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18600000002

第2章 鸡同鸭讲——为什么我们容易误解他人或被人误解

我觉得应该如此——无法走出的自我角度陷阱

我们容易误解他人或者被他人误解是有一定原因的,误解不会无端出现,它源于我们心理的一些固有特点。比如,自我、多疑、从众等心理都容易导致误解的发生。想要避免误解,就必须认识自我,找到自己误解他人或被他人误解的根源。

在以往的人生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以自己的角度果断地去判断一件事情的性质或者结果,其结果却并非如我们所想。有时候,你跟别人说一些事,自己觉得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对方却误解了你;另外,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对别人所表达的意思、期望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事实上,这是由于人生经验或者个人见识不同造成的感受程度的差异。

“我觉得应该如此”,这种固有的思维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让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些现象,你是否遇到过?

1.我们冬天逛街时会遇到那些穿着裙子和丝袜、搭配短款棉袄的女生,很多人对这么冷的天穿得这么单薄的做法表示很不理解,会想“难道不觉得冷吗”,但是这位女生却说:“我觉得这样穿很时尚啊,最重要的是显得腿细。”

2.很多人给朋友、家人挑选礼物时,更多是以自己的喜好为依据。他们都有一种想法:“这个东西这么漂亮,我的朋友(或家人)肯定也会喜欢的。”

3.很多人在生活中不免有一些困扰,比如,自己明明觉得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大家应该都支持自己,可是为什么大家在这件事情上好像都不太看好自己呢?

我们都知道,类似“我觉得应该如此”的固有思维模式,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然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误解如影随形,不是我们被别人误解就是我们误解他人。误解,就像一颗毒瘤,无时无刻不影响我们的人生,甚至在侵蚀我们的人生:为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阻碍。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对此充满了抱怨,并由衷地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呼喊:人生是否可以少一些误解。

很多人混迹职场顺风顺水,而有的人却因为种种误解无法与人融洽相处;有些人与人交谈很顺畅,有的人却觉得十分困难,很难与他人达成共识。

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在说话、做事、思考问题时有两个流程:第一,站在我自己的角度,这件事是什么性质?第二,站在对方及旁观者的角度,这件事是什么性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之所以会误解他人或被他人误解,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在看待任何人和事时很容易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我觉得应该如此”。

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很多都是因为“我觉得应该如此”而产生的,因为在看待人和事时无法走出站在自我的角度的陷阱而造成的。而“我觉得应该如此”,跟我们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其主要表现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原有的经历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并依此做出行动反应。

诚然,误解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不少困扰,但你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消除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减少与他人之间的误解。心理学上认为:有人的地方就存在误解,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所经历的事情,无论是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等都不会完全一样,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每一个人看待世界时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走出凡事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看待的误区,才能学会转换角度,积极去交流与沟通,才能尽量减少误解的发生。

不会是在给我挖坑吧——太过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天涯论坛里有个很热门的帖子,内容大致是: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你是帮还是不帮?论坛里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我注意到,绝大多数说不帮的人,都是因为不敢帮,都在斥责社会上的碰瓷、反咬一口等不良现象导致人类原有的善良消失,进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遇到长相可疑的男子问路,遇到遇难者向你借几块钱买东西充饥,遇到老太太过不了马路,遇到创业者向你推销自己的产品,遇到陌生人给你一颗糖……遇到种种这些事情,我们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家伙不会是在给我挖坑吧?”

当代人这种过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就在于对他人的不信任,误解了他人的真实目的。陌生人不可信,商人不可信,慈善不可信,媒体不可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某个团体以及社会系统,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这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错的?

不,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地毫无防范地信任他人。而是,要学会判断他人的目的,不要用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这是在给我挖坑”。判断不出目的时,我们可以换种安全的助人办法。遇到问路的,你可以指路,但是不要孤身带路;遇到需要钱回家的,你可以帮助他打车,帮助他给亲人打电话报地址。选择帮助别人是为了告诉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选择有防范意识地帮助别人是为了保护自己。

我们再把思维转向职场。职场是最容易产生误解,却又最无法辩解的圈子,很多人都因为误解在职场中吃了不少哑巴亏。

和你有职位竞争关系的同事,和你的领导走得近,经常和领导一起打牌。某一天,领导知道了你的什么事情,批评了你。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一定是他在牌桌上抖出来,给你挖的坑,日后一定要小心他。

某部门报销出差住宿费,由于同部门的小刘推辞说工作忙,建议小张拿去给领导签字。小张觉得找领导签字只是个程序,就去了,没想到正好撞上领导因为差旅费花销太大在恼火财务不控制,结果劈头盖脸挨了一顿批评。就这样小张气呼呼地回到了办公室,之后就“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了”,痛骂小刘阴险狡诈,日后一定要小心他再使诈。

这些小误解在职场上经常发生,这种固有的“他肯定在给我挖坑”的思维、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了同事之间的不信任,使得误解频生,破坏了我们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化解由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危机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需要做到两点:

首先,解除“不信任”的心理障碍,遇到事情尽量往好处想,只要对自己没有大的影响,吃点小亏,不必计较,有胸怀者方成大事。比如,遇到推销产品的,你不妨尝试着听听他会说些什么,或许他只是个刚毕业的心怀梦想的大学生,并没有欺骗你的意图。

其次,了解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用事实证实自己的猜疑。吃哑巴亏时,也要懂得适当承受。

有一天,一位朋友下班回家。她到家前要经过一条很长的巷子,而且要七拐八拐的,不过倒也不是很偏僻,巷子里的居民还是很多的。那天有个男的一直跟在她后面走,也跟着她拐弯,这时她心里有些害怕,但因为巷子里居民多,她胆子也就大了起来。她鼓起勇气转身指着那个男的说:“你跟着我干什么,你想干什么?神经病!”那个男的傻眼了,愣了片刻后,走过她身边,在她后面的几米处一个门口停下了,拿出钥匙开门。那个男的回头说:“我干什么?我回家。姑娘家的,哪儿来的暴脾气?”

这位朋友当时尴尬得无言以对,顿时觉得自己太蠢了。她说起这件事情时还是哭笑不得的。

其实这位朋友的想法绝大多数走过夜路的女生都有过,潜意识滋生出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让我们把细微的猜疑想象成既成事实。你是不是也陷入这种“该不会是在给我挖坑吧”的思维陷阱里了?那么赶紧走出来吧!用客观事实取代假想猜忌。

他们都是那样说的——受到他人言语或环境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媒体引导舆论。”尤其是那些纵横网络世界的网友们,可能会对这句话感同身受。那么大家想过媒体之所以能够引导舆论的原因吗?

比如,众所周知的娱乐圈新闻中,一开始“袁珊珊滚出娱乐圈”的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后来袁珊珊马甲线一秀,各种“袁珊珊其实很努力”的帖子一出,成批袁珊珊黑转粉出现。再说郑爽出道时被黑得体无完肤,再后来爽妹子凭借与张翰的苦情恋成为当红小花旦中最受欢迎的一位。

路转粉、黑转粉浪潮般的现象,真的是因为这些网友和观众主观改变了对明星的态度吗?不,绝大多数网民的舆论态度其实是跟随媒体的动向走的。所有人在转变的过程中其实潜意识里都在想“他们都是这样想的”“他们都是那样说的”,于是,“我也这样觉得”。

“你觉得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

“儿子吧。”

“为什么?”

“我那些朋友都觉得生儿子好,以后老了有人养老送终。”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哪?”

“就这两年吧,身边的人都结婚了,爸妈也催,他们都说二十多岁最重要的事就是把婚结了。”

上面是极其普通的日常对话,几乎很多人都问过、答过类似的问题,但是你们有没有好好想过,类似上面的这些回答是你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吗?你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我朋友觉得……”“他们都说……”我问的是“你”怎么想,不是你的朋友、你的父母还有别人怎么想,你真的考虑过自己的真实想法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障碍,容易随大流,一味地、麻木地受他人的语言或环境的影响,从而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个性。

正是这种人云亦云的惯性思维,使我们很容易对他人产生误解,或者让别人对我们产生误解。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容易受他人言行的影响,用他人的想法代替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来求得事情的真相。别人说马云多牛多牛,你就觉得马云有多牛;别人说某某某是个阴险小人,你就跟着别人一起讨厌他……这样的惯性思维容易让我们一再与他人产生误解,造成困扰。

可是,我们如何才能不受他人的言语或外界环境的影响,阻止误解的出现或者消解误解呢?

1.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轻信他人的言语,并且多方面、多角度去审视一件事情。比如,有人认为张三是小人,可于你而言他也许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2.不随大流,不盲目跟风从众。比如,大家都猜想这件坏事是有人故意做的,你不应该在不了解事情原委的情况下也如此怀疑他人。

3.被人误解时,可以直截了当地找当事人解释清楚。即使再良好的人际关系,难免也会因误会或意见对立而出现裂痕,但只要设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尊重对方的意见,不仅可以化解误会,更能增进彼此间的关系。

取义,不求甚解

我们读书或写作时常常会看到或用到“刹那”“瞬间”“弹指间”“须臾”这些用来形容时间短暂的词汇。但是,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哪个长,哪个短?似乎除了专业人士,没有人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简单计算就会发现,原以为同样表示时间短暂的词汇,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我们自以为懂得的东西,有时还是会被错用。

春秋时期,通行赋诗,从诗里断章取义,以诗言志。孔子为学生解诗时也常常根据教学需要断章取义。卢蒲癸效法孔子,不避讳同宗联姻,娶庆姜为妻,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孔子和卢蒲癸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要戒骄戒躁、沉稳周到,切不可断章取义、不求甚解。

相信大家都熟悉一句十分浪漫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代人都以此来象征爱情,比喻夫妻关系。然而这句话真正的含意是什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意思是指战士之间的约定:说好要一起死,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呀?

这种断章取义、不求甚解的曲解,扭曲了原本的意思,改变了事情的真相。可叹的是,这种断章取义的释义却以讹传讹,广为流传。

小李喜欢女同事乐乐很久了,这件事单位同事都知道,他们还经常拿小李和乐乐寻开心。年末单位绩效考核时,乐乐业绩突出,获得了单位发的高额奖金。于是乐乐想请客,让办公室刘哥通知大家下班后在西餐厅聚餐。刘哥高兴地跑去小李的办公室,拍着小李的肩膀说:“兄弟,乐乐让我转告你,今晚下班请你在那家西餐厅吃饭……”刘哥正想把吃饭的原因说出来,却被小李打断了:“行了,我知道了。”刘哥以为小李知道情况,就跑去通知别人了。可是没想到小李以为乐乐是单独请自己吃饭,认为可能乐乐对自己也有好感,他要趁这个机会回应乐乐的示好,于是一下班就去买了一束花等在餐厅。当看见乐乐和所有同事一起出现在西餐厅时,小李才明白过来,是自己会错意了。于是他慌不择路,赶紧把花扔进了垃圾桶。

小李的尴尬源头不正是因为听了半边话就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只要多问一句“怎么请吃饭哪?有什么好事吗”,小李就不会有接下来的尴尬遭遇了,这就是不求甚解、挑起一头扁担就跑造成的误解。

小李的经历还只是造成了自己的尴尬而已,然而在职场上总是觉得“这还不简单,我还能不明白”的想法,断章取义、不求甚解的惯性思维造成的误解,可能会让你丢掉工作。

罗宾在企业人事部岗位工作两年了。有一次,上级公司领导下来视察,上司让罗宾负责接待。中午用餐过后,上司让罗宾安排上级领导的住宿等一些事宜。上司把罗宾叫到一边,对罗宾说:“这次视察关系到我们的业绩,你要招待周到。另外,这两位领导第一次来江西,对这里的各方面环境都不了解,你好好招待他们,晚上找两个人陪陪。”罗宾好像顿悟了什么似的,赶紧点头,对上司说道:“您放心吧,我明白了,这点小事我能办好。”上司想既然罗宾胸有成竹,能安排好招待事宜,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再嘱咐什么了,就放心地把差事交给了罗宾。

可是没想到的是,罗宾却会错了上司的意思,给两个来视察的领导找了小姐。误解也就随之产生了,领导看到叫来的小姐后,大发雷霆,立马回公司,下令处罚企业负责人,还扣除了他的全年奖金。

这事一出,上司立马当众训斥了罗宾,并责令将其开除。罗宾愤然不公,辩驳道:“当初不是你让我找小姐陪他们的吗?现在出事了你就拿我顶包!”上司气得血脉贲张:“我让你晚上找两同事陪他们出去转转,他们初来乍到,肯定对我们当地一些景点、风俗等感兴趣,我是让你找人带他们出去玩,陪他们,给他们当钱包。你小子什么都不懂还说让我放心,你是怎么办事的?”

罗宾以为事情很简单,自己什么都明白,结果却造成了误解,丢了工作。生活中、职场上,无论在什么圈子里,遇到事情,若是你不求甚解,总抱着“这还不简单,我还能不明白”的想法,捡了半句话就走,那么后果有可能比丢工作更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自以为懂得的东西,其实有时还是一知半解!所以,凡事都要问个明白,理解透彻后再去执行。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功夫在明白上,才能做明白事。

看他那样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凡事先入为主,难以摆脱的首因效应

“新官上任三把火”“先发制人”“下马威”,这些词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也正是当下社会流行的一种行为作风。其实,这些都是利用首因效应而占得先机的经典手法。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都十分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以及言行举止,以期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基础。这也是人们擅长利用先入为主的思想,为自己创造空间。

先入为主的思维力量真的如此强大吗?能引导一个人的认知吗?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参与实验的人员分为两组,心理学家拿出同一张照片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他对甲组说:“这是一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照片后,甲组说:“深陷的眼睛里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悔改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深邃,高耸的额头说明了他具有探索的意志。”

这个实验表明,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人在后续了解的过程中偏向既定的心理方向。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先入为主与首因效应,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先天的缺陷,就像错觉一样的缺陷。只有认识到它的真正原因,才能改正它,就像改正错觉对人的影响一样。

汉朝时期,汉哀帝宠信董贤、孙庞、息夫躬,给他们封侯。丞相王嘉劝哀帝不能封侯,避免生出祸端。息夫躬担心董贤权势越来越大,就劝哀帝出兵匈奴,王嘉劝哀帝不要对他的意见先入为主,应该和平共处。息夫躬计谋败露后遭受了灭门之祸。

汉哀帝听了王嘉的劝言,克服了先入为主的心理观念,做出了明智的决定。由此可见,只要能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尽力克服,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过,真正难的是,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这一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时往往潜意识里无时无刻不受“先入为主”思维的影响。

徐梅工作五年后跳槽到一家媒体公司上班,新上任的徐梅被老板请去谈话。为了对自己的老板有所了解,谈话时不至于不知所措,徐梅求助于公司的同事,希望从同事口中了解自己的老板。同事告诉徐梅,老板平时非常严肃,可凶了,他平时都尽量避免和老板说话。还说有一次单位一个同事去老板办公室谈话,还被老板训斥了。

听了同事这番话,老板在徐梅的印象里就成了十分严肃、脾气不好的人。见到老板时,徐梅心里就想:“看老板长得四方脸,确实像个凶神恶煞。”于是跟老板谈话时,徐梅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多说话,怕说错话被训斥,面子上挂不住。抱着能少说几句就少说几句的态度,徐梅和老板的谈话很快就结束了,却没承想,在老板面前徐梅没有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才华,老板对徐梅的了解也不够全面,自然他给徐梅的职位也就没有预期的高了。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了解,徐梅发现老板并不是一开始自己想的那样,他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他只对在原则上犯错的人发怒,平日里老板其实是个愿意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的人。徐梅悔之晚矣,若不是先入为主的思维作祟,凭借自己的才华或许早就得到赏识,进而平步青云了。

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会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以貌取人、以言取人,容易对那些长相气质良好的人产生好印象,反之则生出抗拒感;对那些口若悬河的人印象深刻,不容易接受那些寡言少语的人。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对一个人妄加判断,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

克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需要个人自身努力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这样才能具备相对独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当别人评论时事新闻、批判政府或者政策时,不要盲目跟随,不要把别人的言论当成自己的观点。只有从多方面去了解、去认识,认真分析和思考后再做出评价,把自己的认识和别人的看法做比较,你才能深入发现你们的观点不同的原因是角度的不同还是价值观的不同。

克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有所收获。一直被“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左右,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将永远跟在别人的身后。

误解是一种心理认识上的落差,必然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出现。当我们被他人误解或者误解他人时,就可能让双方都被这种误解伤害,最终导致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人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封闭。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理解误解的可怕,更进一步加深对误解和被误解的认识。

同类推荐
  •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精选了哈佛教授在心理学课程中引用、讲述的300个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旨在让更多的人走进哈佛校园,听一堂生动有趣的哈佛心理课。《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由牧之等编著。
  •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瞬间读懂你周围的人,3秒钟看穿旁人内心。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机制、犯罪心理预防……犯罪也有心理学。熟知犯罪心理学,对犯罪了如指掌。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生理心理学(第二版)

    生理心理学(第二版)

    本书不仅从国内外生理心理学专著中,还从有关的临近学科如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许多领域中吸取了最新研究成果,分别用以讨论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言语思维、本能动机、情绪情感、人格、运动与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问题,并联系了失认症、失语症、遗忘症、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智能障碍和人格障碍等病理机制的新理论。书中还涉及了知觉、注意、学习、记忆和言语思维等有关的认知理论、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概念。在导论中,作者论述了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当代发展趋势,并概括地介绍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书后还列出了国内可得到的中外文最新参考书目。本书可作为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神经生物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教科书。亦可作为这些领域的理论研究者的基础知识更新的参考书。
  • 优势谈判心理学

    优势谈判心理学

    《优势谈判心理学》不仅适用于初学谈判的新手,也适用于对谈判技巧有一定了解的人。对于在谈判桌上屡屡谈“崩”的朋友,它更是必读之书。它能够告诉你,如何从对手的反应中获得更多信息;如何营造强大的气场,占据心理优势;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突破其心理防线;如何化解剑拔弩张的敌对情绪,打破谈判僵局;如何说服对方心悦诚服地做出让步,达成谈判目标。通过《优势谈判心理学》的学习,你不仅可以领悟到谈判过程中无往不利的畅快感,更可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热门推荐
  • 光与影的恋歌

    光与影的恋歌

    光与影的交汇,生与死的别离,我与你不离不弃!
  • 盛唐贤后

    盛唐贤后

    以历史的触笔和角度,用文字盛情演绎大唐贤后长孙氏一生的传奇。(备注,无穿越,无重生,正剧,鉴于作者君的水平有限,此文最终能写成什么样,暂时不得而知,只能尽自己所能一试。)
  • 汽油生活

    汽油生活

    望月良夫有一辆绿色的马自达德米欧,某日巧遇搭车客,竟是大明星荒木翠。良夫喜滋滋地送了一趟明星,还没来得及到处炫耀,就得知荒木翠当晚惨遭车祸身亡,同车的是她的出轨情夫。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八卦,这起惨剧因为涉及明星私情而成为热议话题;哪里有人类,哪里就充满愚蠢,其实搞了半天,人类根本没弄明白事件的真相!这起车祸惨案另有隐情,这在汽车圈早已是“车尽皆知”的了,望月家的爱车小绿多想把真相告诉主人,急得雨刷都要摆动起来了!所以不要小瞧车哦,给一点汽油,他们就能rock the world!
  • 借桥搭木

    借桥搭木

    喜欢得不一样,从此内心那样的彷徨,一点的心,一点的灵动。
  • 网游之一朵奇葩

    网游之一朵奇葩

    刘磊是一个闷骚的宅男,当新纪元虚拟网游开放以后怀着要称霸新纪元为目的买了一个全息的头盔。但是当他是第8888个玩家进入游戏后以游戏智脑化身的指引精灵问他有什么愿望的时候刘磊说:“我要······”然后·········
  • 偶的故事

    偶的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都市超级全职系统

    都市超级全职系统

    他,因体内封印凶兽混沌,被命运抛弃,成为一颗漂泊的种子来到了平凡的星球。偶然获得了他爷爷创造的系统,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是雇佣兵界的王,亚洲第一杀手!地下皇帝!名侦探!全球最大的企业老板!他独爱一人,可上天却要捉弄他们两人。她嫣然笑着说:万水千山就当作伏笔,我总会等到姗姗来迟你。他霸道笑着说:我站在所有的巅峰,只为告诉全世界的人,你是我的女人!
  • 重生之下一战影后

    重生之下一战影后

    她撕了整个娱乐圈,撕来千亿身家、顶流老公和豪门闺蜜团……曾经的服装界女大佬,以为自己被豪门老公和影后小三害死,为报仇,也为给闺蜜实现梦想,她从一个三流小城市的差生华丽转身,靠系统一路越杀越勇……多年以后,人间富贵花、顶流男明星时钦哭着退隐了。因为他发现,整个娱乐圈都是他老婆的人。PS:故事很多反转,希望你能习惯。偏正统的爽文,拒绝对号入座。真正的宋星在下一个故事里,正在整理大纲,今年大家会看到新故事。
  • 说唐

    说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唯舞独尊

    重生唯舞独尊

    一次重生一切唯吾独尊,一次人生一切唯舞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