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9600000010

第10章 折原兄

“折原”是他的姓。

日本人的姓氏中“田中”、“铃木”、“山田”等多如过江之鲫,而“折原”则寥若晨星。在至今为止认识的日本人中,姓“折原”的只有他一位。最初听到这个姓,我想起了“莫待无花空折枝”、“折戟沉沙铁未销”等古诗名句。“折原”这个姓氏似乎蕴含着一种悠久的文化。

折原本是我朋友的朋友,认识他是在九六年三月初。当时,我们住在世田谷区的一家留学生会馆里。那天,折原开了一辆车来,要带我们去旅游。出发之前还未确定目的地,他问我想去哪里,我说:“离开东京就行。一切听您安排。”折原善解人意,说:“东京太拥挤,生活又紧张,呆久了是不行。”于是,他带我们出东京往北,到水户的偕乐园看梅花,到盐屋崎看灯塔和名歌手美空云雀的纪念碑。晚上在小名浜品尝了海鲜之后,去枥木县盐原温泉乡他哥哥的别墅住了一夜。第二天,他又带我们到白雪覆盖的扫帚川里洗了露天温泉。托折原的福,那次旅游时间虽短内容却十分丰富。

回到东京之后,一起旅游的几位朋友都说“折原是个‘玩家’。”我也把折原看成了一位衣食无忧、会吃会玩的日本人。他开的那辆车,就是一辆颇为豪华的丰田SUV。熟悉之后才知道,事实正相反。折原开过商店,但失败了。没挣到钱,反而欠了债。年过不惑,只能靠打工维持生计。丰田车是他借朋友的,他垫了汽油钱。旅游归来把车还给人家,他还要穿上工作服去餐馆打工呢。我问他为何不去公司当职员,他说他喜欢自由,不愿意过那种循规蹈矩、受制于人的紧张生活。——原来是一位不富有但很潇洒的日本人。

不久,折原买了一辆旧卡车,当起了搬运工。单身过日子,有时候天晚了路过留学生会馆不想回家,他便来我处借宿、聊天儿。一聊,就聊到深夜。对于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儿童等问题,他都有自己的看法。长来长往,会馆的好几位中国留学生都成了他的朋友。知道有人喜欢集邮,他不知从哪里搞来好几本日本皇太子结婚纪念的集邮册相赠。知道我爱听藤亚耶子的歌,他送给我一本精致的《藤亚耶子写真集》。他说那本写真集是别人送给他他转赠给我的,但我不相信。我知道他是既要送写真集给我,又不愿让我感到为难。还有一次,他用纸箱把许多音乐磁带、唱盘之类搬到会馆,送给喜爱音乐的中国朋友。他说那些东西都是他大学时代用过的,现在不需要了。我知道折原和现在的许多日本青年一样,曾经有过美好的大学时代。

九七年秋天,留学生会馆的房子即将到期,到东京探亲半年多的妻子将回北京,我决定搬到东京东北郊江户川畔的一个住宅区去。从世田谷穿过东京到那个住宅区,路程很远,雇不起搬家公司,我便请折原帮忙。不巧,他打工时脚被扎伤住了院,刚出院回家没几天。我去订“赤帽”的车,但折原打电话来阻止了我。他说:“你从未让我做过什么,这次我一定要帮你搬家!”

搬家那天下午五点,折原开着他的卡车来了。我看到他从车上下来,一条腿是瘸的。他的伤尚未全好。车斗的前半截堆着大大小小许多纸箱,原来他也是刚搬了家,许多东西家里放不下,暂时堆在车上。担心他脚上的伤,我让他一旁歇着,他不听,说:“我是搞搬运的老手,你什么都不用担心。”于是他瘸着一条腿,搬着东西,来来回回,车上车下……。瘸着腿抱着纸箱,他瘦小的身材越发显得瘦小。我看到他弯曲的脊背上,汗水浸透了衣服。在那一瞬间,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眶微微发热。那个瘦小的、吃力的背影,又一次让我理解了人性的善良与高贵……

夜幕降临的时候,卡车离开了留学生会馆。折原熟练地驾驶着他的车,我和妻子也坐在驾驶室里。妻子次日就要回北京,看着车窗外的夜景似乎有些留恋,说:“东京的夜真漂亮。”我随意把妻子的话翻译过去,折原听了却沉吟良久,说:“你们来东京一次不容易,呆会儿去东京湾看夜景吧。”

把家具、纸箱全部搬进七楼那套公寓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考虑到折原太辛苦,晚饭还没有吃,我说直接回留学生会馆算了,但折原还是把车开上了首都高速公路,驶向东京湾。卡车的时速超过一百公里,高架桥上的公路两边远远近近的灯火都浮动起来。折原说:“让你们坐卡车兜风,真抱歉。”我说:“坐轿车可没有这么开阔的视野。”他本想将车开上东京湾的虹桥,从桥上看东京的夜景,但由于看错车线,卡车开到虹桥南侧的海底隧道中去了。我说就这么回去吧,但折原坚持过虹桥。穿过海底隧道之后走出很远,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汽车可以掉头的地方,回到东京湾东侧,把车开上了高高的虹桥……。车往新宿方向驶去的时候,灯光构成的摩天楼的丛林梦一样在前方飘飘忽忽。那大概是妻子在东京看到的最美的夜景。

车过新宿,在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我才知道折原早上六点就起来工作了。为了生存他必须带伤工作。他是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来帮我搬家,又带我们去东京湾看夜景。妻子不无感触地说:“日本居然有这么善良的人。”她对东京人的冷漠本来多有所感。

妻子回北京之后,我独自闭居在江户川畔的那个公寓里写论文。折原依然很忙,但周末或者节假日常常打电话过来:“好久不见了,生活得怎样?”对于生活在异国的我来说,这一句普通的问候也带来许多人间的温暖。

离开日本回到北京,折原也变得遥远了。他仍然开着那辆破旧的卡车在为生计奔忙吧。我想对他说:折原兄,祝你好运!

(1998年12月24日写于京西花园村。载1999年3月15日《留学生新闻》(东京)第24版“文化风景线”)

同类推荐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话语路径研究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话语路径研究

    本书沿着“走近葛兰西、辨析葛兰西、走出葛兰西”的研究路径,在评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尝试性提出了“WWWH话语领导权”理论和“弹性边界三阶论”,并在当代国际政治交往语境中运用葛兰西思想分析比较了中国的“互不干涉内政”外交话语和瑞士的“中立”外交话语,是一种“西为中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尝试。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草原王国吐谷浑(七)

    吐谷浑在科技方面,如冶金、(河历,如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的大母桥)、筑城(吐谷浑四大戌城、青海都兰香日德白兰古城、海南共和优俟城等)、育马(青海骢、舞马)等方面很有成就,风姿绰约,一睹真容,仪态万千,灵气十足,遗世独立,昔今仍然。据朱世奎先生《册府元龟》《五代会要》《隋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水经注》等汉文典籍,和国内外学者有关的研究资料,以及笔者在白兰等地及黄河谷地田野调查所得,仅就吐谷浑人在立国350多年中,对科技方面的贡献,粗线条的评介,引起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热门推荐
  • 双鲤迢迢一纸书

    双鲤迢迢一纸书

    那年,她十四岁,他九岁,她成了他的小夫子。他百般刁难、千般恶语,恨不得小夫子知难而退。偏偏,越是相处,越是心惊,不知不觉喜欢上不该喜欢的你……十六岁那年,他冲破世俗的伦理,痛痛快快地将小夫子吃干抹净。“夫子,这世上惟你知我,可为何你却如此无情?”女师男徒,超脱世俗,演绎一场惊心动魄的旷世绝恋……
  • 人在江湖,婚不由己

    人在江湖,婚不由己

    作为一个合格的财迷,为了讨回自己的损失,惩罚那个偷了自己东西,挡了自己财路的混蛋,宁上陌不惜上京告御状。可是,为什么,一道圣旨入手,她却成了那人的媳妇?
  • 守护—我的世界

    守护—我的世界

    [全书免费]混沌的minecraft宇宙,末影龙独霸一方,野心勃勃,四大世界的掠夺与守护之战就此打响。而就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失忆的史蒂夫却生不逢时,遭遇了无数的灾难。这一路上,他见证了患难中的友情,甘苦中的爱情,安逸之时人们的贪婪,灾难之时人们的团结,最终找回了记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最后的赢家,将会主宰混乱的世界。剑与魔法,龙与恶兽,人与僵尸,正义与邪恶,人性的伟大与泯灭,跃然纸上。
  • 空间神舍

    空间神舍

    她本是世间一个很平凡的剩女子,一直希望努力挣钱带领家人共享幸福生活。每天像个蝼蚁一样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勤劳工作求生存。一天,失业的她因一时的失意而难得地管了件闲事,大难不死的她迎来了后福——拥有一间神奇的小木屋……实现了她最终的梦想!
  •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养生道理和健康常识,用科学而又通俗的语言予以解答和阐述。详细介绍了决定健康的1500个生活细节,内容囊括饮食细节、厨房细节、进补细节、中医保健细节、四季养生细节、排毒细节、睡眠细节、运动细节、心理细节、居家细节、家电细节、美容化妆细节、穿衣细节、生活习惯细节、办公室细节、旅游细节、孕期细节、育儿细节、女性健康细节、男性健康细节、老年健康细节、性爱细节、用药细节、疾病识别细节、防病治病细节等多个方面。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接触最多、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让读者即学即用,十分便捷。
  • 永远不要羡慕别人,你自己就是最美的风景

    永远不要羡慕别人,你自己就是最美的风景

    那些常常让我们在生活中受到干扰、感到不安的,往往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模式。不去羡慕别人,你的日子就会变得悠然平静,从容不迫。不去羡慕别人,你才会找到自己的生活,完成你自己的事业,达到你自己的目标,过好你自己的日子。
  • 尘落

    尘落

    刘海东服毒自杀了。这和一张布告有关,布告是在五个月之前贴在小镇的墙头上。那是胡少军贴上去的。胡少军是林荫镇的副镇长,贴布告这等蝇头小事原本是办公室秘书的活,然而吴建国却指名道姓要他去办。多年之后,胡少军仍然记那天的情景。那天他心里一团糟,这段时间他心里总是一团糟。他母亲患上一种怪病,服了许多中药和西药,病情没有好转,却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他坐在办公室里感到烦闷,便走出门外站在一棵茂盛的玉兰树下。树荫外是大片剥了皮的阳光,蛮横无理地赖在地上,还发出一阵阵挑剔的滋滋声响。这应该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这该死的天气!胡少军在心中狠狠地骂着。
  • 祈爱的衔光

    祈爱的衔光

    这里的女孩每个都被爱牵累,却也都在爱中苦苦成长。不同类型,不同经历,不同处世原则,不同现实抉择。她们也遇到了不同的男子,成熟的,幼稚的,大方的,冷漠的,温柔的,事业有成的,有教给她们人生哲理的,也有把所有苦痛都深埋心底的。每个男人,都是她们生命中的老师。
  • NOSTROMO

    NOSTROM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

    当我们翻开书,去努力寻找时,才恍然发现,那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常识是最基础的、最朴素的,但同时也是最丰富、最深刻的。《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立意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本书《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就是《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之一。它通过知识+故事的形式,让你轻松悦读,并掌握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