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13年,在四川某个天下闻名的寺庙发生过两个小故事。那一天的下午三时,在大师的禅房里面,窗外是夏日炎炎有蝉噪,室内几个人在听禅说语。大师是三十多岁的住持,听众是大学老师出身的许量带队的资本之鹰的几位师生。大师用食指和中指并列组合为“乾坤指”叩打两下茶桌子,砰然着响,有一些自得地问:“诸位,你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他的普通话带上了四川自贡话的口音,显得很有意思。听大师问话,许量心道:我先来一个一问三不知吧,这也是给你这个大师的面子。
“不知。”许量欠身回答,态度是恭敬不如从命。
“这里通向中南海。”大师的回答让许量耳目一新,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文人雅斗。
这次,他通过领导介绍有幸登门拜访,自然是紧绷着身心挑战而来。这里是中国的四大名山之一的第一寺庙,还因为大师在不久之前千真万确地在寺庙里面接待过前任中央首长,他说这里通往中南海那是一点都不算过分。其他的师生只是点头颔首,沉默寡言地认真倾听许量和大师之间的片言只语,他们生怕遗留掉任何一句能够一叶知秋升华自己智慧的禅语。禅房里面,大师泡茶的动作行云流水,许量则目不转睛。
“诸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茶吗?”大师泡好油亮的茶水倾倒在洁白的茶杯里面,立刻热气腾腾。
“不知。”许老师继续说不知道,抿嘴一笑低头喝茶,茶水有一些滚烫的感觉在刺激他的嘴唇。
“这是来自峨眉山深处的野茶,人工采撷,每年只产四公斤。”大师的话让许量提前预知此时此刻师父无论说什么做什么,最终都是在卖茶。
大师在倒第三杯茶的时候,使用了一些技巧,他通过食指控制茶壶表面的小孔一开一合,那茶水就从小茶壶里面或缓或急地倾泻而出,颇有节奏感。等几个人的杯子都满了,许量没有带头去喝,大家都静候他的佳音。大师见多识广、阅人无数,如果不是行内的人介绍这个许量有钱有势,他是不会如此高规格地接待这一行人的。
许量不喝茶,大师就不说话。两人僵持的时光,四周寂静,无声胜有声。在座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他们在用心斗法。最后,主动认输的是俗人许量,当他拿起茶杯,忍住烫伤的可能性把茶汤一饮而尽的时候,大师又问:“诸位,你们知道这茶多少钱吗?”
许量立刻回答:“无价。”他说这话很有技巧,心想:你要卖茶给我,我不买的最佳办法就是让这茶成为无价之宝,既然无价,你怎么卖?我又怎么买?
虽然,许总说了“无价”,也就是不想交易。大师停顿一下,还是执拗地把右手食指指向天空说:“十万。”再把乾坤指打开,形成一个“V”字形状,嘴里憋住的话也说完,“二两。”
喝茶不欢而散之后,2013年年底,天寒地冻,人心思春之际,意犹未尽的许量又带了一个朋友吕佛铭再去拜访大师。地点还是在大师禅房。这次,他们不论古今中外历史,不谈佛、道、俗三家之事,大师提到了想与商人许量合作项目,那就是做寺庙在网上的烧香拜佛的收费网站。许量尽可能用微笑表达不悦,说:“大师,您有所不知,此生,我有所为有所不为,许量即便是穷死也不会赚佛财和得阴财!”
佛铭是旁观者清,他只听不说话,懒得喝茶。
大师傲然问:“难道许老师认为我是唯利是图之徒?”
挥挥手,力道很大,许量不屑地说:“我并没有这样明说。”袍哥人家,快人快语,他的潜台词昭然若揭。
大师叹口气道:“这信仰是需要金钱去维护的。你们看看这偌大的寺庙的维修,每一年需要多少钱?这道场需要几百人参与和看护,钱从何来?我们还要做布施和救助,这些善行难道只依靠吃斋念经就行了吗?我是佛门中人,再多的金钱对我有何用处?我知道你们会把我的经商行为看成是大逆不道,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许量赶紧努力纠正心中的误解,心情古怪,表情复杂。等他道完歉,大师看看吕老师,许量微笑道:“大师,您有话就讲。这吕老师不是外人,他叫吕佛铭,自然是与佛有缘之人。”低旁观者清的头颅,佛铭立刻配合地来了一句话:“阿弥陀佛!”态度极其虔诚。
端起茶杯却不喝茶,大师叹气道:“我从小入寺庙,不懂得商场原理。”
许量也不喝茶,举一下茶杯齐眉表示了敬意,他叹气道:“我却唯利是图太久,太想宁静以致远。”
大家端坐,寂静无声。看见了禅房里面那套成色可以做展品的金丝楠圈椅精品,佛铭笑而不语。
“我不想叫你许老师。”大师直言不讳的这话让许量立刻回答:“大师,您可以叫我许量或者许总。”
大师摇摇头,很真诚地说:“我想叫您一声大哥。”
佛铭和许量心中有被震撼的感觉,大师解释道:“发了一个宏愿,我想去峨眉山的后山建一座庙,缺钱。”许量点点头,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表达了做人都很难的感悟。喝了大师泡的茶,再反客为主地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他这才说:“那我也不叫你大师了,只要没有外人,就叫你兄弟吧。”
许量不想捐款,但也要交代一句话:“兄弟,我们做什么生意不重要,每一样生意都有人赚钱有人亏本,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生意的哲学和方法论。我给你一个方法,你就可以赚更多的钱去践行心愿。”
窗外的梅花在寒风中盛开,朵朵花开生机勃勃;室内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妙语生辉。佛铭颔首微笑不语,好像看到而不是闻到了梅花无形的香味。他和大师都在洗耳恭听许量的语录。
仰头再喝一杯茶,温暖心窝之后,许量把上次他和大师的对话一字一句地复述了一遍,他的记忆力是立体感十足,把对话连带场景和情景、意境刻画得一清二楚。大师点头对佛铭确认了他说的故事真实可靠一字不差。佛铭微闭双眼,听许老师又说:“现在,我们把说过的三段对话倒过来再说一次,记住,复述要一字不差。”
于是,大师在回忆中倒叙道:“诸位,你们知道这茶多少钱吗?”
许量说:“无价。”
大师说:“十万,二两。”这次,他不用手比画动作。
许量解释道:“大师这样说,我会觉得这茶有点贵。”
佛铭耸耸肩,他用手势催着许量和大师继续描绘过去。
“诸位,知道这茶是什么茶吗?”
“不知。”
“峨眉山野茶。”
微笑一下,许量挑明了当时他的心意:“当大师说这是峨眉山采撷的野茶的时候,我会觉得这茶有点意思。特别是知道每一年只有四公斤的茶叶产量的时候,我有可能会买,因为这是大师做茶的品质,如此珍贵的限量版。特别是大师的第一段对话是说明这里能够通往中南海的人脉之际,那我就一定会购买了。尽管我不想攀龙附凤,但也是不会拒绝和高层在信仰之地的寺庙建立某一种情感联系的。从商业上来说,大师原来的话是市场营销之术,倒过来说之后,才是金融资本的奥妙,这两个行业隔行如隔山。”
三人听完,忍不住都笑了。在笑声中,他们才发现这个世界可笑之人、可笑之事居然有这么多。他们的笑声高低音错落有致,笑容看起来都差不多,只是他们心中的感觉却是错综复杂、天壤之别。
在此,作者就不再赘述了,因为文字乏力,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居心叵测难以言状。从这本书开始,我又将讲述一些关于金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