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祝寿风波
雨珊的爷爷要庆祝六十六大寿,由于从小就在爷爷身边长大,正在读高二的她特地请假回家和家人一起给爷爷庆祝。
这天,三姑六婆、叔叔婶婶都带着家眷前来给爷爷拜寿,场面非常热闹。就在席间,雨珊正准备敬爷爷一杯酒,谁料大伯家的孩子带着一幅画卷走到爷爷面前说:“爷爷,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生日礼物!”说完,他就将画轴打开,是一幅写着大大“寿”字的画。爷爷看到孙子的字画颇有大家风范,立刻起身接过,大笑着夸他才华横溢,周围的亲戚也都赞不绝口。雨珊瞅了瞅,看着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撇撇嘴,冷哼了声“显摆!”就自顾自地吃菜。
大伯家的孩子刚走,比雨珊小几岁的妹妹,也就是二姑家的孩子也跑到爷爷面前,缠着爷爷说道:“姥爷!我给你唱首歌!”说完便唱:“恭祝你福寿与天齐,恭祝你生日快乐……”爷爷高兴地给了妹妹一个大红包,周围人的视线全集中在了那孩子身上,夸她歌唱得好,聪明机灵。雨珊翻了翻白眼,嘟囔道:“不就是唱首歌嘛!至于都这么大反应吗?谁不会唱啊!”坐在她旁边的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叫道:“雨珊姐姐说晓朵姐姐坏话!”爷爷和大家的目光立刻齐刷刷地望向雨珊,雨珊的脸即刻红透了。
案例评析
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嫉妒心理,就像案例中的雨珊,有人比自己受关注,受欢迎,比自己强,比自己出风头,就满心的浮躁,出于强烈的嫉妒心理,便挖苦对方一番,与其针锋相对。其实换做谁,面对一个在自己面前处处占优势的人,心里难免不舒服,虽然嫉妒心理有时会成为我们的动力,但嫉妒心理太强其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甚至使我们产生攻击性心理。
西班牙学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
我们自然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只是很多时候会被嫉妒心理蒙蔽。周围比我们优秀的人很多,但这并不证明我们就是无能的,只是他人有他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也有属于我们的骄傲。
有人说,“在获得别人的厌恶之前,我们必先给予了对方厌恶;在获得别人的掌声之前,我们必先给予了别人掌声。”嫉妒只会使我们失去欣赏、赞美他人的能力,而豁达的掌声,更容易使我们接受眼前的一切。在欣赏他人优点的同时,注意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缺陷。
为他人的优秀鼓掌,这不仅仅显示了我们的度量,还在支持鼓励了他人的同时,为自己积累下一段善缘。当我们需要鼓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时,相信周围会立即出现很多带着善意微笑的朋友向我们伸出友谊之手。
让你更受欢迎的小技巧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我们经常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比如,你要借用一位同学的笔记或试卷,可你刚刚还在诋毁对方,这种情况下,难免会让双方都感到不自在。
其实,别人成绩好也不是天生的,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只要我们明白这一点,再想想自己为何成绩一般,也就没什么可嫉妒的了。当别人在用功的时候,不如诚心实意地夸夸对方。对方受到你的赞美,自然乐意多帮助你。同时,在感叹别人的努力时,我们也会把嫉妒转变成动力,以对方为榜样努力学习。
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及优势
嫉妒,多半也来自于自卑心理,因为我们没别人家庭好,没别人穿得漂亮,没别人能说会道,等等,所以,我们想要以诋毁别人,来让自己内心平衡些。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别人有的优势你没有,但你有的长处,别人也不一定有。
别总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比如,你虽然没别人漂亮,但是你说话幽默风趣,因此很受欢迎……我们就无须太在意别人拥有什么。当然,看到那些在某方面比自己表现突出的人时,我们多半会露出赞赏之色。不去诋毁别人,而是欣赏别人,喜欢你的朋友自会越来越多。
学会接受、分享别人的成功
如果你也想加入到那份成功的快乐之中,如果你想让成绩优秀的人注意到你,那就要学会分享对方的快乐和喜悦。就像我们取得了好成绩,恨不得告诉全世界,让所有人都为自己感到高兴和骄傲一样,而每个人送给你的掌声,都会让你喜不自禁。换位思考,当别人取得好成绩时,同样希望更多人知道,更多人为他鼓掌。而这时,他会在高兴之余,对你充满感激。
父母引导
孩子上了中学之后,面对学习的压力,又是性格的多变时期,比较叛逆,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对自己情绪的变化难以掌控,一旦陷入嫉妒的“死循环”中,若没有人从中指点,很难走出迷惘。而家长要做的,便是让孩子清楚“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
一位母亲发现刚上初二的儿子,每次回家后总啰啰嗦嗦地说哪个同学成绩进步了就说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宝,哪个同学家长是当官的大家就都围着他转,等等。有时还会拉着妈妈一起讨论。母亲想办法纠正儿子的这种错误心理。
一日,儿子又拉着妈妈说什么,他母亲冷着脸说道:“我心情不好!”儿子赶紧问:“怎么了?”母亲说:“我同事的策划案这次做得很成功,我被刷下来了!”儿子听后,劝道:“嗨!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你还容不得别人比你好啊?”母亲说道:“他比我做得好,我就是心里不舒服!”儿子说道:“行啦!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嘛!怎么说也是你同事,该替人家高兴才是!弄得关系不好了,多不好啊!”母亲说道:“我这不是跟你学的嘛!受你传染!”儿子一时语塞,陷入沉思中,一会儿抬头说道:“那我以后改还不行吗?行啦!别生气啦!”母亲认真地点点头,其实心里早乐开了花。
家长都很清楚,嫉妒心理是无法根除的,所以,能做的就是改善。其实孩子潜意识中明白嫉妒心理不好,不过不想承认罢了。因此,让孩子自己弄清楚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