效。更容易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不断进步,发展潜能的,就是好方法。

(2)运用幽默的力量,让孩子在笑声中认识自己的错误,在宽阔的空间中明白改正错误的必要性。这也能让孩子鼓起改过自新的勇气,因为他知道,家长会给他机会的。

(3)沉默教育亦是金。批评孩子,家长不要一味地逞“口舌之能”,适当的时候,不妨采用“沉默”的方法。家长只有把“说”和“沉默”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更大的作用。

4.培养孩子的竞合精神,激发孩子的潜能

有远见的家长,会及早地引导孩子学会竞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正确地进行竞争,用竞争激发孩子的潜能。

(1)为孩子找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在与“对手”赛跑的过程中,逐渐地提高自己,迸发出更多的潜能。

(2)要承认人的多样性,不对孩子进行笼统的整体排序,不能只看到孩子成绩排第几名,还应看到他的长处。

(3)要客观地评价孩子,不要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鼓动孩子与同伴攀比。

此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教育孩子竞争并不排斥适度谦让和相互合作。

5.家长帮孩子建立合乎其能力的目标,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

家长的责任在于怀着一颗期待的心,帮助孩子建立起每一阶段的适合自己的目标。家长期望过高,目标定得太高,超过了孩子所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相反,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目标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6.让孩子迎接困难,激发自身潜能

对每一个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自己的一份自信。因此,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勇敢行事,不断战胜困难,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就更坚信自己具有某种潜能,这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当然,家长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因为,这将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总之,帮助孩子激发潜能的重大责任主要落在家长身上。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潜藏在孩子身体里的巨大潜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孩子尽快踏上属于自己的那辆快车,自信地奔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培养出一个充满自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尊重自我的孩子是每一位家长共同的心愿,因为,一个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自信的孩子能够创造出精彩的人生。如果孩子过于自我,难免就会落入以“自我为中心”的陷阱里,变得任性、刁蛮、狂傲无羁,甚至冷酷无情,这就背离了家长的原意,变得令人担忧了!

事实上,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并不是说要纵容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对自己过于重视的表现,他们自以为是自己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谁都必须听自己的,如果有谁不顺从自己的意愿,就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变得郁郁寡欢。为了保住“中心”这一位置,许多孩子不惜用哭闹、纠缠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不但影响了孩子与人的正常交往,还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作为家长,既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也要防止孩子过于自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要把握好教育的“度”。

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家长需要学习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在正确认识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以下努力:

1.让孩子形成人人平等的意识

要改变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家长应该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应坚决拒绝,以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分担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而不能放任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同时应帮助孩子树立群体思想,这样可以使孩子以自我中心的行为逐渐减少。

2.千万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家里人不要整天围绕着孩子转,万事不能以孩子为中心,当孩子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性格,那么,他是不知道如何关心别人的。

3.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

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仅仅是想要家长多陪陪他,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当然,在关注孩子的同时,家长还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家长因为爱他,所以关注他,但他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其他人的需求也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当孩子逐渐形成这一意识以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就会慢慢得以克服。

4.制定规矩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规矩,并耐心、详细地向孩子讲解这些规矩,让孩子在遵守这些规矩的过程中明白,他是家庭与社会的一员,遵守一定的规矩是必须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管孩子如何哭闹,一旦规矩设立,家长就一定要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无论如何,他必须遵守这些规矩。如果家长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轻易地将规矩抛到一边,那么,这些规矩就会形同虚设,同时家长的威信也会在孩子的眼里大打折扣。

5.教孩子运用“角色互换”,弱化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角色互换”就是转换与他人的位置,实际体会别人的需求、感受与悲欢苦愁。如孩子做了对不住别人的事,家长应要求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另一方是自己会是什么感受,这样就会使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羞愧。“角色互换”能很好地起到弱化以“自我为中心”的作用,帮助孩子从自己角度出发转为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让孩子知道,当他为别人着想的时候,你会感到很欣慰,并表扬他,告诉他:“你学会关心别人了,我感到很高兴。”有时,还可给予适当的奖励,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和强化。

6.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如附近的露营、广播体操、看露天电影等集体活动都应该让孩子参加,以增长孩子的社会知识。当然,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不如意,作为家长,不要想着孩子事事都不能吃亏,其实让孩子经受一些挫折会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生活中的挫折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强,没有经过挫折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孩子与人交往有问题,在与人交往中受了委屈未必是坏事,那种担心孩子与人交往存在问题就不允许孩子与人交往的做法只能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孩子来说,多参加社会活动,开阔眼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7.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育孩子虚心学习伙伴的长处,尊重别人的意见,珍惜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可以制止他的某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家长应帮助孩子从狭隘的圈子中跳出来,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求理解他人,并教孩子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

同类推荐
  • 等待NEMO的日子

    等待NEMO的日子

    雷死人不偿命!史上最麻辣孕妇的爆笑十个月!一位精灵可爱、充满奇思怪想的准妈妈,为了记录怀孕经历在天涯论坛上发布的怀孕日志。由于文风麻辣、爆笑温情迅速走红,并吸引了众多“孕友”和“孕迷”一路同行,蔚为壮观。
  • 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资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谨以此书献给天下所有父母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本书正是对传统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总结。
  •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孩子从襁褓婴儿长成大孩子了,不在需要父母的监护,更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无形中与父母之间有了隔阂,孩子将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心中所想和人际交际圈,在此,本店掌柜提示家长朋友,无论您是成功者或是创业中、无论您有多忙应酬多多,请您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伴孩子走向成功。
  • 合作式养育

    合作式养育

    我们不想大吼大叫,却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我们不想动手打孩子,却总是情绪失控到抡起巴掌;我们很想跟孩子好好聊聊,却总是以争执结束对话……怎么办?!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教授通过总结自己40多年的专业经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亲子冲突的颠覆性新方法:用支持、正面、非惩罚、非对抗性的方法,减少挑战性事件,改善沟通,修复关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名嘴奥普拉也邀请格林博士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的舞台,介绍他著名的“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有了这种方法,家长可以放弃唠叨、训斥、威胁、惩罚等手段,允许孩子发表意见,从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从家庭作业到个人卫生,从睡前时间管理到看电视、电脑的时间,让家长和孩子都有最好的体验。
  • 长翅膀的妈妈

    长翅膀的妈妈

    去看大海的小河、小怪齿龙嘟嘟、咳嗽的老烟囱、收集快乐的小绿妖、长翅膀的妈妈……曲折有趣的故事,干净活泼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人物,令人抱腹的幽默和搞笑,让人在阅读时欲罢不能,不忍释卷,沉浸在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热门推荐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 流离火

    流离火

    毕业前夕,左手因对爱情绝望,与苦恋他的许小坏有了一夜情。他与十八未能成形的爱情,在所有人的混乱与仓皇中诀别。
  • 慕少的千亿狂妻

    慕少的千亿狂妻

    高冷男人不上钩,怎么办?一哄,二勾引,三扑倒...前世,星辰在高速公路上活活拖死,一朝重生后,她誓要脚踩绿茶,手撕渣男。二十岁建立商业帝国,成就亿万财富,走向人生巅峰。只可惜前世瞎了眼,选择渣男,害慕霆萧最终为她而死。这辈子,她最大的目标,重新追回他做老公。耐何男人太高冷,撒娇,抱抱,求举高...均被残忍拒绝。星辰生气不追了,追老公哪有虐渣爽。慕家太子爷:“怎么,撩完了,不生个孩子就想跑?
  • 难忘的阿拉德冒险

    难忘的阿拉德冒险

    还记得陪伴我们童年的地下城与勇士吗?经历了格兰之森的开始,天空之城的成长,天帷巨兽的成熟、阿法利亚的悲壮、万年雪山的真情、天界战争的惨烈、魔界的危机重重……一切的一切都已过去了多年,而这次,我会给大家带来一段不同的阿拉德之旅,要说故事嘛,还是得从小时候的一个傻子姐姐说起。
  • 我们的五行故事

    我们的五行故事

    五行力量自上古时期被人们发现就从未中断传承,如今来到21世纪,五行力量再次被强制唤醒,一群少年,一段故事就此展开……
  • 无敌系统护校花

    无敌系统护校花

    注:此书【不圣母】【不后宫】【杀伐果断】谁若敢欺我-----管它仙与神天下若负我-----屠尽天下人林晗遭高炮追杀,机缘巧合获得超级无敌苍苍系统【护校花】【救老哥】【揍狗庄】纵横天下!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十方忏仪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十方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寒夜

    寒夜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 魔王升职记

    魔王升职记

    人人皆羡慕,万人之上霸气无比的大魔王之位,可那又如何?我不想成为啊!人生可是没有选择的!有些人转生了就得成为大魔王!
  • 天地人间

    天地人间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