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一直,是以形意拳应敌,这形意拳,本来就是循天地之大端,与造化之原理,而创造出来的。
形意拳的创造者,认为天地万物,本来生于无知,而形意之成,也本于无意。
从无意至极,而生出有意,意诚心正,再至于静,静极而生动,动而震贯通百骸,是所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
因此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
有一句话叫做“养吾浩然之气”,这修养正气,正是形意拳之原理,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
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
刚柔相济,才是乾坤之道。
在旧时代以前,传授手搏之术,多以心法口授,而少于书面记载,使得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
形意拳涵养正气为先,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修身之术,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强身之捷径。
十二形实际上,暗藏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中,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使精神入体。
如果能够长期习练,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虽然是普通人习练的一种拳术,但是却与道相合。
比如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
形意拳要求,不可以偏好某一项能力,如果专门求力,则凝滞不灵,专门求重,则沉重不活,专门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果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
这其实与修真者,修炼时的状态,几乎一致了。
常乐以前闲时,也曾经对这拳,有过比较细致的研究。
此拳有三害,必须切忌,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
如果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疆硬,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哪里,则哪里生病。
练努气时,太刚则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等疾。
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不能够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
谨忌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心实腹,而道心生,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此拳有个比方,说天地相距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吸百脉皆开,一呼百脉皆闭。
常乐当然知道,这个比方是错误的,但是也不得不说,这个比方,有利于行功练拳。
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
初级道理是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可谓练精化气之功夫。
二节道理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可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
三节道理,于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息,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
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
明劲,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
暗劲,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于内。
化劲,无形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化。
这三步功夫,是练此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可谓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以此性命双修。
易骨者为明劲。
身体动转必须顺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这是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劲。
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这是二步功夫。
易髓者化劲。
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其根,这是三步功夫。
此拳又讲人身七拳,为头、肩、肘、胯、膝、足、手七处,处处可为拳。
形意拳出手,讲八字诀,斩为劈拳,截为钻拳,裹为横拳,跨为崩拳,挑为践拳、燕形,顶为炮拳,云为鼍形,领为蛇形。
而五行则为,金、木、水、火、土。
人体内有五脏,外有五官,都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五行是隐于内者。
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处于外。
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可变化无穷。
五行相克,取其为破他人之手势。
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
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
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这就已经是,沾了炼气修真的边了。
坚实其内,整饰其外,这是形意拳的规则。
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都是从太极分散而来。
太极,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
意,心之所发。
人为万象之灵,能通感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
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明白这个道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皆可默悟。
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
内外如一,谓之六合。
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与右肩相合,右者与左也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合,肾与骨合。
总而言之,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
常乐以前,只是会练,但并没有专门,以此拳和人交手过,有些东西,其实并没有搞明白。
但是现在,与光头少女交手,将拳技一一施展出来,却是将这拳里,一些以前没弄懂的东西,全都给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