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89200000036

第36章 春种

本来不错的心情,看到王离一副贪财的嘴脸后,瞬间烟消云散。

秦王政冷哼了一声,袖子一甩,在宦官的搀扶下,下了山坡……带着浩浩荡荡的依仗队伍,朝着咸阳而去。

第二天,一封嘉奖以及任命文书便到了王离手上。

“王离建造频阳水利有功,赐大夫爵位,于频阳掌内史令之职,兼五校令,负责铁器锻造事宜,赏钱十万,绸布千匹,良田百亩……”

春风吹得手上的纸张猎猎作响,王离将其折叠好,放入怀中,跪拜谢恩之后,微笑着送走了钟无。

……

在农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或者说,一个国家的粮食产出不能有剩余之前,商业以及其他行业必然无法兴盛。

只有粮食产出超过了消耗,超过的部分便可用来供给其他行业的发展,超过越多,能从农桑抽调出来的人手便越多,商业、手工业,以及各种行业的发展便会越快。

大秦的发展如今只有一条路,并且,后世朝代基本上都只有这一条路——发展农耕!

华夏民族耕种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耕种经验早已成熟,形成了一套即便是放在后世,也没有多少可供修改的耕种之法,大秦人缺乏的不是耕种经验,而是环境。

南方之所以被后来的朝代称作粮仓,便是因为随处可见的水源,某些地方,摔一跤都可能跌出个水坑来……水源灌溉问题,在那里根本不是问题!

但水源一直是困扰中原百姓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大秦来说,这样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据治栗内史统计,大秦的粮食产出在每亩两百斤左右……近七百平米的地方,半年,甚至一年下来,只能出两百多斤粮食,这样的产量,令人心酸。

郑国渠的建造,以及都江堰的出现,每亩近九百斤粮食的产量,让大秦的百姓知道了一个事实——若是有水利之便,他们的辛勤劳作,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

王离建造的水利系统,比起郑国渠覆盖的面积有所不如,比起都江堰更是显得渺小,但胜在精细许多。

若是从高空中俯瞰,便会发现,这些水渠如大树根茎般,粗大的主干,细小的枝干……盘根错节的遍布频阳每一个角落。

频阳百姓不用再为水源发愁,站在田埂上就能舀到水,这样的便利,就不是都江堰和郑国渠能比的了。

王离改编的《天工开物》中,特意介绍了风车及水利系统的运用,删减过的《天工开物》内容不多,造纸、炼钢、风车、水车……等等,都是王离想要告诉秦王,并将其付诸行动的一些东西。

秦王政的做法有些过河拆桥的意思,造纸府衙走上正轨之后,他的造纸丞之职便被收回少府,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人,接替了他的位置。

炼钢之法刚刚成熟,工坊中的十多个工匠,便有半数被召回。

负责建造水渠以及风车水车的工匠,更是一个不落的回归少府,连头发丝儿都没给王离留下一根。

面对这样的局面,王离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王离去到少府,花费了大量的钱财,替单泉以及秦王还未来得及召回的几个自己培养的工匠,脱离了工匠户籍。

为此,王离付出了十二镒黄金。

一个户籍的转变,消耗如此之多,令王离感到唏嘘,好在,书楼如今的生意越做越好,十二镒黄金对于他来说,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这样的做法跟买卖没有多少区别,两镒黄金一个工匠的价格,大秦几十万工匠若是都能卖出去,秦王政恐怕能从睡梦中笑醒。

秦王政二十二年二月初,王家两千亩良田开始了春耕,王府的人手一直不够,特别是到春耕的时候,家里的仆妇大多都被送到了田里劳作,依然不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和其他地方的封地一样,王府只能从附近的村民中雇人劳作,按劳作数量支付工钱,跟后世的包工头一样,将开垦、播种、浇灌等活儿,按照每亩十文钱的价格承包了出去。

或许是感念去年王府对他们伸出的援助之手,又或许是感念王离在频阳建造了水渠,属于王府食邑那三百户人家,哪怕自家的事情再多,也或多或少的都从王府接了一些活儿。

黎老头自己,以及父辈和兄长都是上过战场的人,从他家有着百亩良田,不难看出这点。

父兄去世,也没留下什么子嗣,他儿子又从了军,百亩良田都只能他一个人操持。

一人一牛,想要赶在朝廷规定的时间内播完种,本就有些吃紧,但他还是挤出了两天时间,牵着自家的黄牛,来到王府做工。

“活命之恩哪,咱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黎老汉在心里对自己说。

“管家!”黎老头牵着黄牛,笑眯眯地跟思北打招呼。

“来接活儿?”

黎老头点点头。

登记过后,在思北那里领取了一块木牌,黎老头在王府仆役的带领下,来到了他承包的十亩地。

看着一片杂草丛生的田埂,黎老汉摇了摇头。

“野草最是消耗地力,你们不该让田地荒废一年的。”

指路的仆役只是笑了笑,指着野草丛中的事物说:“那是家主准备的农具,老伯若是觉得合用就用,不合用移到一旁就是,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这些是啥?”

黎老汉来到荒草丛中,看着眼前的东西,神色诧异。

曲辕犁的形状和如今的犁有很大的不同,运用到钢材之后,曲辕犁的模样已经有着趋近艺术品的美观,钉耙、各种功用的锄头,让黎老头大开眼界。

这样的东西真的是用来犁地的?

黎老头有些不敢肯定。

想了想,黎老头还是决定试一试。

卸掉牛车的套索,套上主人家准备的犁,黎老头吆喝着,让黄牛开始使劲。

黄牛前行,轻松得不像是在犁地。

以往犁地,这头老黄牛莫不是使出吃奶的力气方能前行,有时候还得自己在后面帮衬着推搡,才能将地犁开。

犁头深入地面一尺余,在黄牛的力量下,轻易便将土壤分开,十五丈长的田埂,一个来回才花了一盏茶的时间不到……

黎老头吃惊的让黄牛停下,跑到后方犁过的地方,伸手扒拉着泥土,查看情况。

思北坐在山坡上的凉亭中,一页页的查看着手中的账簿,看累了,偶尔抬起头,眺望一番荒凉的田野,见大伙儿还算尽心,才端起一旁炉子上的茶汤,小口的喝了起来。

不知不觉便到了下午。

令他惊奇的是,很多干活的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返回。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思北起身,迎上了牵着黄牛车回来的黎老头。

“活儿干完了,不回来还呆在田里吹冷风啊?”黎老头笑了笑。

“这么快?”

“可不嘛。”黎老头贴近了些,小声说道:“主人家的农具可有售卖的?”

“怎么?”思北神色有些诧异,随后,像是才想明白了般,摇了摇头:“主家没说过这些事。”

“管家替老头去问一问?”黎老汉心中急切之下,顾不得冒犯,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要求。

思北沉吟了片刻,拱手道:“稍后。”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6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6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本书描画了自混世魔王张献忠出世(公元1606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钟琪入藏击败准噶尔兵105年间的历史。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麻辣的文字,漫画式地再现了郑成功的愈挫愈奋、忠贞不改,顺治帝的为爱痴狂、沮丧抗争,康熙的擒鳌拜、平三藩、灭准葛尔的“呵呵”武功。在这本书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被彻底颠覆,“大汉奸”吴三桂仁爱与忠诚的英雄形象更加伟岸,千古一帝,广为后世称颂的明君康熙却是个心理扭曲、性格乖戾、下流无耻的变态狂。乍一读,似乎感到如雷轰顶,让人毛发俱立,难以接受,但细细思量,就能发现其中的无限真意。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1978年是共和国历史上实现伟大转折的一个重要年头。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上,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上,1978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特别是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此前20年来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20年曲折探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一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开始了。
热门推荐
  • 金刚般若经旨赞

    金刚般若经旨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者荣耀之英雄无敌

    王者荣耀之英雄无敌

    我从死亡中复苏,又将从死亡中感悟世界,你不知道我是谁?吾名李太白,我要追寻的是这个世界最极致的力量,因为我要找寻迷失的自己以及她。一个残碎的灵魂在死亡中诞生,又将何去何从。。。一朝天地换,十年踏九天!
  • 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本书的内容是以教育学、事理学为准绳,以实验数据、凋查资料和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书中的实用方法切实可行,让孩子如何更好的处理困难,积极面对挫折。适用于各种人群学习各种知识。
  • 快穿男神你有点眼熟

    快穿男神你有点眼熟

    新手作者在线更文,文笔有所欠缺,请多多提建议,我会一一采纳的。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古董韵事

    古董韵事

    日子数到1999年的时候,李辛未老头心里的紧迫感就特别强烈,因为报纸上、电视和收音机里都在宣传议论一个重要的话题——跨世纪。耳闻目睹,全世界的人都在忙着跨世纪,他们双河口的人也不例外,也在忙着跨世纪。辛未老头当然不知道这世纪到底怎么跨法,他是长年累月在这双河口狭窄的河道上摇着一只老渡船,运送过往的行人。这老渡船是旧的,太阳是旧的,瑟瑟的秋风也是旧的,只有人才是新的,而且有的人越来越新。辛未老头觉得别人是新了,可自己还是旧的,旧得不堪忍受。他寡言少语,心里想什么谁也不知道,毫无透明度,无怪乎双河口的人都叫他“未古董”。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从“翰林书生”到“东方俾斯麦”的成功之谜!晚清军政大权独揽的“铁血宰相”内心鲜为人知的起伏心路!“大汉奸”“卖国贼”的帽子下一个“晚清第一大重臣”的起伏人生!
  • 回到八零当锦鲤

    回到八零当锦鲤

    新书《重生锦鲤福运多》已开文,请大家多多收藏、推荐!感谢!坑品有保证请大家放心入坑。沈安筠:“什么?我唱歌不错要不要进文工团,谢谢我只是来救场的。”“什么?你说我成绩太好了,直接用全国最高名校的免试资格邀请我去你们学校?不好意思,我不需要。”萧明轩:“小姑娘你帮我们抓住了一个很重要的坏人,想要什么奖励么?”沈安筠:“不用不用,为人民服务应该的……你要是实在想给我奖励,能让我握手三分钟么?”看着对面神色冷淡的萧明轩,沈安筠有口难言,突然状况外的沈安筠被萧明轩主动握上了手,惊掉身后一堆人的下巴。本文有系统元素,内容高糖,开金手指,逻辑无法考究,平行空间设定。企鹅书友群叁贰零二伍柒叁四玖
  • 进城(中篇小说)

    进城(中篇小说)

    沈扬,原名沈桂才,男,1963年11月生于桂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做过农民,读过大学,到过部队,1995年11月进入广西日报社(现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任记者。2001年,《美国博士在南宁打“钟点工”》一文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990年以来,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圆梦》、报告文学集《跨越国界的名字》和《界碑下的足迹》等。2011年6月,学术专著《在买方市场下经营报纸》出版。有《悬空寺悬在哪里?》《山清水样明》和《鹅泉归来叹灵光》等数十篇散文见诸报端。从老家往城里去的时候,李江源总要来到村外小渡口,一次次地邀请阿爸。
  • 三国之巅峰召唤

    三国之巅峰召唤

    看惯了老套的三国争霸,现在来点不一样的。东明、西唐、南汉、北元、中宋……项羽大战五虎上将,张良智斗鬼谷子,白起VS韩信……最强大的诸侯阵容,最巅峰的文武群英,最艰难的一统之旅。请记住,这不仅仅是三国,更是新战国,华夏史上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观看者可以坚持看完黄巾篇。QQ书友一群(已满):605505658;二群(已满):335289419; 三群:641415271。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