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回到虎牢关便给吕布与张辽、杨奉送去消息,令他们返回。不日三人便摔大军回到虎牢关。
这次他们立下大功,虽然马腾突破了三人,但成功的阻止了大队诸侯。
董卓、贾诩、李儒以及本部大军能安全撤退,三人功不可没。
董卓对三人大赏,吕布封亭侯,张辽升都尉,杨奉本就是将军,所以只官升一级。
除了这三人,徐晃、高顺以及他们手下的虎卫、天狼营,在这次军事转移的过程中,两次击退敌军。
第一次击退追击的曹操,不仅为大军争取了布防的时间,还差点将曹操围杀。
第二次阻击来援的马腾,保护了大军有生力量,最后成功击退了敌军,立下大功。
虎卫与天狼营也因此而损失一半以上。
董卓等人能安全的回到虎牢关,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董卓同样大赏一番,徐晃与高顺均升都尉。
事后,董卓又让徐晃、高顺二人,在各军中挑选士兵补充虎卫与天狼营,并加紧训练。
吕布三人返回,诸侯也顺着路南下,与袁绍等汇合。
经过一番了解,南下的诸侯知道袁绍等人,除了袁术因为看守粮草,没有过多的损失之外,其余具损失惨重。
曹操由于追击董卓,兵马更是几乎死伤殆尽。
而袁绍等诸侯因为中了董卓的诱敌之计,大半兵马或被烧或被俘或被追散,兵力大减。
仔细算下来北上的诸侯不仅摧毁董卓的一路大军,还间接的逼退董卓。
在董卓败退的时候,组织了以马腾为首的骑兵大队,给董卓沉重一击。
为盟军立下大功。
袁绍身居盟主之位,不仅寸功未力,还让诸侯损失惨重。
所以刚刚南下的诸侯对袁绍的盟主很不满。
其中最激烈的两人,便是死了弟弟的济北鲍信和被袁绍视作眼中钉的陈留张邈。
他们都和袁绍有前怨,找到机会便想报复一番。
骑在袁绍头上,压袁绍一头,一直是袁术的梦想,现在大概是他离梦想最近的时候。
袁绍损兵折将,在联盟中威望大减,只要将之赶下盟主之位,同为四世三公的他,不是最有机会上位?
袁术藏身暗处,默默地支持鲍信与张邈二人攻击袁绍。
马腾与曹操两军元气大伤,急需休整恢复元气,难以给袁绍什么支持。
其余诸侯没有远见,在袁术、鲍信、张邈三人攻击袁绍的时候,不仅没有声援,反而在一旁看戏。
一时,诸侯大乱,别说组织大军攻击董卓,自己不打起来已经万幸。
曹操时常忧郁,联盟再这样下去非解散不可,到时候不仅攻不下董卓,还要叫天下人耻笑。
蠢笨如袁术,自以为赶下袁绍,他便能成为盟主,简直白日做梦,暂且不说袁绍被赶下,联盟还能不能存在。
就算联盟存在,诸侯也不可能选袁术做盟主,极大的可能是联盟从此没有盟主。
可笑如诸侯,自以为袁绍是盟主,所以一切黑锅都有袁绍背着,哪怕此次进攻董卓失败,都与他们无关。
所以躲在一边看戏,等着袁绍出丑。
但事实往往相反,从诸侯加入联盟开始,便与联盟化身一体,荣辱与共。
一旦联盟失败,所有人都会被贴上一个“十八路诸侯进攻董卓失败”的标签。
别人说起诸侯就会说:原来阁下就是进攻董卓失败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啊!
荆州刘表、益州刘焉、汉中张鲁以及离开联盟不久的长沙孙坚,都看着联盟。
天下的世家、官宦也都在看着联盟,十八路诸侯哪个能逃的掉,一旦失败,所有人都会成为笑柄。
曹操深知这一点,但有心无力,根本改变不了如今的局面,没兵就没有话语权。
马腾出身西凉,虽说是个武人,但见识不凡,直觉告诉他现在赶下袁绍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他不喜欢勾心斗角,何况他自己的事情还没解决,懒得参与诸侯之事。
袁绍是现在最痛苦的人,手中无兵,威望大减,面对袁术三人的进攻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盟主之位岂是说不要就能不要。
袁绍不胜其扰,招来许攸商议如何应对。此时的袁绍礼贤下士,一副明主之相。
两人相互见礼。
许攸道:“主公相召,可是为了诸侯?”
许攸能力不俗,才智非凡,在三国里绝对是超一流谋士。
由于官渡之战许攸支持袁绍讨伐曹操,而田丰反对战争,支持不战而胜曹操。
最后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曹操大胜。
一度导致许攸被贬低,才能被低估,其的光芒也被田丰掩盖,一辈子屈居田丰之下。
其实,在当时不管袁绍选择讨伐曹操还是不战而胜,都是对的!
当然这只是从战胜曹操的角度考虑,不涉及战争的危害。
因为不管讨伐曹操还是利用青幽并冀四州的资源,都能够大败曹操。
许攸支持以力讨伐,迅速击败曹操统一中原,然后休养生息,变得更加强大。
此法能速胜曹操,只是稍欠稳妥。
田丰支持休养生息,不战而胜曹操,此法极稳妥,但耗费太多时间。
两种方法有利有弊,但都没错,所以许攸的地位不应该因为这件事被低估。
而且在袁绍与曹操战至高#潮,曹操粮草不济,许攸曾献断粮之计,此计定能使曹操一败涂地,可惜袁绍没有采纳。
后来,许攸倒向曹操,曹操本已粮断,打算撤军。
许攸二献烧粮之计,曹操因此才能一战而胜袁绍,完成以少胜多,十胜十败的官渡之战。
曹操胜在从许攸之计,袁绍输在弃许攸不用,许攸一人能定袁绍与曹操二人之胜负,可见其才智超绝。
只可惜,他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爱财不忠,二是爱卖弄。
这两个特点都不被人所喜欢,他也为爱卖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曹操战胜袁绍之后,返回许昌,许攸醉酒,四处卖弄与曹操的同窗之谊,言语之间辱及曹操,被许诸所杀。
此时在袁绍面前,许攸依旧喜爱卖弄才智。
不过袁绍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甘之如饴,将许攸奉为知己,二人臣贤主明。
袁绍道:“知我者,子远也!诸侯步步紧逼,吾疲于应付,子远可有妙策解围?”
许攸大笑:“主公多虑,此乃小事尔。”
袁绍大喜:“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