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附近有一条“大路”,对童年时代的朱德影响很大。这条“大路”是古时驿路的一条支路,南起重庆,北至仪陇县城和驿路会合,通往西安、北京。朱德童年时代的许多时光是在眺望“大路”上过往行人中消磨掉的。
在“大路”上南来北往的行人中,有官吏、商人、读书人、江湖艺人和流动的手艺人。他们喜欢在朱家门前的树荫下歇脚、喝水、闲聊。朱德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围观这些陌生人,听他们摆龙门阵。从这些人的谈话中,朱德才知道四川有几十个县,地方大得很,除了保宁府(今阆中县)、顺庆府(今南充市)外,还有成都、重庆。中国比四川更大,管几十个省,统治中国的光绪皇帝和“老佛爷”(慈禧太后)的金銮宝殿在北京城。
光阴荏苒,从“大路”上过往行人的嘴里,朱德还了解到,近年来外国洋鬼子一再打败中国军队,强迫要清政府割地、赔款,凶狠的官吏和军队在人民面前如猛虎,在洋人面前是羔羊。这些前所未闻的新鲜事使他逐渐开阔了眼界。对外界发生了兴趣。有时,他甚至还天真地跟在过路人的后面往前走,直到人家把他赶回去为止。朱德回忆说:“我希望到外面去走走。”
一年四季,都有季节性的流动手艺人离开城镇,在“大路”上出现,从一个村庄转到另一个村庄,为需要专门手艺人的人家帮工。木匠、铁匠、织席匠、织布匠都是技术很好的手艺人,自己带着干本行的用具。每年秋天,织席匠就来到朱家,或是修整旧席,或是由主人家订编新席。
在常来常往的手艺人中,有一个老织匠给朱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是广东“客家”人,原是太平军石达开的部下。石达开失败后,流落在四川,靠织布为生。老织匠几乎每年的冬天都来朱家织布。他把那织布机往院里一摆(数九寒天时摆在厨房),就织起布来。他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把梭子投得飞快,一天能织二十来尺,一尺布的工资两三个制钱,工作一天就能维持一个星期的生活。每天晚上,朱德与家里人围在一起听老织匠摆龙门阵。讲述太平军英勇顽强,打败清军和洋人的故事。他宣传太平军要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宣传太平军严格执行惩治恶霸豪绅;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解放妇女,实行男女平等;禁止吸鸦片、卖淫等一系列政策。他还揭露清朝皇帝极端腐败无能,一再被洋人打败,只好割地赔款,割地一次就是几个县甚至一个省,赔款一次就是赔几千万两甚至几亿两白银。皇帝为了维持其反动统治和穷奢极欲的生活,把老百姓当成大豆来榨油,无限制地增加捐税。官吏的贪污腐败更是惊人,无论是聋子还是白痴,只要能拿出两万两银子,就可以当县官。当官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上任后就拼命刮地皮。俗话说:“一任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只好起来造反。他还认为穷人受穷不是命不好,而是皇上、官府、财主们加租加税敲骨吸髓的残酷剥削造成的。
老织匠摆龙门阵带有朴素的农民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对朱德后来的人生道路有深刻影响。朱德回忆说:“我做小孩子的时候,太平天国的故事给我很大影响,这是织布匠们和别的巡行的工匠们讲给我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