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9200000006

第6章 教育改革声中的师范教育问题

导读

任鸿隽说:“一个学校所能给与学生最大的环境影响,莫过先生的学问与人格,其余的都可以说是次要。”师范教育的核心问题便应该是学问与人格,也可以说是人格与学问。

改革教育,似乎是现今政府很想尝试的一种事业。在三四个月前,有陈果夫先生在中政会里的改革教育的提议,有教育部改革北平各大学的计划,最近又有取消师范大学的传说。我们虽不知道这些计划或动议实行的可能性怎样,但至少我们晓得在政府当局的脑筋中,曾经有过这样一番拟议。陈果夫先生的改革教育方案和教育部的改革北平各大学计划,已成过眼的云烟了,改革师范教育的事件,则正为教育界所注意,闹得甚嚣尘上。我们因为这个问题的重要,甚愿以局外的观察,贡献一点旁观的意见。

这个问题所以在今日引起这样多的注意,除了师范教育的本身外,至少还有历史经过和地方环境的关系。就历史方面说,在民国初年,全国本有六个师范教育区,设立了六个高等师范学校。至民国十年学制改革以后,这六个高等师范,都渐渐地合并到当地的大学里面去了(沈阳高师归入东北大学,南京高师归入东南大学,广州高师归入广东大学,武昌高师归入武汉大学,成都高师归入四川大学),仅留下一个北京高师的后身——北平师范大学,成所谓仅存的硕果。所以现在谈到改革师范教育,同时不能不想到这个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不过是历史演进的继续和学制改革的尾声。

说到地方环境,我们不要忘记了北平是国立大学最多的所在。近年来,虽然经过了相当的裁减合并,但除了城外的清华大学外,城内还有北京、北平及北平师范三个国立大学。这在教育不发达和教育经费常闹饥荒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种奇异的现象。记得一年前国联派来教育调查团在北平调查的时候,他们对于这个现象,曾经表示怀疑。最近我同新由德国来平的某教授谈到大学问题,他也说在德国没有一个城里有三四个国立大学的办法。也许因为我们大学的程度幼稚,三四个大学,敌不上他们一个的质和量;然唯其如是,愈不能不有斟酌损益,使全个的组织近于合理化的必要。因此在这个改革教育的呼声里,这个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时时感觉岌岌不能自存的危险。

除了这两点之外,最主要的自然还是那根本问题,那便是,师范教育的本身,是否必须要一个特殊的大学来实施与进行。换一句话,现今师范大学所施行的训练及研究,是否可由普通大学来代替。因为这个问题的重要,所以师范大学的三十八教授联名具呈教育部,力争变更师大学制,即根据此点,陈述五大理由。他们说:(一)中学师资,非受师大之专业训练,不能胜任也;(二)教师之教师,尤非受师大之专业练训,不能胜任也;(三)师大之课程,与普通大学之程度相当而性质全异也;(四)师大之环境,又与普通大学之环境不同,不能以大学之教育学系代替之也;(五)师范年限亦应延长,不能缩短,大学毕业而仅受一年或二年之师范训练,定感不足也(见本月十日北平各报)。这些话,说来似乎都有相当理由,但细按之,没有一个理由可以说是十分确定不易,因其所谓“专业”,所谓“性质”、“环境”,皆不免失之于笼统,不容易得一个明确的观念的原故。

我们以为要讨论这个问题,应从师范教育的内容入手。所谓师范教育的内容,依我们想来,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知识的本身,如外国语、国文、算学、物理、化学等等,这是所以为教的。一是技术的训练,如某科的教授法,某种教材的选择运用等等,这是所以行教的。一是教育学的研究,如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等,这是教授法、教材选择等等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成为少数学者的专业,普通做教师的人,自然不能不有相当的了解,但不能作为一种普通的训练。要是我们这个分析还不十分错误的话,我们可以看看,什么是普通大学所能做的,什么不是普通大学所能做的。

第一,知识的本身。我们实在看不出普通大学的物理、化学,或英文、算术,和师范大学的物理、化学、英文、算术,有什么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地方。要说普通大学务“博”而师范大学务“专”吗?我不晓得所谓“专”的意义是怎么样。若所谓“专”是指单简而言,这是一个规模的问题,普通大学的“博”正不害于师范大学的“专”。若所谓“专”

是指高深而言,这是一个程度的问题,不但师范大学要“专”,普通大学也必须要“专”。所以拿“专”与“博”。来分师范和普通大学的课程性质是不对的。

我们以为目下国内大学的大病,正在没有做到“专”的一个字。我此处所谓“专”自然是指高深的“专”,而非指那单简的“专”。高深的“专”,我们要假定他对于基本的功课,有彻底的了解与确实的训练。对于专门的功课,曾做过广博的搜讨与独立的研究。这与所谓“课程的系统化,常识化,精攻不令偏枯,深入方能浅出”根本有点不同。我们以为一种学问,无论是自修也好,教人也好,必定要有心得,有源头,方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单靠了口耳分寸,展转传述,自修固不能有成,教人尤不易发生信仰。拿任何一种科学作例,必须自己作过一点独立的研究,然后对于科学的原理和精神,有一个深切的了解,教起书来,自然头头是道,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文学一方面,亦莫不然。除非自己能读能做,是不易得到学生的信仰、指导学生的途径的。所以我们以为目下大学的教育,既然同是向专的方向走,那么,他们对于知识本身的目的,可以说是一致的,更不必有什么普通大学、师范大学的分别。

第二,技术的训练。技术的训练,自然要有特殊的环境,不过环境还应该加以分析。我们以为一个学校所能给与学生最大的环境影响,莫过先生的学问与人格,其余的都可以说是次要。就师范教育说,一个善于教学的先生,他自己教学的方法,就是一个活的榜样。从他受教的人,当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许多好的教授方法,这岂不比读几本教授法的书强得多吗?又如要养成学生读书用功的习惯,必须有好学不厌诲人不倦的先生。所以我们以为若是教学技术的养成,有待于环境的影响,那么,先生的良否实为造成环境的最大关键。说到此处,我们又觉得这个问题,不是普通大学或师范大学的分别问题,而是某大学的教授是否良好的问题。除此之外,所谓环境问题,大概尚有实验学校的一件事。可是据我们所知,凡从前高师或现今师大所办的附属实验学校,不到几年都渐渐地宣告独立。研究教育的先生们,既然无法过问,学生们要去实习,简直同到外面不相干的学校一样的不受欢迎。所以有的附属学校,尽管办的成绩甚好,但与其称之为实验学校,不如称之为模范学校之为确切。无论如何,他对于教学技术的养成是不发生多大影响的。

第三,教育学的研究。从人性发展的方面说,从社会影响的方面说,教育学都有蔚成专科的可能,所以我们对于教育的科学的研究,认为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不过就人性研究说,教育学只是心理学的一种应用;就社会的关系说,教育学又是社会学的一个旁支。在合理的编制上,当然须与纯粹心理学及普通社会学合在一起最能得到研究上的便利。可是我们所不明白的,有的大学竟把心理学分成两组,在理学院有纯粹的心理学,在教育学院有教育的心理学。这不但是重床叠架,于经费上很不经济,恐怕于研究上也很不便利吧。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若是不愿听其自然,则应裁并教育心理学以就纯粹的心理学,不应裁并纯粹心理学以就教育心理学,当然是一定不易的道理,即小喻大,教育学在普通大学中研究,不比在师范大学中研究吃亏,似乎是可以断言的。

从上面所说的种种方面看来,我们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那便是,凡现今师范大学所施行的训练与研究,无不可拿普通大学来代替。自然,我们所谓拿普通大学来代替,并不是说普通大学的功课,即等于师范大学的功课,而要经过相当的斟酌损益,方能适合于师范教育。不过,以现在国内较好的普通大学,和现在唯一的师范大学相提并论,而说师范大学所能授的功课、所能给的训练,普通大学不能授、不能给,设非别有成见,恐无人下此定论。即就延长师范教育的年限而论,与其行之于师范大学,不如行之于普通大学。因为在原则上,师范教育,既可以在普通大学中进行,则其教育的效率,当然须以其设备程度的高下为标准。设备好、程度高的自然可以事半而功倍,反之,则徒劳而无功,这也是事实的显而易见的。

末了,还有一层,我们要希望大家注意的,便是所谓历史的观念。旭生先生在他的《教育罪言》中说的好:“这样不合理的事项,如果想有所改正裁并,那就要群起大哄,说我们学校有特别的历史。……殊不知……历史就是现实的自身,它本身就是不完备的、恶的。无论怎么样好的组织制度,如果贪恋着它,它一定要渐渐的变成一文不值的空壳子,以至于社会进化的障碍。”这个话是完全对的。我们看见近来一班中学程度的退化(这是近年大学入学试验所指示的)和小学教法的不好(这是我们一般有小孩的人所同感的),不能不对于这些教师及教师的教师的训练起了疑惑。我们以为师范教育确有大大的改革整顿的必要。我们上面所说的,都是就原则上立论,至于实际改革,应该如何着手,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1932年

同类推荐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怎样做记者

    怎样做记者

    这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案例实用,语言生动,观念颇多创新。全书五十多万字,分《学会经营自己是成长的金钥匙》、《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新理念是写作的灵魂》、《内参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热门推荐
  • 中信国学大典·黄帝内经

    中信国学大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
  • 杀手穿越也逍遥:东颜惑世

    杀手穿越也逍遥:东颜惑世

    她是生杀予夺,热血强悍的女杀手。她是欲火重生,从烈狱归来的王者。她是风华绝代,才惊九州的睿王妃。当她背负血海深仇,化身修罗时,她勾勾唇角,嫣然浅笑,“我只想潇洒自若的过一世,可是偏偏有人谁妨碍了我的逍遥日子,既然如此我也不介意杀那么一两个人,又或者翻—手—覆—乾—坤—。”一步破霄风华立,万世芳名流存方。看谁与她能执手一生,笑看风云起。【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点击财富

    点击财富

    当代社会如滚滚洪流,竞争激烈,追求卓越,渴望成功是每一个人寻求自我提升的最高境界。胸怀鸿志,不断激励自我,踏寻一条成功的捷径,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最终慨言。如何追求卓越,如何走向成功,成功者必备有哪些身心基础与准备,正是本套《成功励志经典》编撰的初衷。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答净土

    答净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修仙之七妹有点猛

    穿越修仙之七妹有点猛

    穿到大华的夏小鱼儿,行七,又称夏七,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得修仙!而且,还是最最苦逼的剑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崛起草原1632

    崛起草原1632

    因为演习时意外穿越大草原,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变局,作为一个军人,我能做些什么。。。。。。
  • 故园风雨后

    故园风雨后

    当赖德军官看到那座庄园时,所有的记忆都回来了。他来过这里,他知道这里的一切。少年查尔斯·赖德在牛津大学结识了英俊的侯爵之子塞巴斯蒂安,经由塞巴斯蒂安的介绍进入布赖兹赫德庄园。此后这座庄园在查尔斯生命中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他与一对兄妹产生了不可言说的情感,还见证了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塞巴斯蒂安的父亲抛下家人与情人定居海外;笃信宗教的母亲日渐疯狂,以爱之名给儿女套上沉重的枷锁。年轻的塞巴斯蒂安渴望挣脱家庭牢笼而不得,终日酗酒,最终远走他乡,潦倒一生。年轻美丽的长女茱莉娅,也因无法摆脱信仰的束缚,早早断送了爱情与幸福。
  • 联圣钟云舫

    联圣钟云舫

    在中国近代史的画卷里,曾经被历史烟尘湮没,近年来才发现的一个不朽人物——钟云舫,而今他已声名大噪。重庆市为此专门成立了“钟云舫研究会”,将钟云舫研究列入了该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并拟将钟云舫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文化史上,书圣有王右军,画圣有吴道子,茶圣有陆羽,诗圣有杜甫,联之有圣,非钟云舫夫子莫属!”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犀利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钟云舫传奇的一生。本书也是了解晚清社会境况和川东风土人情的风俗画卷。
  • 汉梦浮华

    汉梦浮华

    汉宫之梦,阴谋!争斗!鲜血!朝堂之争,正邪!利益!权势!唯有初心不改,君心依旧。只一道故剑令,谱一曲最纯情的遗爱悲歌!无论他是落魄的王孙,还是尊贵的帝王,她依旧守候。无论她是宦臣之女,还是一国之母,他依旧矢志不渝!“平君,你等我。”“病已,我了解你,去开创属于你的盛世吧。且先行一步!
  • 张惠言论词

    张惠言论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