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12800000006

第6章

菲利普和埃玛挥泪告别。但前往布莱克斯特伯尔的旅行使他高兴。当他到那儿时,他已随遇而安,且兴致勃勃。布莱克斯特伯尔离伦敦六十英里,把行李交给脚夫之后,凯里先生和菲利普一起步行到教区牧师住宅。他们步行不到五分钟就到了。菲利普一下记起了那扇门。门是红栅门,上面有五根栅栏,装有活动铰链,可向里向外开关,人吊在栅栏上可以前后摆动,只是不允许这样玩。他们穿过花园走到正门。这扇门只有来了客人或者星期天,或者特殊场合,例如当牧师上伦敦或从伦敦回来时才使用。平时人们使用边门。同时还有一个后门专供园丁、乞丐及流浪汉出入。这一幢房子相当大,黄砖、红顶,大约二十五年前以教堂建筑物的风格盖的。正门就像教堂的门廊,客厅的窗子是哥特式的。

凯里太太知道了他们是乘那趟列车来的,在客厅等候,留神开大门的咔嗒声。门一响,她就马上迎出去。

“那是路易莎伯母,”凯里先生看到她时说,“跑过去吻她一下。”

菲利普听话又非常别扭地拖着畸形脚跑过去。他跑了几步,又停下来。凯里太太和丈夫同龄,瘦小身材,脸上布满很深的皱纹,长着一双淡蓝色的眼睛。灰色的头发仍按年轻时的式样梳成一绺绺的小发卷。她穿一身黑衣服,一条金项链是她唯一的装饰,链上挂着一个十字架。她生性羞怯,说话声音柔和。

“你们步行回来的吗,威廉?”她一边吻着丈夫,一边以近乎责备的口吻说。

“我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回答,同时望了侄儿一眼。

“走路不碍事吧,菲利普?”她问孩子。

“我经常走路。”

他对他们的谈话感到有点奇怪。路易莎伯母招呼他进屋,他们进入门厅。厅里铺着红黄相间的花砖。花砖上交替印有四臂等长的十字架图案和耶稣画像。堂皇的楼梯直通门厅。这楼梯是用磨光的松木制成的,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这些松木是给教堂安装新座位时剩下的木料。栏杆上装饰着象征四个《福音书》的著者的寓意图案。

“我已叫人把屋里的炉子生好了,我想你们旅行后会感到冷的。”凯里太太说。

摆在门厅的是个黑色的大火炉,只有当天气很冷,牧师又患感冒时才生炉子。凯里太太感冒是不生炉子的。煤很贵。此外,女仆玛丽·安不喜欢到处都生炉子。要是他们想把所有的炉子都生着了,那就得再雇个女仆。冬天,凯里夫妇住在餐室,生一个炉子就够了。

夏天他们也改变不了这一习惯,仍住在餐室。因此,客厅只供凯里先生每星期天下午午睡用。但每星期六他书房得生炉子,以便他写布道词。

路易莎领菲利普上楼,让他看一间正面对着车道的小寝室。窗子前面有棵大树。菲利普现在记起来了,这棵树的树枝很低,因此可顺这些树枝爬得很高。

“小孩住小屋,”凯里太太说,“你独自睡不害怕吧?”

“不怕。”

他第一次上这儿时是和保姆一道来的,因此凯里太太不用为他操什么心。现在她看着他,心里有些放心不下。

“你自己会洗手吗?要不要我替你洗?”

“我自己会洗。”他坚定地回答。

“好,你下楼用茶点时我要检查你的手。”凯里太太说。

她对照料孩子的事一窍不通,决定接菲利普到布莱克斯特伯尔时,凯里太太对如何照料他想了许多。她急于想尽到自己的责任。现在他来了,她却和他一样羞怯。她希望他不吵闹,不粗野,因为她丈夫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凯里太太找了个借口,把菲利普独自留在楼上,过了一会儿,她又来敲门,在门外问他能否自己倒水,才放心地下楼按铃吩咐仆人上茶点。

餐室既宽敞又匀称,两边都有一排窗户,挂着沉重的红色棱纹平布窗帘。中间有张大方桌。另一头有一个显眼的装有镜子的红木餐具架。餐室的一角竖着一架小风琴。壁炉的两旁都摆着两张皮椅,皮面上盖有商标印戳,椅背上都罩有椅套。有扶手的被称为“丈夫椅”,没有扶手的被称为“妻子椅”。凯里太太从未坐在那张扶手椅上。她说她宁愿坐一张不太舒服的椅子,因为每天总有很多事要做,要是她的椅子也有扶手,坐起来舒服,她担心一时会舍不得离开的。

菲利普进来时,凯里先生正给炉子添煤。他对侄儿说,那两把火钳,其中一把又粗又光又亮,未使用的,称为“牧师”;另一把细得多的、明显经常用来拨火的称为“副牧师”。

“我们还等什么呢。”凯里先生说。

“我让玛丽·安给你煮个蛋,我想你一路辛苦,一定饿了。”

凯里太太认为从伦敦到布莱克斯特伯尔一路上会很累,她自己很少出门,因为每年只有三百镑收入,丈夫想到外地度假时,两个人的费用不够,就他一个人去了。他非常喜欢出席全国基督教大会,通常设法每年到伦敦一次。有一次他曾到巴黎参观展览,还到过瑞士两三次。玛丽·安端来鸡蛋,大家入席就座。

菲利普的椅子太矮了,凯里夫妇一时都不知所措。

“我给他垫几本书。”玛丽·安说。

她从小风琴上取下那本大开本的《圣经》和牧师祷告时经常用的祈祷书,把它们放到菲利普的椅子上。

“哎呀,威廉,他不能坐在《圣经》上。”凯里太太说,“你不会到书房拿一些书来吗?”

凯里先生对这个问题考虑了一会儿。

“我想,就这一回把祈祷书放在下面也没多大关系,玛丽·安,”他说,“英国国教祈祷书也是像我们一样的凡人写的,称不上是神圣的作者。”

“这我倒没想到,威廉。”路易莎伯母说。

菲利普坐在这两本书上。牧师做完祷告,就将鸡蛋的尖头切下来。

“给,”他说,将蛋的尖头交给菲利普,“要是你喜欢的话,就把这块蛋尖吃了。”

菲利普巴不得自己吃一个蛋,但牧师没给他,只好给什么就拿什么。

“我不在家的时候,鸡一直下蛋吗?”牧师问。

“唉,太糟了,每天只有一两只鸡下蛋。”

“鸡蛋的尖头味道怎样,菲利普?”伯父问。

“很好,谢谢你。”

“星期天下午你还可以再吃一块。”

凯里先生星期天用茶点时总要吃个煮蛋,这样在晚礼拜时才更有劲。

同类推荐
  • 梦幻快递

    梦幻快递

    在一个个高楼林立的都市,在一个个到处透露着不真实繁华的都市,男男女女,或西装革履,或花枝招展,在这个时代不乏时尚且似乎得体地走来走去。殊不知,这充斥现代性的地球,快一点,再快一点,对“快”的渴求,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去求“快”,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了慢的耐心和习惯,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我们无可躲避地被现代生活的便捷、快速、繁复、庞杂紧紧包围着,被那许多的曾经闻所未闻的新鲜的细微末节死死纠缠着,这种直扑而来的风潮,强烈地裹挟着我们,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动摇了我们一以贯之的信念,同时,也极大地煽动了我们的灵感和激情。
  • 我的经济适用男

    我的经济适用男

    何小君,一个四处寻找爱情的女子。年少无知的她爱上第一任男友在为了捍卫爱情离家出走的时候当着她的面与人劈腿,第二任男友冯志豪英俊多金浪漫完美,却是与人有了婚约的,白白牺牲了她三年的青春时光,直到她幡然醒悟的时候只剩筋疲力尽。正在她为了逝去的感情黯然神伤的时候,一直为之努力的工作又给了她当头一棒,双重打击之下,何小君最终决定放弃恋爱,与身边出现的经济适用男陈启中结婚,不求爱情,只求结果。结果,她却发现自己却在无意中,找到了真正“需要”的爱情。
  • 死亡训练

    死亡训练

    既然是第一次在推理类杂志发文,那就让大家推理一下吧。讲个冷笑话先: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兔子,它跑到了一个密室里,然后它死了。以此大家可以分析出来作者的特性了吧:好偷懒,没脑子,无耻卖萌……唔,第一次发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城市里好像永远没有危机感的地方,就只有菜市场了。临近傍晚,天光切割着天空,右半边街道就像被夕阳敷了层金色的薄膜,有鸡蛋糕蓬松的香气。阳光下的鲫鱼在塑料盆里打了个挺,刚想游开,却还是被一双手掐住肚皮,从水里捞了起来。
  • 解救金发女友

    解救金发女友

    “姑娘啊,姑娘啊,漂亮的姑娘啊!”我扯起嗓子朝那些来巴尔的摩臭名昭著的街区寻找刺激的男人们喊道,“这里有金发女郎、黑发女郎,还有红发女郎。趁她们热情似火,赶紧来吧!”1947年,也就是二战结束的第二年,这里唯一穿制服的就是警察以及来自港口的几名外国水手。“她们就在里面,就在这儿,请你进来吧。伙计们,来吧!九个漂亮的姑娘,可只有八件漂亮的衣裳!”星期一的夜晚对我来说十分漫长,大概也只有我还在跟人逗乐。在作为私家侦探忙碌了一阵之后,我遇到了业务上的淡季。于是,万纳西俱乐部业余守门人一职便成了我维持生活开销的临时差事。
  •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精选(下)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精选(下)

    在19世纪的法国文坛上,莫泊桑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莫泊桑最擅长的题材是他亲身参加过的普法战争、长达十年的小职员生涯和青少年时代在诺曼底故乡的生活,这三种环境为他的短篇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这些作品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了农村的习俗和世态,真实地反映了小职员的单调刻板的生活。它们在艺术上各有特色、并不雷同,犹如宝石上的各个校面,共同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热门推荐
  •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两个秘密情报组织,从他们最初的雏形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300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两个机构为美国全世界战略作出了卓绝贡献。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二战,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华盛顿、林肯等人也对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赞不绝口。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特工加入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肩负起维护美国安全决策、刺探别国事务、进行机密资料整理分析等重要职责,继续在美国的军政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君爱美人妾爱钱

    君爱美人妾爱钱

    穿越回古代,成为婴儿怎么办?没事,有爹亲,有娘爱,还是个千金小姐,衣食无忧,比在现代当个小白领累死累活强多了。但是在这个一妻多妾制的古代,要想一辈子衣食无忧,光有好爹好娘不够,还得找个好相公。放眼一看,男人很多,各种类型都有,花红柳绿。可是要从中挑出一个好相公,真得很难啊!堪比沙里淘金。金子没淘到,却嫁给了个好色男。他去爱他的美人,咱爱咱的金子。人活在世上想要衣食无忧,还得靠自己。咱会女红,会厨艺,会琴棋书画,会做生意…不靠男人,咱照样能活得逍遥自在。◆◆◆◆推荐《引凤阁》精彩好文◆◆◆◆【邪瞳】北棠【破日】李筝【傲风】风行烈【离婚】风中雀【凰权】天下归元【简随云】草木多多【朕本红妆】央央【庶女无敌】雁无痕【侯门嫡女】素素雪【军火皇后】潇湘冬儿【黑道贵妇】漫天花雨【侯门正妻】沐榕雪潇【祸水皇后-】枫飘雪【皇家小尤物】北宗殿下【君爱美人妾爱钱】夜纤雪【夫君,不安好心】静海深蓝推荐自己的新文: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爱妃你别走:本王错了

    爱妃你别走:本王错了

    罗晓画因为一场意外身亡灵魂穿越到秦云国,重生在丞相府不受宠的二小姐楚素心的身上,后来被迫嫁给冷王夏景然为正妃!从此两人的命运就牵连在一起了也展开了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当夏景然的心爱之人被绑架,他用楚素心的命来换回自己最爱的人性命时,在那一瞬间楚素心心如止水不会再爱夏景然了就决绝的跳下了望尘崖。从此两人永生永世不再相见!当失去之后夏景然才知到楚素心在他心里的位置有多重要!可是一切都不可挽回了。再相见时已经在五年后的神医谷,伊人却不是当年的那个她了。曾经沧海桑田,他们的爱是否还能够破镜重圆,一生一世一双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世轻狂:一只小妖出墙来

    三世轻狂:一只小妖出墙来

    修炼千年的花妖在一次吃神仙肉的时候,遇上九重天高高在上翩翩谪仙上神。她贪恋上神美色,几次企图染指他未果,她死皮赖脸勾引他的功夫堪称一流,无论床上嘿咻还是摆首弄姿都能惹得自己难耐不忍,而上神被剥得精光仍是一副飘逸脱俗的笑容“美男!你要记住一句话,顺妖者昌,逆妖者亡,包小三拿去喂狼!”她勾着他的脖子霸道开口。”唔-----“他这样结束谈话。”美男,我是你的徒儿!你要养我一辈子!“她扒拉在他身上叫嚣着。“一辈子很长,得有千万年!”他很是潇洒的开口。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神奇的世界

    神奇的世界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神奇现象,而实际上,这些现象不仅仅限于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这些,在一些人们没有接触到的领域,神奇的现象同样存在。本书从灾难、生活、亲缘、灵异、预言、历史等八个方面向读者结介绍了古今中外各种神奇的现象,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从另一种角度了解神秘的大千世界。
  • 十万火急

    十万火急

    1842年夏,江宁。乌云把天空塞得满满腾腾,像在一张病入膏肓的脸上盖了一层喻示死亡的灰布。昏暗的江面上,几十坨黑魆魆的庞然大物与阴霾的天空融合在一起,好似一群沉睡的巨壳乌龟。“那些就是洋人的炮舰了。”总督站在城墙上,用望远镜向对面观望着。镜孔里那漆黑的炮口指向他的脑袋,仿佛近在咫尺。总督不由手一抖,把望远镜落下来,心里才算踏实:“洋人炮火的威力我是见识过的,陈提督就是牺牲在洋炮下。我们不可草率行事,一旦江宁失守,危急到整个长江上游。我已经派人给洋人送一封书信,假意要跟他们和谈,拖上几天,等钦差大人带重兵赶到再跟他们决一死战。”
  • 飘动的月光

    飘动的月光

    回到小屋,躺在床上,我进入了无眠。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椰子那长长的眼睫毛,乌亮的大眼睛,优美的唇线,滑落在她脖颈间的那颗晶莹的水珠。它们像一穷飞翔在路草丛中的美丽的蝴蝶,忽高忽低,忽隐忽现。我又一次陷入一片虚幻之中,我牵着椰子的手,走在一片清澈的小河边。无数红色的余晖透过柳枝,斑斑驳驳的散在他的脸上。他穿了一件淡绿色的丝裙,长长的头发在风中起舞飘扬……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啼笑因缘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啼笑因缘

    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通过旅居北京的杭州青年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的恋爱悲剧,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它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众,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还使当时的新文艺界惊异不止,甚至还讨论过《啼笑因缘》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流传得如何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