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曩昔在湖湘,尝以《求不是斋诗话》十余则叩问于先师廉秋刘公之门。师诲曰:人生年少,可以纵情为歌诗,不可以轻易言诗话。余初不甚解,及年逾知命,始有所悟。盖歌诗可凭一时才气为之,诗话则必得饱经磨砺、识透炎凉而后始可言也。
自先师逝后数十年间,余旅食四方,采诗、讲诗、教诗、赏诗,杂著虽多,然未敢有以“诗话”名之者[1]。
客岁老友国钦王君过穗,茗叙于白云山。言及当下诗坛情状,深以风雅式微、浮华日甚为忧。因把余手曰:“兄多年来讲学撰文,四方布道,大有功德于吟坛;然述作之精彩,仅散见于各处,未集中于一编,宁不憾耶?弟今来,特为敝社约稿耳;倘得散珠成串,荐向诗友,当可稍匡风气,普惠后生。”言讫,面含微笑,目放精光,已不容余推谢矣。事遂讲定。
王君归去不越月,余即拣箧中零散之作辑为一编以寄之。其内容无外乎创作闲谈、诗界趣闻、名篇赏析、课堂讲义……事非记一时,文不同一体,美其名曰《忆雪堂讲诗录》。
芜稿寄达,竟蒙国钦首肯。不唯提出诸多灼见,更于“讲诗录”之上,另冠书名《步入诗词殿堂之门径》。一名之赐,顿使拙编大为生色。遨何人哉,蒙故人推重如许,晚岁得以此书梓行世间,亦可告慰先师于地下矣。
戊戌春暮明非熊东遨识于忆雪堂
注释
[1]拙作《求不是斋诗话》,至耳顺后始为补足,以合著形式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