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3000000004

第4章 《文心雕龙》的英语翻译(1)

《文心雕龙》在中国历朝经历了不同待遇,然而其流传始终未曾隔断,“龙学”在20世纪初略显端倪,逐渐成为一门有体系的显学。今天,《文心雕龙》研究也不再局限于东方,在大洋的另一面方兴未艾。

海外汉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兴趣逐渐从文学作品本身扩展到文学理论,也即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诗心”。此外,比较文学研究者的视野逐步得到开拓,不再局限于欧洲中心,亚洲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学思想也成为他们关心的对象。在此种历史背景之下,《文心雕龙》等中国古代文论作品逐渐浮出水面。20世纪初,《文心雕龙》并无任何外文译本。能窥其貌者,或于汉语甚为精通,或仅于些许零散评论中略窥一斑。因此,《文心雕龙》英译本的出现实为众望所归。无奈《文心雕龙》篇章繁复,文辞典丽,翻译者需要深厚的功力和极大的勇气。因此,《文心雕龙》一系列英文翻译的出现,实乃英语读者的福音。

$第一节 《文心雕龙》第一本英文全

译本及相关评述

如前文所言,汉学家、比较文学家等研究者纷纷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兴趣,在此情况下,《文心雕龙》第一个英译本应运而生,立时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一、《文心雕龙》英译第一人施友忠及其翻译

施友忠为福建福州人,生于1902年,曾就读福建协和大学哲学系,受叶绍钧、郭绍虞等名师教诲。1926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哲学系研究院,师从冯友兰、黄子通。1936年,施友忠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奖学金,赴该校哲学研究所学习。1939年,施友忠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从1929年开始,施友忠先后在河南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四川成都燕京大学等处任教,后来一直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学,直到1973年退休。

施先生在美期间,曾教授中国文学及相关课程,深感中国文学的英文资料十分稀缺。《文心雕龙》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学理论,竟然从未有过全译本。正如施友忠后来在序言中所提及,他对刘勰这部作品十分喜爱,且颇觉英译本为教学之必要,恰好当时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汉学家狄百瑞教授(William de Bary)也提及此事,翻译的工作便由此开始了。

经过数年努力,施友忠英译《文心雕龙》(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终于在1959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1970年,台北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文心雕龙》中英对照本。1983年,香港中文大学又出版了他的《文心雕龙》中英修订本。施译本总的来说语言流畅,基本符合《文心雕龙》原意,为后来的《文心雕龙》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此外,施友忠在翻译中提出自己对《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看法,这也是海外《文心雕龙》研究的重要资料。

施友忠在台湾版和香港版的序言中都提到,纽约版译本正文前的介绍对中国古代自《尚书》以来的文学观念进行了梳理,认为早期的传统观念总的来说以“载道”为主, 而“道”、“情”并重的看法后来才逐渐形成。施友忠认为刘勰在整部《文心雕龙》特别是《序志》中表现出对儒家经典的崇敬,但他并非彻底的古典主义者。很显然,“载道”与“缘情”的平衡在刘勰《文心雕龙》中表现得最为典型。1970年于台北中英文对照本中,施友忠将刘勰的思想体系重新整理,译序中分为“刘勰以前的文学批评”、“刘勰及其文学理论”和“后人对《文心雕龙》的评价”三节,详细介绍《文心雕龙》及其作者的理论背景,特别强调刘勰的古典主义和有机统一性,并对风骨作了专门的阐述。中英文对照本在文尾特设了词汇表,将《文心雕龙》中常出现的关键词的各种含义及例证一一列出,对后来的研究者有极大的帮助。总的来说,施友忠先生在翻译过程中指出了《文心雕龙》的整体性结构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二、施友忠译本受到的评论

施友忠的翻译是《文心雕龙》的第一个全译本,对《文心雕龙》的海外传播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此后各国学者纷纷开始《文心雕龙》的翻译和研究。此译本一出,《哈佛亚洲研究学刊》(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亚洲艺术》(Artibus Asiae)、《美国东方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等纷纷登发了书评。这些书评或从翻译技巧的角度对《文心雕龙》的语言进行评价,或从汉学研究的角度讨论《文心雕龙》的要义,显然是英语世界《文心雕龙 》研究的重要部分,在此择要列出。

第一,海陶玮的书评。

施友忠英译本出版不久,汉学家海陶玮(James R. Hightower)首先在《哈佛亚洲研究学刊》(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上发表了一篇书评。在此书评中,海陶玮首先指出《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施氏此译为《文心雕龙》第一个全译本,当时连现代汉语和日语的全译本都还没有,英文的全译本自然绝非易事。但是,海氏对施氏的翻译并不满意,甚至对译者提出了颇为苛刻的批评。海氏认为,《文心雕龙》不仅是一部有影响的文学理论巨著,其本身精致的语言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的翻译必然十分艰辛。他认为施氏在翻译时忽略了目标读者的定位,缺乏严肃的态度,因此其翻译不论对非专业读者或专业读者而言,都存在不少纰漏。

首先,海氏认为施译的前言部分存在不少问题。尽管施友忠对《文心雕龙》以前的文学传统作了简单的梳理,他有关诗的道德说教意义的论点却是值得商榷的。此外,施友忠将刘勰称为“经(古)典主义者”(Classicist),并在介绍中运用了“现实主义”(realism)、“古典主义”(classicism)等西方文艺理论术语,又没有做明确的解释,海陶玮认为这种做法可能误导普通读者,同时也会遭到专家质疑,实在欠佳。其实,以西方术语来解释中国文论,施友忠也是实出无奈。当时海外汉学研究仅限于寥寥几个专家,中国文学研究还缺少必要的话语环境,常需借助西方强势话语的核心词汇。当然,这种做法也必然使翻译的质量大打折扣。但是,施友忠之后的不少学者纷纷采用“经典主义”一词来阐释刘勰对文学创作的态度,有的完全利用其传统意义,有的则配合中国文学传统自抒新意。这说明施友忠的观点对后来学者有很大的影响。公正地说,这影响并非完全消极。

此外,海陶玮对施友忠《序志》一篇的翻译细节提出疑问,重点落在刘勰对“文心”和“雕龙”的解释上。他认为,从刘勰原文来看,“文心”的焦点应该落在“心”上,第一句话“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实暗合陆机《文赋》,而后的“涓子琴心”和“王孙巧心”是对标题中“文心”意义的补充。而施友忠对第一句话的翻译为“The literary mind is that mind which strives after literary forms”,解释的意义不大,并不能真实反应刘勰的用心。另外,施友忠对“巧心”的翻译也有问题,他翻译为“the artistic mind”,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与艺术相关的内容。事实上,《汉书?艺文志》把《巧心》放在儒学书籍目录中,这部著作很有可能是讲统治者亲民治国之道的。虽然施友忠在文后对“琴心”、“巧心”加了注,却并不详实,对理解文意没有多大用处。施友忠关于“雕龙奭”的注释也令海陶玮感到不满。施友忠在注释中说,邹奭跟随邹衍的写作风格,其雕饰的文辞似“雕龙”(the carving of dragons’ patterns),故被称为“雕龙奭”。海陶玮认为这同样会给读者带来误解,因为刘勰所谓的“雕龙”就是指有所雕饰的美好文辞,之所以提出“岂取邹奭之群言雕龙也”,是为了区分他心中的雕龙和邹奭过分繁缛的文辞的差异。施友忠的注释反而会使读者发问:既然刘勰鄙视“雕龙”的形式,为什么还要用“雕龙”作为标题呢?其实,关于《文心雕龙》一书标题的理解,历来为学者们争论不休。有人理解为偏正结构,有人以为乃并列结构。施友忠此处的翻译疑为并列结构,只是前半截用意译的成分多些,后半截直译的成分多些,结果导致两部分意义不是很对称,其中一些重要的信息可能被忽略。按照海陶玮的看法,施友忠在注释中对“文心”和“雕龙”的解释并不准确,容易误导读者。

总的来说,海陶玮认为施友忠的翻译勇气可嘉,但是质量却有待改善。因为对《文心雕龙》这样的作品而言,一部好的翻译也应该是好的注评。当然,评论者的眼光往往近于苛刻,对第一部翻译我们也难责备求全。即使是海陶玮自己也承认《文心雕龙》是有名的难懂(notoriously difficult),这部翻译已经让英语读者受益匪浅了。

第二,霍克斯的书评。

紧接着,霍克斯(David Hawks)于1960年在《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上发表了看法。霍克斯本人作为一个严肃的翻译家,对翻译之艰难深有感触,所做的评论或许更为公允。霍克斯意识到中国文论研究在海外的繁荣得益于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关注,而《文心雕龙》的英译本无疑填补了海外中国文论研究的一个空白。

霍克斯拿出休斯(E.R. Hughs)对《原道》的选译与施氏的翻译作比较,认为后者显然比较圆润,更具可读性。然而,霍克斯似乎也很关心译著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他认为对《文心雕龙》英译感兴趣的人除了少数汉学专家外,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对中国文学所知不多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因此译文中人名应当尽量一致。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人的称谓相当复杂,有名、字、号等多种形式,刘勰在行文中采用不同的形式,有时候有个人感情或评价的微妙变化,有时候只是出于音韵或排比的需要。翻译人名时究竟应当遵循原作,还是尽量简化,应该视不同情况而定。霍克斯作为翻译大家,首先考虑的是读者的反应,自然有其道理,但是当人名差异有特别含义时,似乎还是应当有所斟酌。关于这些具体翻译技术的讨论,本书将在之后的章节中作详细分述。

此外,霍克斯也认为施友忠近40页的介绍不够全面。虽然施友忠梳理了刘勰以前的文学批评传统,对刘勰本人所处的时代以及同代文人的情况却几乎只字不提,这显然不利于读者了解刘勰的成就以及《文心雕龙》这一作品的独特性。施友忠在写前言介绍时,面对的是英文读者,心中却不自觉地以中文读者的标准来要求英文读者,因此会忽略一些问题。霍克斯的这一观点,再次反映了他对目标读者群的关注与体贴。

作为深谙翻译之道的汉学家,霍克斯提出译文章节的标题应当尽量做到准确清晰。他认为施友忠对一些标题和关键词的处理不尽如人意。比如《风骨》篇被译为“The Wind and the Bone”,对于缺乏中国文化语境的人来说就会显得莫名其妙。关键词的讨论又是翻译中必然碰到的重要问题,这里不能尽述。以《风骨》篇为例,尽管施友忠在标题后括号内附有拼音“Fengku”,在正文中却直接用到“Wind”和“Bone”的字样。前者在英语中可以是气流运动所产生的自然现象“风”,还可以作动词“缠绕”、“蜿蜒”等用,英文读者看到此字样很难像中文读者看到汉字“风”时能产生种种相关联想,比如民风、风雅、高风亮节等,因此,随意使用这样的语词来翻译,无疑会给潜在的英语读者带来极大的困难。不过,霍克斯大概没料到,“Wind and Bone”的用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的英文读者看到“Wind”和“Bone”时,很有可能会联想到“风骨”这一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特殊概念。由此看来,翻译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与接受的过程。通过翻译,源语的文化背景往往能够逐步渗透到目标语的文化语境中去。

很显然,海陶玮以汉学家的标准来要求作者,因此重视的是作者对原著的了解和译作的学术水准;霍克斯作为翻译家,则更侧重于翻译技术层面的问题,关心的是读者的接受问题。

第三,侯思孟的书评。

同时期发表的还有汉学家侯思孟(Donald Holzman)在《亚洲艺术》(Artibus Asiae)的书评Holzman, Donald. “。侯思孟同样承认作为《文心雕龙》的第一部英文全译本,施友忠的译本着实不易,但是仍指出该译本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侯思孟也认为英文译本书名的处理不妥。他认为原文意思很明显,能够看出全书主旨,而英文名字却意思含糊,让人有些不知所云。侯思孟认为雕龙译作“巴洛克式的雕琢”(Baroque Ornaments)更为贴近原意。为了说明此译法的合理性,同时也为了反驳施氏将刘勰概括为“古典主义者”的说法,侯思孟花了不少篇幅对刘勰生平及时代进行介绍,进而提出《文心雕龙》是时代的产物,刘勰想要做的正是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绮丽文风。尽管这一说法和大多数评论者相左,侯思孟对施氏开篇中“文”的翻译所提出的问题却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后来不少学者对《文心雕龙》中“文”一字作了专门的研究,正是出于对此关键词的重视。

侯思孟指出,《文心雕龙》一书结构十分清晰,除了前四章开篇外(这种划分方法与不少学者相异),前半部分讲文体,后半部分讲文学的创作和修辞问题及其他散论。从全书看来,刘勰确实想要讨论文学理论问题,然而他为了达到情感与修辞之间的平衡,不得不克制自己对丽文的偏好,不断在作者心理(文心)和自己采用的修辞方式(雕龙)之间跳跃,其评论对象往往从作品滑向作者,难以提出真正有建设性的客观理论。侯思孟这一看法,点出了中国早期文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文、人同体”。文如其人一向是中国评论家评论文章时的重要准则,同时也点明了偏重作者的中国文论传统与偏重作品的西方文论传统之不同。

此外,侯思孟对翻译的准确性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核实原文内容、参考历史文献和校注资料等,这些对后来的翻译者应该有所帮助。

第四、柳无忌的书评。

同类推荐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高原的记忆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高原的记忆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高原的记忆》中每个故事书写着真实,每份感情充满着真切,每份情感倾吐着真诚,于朴实无华中彰显为人做事、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和领导智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勤学好思、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大胆负责、勇于创新的胆识魄力……走进书中,满心感触;合上书页,发人深思。
  •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草原生灵笔记

    草原生灵笔记

    本书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是能让现代都市人开启心灵秘境的神奇“密码本”,是能让草原生命永驻心灵深处的一捧“圣水”。草原赋予了作者无限宽广的胸怀,让作者引领读者走进草原的怀抱;作者赋予了草原阳刚绵长的精神,让草原感染读者敞开闭塞的心路。一个个感人的草原故事,一个个动人的草原生灵,在不经意间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草原的辽阔、草原人的爱就这样进入了人的心海,挥之不去。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热门推荐
  • 天才皇妃,买一送一

    天才皇妃,买一送一

    她是万能天才少女,科学家们引以为傲的成功实验品,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被炸死,离奇穿越到一具赤果裸的身体里。这位正是慕容家的大小姐,在这个以实力为尊、阴谋当道的世界里,慕容大小姐却连最基本的玄功都不会,更可气得是,见了男人她就垂涎欲滴的犯起花痴,除了她爹慕容枫以外,慕容家的任何一个人都把她当成了调侃的对象。心狠舌毒的二姨娘,口蜜腹剑的三姨娘,同父异母的四个妹妹,还有那些觊觎他们慕容家庞大家业的人。现代天才少女是何许人也?她可是拥有最最优良的基因,受过最最精锐的训练,她的人生座右铭:挡路者,杀无赦!【片断一】丫环:小姐,您的肚子怎么越来越大了?瀛雪:应该是怀孕了吧!(漫不经心的翻阅着书,云淡风轻)丫环:……(张大嘴巴,瞪大眼睛,下巴快要掉下去了!)【片断二】产婆:慕容老爷,大小姐生…生了(欲言又止)慕容枫:是男是女(一脸紧张)产婆:是个小少爷。(怯怯地)慕容枫:好,好,我慕容家终于生出了个带把的。(欣喜若狂)产婆:可是…他长得…有点奇怪。(吱吱唔唔)慕容枫:只要是带把的就行,我慕容家总算有后了。(依然沉浸在欣喜中)【片断三】玺儿:娘亲,为什么外面的人都说我是妖孽?瀛雪:那是因为他们妒忌你。玺儿:可是…为什么只有我是紫瞳?瀛雪:这也正是他们妒忌你的原因。【片断四】丫环:小姐,有个男人送来了好多金银珠宝,他说…是小少爷的爹。(慌张的跑进来)瀛雪:珠宝留下,让他走。(优雅的轻啜一口茗茶,一脸平静。)丫环:可是(欲言又止的模样)玺儿:可是他长得很帅对不对?青鸾姐姐呀,娘说过,长得越帅的男人越靠不住!不要被表面所迷惑,要学会淡定(四岁的粉嫩小童语重心长的劝导声)丫环:是,小少爷。(耷拉着脑袋,懦懦的望了一眼那个粉嫩的小男人。)【此文美男多多,过程略NP,结局一对一,幽默诙谐,偶尔腹黑。】推荐自己新文:《强宠——画皮丑后》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强吻小小小老婆》推荐好友佳作:《重生——前妻买一送一》——乔茉児《穿越男兽国》——夭水无邪《市长夫人》——南宫晚晚《勾魂宠后》——尹爱儿《在后宫打牌的悠哉日子》——相濡以沫2012《兽性总裁的狂野娇妻》——夜神翼慕容瀛雪:由亲亲【蔚藍櫻】抱回家养!玺儿:由亲亲【笨笨2008】抱回家养!灵儿:由亲亲【笨笨2008】抱回家养!雪
  • 落跑千金:爵爷,要抱抱

    落跑千金:爵爷,要抱抱

    当了17年小可怜的秦晴,突然冒出个酷帅多金的“哥哥”,还说她是什么“公主”?管学习,管打扮,不让见男神,还动不动就打屁股。剥夺一个男人的监护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犯、错、误!“100块,勾引我哥,有X照再加100块!”在各路辣妹纷纷失败后,秦晴决定自己上了。“百里云沉,我期中考不及格,来打屁屁呀?喂喂,不是这样打的——”嘤嘤嘤,咬小手绢,说好的高冷、禁欲、X冷淡,都到哪里去了?!(新文《麻辣千金:大叔,宠我》已开,甜宠欢脱,敬请捧场~~)
  • 纪实故事

    纪实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雪舞冬临

    雪舞冬临

    她,善良贤淑。他,义薄云天。她,心若冰清。他,大权在握。他与她,冬樱树下始遇。她,天真活泼。他,帅气逼人。她,自立自强。他,逐鹿天下。他与她,轮回九世,过去红尘陌路。她是帝释天妃密公主月神嫦曦。他为普天释极端坐莲台参万世禅机阐灭菩提。这是一个真实的传说,讲述了太阳神帝俊与月神嫦曦下历凡尘,一场红尘惊梦,万年凡尘转世,历经冰河纪、轩辕纪、蛮荒纪三生三世殇,最后化为星辰,斗转日月,此生不悔!关于宿命、背离、爱情、毁灭及拥有的传说。大熊座也永恒地守护着北斗七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色流淌一片

    白色流淌一片

    在剧烈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小说人物跨越了漫长的30年。以主人公许佳明为视角,从希望、告别、成长、信仰、占有欲与梦想六个主题延生出六个人生阶段的故事,既相互牵连,又独立成篇,从一个个侧面展现了从八十年代至今的时代镜像。许佳明的一生不仅是一代人心灵图景的变迁史,更是让你读懂近30年来中国的入口。
  • 强宠之狼不爱羊

    强宠之狼不爱羊

    什么?!她掉下山崖没被摔死却被拍卖了?!楚未晞悲催的成为被挤下华山的第一人,本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可是现实告诉她这世界可没有那么简单!机器人?男多女少?男女比例1:100?还会被政府指定老公?这都是什么鬼啊!楚未晞大怒,那个买了她的将军还是殿下的!快点来解释一下啊!他温柔高贵,他彬彬有礼,他是将军手握兵权战无不胜,他是皇子手握政权权倾天下,他是整个星际最值钱的单身男人,他无条件的宠她、娶她对她有求必应还要和她生孩子。可是,他不爱她。本文绝不小白,女主外表呆萌实则坚强隐忍,走女渐强路线不是女王路线,喜欢的亲欢迎围观~
  •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是一部意蕴丰厚、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从新中国解放前夕,历经新中国成立后的“反右”、文革,一直到新时期这样一个历史时段中,煤炭工人邵士喜及儿子邵合作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在充满种种悖谬的历史境遇中展示了普通人的生存百态:他们或以“瞒和骗”、隐忍、溜须拍马等朴素的处世哲学顺应着悖谬的社会,或反其道而行。
  • 上海滩三贵妇

    上海滩三贵妇

    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叶,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军阀混战时期,上海已成为万国掠夺东方繁华之商埠,京城大帅府为攫取经济财富,在上海华界特设通商公署。署长安子益、厅长乔世景、沪东办事处主任路旷明,以京城大公子的一块地作诱饵以权谋私,最终因日租界的霸占而酿成悲剧。他们的三位太太石玉婵、田韵抒、许尚美为女子大学毕业的同窗好友,石玉婵是通俗教育委员会驻上海教育处副主任,田韵抒是报馆记者兼言情小说作家,许尚美是商务馆文秘,她们在享受官太太丰富的物质时,又对婚姻的牢笼抱怨和无奈,最后在经历了诸多的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后,各自的命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子益当了国大代表,石玉婵投奔革命;乔世景被枪杀,田韵抒悲愤欲绝……
  • 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如何打开对方心扉?如何让他人对你印象深刻?如何使他人心悦诚服地赞同自己?如何让双方情感顺着你的旨意发展?如何在不同场合将不同人物把握于掌指之间?如何让难对付之人为己所用答案尽在书中!人生就是一场心智的博弈,胜负的关键就看谁能操控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