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12800000011

第11章

下个星期天,牧师准备到会客室午睡——他生活中的一切行动都是按部就班,照仪式办事的──而凯里太太正要上楼时,菲利普问:

“不允许我玩耍,那我干什么呢?”

“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安静地坐着吗?”

“我不可能一动不动地一直坐到用茶点的时候呀。”

凯里先生望了望窗外,天气又阴又冷,他不能打发菲利普上花园玩。

“我知道你可以做什么了,你可以把今天的短祷文背熟。”

他从小风琴上拿出祷告人用的祈祷书,一直翻到他要找的那一页。

“这一段不长,如果到我进来用茶点的时候你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你就可以吃我的蛋尖。”

凯里太太把菲利普的椅子移到餐桌旁──他们已经给他买了一张高脚椅子──把祈祷书放在他面前。

“撒旦差闲汉,欲把坏事干。”凯里先生说。

他给炉子添了一些煤,以便他进来用茶点时炉火更旺,然后走进会客室。他松开衣领,整理好坐垫,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凯里太太心想会客室有点冷,就从门厅拿来一条毯子,盖在他的腿上,并把他的双足裹起来,然后拉上窗帘,这样光线不至于刺眼。看到他已闭上眼睛,她这才蹑手蹑脚地走出房去。牧师今天心绪平静,过了十几分钟就睡着了,还微微打着呼噜。

那天是主显节后的第六个星期天,祷文的开头是:“主啊,你的圣子已表明他可以摧毁魔鬼的妖术,把我们都变成耶稣基督,变成上帝的后嗣。”菲利普看完,不解其意,他开始念出声来,但有很多地方看不懂,句子的结构也很奇怪,他脑子里只能装一两行。他的注意力一直集中不起来,四周沿墙的那一行行的果树,其中一根长树枝又时时敲打着窗上的玻璃,羊群在花园那边的草地上木然地吃草。他的脑子好像打了结似的。当他意识到要是到了用茶点时间他无法记熟祷文时,他恐慌起来了。他不停地快速低声念着。他并不打算理解,只想像鹦鹉学舌似的硬记。

凯里太太那天下午睡不着,到了四点钟,她再也躺不下去了,就下楼来,她想听听菲利普念祷文,以便他念给伯父听时不至于念错。这样,他伯父一定会很高兴。他将会明白这孩子的心是纯正的。然而当她来到餐室门口正待进去时,她听到哭声,立即止步,心怦怦直跳,顿了一下,她又回转身,悄悄地走出正门,绕屋一圈,一直来到餐室窗前,小心地往里张望。菲利普还是坐在她给他安置的椅子上,可是两手却抱着头伏在桌上,一个劲儿地抽泣着。她看到他的肩膀因哽咽而上下颤动着。凯里太太吓坏了,过去总觉得这孩子似乎很能自制,她还不曾见他哭过。现在她领悟到他的镇定是羞于显露自己的感情:他躲起来偷偷地哭泣呢!

她也顾不得丈夫被唤醒会不高兴,一下冲进了会客室。“威廉,威廉,”她喊,“那孩子哭得好伤心。”

凯里先生双腿挣开毯子,坐了起来。

“为什么哭?”

“我不知道……哎,威廉,我们不能让孩子受委屈,你认为这是我们的过错吗?要是我们有孩子,我们就懂得该怎么办了。”

凯里先生茫然地看着她,他感到特别束手无策。

“该不会是因为我叫他背祷文而哭的吧!那还不到十行呢。”

“威廉,我拿一些图画书给他看行吗?有一些关于圣地的图画书。那里面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吧?”

“好吧,我不反对。”

凯里太太进了书房。搜集图书是凯里先生唯一热心的事。他每次上特坎伯雷总要在旧书店花一两个小时。回来时总是带回四五本发霉的旧书。他并不读,他早已没有阅读的习惯了。但是他喜欢翻翻书,假如有插图就看插图,要不就修补封皮。他喜欢下雨天,这样可以不受良心谴责地待在家里,整个下午使用一个胶水锅和蛋白修补一些破旧的四开本的俄国皮革封面。他有好几本这种附有版画的古代游记。凯里太太立即翻出两本描绘圣地巴勒斯坦的书。到了门口她有意咳嗽了一声,以让菲利普有时间镇定一下。她想要是贸然进去,他正在哭,那会丢他的脸的。接着她又把门把手拉得咔嗒咔嗒响,她进去时菲利普已在全神贯注地读祷文,双手遮住眼睛,不让她看出他刚哭过。

“祷文会背了吗?”她问。

他没马上回答。她觉得,他因刚哭过,生怕一讲话,声音难免会露馅儿。她一时非常为难。

“我背不出来。”他喘着气,终于开口了。

“嗳,那不要紧,”她说,“你不用背,我拿一些图画书给你看。来,坐在我膝上,我们一块看。”

菲利普滑下他那张高椅子,瘸着脚向她走去,眼睛朝下看,不让她看到自己的眼睛。她双手搂住了他。

“瞧,”她说,“这就是耶稣基督的诞生地。”

她给他看一座东方的城市,城中有平屋顶、圆顶建筑和伊斯兰教寺院的尖塔,图画的前景是一排棕榈树,有两个阿拉伯人和几峰骆驼在树下歇息。菲利普把手放在图画上抚摩着,好像他想摸到画上的屋子和游牧民的宽松的衣衫似的。

“念一念,看里面说什么。”他央求道。

凯里夫人以平淡的声音念着对面一页的文字。它是对19世纪30年代的一些东方旅行者的浪漫生活的描述,语言也许有些夸大,却富有甜蜜的感情,东方就是以这种感情,诞生出继拜伦和夏多布里昂之后的一代人。过了一会儿,菲利普打断她的话:

“我想看另一张画。”

玛丽·安走进来,凯里太太站起来帮她铺桌。这时菲利普手拿着图画书,赶紧浏览了一下插图。伯母费了好大的劲才说服他放下图画书出来用茶点。他已忘了费劲背祷文的苦恼,也忘了自己的眼泪。第二天下雨,他又要看那本书,凯里太太高兴地给他了。凯里太太和丈夫一块商量菲利普的前程时,才发现他俩都希望他当牧师。他对描述耶稣诞生的圣地的书如此热心,这似乎是个好兆头。看起来这孩子的心好像很自然地专注于神圣的东西。但一两天后,他又要求看更多的书。凯里先生把他领进书房,让他看那个他收藏插图书籍的书架,并替他挑了一本介绍罗马的书。菲利普贪婪地拿走了,里面的插图引人入胜。他认真阅读版画前后的文字,弄清图画的内容。不久,书籍取代了他对玩具的一切兴趣。

有时身边没人时,他便自己把书拿出来。他脑海里的第一个印象是东方城池,因此他最感兴趣的是描写地中海东部诸国和岛屿的书籍。看到关于伊斯兰教寺院和华丽的宫殿的图画,他的心就激动得怦怦直跳。有一本关于君士坦丁堡的书中的一幅画,特别能唤起他的想象力,这幅画叫《千柱厅》。它是一个拜占庭式的天然水池,经人们想象,它竟成了一种神奇浩瀚的大湖。他读到的那个传说是这样的:有一条小船总是停泊在入口处,引诱易上钩的莽汉,而那些冒险进入黑暗中的游人,就再也见不到影子了。菲利普不晓得这条船是永远绕过一道道圆柱走廊继续前进呢,还是终于找到了一座奇怪的大厦。

有一天,他碰到好运气,发现了莱恩翻译的《一千零一夜》。他一下子被那些插图迷住了,接着开始阅读。首先看关于妖术的故事,然后读其他各篇。凡是他喜欢的,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他东西,他全置之度外了。他忘掉了周围生活的一切,连吃饭也姗姗来迟。他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习惯──读书的习惯。他还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来就为生活上的一切痛苦提供了一个避难所;他也没有意识到他正在创造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世界使现实的世界成为痛苦、失望的源泉。不久,他又开始阅读其他书籍了。他的脑子是早熟的。伯父和伯母看到他专心致志的,既无忧无虑又不吵闹,就都放心了。凯里先生书多得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由于他几乎不看书,因此也忘了因便宜而不时买回的一大堆奇怪的书:在布道与训诫、游记、圣人圣父传、教会史话中,偶尔也夹杂了一些旧小说。这些也终于被菲利普发现了。他根据书名来选择,他看的第一本是《兰开夏女巫》,接着读《令人钦佩的克里奇顿》,然后又读了许多别的。每当他读到书里描写两个孤独的旅行者骑着马沿着极深的峡谷的边缘行进时,他就觉得自己安然无恙。

夏天到了,一位老水手出身的花匠替他做了一张吊床,挂在垂柳枝干上。他在这儿长时间地躺着,到教区住宅来的人谁也看不见他。他在这里读书,醉心地读书。光阴流逝,现在是七月底,八月接踵而至。每逢星期天教堂里挤满了陌生人,做礼拜时的捐款,总数常常达到两镑。在此期间,牧师和凯里太太轻易不走出花园。因为他们不喜欢陌生人的面孔。他们厌恶那些从伦敦来的游客。牧师住宅对面的房子,被一位先生租了六个星期。他带来两个男孩,递来名片问菲利普是否愿意和他家的孩子玩。但凯里太太婉言谢绝了。她生怕菲利普被伦敦来的孩子带坏了。他将来要当牧师,因此有必要保持纯洁。她喜欢把他看成是幼小的撒母耳[1]。

注释

[1]撒母耳是《圣经》中的人物:希伯来先知和法官。

同类推荐
  • 此时此刻,即是最好的时光

    此时此刻,即是最好的时光

    这本随笔集收录了三十多篇作者近两年写下的文字,内容是基于经历过的人和事进行再加工和剖析,尤其是在内心世界和人性方面进行了深度刻画。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对心灵故乡的探索显得特别重要,在繁复的生活和工作中体会到发自心底的温暖。
  • 搏杀西伯利亚

    搏杀西伯利亚

    钟伟是乘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专列到达莫斯科的。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一帮先知先觉的中国人把生意做到了莫斯科。这帮人被戏称为“国际倒爷”。挣钱的示范效应,促使不少人加入到倒爷的行列,钟伟就是这样入伙的。启程了,在列车上他很少与人交往,冷冷的面孔、冷冷的目光,都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难怪一帮北京的倒爷在背后议论:这主哪像作生意的,倒像是来寻仇的冷面杀手。钟伟随众人住进了一家二层楼的中国旅馆,刚安顿好,天已经黑透了。钟伟这是第一次到莫斯科,也是第一次做生意,心里总觉得没数。他住在二楼最里面的一间屋子。
  • 男孩的雨

    男孩的雨

    待农用车完全消失在了雨幕中后,五龙和树生才安静了下来,他们仰头一齐注视着不远处的那座山峰——在暴雨中,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颗马头,仰天长啸,马鬃飞扬。虽然还看不见,但他们知道它就在那儿,在山脚下。山这边有一个小村子,叫上马村;山那边也有一个小村子,叫下马村。那是他们的家。“天亮了,暴雨来了,一只大鸟回家了,灰啊灰啊回家了。”
  • 谁是爱尔兰人?

    谁是爱尔兰人?

    小说讲述了六十八岁的华裔老奶奶四世同堂的故事。她母亲仍然用中草药治疗关节炎,她女儿不会讲汉语,早已融入美国社会、担任银行经理、嫁给爱尔兰人约翰·谢伊。老奶奶看女婿不顺眼,却对混血孙女索菲亚抱着中国式老人子孙绵延的爱,但索菲亚从不觉得那个遥远模糊的过去与她有什么关系。老奶奶试图运用“棒头出孝子”的绝技,被女婿阻止,但她终于成功地将中国式美食、服装和使用筷子的绝技传递给孩子。
  • 痴人妄想录

    痴人妄想录

    L十九岁的时候就从学校毕了业。经由朋友介绍,他找了一份短期工,头一次领到工资的那天,他觉得自己是真正成年了。十九岁的L,是个有大志的人,所以他看不上周遭的无数人。同事,邻里,甚至亲友。他每日从巷子里走过时,手上总是捧着一本书。他走路低头,神色只在盯着书上的某处,偶尔撞到了人,他也不道歉,因为别人先来斥责他了,骂他小子,长没长眼睛?他不回口,但心里很恼火,等骂的人过去时他才觉得需要反抗,可是他找不到反抗的言辞。他对着墙发狠,我操你娘!骂的是粗口。他觉得自己的面目污秽不堪。以后稍稍习惯了。
热门推荐
  • 第一学院:过招优质校草

    第一学院:过招优质校草

    传闻铭贤高中新开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特别之处在于一半人数为中考成绩全市顺数15名与中考成绩全市倒数15名!实力悬殊之大可想而知,当众人口中的一群好学生遇上一群坏学生的时候,到底会为这个班级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是灾难,还是重生!当冷傲的NO.1遇上乐观的lastone时,到底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世界思想与教育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思想与教育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有的人经常会没来由地感到害怕;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伤心;对某些图案、物品感到恐惧;有些人则特别迷恋某个人或者某种东西;经常强迫性地做一些已经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会不断产生幻想和妄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出现一些令人感到咋舌又有趣的行为呢?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控制不住自己而表现出这些反常的症状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些症状背后是否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的身体中是否住着一个操纵一切的恶魔?
  • 近百年湖南学风

    近百年湖南学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喵探案

    仙喵探案

    作品摆摊营业,各位小哥哥小姐姐走过路过,瞧一瞧看一看。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空闲的捧个留场,喜欢的捧个情场。欢迎文明吐槽|????)っ?喜不喜欢没关系,看看热闹吐吐槽(?????)??
  • 星月学院:死神少女

    星月学院:死神少女

    她是星月学院的新生,是智商超高的低调天才,喜怒哀乐从不展颜。经常握着一颗画着白线的诡异黑石。他,妖娆绝美,魅惑如妖皇。他,冷清如月,神秘如谪仙。他,冷酷凌厉,嗜血如杀神。他,清风随和,阳光如君子。变幻莫测的任务等级,你争我夺的任务积分,阴谋突然展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

    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

    “全民健身体系”是一项宏伟的跨世纪国民健康促进工程。《全国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是从“全民健身体系”的视角,对“全民健身”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地探索。内容包括:从“全民健康体系”到“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环境分析,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简论等。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重逢:赖定宝宝他妈咪(全本)

    重逢:赖定宝宝他妈咪(全本)

    六年前,是他打开了她的心扉,学会了去爱。亦是他,让她紧闭了心房。六年后,再次相遇时,他对她已是陌生人,她现在的生活很平静很幸福,容不得他来打扰!六年前,她的死,带给他的是懊悔与伤痛!六年后,那一场宴会上她带给了他惊喜,却在转身后让他抓狂。该死的女人,竟然敢给他嫁人!!!他发誓,不管用什么手段,也要把她绑回身边!且看,冷酷狂妄的大总裁如何化身为无赖来追求所爱?已对他免疫的冰美人是如何奴役大总裁?这场无赖与冰美人,夹杂着情敌的几人爱情角逐究竟会如何?且锁定《重逢:赖定宝宝他妈咪》。炎炎新坑:妖孽横生:魅上嗜血僵尸http://m.wkkk.net/a/209087/幻情文,喜欢滴亲可以看看!
  • 《案例。》系列(第1辑)

    《案例。》系列(第1辑)

    围绕着德鲁克与通用汽车的这段案例公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然余音袅袅。在《公司的概念》1983年版本的跋记中,德鲁克仍然语带讥讽地写道:通用汽车公司的主管们不能接受我对管理学的基本观点,他们自诩为这门学科的急先锋,所以,他们完全不能接受《公司的概念》所贯穿的观念:管理首先是一种实践,虽然它与医学一样,把很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当作工具使用。一家伟大公司与一位伟大管理学家之间的这段案例风波已成前尘旧事,而对于所有的公司研究者而言,它所留给我们的却是争论焦点以外的另外一些启迪: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研究企业?在相互尊重与学术独立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平衡?
  • 网恋套牢了谁

    网恋套牢了谁

    一根电话线,两颗寂寞心,三更半夜里,十指传来情。可惜的是,有人在这场感情里认了真,有人没上心,有人更是心存祸心,而最终为这无疾而终的感情埋单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