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8000000003

第3章 紫禁城最后的大阿哥

当清朝运转到咸丰朝时,懿嫔(即后来的慈禧皇太后)终于给盼子心切的咸丰帝生育了一个皇子。这个皇子的降生,带给咸丰帝的是喜悦和期望,带给后宫的是一片喜庆和忙碌。后来,年纪还小的皇子当上了皇帝,不爱学习的他在紧张严格的监督下度过了童年。

一、降生前后的烦琐

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日未时(下午一时至三时),北京紫禁城内诞生了咸丰帝的第一个皇子——载淳,即后来的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同治帝。

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清文宗的长子,生母是储秀宫懿嫔叶赫那拉氏(即后来的慈禧皇太后)。据《懿妃遇喜大阿哥》档记载,懿妃分娩的前后经历了一个相当烦琐的过程和礼仪程序。

咸丰五年(1855)十二月二十四日,咸丰帝令内殿总管韩来玉传旨:“本月二十六日,懿嫔之母进苍震门至储秀宫住宿。”苍震门是紫禁城东六宫前面的一个东向侧门,是普通后宫人员出入的通道。十二月二十六日“巳正三刻(上午十时四十五分)”,懿嫔之母和跟随来的两名家下妇人在储秀宫住下。《国朝宫史·宫规》记载:“内庭等位遇娠,每日食用照常额加半。有生母者,许进内照看。”安排怀孕八月的妃嫔与生母在皇宫中同住一段时期,这对常年不能相见的母女来说是一个合乎人情的规定,平时是不允许的。

不仅如此,当时的皇宫还为怀孕待产的懿嫔做了很多周密的各种准备。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刨喜坑。就是为了处理分娩后的胎盘、脐带而挖的土坑。咸丰六年(1856)正月初九日未正三刻,钦天监博士张熙进内右门至储秀宫,选定喜坑位置在储秀宫后殿明间东边门北面。正月二十四日午时,韩来玉带领营造司首领太监三名,在储秀宫后殿钦天监博士选定的地点挖好了喜坑一个,两名随行的姥姥在喜坑前,边念喜歌,边安放筷子、红绸子、金银、八宝,以此方式祝福吉祥。懿嫔赏给刨喜坑的首领太监三两银子。

二、增加服侍人员。正月二十八日,会计司官送来精奇尼妈妈里[1]十名,兆祥所首领王成送来灯火、水上妈妈里二十名,随敬事房太监从苍震门领进,随总管韩来玉领至储秀宫懿嫔跟前。经过懿嫔挑选,各选中两名,年龄小者二十四岁,大者四十岁,都是正黄旗、镶黄旗披甲人或苏拉[2]之妻。令这六人于二月初三日进宫当差。又增加姥姥[3]两人、御医六名,从二月初三日卯正(上午六时)开始上夜守喜,直至小满月时止,其中御医分为两班。小满月是指分娩后第十二天。

三、准备“吗哪哈[4]”一份。二月初三日,总管太监史进忠告知衣库预备小皇子的各种衣物:春绸小袄二十七件(棉十八件,夹九件)、白纺丝小衫四件、“一幅红”春绸挖单一块、红兜肚四个、潞绸被十八床、蓝高丽布褥一床、蓝高丽布挡头长褥一床、白高丽布挖单三十三个、白漂布挖单三个、蓝素缎挡头二个、石青缎挖单一块、红青纱挖单一块、白布糠口袋二个、白纺丝小带四条、挂门大红绸五尺、蓝扣布挖单十个、白漂布小挖单二十六个。以上共用:各色春绸七丈五尺一寸、各色潞绸八丈一尺三寸、白高丽布三匹、蓝高丽布三匹、白漂布二匹、蓝扣布二匹。

四、预备分娩所用器皿等。二月初三日,宫殿监督领侍史进忠告知理事关防处预备大小木盆二个、木碗二个、木锨一张、小木刀一把。二月初五日,又通知武备院预备长六尺、宽四尺黑毡一块。造办处预备婴儿用的吉祥摇车一座。三月初九日,挑选嬷嬷,从乾清宫取来易产石一块。三月十三日,总管太监韩来玉、敬事房首领太监徐二格令太监将吗哪哈一份、木槽、木碗、木刀、木锨、黑毯等物品送到储秀宫,并从养心殿西暖阁取来大楞蒸刀一把挂在储秀宫后殿(丽景轩)东次间内。

懿嫔的分娩日期是三月二十三日。三月二十三日午时,总管韩来玉向咸丰帝奏报:“懿嫔坐卧不安。孩子快要降生。”当皇子降生后,韩来玉再次向咸丰帝奏报:“未时,皇子顺利降生。母子平安。”。御医见出生的婴儿神色、脉纹俱好,即用“福寿丹”开口。对于福寿丹的成分和用法,据《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载,福寿丹即“朱砂一分末,黄连一分末,甘草五厘末,蜜水调服”。

听说降生的皇子健康、平安,咸丰帝大喜。随后,咸丰帝即令小太监平顺传送朱笔谕旨:“封懿嫔为懿妃”。由于懿嫔刚刚生育,身体虚弱,再加上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因此册封典礼于当年十二月初一日才举行。届时,咸丰帝命大学士彭蕴章为正使、礼部尚书瑞麟为副使,持节赍册、印,正式晋封懿嫔叶赫那拉氏为懿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妻以夫荣,母以子贵。

由于懿嫔生育了皇子,她身边的太监由此也沾了光,得到了晋升,其中,储秀宫的小太监张文亮封为八品。由于清宫中称皇子为“阿哥”,懿嫔生的皇子又是咸丰帝的第一个皇子,因此又被称为“大阿哥”。

懿嫔生育后,不仅由嫔晋升为妃,其生活待遇也发生了变化。当然,其中的一些待遇则是为了给她恢复身体而准备的特殊供应食品,即现在常说的“月子饭”。供应时间为三月二十日起至小满日止,这些特殊供应的食品为:粳米、碎粳米、碎红米、黄老米、碎老米、碎老黄米、小米、凉谷米,此八样米每样七合五勺,芝麻四合、鸡蛋二十个。

大阿哥的生活由总管韩来玉负责照料,以保证按时供应大阿哥的生活所需。其中,新出生大阿哥的生活待遇为:“每月用六安茶叶二两、天池茶叶一斤、豆面一升、细草纸五十张、粗草纸一百张。”

大阿哥所食用的乳汁(奶水)并非是懿嫔的,而是由一个被称为“嬷嬷”的乳母为他供应乳汁。由于是为大阿哥供应乳汁,因此嬷嬷的日常饮食也是特殊供应的:“每日用鸭子半只,或肘子、肺头,轮流使用。”

皇宫中生了大阿哥,自然是天大的喜事,于是一系列传统习俗接踵而来。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有趣的清宫习俗。

一、“洗三”,即婴儿出生三天后的洗澡。一是可以借此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祈福今生平安吉利;二是为婴儿洁身防病。

三月二十三日,韩来玉将写有大阿哥出生年、月、日、时的八字命帖交给钦天监,钦天监博士贾席珍、陈希吕选定三月二十五日午时面向正南“迎喜神方位,大吉”为大阿哥洗浴。同时,选定四月初二日卯时“升摇车万全大吉”。

三月二十四日,宫殿监督领侍史进忠为“洗三”所用预备了绸缎,内殿司房送来了“洗三”所用的大金盆。

三月二十五日午初二刻(上午十一时半)至午正三刻(中午十二时四十五分)是大阿哥洗浴的时刻。按照习俗,在这一天,皇室的所有成员每人都要送一份礼物表示祝贺,即现在常说的“填盆”。其中,咸丰帝送的礼物为:

红雕漆盒一件,内盛:金洋钱四个、金宝一分、银宝一分。

皇后钮钴禄氏送的礼物为:

金银八宝八个、金银如意四个、棉被二件、棉褥二个、白布糠口袋二个、棉袄四件、夹袄四件、袜子四双、吗哪哈四个、兜肚四个、抱抱帘四个、红绸带四条、月白纺丝带四条、枕头二个、头挡一个。

此时,不但咸丰帝的丽妃、婉嫔、璹贵人、容贵人、璷贵人、錱常在送了礼物,就是年仅二岁的大公主(即后来的荣安固伦公主)也送了礼物。并且,奶奶辈的道光帝妃嫔如皇贵太妃、琳贵太妃、常嫔、佳嫔、彤嫔、成嫔、祥嫔;姑母辈的道光帝女儿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皇九女寿庄和硕公主(即后来的寿庄固伦公主),以及皇室其他成员如惠亲王绵愉、恭亲王奕訢、惇郡王奕、醇郡王奕、孚郡王奕、恭亲王福晋、恭亲王长女(即后来的荣寿固伦公主)、惇郡王福晋、瑞敏郡王奕志福晋、隐志郡王奕纬福晋,以及懿妃之母等,也都各有礼物相送。

在“洗三”这天,还给大阿哥配备了一些常用物品,如铜蜡钎、锡钎盘、铜剪烛罐、锡柿子壶、铜莲子壶、锡背壶、铜面盆、锡肥皂盒各一至二件。

与此同时,咸丰帝对总管太监等五十四人也各有赏赐。

二、“升摇车”,即大阿哥出生的第九天——四月初二日卯时“升摇车万全大吉”。

“升摇车”的程序为:大阿哥出生的第九天即四月初二日卯时,太监张文亮将大阿哥抱起,由营造司首领太监念喜歌,储秀宫首领太监执香在前引导,从储秀宫后殿东进间南床送到了东次间的摇车里。摇车是事先安放在储秀宫后殿东次间的,摇车上由造办处太监贴上福字。

“升摇车”是习俗程序,于是相继而来的赏赐自然也少不了。从帝后到妃嫔,以及前朝妃嫔、公主、亲王、郡王、福晋等人,都要送小荷包二个,内盛金洋钱、金银宝或金银如意等。

三、“小满月”,即婴儿出生的第十二天。按照《钦定宫中现行则例·遇喜》规定,懿妃得到了赏银三百两、表里七十匹。当天,懿妃对自己身边侍奉、照顾自己的总管及以下人员,也分别赏赐了衣料和银两。

四、“满月”,即婴儿出生一个月。满月这天午正二刻,内殿太监杨寿给大阿哥剃了头。故此,赏杨寿小卷袍料一件、银四两。

大阿哥满月这天,咸丰帝并未赏赐。但皇后钮钴禄氏(即后来的慈安皇太后)则有赏赐,她给大阿哥的礼物有:

金镯四个,金带头一个,金扳指一个,银镀金镯四个,银镀金铃铛、升、斗、钟、印一分,小帽二顶,单纱小衣服八件,兜肚两个,裤子两条,鞋袜四双。

这次,不仅皇后对大阿哥有赏赐,咸丰帝妃嫔、前朝妃嫔、公主、亲王、郡王、福晋也有赏赐,就是懿妃之母和懿妃之三胞妹也进献了礼物。

五、“百禄”,即民间常说的“百日”“百天”。因人死也有“百日”“百天”之祭,故将孩子出生的第一百天称为“百禄”。

大阿哥的“百禄”之日为七月初三日。自然,这一天又是一番帝、后、妃等人的赏赐。

六、“晬盘”,即民间常说的孩子一周岁时的“抓周”,以观看孩子抓拿眼前物件判断其长大后的志向和兴趣。

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晬盘则例》记载,每遇到皇子一周岁举行“晬盘”礼时,要准备的用品有玉陈设二件、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捧、犀棒一双、弧一张、矢一枝、文房一分、晬盘一具、中品果桌一张。

因此,懿妃生的大阿哥也是按照此规定预备的物什。据《懿妃遇喜大阿哥》档记载,咸丰七年(1857)三月二十三日卯时,一岁的大阿哥在行“晬盘”礼中先是抓的书,然后抓的弧(即弓)和矢(即箭),然后抓的笔。

按照当时的说法,大阿哥“抓晬盘”的表现可真是大吉大利,出尽了风头。因为大阿哥先抓了“书”,后又抓了“弧、矢”和“笔”。其中,“书”代表文治国家;“弧、矢”代表武安国家;“笔”代表管理国家,综合起来就是文经武略的意思。因此大阿哥的这次“抓晬盘”暗示着他注定是当帝王的“命”。

大阿哥“抓晬盘”这天,自咸丰帝到后妃等所有皇室成员又是一番赠送礼物。

据统计,经过五次赏赐,大阿哥获得的礼物就已经多达一千多件,其中金银器八百余件,衣被鞋袜等五百六十多件,荷包、玉器等七十余件。这还不包括分例之内的供应。由此可见,清宫生活的奢侈和靡费是多么的惊人。

咸丰八年(1858)二月初五日,玟贵妃徐佳氏生皇二子,但还未及命名当天就夭折了。自此,紫禁城皇宫中再也没有听到新生婴儿的哭声。懿妃生的大阿哥因此成为咸丰帝唯一的皇子,于是他自然在咸丰帝死后顺理成章地坐在大清国皇帝的宝座上,只是因为他即位时年龄太小,皇帝的权力暂时由两位皇太后掌管。当然,这是后话。

二、小皇帝上学也不省心

按照清朝的祖宗家法,皇子六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入学读书了。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咸丰帝的唯一皇子——六岁的大阿哥载淳在避暑山庄开始了读书生活。

初始,载淳即位前的启蒙老师是咸丰帝为他选定的翰林院编修李鸿藻。

李鸿藻(1820—1897),字季云、寄云,号石孙、兰孙、砚斋,直隶高阳(属今河北保定)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三年(1853),散馆授编修。咸丰五年(1855)四月,在上书房行走。咸丰七年(1857)七月,提督河南学政。咸丰十年(1860),入京供职,仍在上书房行走。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特诏充大阿哥师傅”。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初九日,六岁的载淳在北京紫禁城登基,翌年改元为“同治”,是为同治帝。然而,虽然载淳当上了皇帝,但尚年幼,因此上学还是他的主要生活。于是,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发布懿旨为他选择了新的讲学师傅,即大学士祁寯藻、翁心存、倭仁,后来又为同治帝选定了检讨徐桐、右中允翁同龢、侍读林天龄为同治帝的授学老师。

凡是能成为皇帝的老师,除了必须是儒学大家外,还需要必备以下品质:为人宽厚、心地善良、品德端正、淡泊名利。因此,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同治帝的这些授学老师。

祁寯藻(1793—1866),字颖叔、淳浦,避讳改实甫,号春圃、观斋、息翁,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户部郎中祁韵士之子。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长期在南书房任职,是皇帝的御用文书,是军机大臣之一,先后任职兵、户、工等部尚书,历官至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兵、户、工、礼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名望高,学问扎实,为人宽厚,处事平和。

翁心存(1791—1862),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熟人。父亲为翁咸封,官海州学正。道光三年(1823),翁心存中进士,改庶吉士,被选为翰林院编修。咸丰八年(1858)为上书房总师傅。后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复起,以大学士衔管工部。

倭仁(1804—1871),乌齐格里氏,字艮峰,蒙古正红旗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中允、侍讲、侍读、庶子、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任副都统、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徐桐(1820—1900),字豫如,号荫轩,汉军正蓝旗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咸丰十年(1860)特赏检讨,协修文宗实录。同治初年,命在上书房行走,奉懿旨讲《治平宝鉴》,入值弘德殿,累迁侍讲学士。光绪初年(1875),授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光绪十五年(1889),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晋太子太保。光绪二十二年(1896),拜体仁阁大学士。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自缢身亡。

林天龄(1830—1878),福建长乐人,字受恒,又字锡三。咸丰十年(1860)进士,同治、光绪年间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弘德殿行走,逝世于江苏学政任上。

为了让小皇帝读书不感到枯燥寂寞,又于同治二年(1863)给小皇帝载淳找了两个小伙伴在弘德殿陪伴他读书,称“伴读”。这两个小伙伴是惠亲王绵愉的儿子奕详、奕询。惠亲王绵愉负责在弘德殿“督责”即督学,恭亲王奕訢则负责稽查弘德殿一切事务。弘德殿在紫禁城乾清宫西面,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命名,是清朝皇帝传膳、办公的地方。

据《清史列传》记载,两宫皇太后对同治帝的教育非常重视,并且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帝王之学不在章句训诂,惟冀首端蒙养,懋厥身修,务于一言一动,以及天下民物之颐,古今治乱之原,均讲明切研,悉归笃实。庶几辅成令德,措正施行,宏济艰难,克光大业。

这是因为,当皇帝就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政治修养,因此就要学习治国理论和治国方法。又由于满族崇尚武功,因此还要学习骑马和弓射。在学习之余,还要每日问候两宫皇太后以及陪伴皇太后并召见臣工。年纪小,功课紧,任务多,负担重,这就是当时小同治帝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年幼的同治帝感到不开心,不快活,并把这种生活称为“当差劳苦”。对此《荷香馆琐言》有这样的记载:

毅皇帝尝与翁师傅言,自谓当差劳苦。盖每日须至太后前问安侍膳,太后召见臣工必同临朝,又须至弘德殿读书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记载的“翁师傅”是指翁同龢,他是同治帝的又一位老师。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状元。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其父翁心存病逝后,翁同龢于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奉命:“詹事府右中允翁同龢,著在弘德殿行走。”自此,他也成为同治帝的授业老师,为同治帝进讲《帝鉴图说》《庭训格言》《大学》《中庸》等书。

上学期间,同治帝的学习课程安排得很紧,每天黎明就要到弘德殿上课。两个小时后吃早饭,饭后要学习满、汉两种功课,还要在老师的陪伴下学习政治,学习将来如何上朝处理政务。

但是小同治帝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业“读甚倦,仍如去年也”,没有长进。学习看奏折时,“精神极散”“读折不成句”;课堂之上时常思想走神,“神情不属”“无精神则嬉笑”。再加上两宫皇太后对他的学业有时又催问过紧,因此,小同治帝对读书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

同治十年(1871)二月十三日,翁同龢在这天的《翁同龢日记》中有如下记载:

军机见时,两宫询书房功课,并以上不能辨字体为言,有谯责之意。

同治帝的满文谙达是太常寺卿奕庆。谙达为满语,汉译是“师傅”的意思。

综上所述,同治帝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监督下度过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各种文化和做帝王之学。

注释

[1]妈妈里,即是挑选40—50岁无牵挂、无子女的孀妇入宫当差,是专门从事烧水、做饭、洗衣以及其他低级劳作的仆妇。如锅上妈妈里、水上妈妈里、看灯妈妈里、如意妈妈里、长房妈妈里、推揉妈妈里等。她们的领头人满语称为精奇尼妈妈里。

[2]苏拉,八旗中干杂活的杂工。

[3]姥姥,即皇宫里的老年资深仆妇,生活经验丰富,主要负责管理后妃们生育之事,如接生、洗三等。属于地位较高的女仆。

[4]吗哪哈,满语,即新生婴儿所穿的衣物。

同类推荐
  • 长安风

    长安风

    开元末,天宝初。唐皇隆基老而未老,几分雄心犹在;宰相林甫口蜜腹剑,渐已权倾朝野;三姐玉瑶年才双十,人比花娇媚;胡儿禄山大奸若忠,已然河北蛰伏;权奸杨钊一事无成,仍在剑南厮混;王妃玉环倾国倾城,犹是李家儿媳。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看寿王李瑁如何护娇妻,谋江山!
  • 苍穹的业火

    苍穹的业火

    十三年,让年少轻狂的少年变得成熟。五年,让一个虚无的部队成为现实并获得全社会的认可。一个被隐藏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却在即将揭晓的时刻再度化为飘渺。战火,再一次蔓延到这个刚刚从战火中站立起来的城市。曾经的少年,如今成为将校的他们,再度拿起手中的武器,去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级建国系统

    神级建国系统

    很多人穿越,都像带本百科全书,动不动就领先两千年的科技水平。李封穿越到了古代乱世,却有一个声音在脑海挥之不去。“宿主您好,争霸世界,逐鹿中原,欢迎使用神级建国系统!”“请问是否开启争霸建国之路?”“否吧”“……”随身系统当机ing
  • 中华大帝国史

    中华大帝国史

    《中华大帝国史》为当时的欧洲人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使他们从通过充满神秘色彩的传闻“想象”中国,跨入通过中国的现实认识中国的时代,回答了欧洲人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即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同时为欧洲国家制定对华策略提供了依据。
  • 李国文说宋

    李国文说宋

    本书内容包括:宋朝的誓碑——中国文官制度由宋肇始;宋朝的夜市——这才开始了中国人的中国;宋朝的耻辱——中国人永远的心头之恨;苏东坡戒诗;文人美食好文章;苏东坡的最后流放;王安石种种;话说赵孟頫;清明上河图等。
热门推荐
  • 小姐们

    小姐们

    我们单位在几年之前已经解散了,同事们被分配到我们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已走上了新的工人岗位。有时候我在大街上会碰到旧同事,大家说起老单位的事情来,还会感慨万千。我们这个城市地处沿海,改革开放后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生活大大改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生活好了,大家的要求就更高了。本来,我们这个城市除了少部分还在使用煤炉以外,大部分居民家都用上了罐装液化气,但罐装气自有不便之处,就是每月要换煤气。
  • 纪委书记(全集)

    纪委书记(全集)

    写实堪比《人民的名义》,正面描写纪委书记与贪官、奸商、利益集团的交锋实录!一个基层纪检干部从乡镇到县市,而后到省纪委要员一路反腐奋斗的精彩人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位高权重。所过之处,贪官们噤若寒蝉,惶惶不可终日。但同样,他们也是腐败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慈不掌兵,善不执纪,他们是纪委书记。这张笼罩县、市、省,聚敛无数人利益金钱的黑网到底有多大?隐藏在黑网最深处的‘保护伞’究竟是谁?面对腐败黑洞的肆意猖狂,面对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网,男主角于清风陷入了政治道德和人格良知的双重考验。一线厮杀、内线交锋、高层博弈,当你踏上纪委这条战线,就意味着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里,每一次的交锋都是一场人性道德良知的考验,个中滋味五味杂陈,只有真正的纪检人员才能体会。
  • 陛下总想娶我

    陛下总想娶我

    初见时,她把他当成采花贼,狠甩一记耳光后,才知惹了腹黑狠辣的大人物。她本是帝国臭名昭著的废柴丑女,被渣爹出卖,嫁给瘫痪失势的鬼王为妃。废柴配残废,天下人都等着看笑话,却不料鬼王一夜病愈,夺皇位,废后宫,将这位唯一的皇后宠上了天。天下女子皆羡慕皇后娘娘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知她正揉着酸疼的小腰怒砸某帝:“我当年只是打了你一巴掌,你至于记仇到现在,把我往死里折腾吗?”“敢打朕的脸,还一辈子是轻的。”他邪气地朝她轻勾手指,“你是自己过来,还是等朕过去抓?”
  • 丝绸之路(上册)

    丝绸之路(上册)

    大唐景龙四年六月,在甘州商道上,一棵棵稀疏的枯木被渐起的沙尘所迷蒙。只片刻工夫,面前便呈现出一种灾难将至的恐怖景象。透过风沙漫过的阵阵迷雾,有三支带着丝路韵味的大型驼队,伴随着风沙的呼啸声和悠扬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 夫人她天天都想离婚

    夫人她天天都想离婚

    【曾名《霍总,养妻已成瘾》,老司机+小狐狸,虐渣甜宠,婚后恋爱】苏婠婠被渣男未婚夫劈腿了,小三还是她同父异母的渣妹!为了打脸偏心的父亲和白莲花的继母渣妹,她脑子一热,答应了神秘大佬的求婚。传闻霍竞深是南城首富霍家的长孙,他俊美不凡,气度矜贵,成熟优雅……是所有女人眼中最完美的钻石男神。可他居然大了自己整整10岁?苏婠婠心里各种嫌弃:年纪太大!审美有代沟!毫无趣味的老男人!她后悔了,想要离婚可以吗?谁知闪婚后,霍竞深私下疼她入骨,外人面前更是宠妻如命。“老公,快把狗牵走!”“老公,我没有钱花了!”“老公,你弟弟又欺负我!”“老公……”其实嫁给老男人的好处还是挺多的,她成为了南城首富的夫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作威作福,持靓行凶!嗯,真香!
  • 鱼类上岸指南

    鱼类上岸指南

    敲重点:前期校园,中后期末世~余姚就只是去海边浪了一圈,因为”以大欺小“遭了个现世报,可怎么世界突然就变得不一样了...拼尽全力给女主开了金手指,但也只是会划水,擅长游野泳...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已有百万完本《重返青葱岁月》欢迎围观,更新在每天12点左右,喜欢请收藏,投票~\(≧▽≦)/~
  • 解放常州

    解放常州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常州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窗外诗雨

    窗外诗雨

    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过得很快,一转眼十五年的写作时间“不翼而飞”。现在,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窗外诗雨》。我四处打工,到处漂泊,曾几度想放弃创作,只因心中有种无法割舍的情愫,又重新提起笔来。如果你也真的喜欢写作,就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这个世界只要有梦想就会有美丽的故事发生。
  •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是一个法制化国家,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在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对广大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教育应根据其认识水平,从纪律教育入手,让他们从小建立起规则意识。而且要明确所在学校的校规,所在班级的班规;要了解学校的各种制度。由学校的一些纪律制度,推而广之,让青少年对必要的社会公共秩序的规定也要有所了解。同时,要青少年明白人小也要守法。本书力争做到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素质,进而开创一个让公众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这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 做一只正经统子

    做一只正经统子

    作为一个正经的系统,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你将会穿越大小世界,最终评级拥有从系统变成人的机会,你以为是甜甜的恋爱?错!这里只有一只不正经的统子..不正经.大型情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