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7800000004

第4章 神秘的小岛

蛏子——河口——“岩石屋”——继续寻找——绿树林——储备燃料——等待退潮——山冈上——木筏——回到海滨

记者首先让水手在原地等他,他们将在这里见面,然后他一刻不停地爬上沿海地带,顺着黑人纳布几小时前走过的方向走去。他急于打探工程师的下落,便大步流星,很快在峭壁的拐角处消失了。

哈伯特想陪他去。

“留下吧,孩子,”水手说,“我们还要准备个临时住地,还要看看是否能想办法弄点比贝类动物更耐饿的东西来充饥,朋友们回来后需要恢复体力。各人有各人的任务。”

“我随时听候调遣,彭克罗夫。”哈伯特说。

“好吧!”水手接着说,“这就行啦。我们开始行动吧,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又累、又冷、又饿,因此必须找到栖身之地,生堆火,吃点东西。森林里有柴,鸟窝里有蛋;只要找个能安身的地方就行了。”

“行,”哈伯特说,“我到岩石丛中去找洞,我总会找到个能容得下大家的山洞。”

“说得对。”彭克罗夫说,“出发吧,孩子。”

他们两人在巨大的峭壁脚下走着,退去的潮水留下了十分宽阔的海滩。但是,他们没有北上,而是南下。彭克罗夫早就注意到,在离他们登陆处几百英尺远的海岸上有个狭窄的出口,他认为那里可能是一条河或一条小溪的出口。一方面,他们正需要在一条淡水河旁边安营扎寨;另一方面,海浪完全有可能把赛勒斯·史密斯冲到这边来。

上文已经说过,那里耸立着很高的峭壁,足有三百英尺高,大都是整块巨石,甚至在海水能浸到的底部都很难找到可供他们临时栖身的岩缝。悬崖由陡峭坚硬的花岗岩构成,海水长年冲刷也未能把它侵蚀。崖顶是鸟的世界,各种水鸟在那儿盘旋,最多的是蹼足鸟类,尖尖的嘴巴又扁又长。还有唧唧喳喳叫个不休的鸟儿,一点也不害怕人来,也许这是人类第一次扰乱它们的宁静。在这些鸟儿中,彭克罗夫看见了好几只被人们俗称为“贼鸟”的海鸥;还有一些贪嘴的小海鸥蜷缩在凹凸不平的花岗岩石丛中。向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鸟群随便开上一枪,就会打死许多只;要向这些鸟儿开枪,就必须有枪,而彭克罗夫和哈伯特都没有。再说,无论是小海鸥,还是大贼鸟,都几乎没法吃,甚至连它们下的蛋都有一股令人恶心的味道。

这时,哈伯特又向左边走了几步,看见一堆覆盖着海藻的乱石,几个小时后,海潮一涨就会把这里淹没。乱石中又湿又滑的海藻中间,长满了双瓣形的贝壳类动物,对此,饥饿至极的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哈伯特急忙喊彭克罗夫,彭克罗夫很快就跑了过来。

“噢,原来是贻贝!”水手说,“我们没有鸟蛋了,这些贻贝正好可以做替代物。”

“根本不是贻贝!”哈伯特说,他仔细观察着紧贴在岩石上的软体动物说,“这是些石蛏。”

“这东西能吃吗?”彭克罗夫问。

“好吃极了!”

“那我们就吃些石蛏吧。”

水手完全可以信赖哈伯特。小伙子精通自然科学,对这门学科情有独钟。他父亲鼓励他走上了这条路,曾让他去波士顿听著名教授讲课。教授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那自然科学家的本能以后肯定会不止一次派上用场。所以,就算他刚起步,他也不会弄错的。

石蛏是椭圆形贝类动物,它们黏结在一起,紧贴在岩石上,是穿孔能力强的软体动物,就是在最坚硬的岩石上也可以穿出洞来。它们的贝壳两端浑圆,类似形状在一般贝壳中是看不到的。

彭克罗夫和哈伯特饱餐了一顿那些在阳光下贝壳半启的石蛏。他们吃着石蛏,就像是吃牡蛎,有一股浓重的胡椒味,这样就不会因为没有胡椒和其他调料而感到遗憾了。

现在他们总算填饱了肚子,不过他们口渴得很,吃了有辣味的软体动物,口渴感就更强了,因此,现在的问题是要找到淡水。在这个崎岖不平的地方,不可能没有淡水。为了谨慎起见,彭克罗夫和哈伯特捡了许多石蛏储备起来,口袋里装着,手帕里包着,然后才回到悬崖下边。

他们走了两百多英尺,来到了那个山口旁。彭克罗夫预感到,那里肯定有一条河流过。石壁好像是因剧烈的深层运动而裂开。石壁底下是凹形的小海湾,里边是直直的弯角。河水宽约一百英尺,陡峭的河岸段落,两岸只有不足二十英尺宽。河水夹在两岸花岗岩石壁间前拥后挤,直劈下去,河口处的石壁好像陡然变矮;河水在此拐了个急弯,便消逝在半英里外的矮树林中。

“这里有水,那儿有木头。”彭克罗夫说,“哈伯特,现在我们只缺栖身之地了。”

河水清澈见底。水手意识到遇上此时的海潮,也就是说遇上退潮时,海水还没有随着涨潮涌进小河时,河水一定是可口的淡水。水这个重要问题一解决,哈伯特就可以去找栖身之地了,然而他们无功而返,因为这里到处是陡峭光滑的石壁。

然而,在河流的出口处海水涨潮时所达到的崖壁上面,有一大堆岩石,根本没有什么岩洞,只有堆积在一起的巨石。有花岗岩的地方,经常可以看见类似的巨石搭在一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岩石洞”。

彭克罗夫和哈伯特钻进堆起来的巨石中,沿着里边的沙地走了很远,走道里并不昏暗,因为光线可以从巨石的缝隙射进来,这些巨石奇迹般地支撑在一起。既然里面有了光线,风也就吹了起来,是真正的过堂风,外面刺骨的寒气也逼了进来。水手认为,只要堵住一部分过道,再用沙石混合物堵住巨石间的裂缝,岩洞不就变成了栖身之地吗?岩洞的平面图很像印刷体中的&,这个符号就是拉丁语中“和”字的缩写。因此,只要把上面的环形部分堵住,不让强劲的西南风吹进来,他们就一定可以利用底下那一部分了。

“这就是我们要干的事情,”彭克罗夫说,“要是我们真能再见到史密斯,他一定会好好利用这座迷宫。”

“我们一定能找到他,彭克罗夫。”哈伯特说,“他再回来时,我们一定要让他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安身之处。要是我们能在左边的通道里盘个火炉,再留个出口做烟道,那就是个不错的安身福地了。”

“我们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孩子,”水手答道,“这些‘岩石屋’正好可以成全我们。”“岩石屋”是彭克罗夫给这个地方起的名字,“我们先去弄点柴火吧。我觉得要堵住石缝,柴火不会没有用的。从裂缝中呼啸而来的冷风就像魔鬼的哭号声。”

哈伯特和彭克罗夫离开“岩石屋”,拐过弯角,开始沿着河的左岸住上爬。此处河水流得甚急,顺流冲下一些枯木。涨潮时——此时已经感觉到涨潮了,海水会使劲把河水推向很远的地方。因此,水手想利用潮涨潮落来搬运那些较重的物品。

朝前走了一刻钟后,水手和少年来到一个拐弯处,河水突然向左拐了个弯,然后急急地向前奔去。河水拐过弯,就流进一片丛林。尽管现在还是早春季节,树木依然郁郁葱葱,这是些针叶树,可以在地球的任何地方生长,不论是在气候严寒的北方,还是在热带地区。尤其是那些喜马拉雅杉,年轻的自然科学家哈伯特一眼就认了出来。喜马拉雅山有许多这类芳香扑鼻的树。一棵棵松树夹杂在好看的杉树之间,浓密的伞形树枝伸向四周。彭克罗夫感觉到他的脚踩在深草丛中的枯枝上,枯枝发出噼噼啪啪的断裂声,像放鞭炮似的。

“好了,孩子。”他对哈伯特说,“虽然我不知道这些树木的名字,但是我至少可以把它们归入‘生火的木柴中’,再说,目前我们只需要木柴。”

“那我们就开始捡柴吧!”哈伯特一边说,一边动手干起来。

收集柴火并不费力。他们甚至不需要去折树枝,因为他们的脚下到处都是枯枝。燃料虽然不缺了,但是如何搬运,他们一时还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由于柴火干,燃烧起来一定很快,因此,他们必须往“岩石屋”运去大量的柴火,两个人所能带的柴火远远不够。这正是哈伯特提请彭克罗夫应注意的问题。

“喂,孩子,”水手说,“我们一定有办法搬运木柴。无论干什么事都会有办法的!我们要是有辆大车或一只船,事情就好办多了。”

“可是我们有河!”哈伯特说。

“没错,”彭克罗夫说,“河流在我们看来就是一条会自己走的路(发明木筏并非毫无原因),人们发明木筏就是为了使用。”

“只是,”哈伯特又提醒说,“这条会走的路正好与我们要去的方向相反,因为现在正在涨潮。”

“我们现在只等着退潮就行了,”水手说,“那时河流就可以把我们的燃料运往‘岩石屋’了。我们还是先把木筏准备好吧。”

水手向河流的拐角处走去。哈伯特跟在他后面。他们两人都根据自己的力气,背着捆好的木柴。在岸边的草丛中也有一大堆枯木,可能这里从未来过人。彭克罗夫立即着手造木筏。

堤岸的一角突入河中,把河水劈开,河水在此形成一股涡流。水手和少年把他们用干藤捆在一起的几根粗壮木头放在那里。一只木筏就这样做成了,他们把捡来的柴火一点点地堆放在上面,堆得至少有二十个人那么重。他们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干完了这项工作。他们把木筏系在岸边,只等退潮了。

还有几小时空余时间,根据两人的一致意见,他们决定登上高处的山冈,以便向四周更远的地方眺望。

石壁离河流的拐角处整整有两百英尺,石壁的尽头是塌下去的岩石,慢慢向下倾斜,一直延伸到树林边缘,简直就是天然台阶。哈伯特和水手开始往上走。多亏他们有强壮的脚力,没用多久就到达山顶,然后走过来停在河口边的岩石上。

他们一到达山顶,首先看到的是他们刚刚惊心动魄穿过的海洋。他们十分激动地看着海岸北部出事的地方,赛勒斯·史密斯就是在那里失踪的。他们用双眼寻找着,看那里是否还漂浮着他们气球的残骸,气球上面有可能还攀着一个人。海面上一无所有,只是一片汪洋。海岸上同样是空荡荡的,不见人影,既看不见记者,也看不见纳布。但是,也许他们此时离这里很远,所以根本看不见他们。

“我总觉得,”哈伯特大声说,“像赛勒斯这样意志坚强的人,是不会像一般人那样束手无策,轻易被淹死的。他一定在海岸的某个地方登了陆。你说是吗,彭克罗夫?”

水手十分伤心地摇了摇头。他对再见到赛勒斯·史密斯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他仍不想让哈伯特失望。

“当然,当然。”他说,“我们的工程师不同凡响,在别人都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也能够脱离险境。”

他一边说,一边非常专心地观察着海岸。他眼前的沙滩向远处延伸,直到河口右边被翻腾的浪花拦住。现在依然显露在外边的岩石仿佛是一群群水陆两栖动物,横躺在波涛中。礁石那边,大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南面的地平线被一个突起的海角挡住了,他们无法弄清大陆架到底是顺着哪个方向延伸下去的,是伸向东南还是伸向西南,海岸成了延伸得很长的半岛。在海湾的最北面,海岸线弯弯的轮廓连绵不断地向前延伸。那里是低洼的海滨,地势平坦,没有悬崖,只有海潮退后露出的片片沙滩。

彭克罗夫和哈伯特转身向西走去。他们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屹立在六七英里外的那座顶端积雪的高山上。从山坡直到海滨的两英里长的地带上,覆盖着一大片森林,有了枝叶浓密的树木,就有了苍翠绿荫。片片树林,参差不齐,点缀着从树林到海岸之间的地方。他们此时看见流经左边林中的小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像河中弯弯曲曲的流水可以追溯到山中各个支岭,那里是水流的源头。水手停放木筏的地方,河水劈开巍峨的花岗岩,从石壁中间流过。左边的石壁险峻陡峭,右边的石壁则恰好相反,渐渐倾斜下去。浑然一体的巨石变成了一块块孤立的岩石,又渐渐变成了碎石,进而又变成了卵石,一直延伸到海角的尽头。

“我们这是在岛上吗?”水手嘀咕道。

“不管怎么说,这个岛好像不小!”少年答道。

“不管它有多大,岛终归是岛!”彭克罗夫说。

但是这个重要问题至今仍无法解决,只有等以后再解决。无论是岛屿,还是大陆,看起来土地颇肥沃,风景迷人,物产丰富。

“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彭克罗夫说,“真得好好谢谢造物主。”

“那就谢天谢地吧!”哈伯特答道,他虔诚的心中充满了对造物主的感激之情。

彭克罗夫和哈伯特久久观察着这片土地,命运之神把他们抛在了这里。可是就这样匆匆看上几眼,是很难想象出他们未来的命运的。

然后,他们沿着高原上南边花岗岩山脊往回走。长长的齿形岩石奇形怪状,参差不齐。成千上万只鸟儿栖息在这些石穴里。哈伯特在岩石上跳来跳去,惊起了一群群飞禽。

“啊!”他大声喊道,“被惊飞的鸟儿既不是沙鸥,也不是海鸥。”

“到底是些什么鸟呢?”彭克罗夫问,“好像是一群鸽子,真的。”

“确实是鸽子,只不过是群野鸽子,或者是群山鸽。”哈伯特答道,“我从它们翅膀上两道黑纹、白色尾巴、浅蓝色羽毛上认出来是些山鸽的。野鸽肉好吃,蛋一定更好吃,但愿这些鸽子窝里有蛋!”

“我们不给它们孵蛋时间,除非是用来摊成蛋饼。”彭克罗夫兴致勃勃地说。

“可是,你到底在哪儿做你的摊蛋饼呢?”哈伯特问,“在你的帽子里吗?”

“哎呀!”水手回答说,“我可没有这种本领。我们只好将就着吃这些带壳的生鸟蛋了,我的孩子,我来对付那些最硬的蛋壳。”

彭克罗夫和少年仔细地在花岗岩缝里搜寻,果然在一些洞穴中找到了鸟蛋。他们捡了好几打鸟蛋,然后用水手的手帕包好。大海即将满潮,哈伯特和彭克罗夫开始从山上向河边走去。

他们来到河流拐弯处时,已经是下午一点了。海潮已经开始回流。因此,应该利用退潮把木筏带向河口。彭克罗夫并不想让这只木筏在河中毫无方向地随意漂流,也不愿意在木筏上亲自掌握方向。但是,缆绳之类的问题难不住水手。彭克罗夫很快就用干爬藤拧成一条好几寻[2]长的绳子。用缆绳系在木筏的后边,水手用手抓住绳子另一端,而哈伯特则用一根长竿撑开木筏,让它漂进河水中。

他们这一着非常成功。水手走在岸上,掌握着顺流而下的木筏方向。河岸险峻陡峭,根本用不着担心木筏会搁浅。还不到下午两点钟,他们就到达了河口,那里离“岩石屋”只有几步远了。

同类推荐
  • 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本书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俞世伟教授的《大学论》系列丛书之一。为此套丛书的撰写,我们和众多专家学者一起合作研讨,在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智慧,在实践反思中提升思想。最后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之后,决定把原生态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思考之后形成的理性认识整合汇聚成著作出版。
  •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具有永久的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也是培养人文素质,养成优雅风度,形成高尚思想品格的好教材。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世界名著,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有利于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这样就可以早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 培养青少年化学爱好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培养青少年化学爱好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大师的作文课

    大师的作文课

    全书分为总论篇,运思篇,文体篇,练习篇四大部分,选取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文大师与教育大家有关写作的精粹文章结集而成,将作文写作的每一个细部一一拆解,一一阐述,内容通俗易懂,大师们的文笔优美,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选文都是有关作文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对于当下作文的教学,还是指导中学生的具体写作,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学霸修炼计划

    重生之学霸修炼计划

    被现任男友劈腿后重生了?回到十年前的自己,言玉函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 七宙之乱

    七宙之乱

    平静的第七平行宇宙中突然闯入其它力量妄图控制这个宇宙,一个在普通人中较为耀眼的人却与这个宇宙有着一些渊源。
  • The Altruist in Politics

    The Altruist in Polit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月光蝶之恋

    月光蝶之恋

    月光蝶,是传说中的一种蝴蝶。传说她毕生的精力就是为了汲取那一点点月光,于是她向着月亮不停地飞,直到精力渐渐耗尽,死在蓝色的月光下……故事的主人公薇,就是这样一只拼尽全力寻找幸福的月光蝶。她年少时拼命追随着初恋枫,枫毕业后却远赴北京读研,与导师的女儿纠缠不清,在极度痛苦中,薇遇到了年少有成的浩,却也如飞蛾扑火一般。
  • 冷面总裁的绝情恋人

    冷面总裁的绝情恋人

    二十年前,“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人了,你要记在心里知道吗!你重复一遍!”十年前,“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人了。”三年前,“我不爱你了,再也不爱。”今天,远在大洋彼岸的她,终于回来,本以为这辈子永不相见,却没想到……
  • 士冠礼

    士冠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解老

    解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冷禁区:失忆男神萌萌宠

    高冷禁区:失忆男神萌萌宠

    【超级甜宠+1V1双洁】他是别人眼中最冷血的资本家,遇到她,不但被害失忆,还成了一个易推倒的暖宝宝。叶家人痛心疾首,恨不得杀了她!“小姐姐,你喂我好吗?”“小姐姐,我想吃你那一份。”“你们都出去,今晚我要小姐姐讲故事。”她指着这家伙鼻子:“叶流殇,我到底哪里好,我改还不行吗?求你别再为我做一些蠢事了,OK?”直到有一天,她被他逼到墙角壁咚,她才恍然大悟,严正抗议:“你个腹黑怪,原来你已经恢复记忆了,马上放我走……”话没说完,双唇已被锁死。
  • 第一横

    第一横

    一不小心就成了三大祸害之首,又一不小心受重伤女剑仙托付,肩负起除害重任,原来我才是天下第一横,你是要我除掉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