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3400000011

第11章

极地英雄:雪盲遮眼睛 冰山雪海路难行 马尾编眼罩 但靠微光寻前程

极地英雄先遣连在纵深数百里的昆仑雪原上行进。他们不是探险家,但他们有着比探险家更勇敢的胆魄。他们的进军,会让所有的探险家钦佩不已。

一天下午,他们来到一个叫“暖海子”的地方。

这里四面环山,地势平坦,嫩绿的野草丛中,开放着五颜六色的小花,令人赏心悦目。

在雪山深处能见到这样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的确让人心情振奋。

这是昆仑山里少有的仙境。当然,也是先遣连理想的宿营地。

连队决定在这里休息一天。

极地英雄先遣连多民族结构的优越性,一进昆仑山就显示出来。

一些少数民族同志世代生活在高原、游牧在草原上,天生就有对冰雪严寒的适应性。

当汉族同志为高山反应所困扰时,他们却显得从容不迫,主动承担各种勤务。

英雄先遣连决定在“暖海子”宿营。二排长杨福成、二排副阿金、三排长斯拉甫、三排副韩正保等少数民族同志,带领各班排的民族同志,承担着卸驮、搭帐篷、遛马、放骆驼、拾柴火等工作,使一些高山反应严重的同志得到安心休息。

一路上,特别辛苦的是炊事员王银山,他为人憨厚,工作踏实,想尽一切办法调理好同志们的生活。大家吃得好,他就高兴,不想吃,他就犯愁,大家都尊称他为“王班长”。

说起炊事工作,好像并不难。但在昆仑山上行军,做这项工作却是极其艰苦的。

一位健在的老战士回忆说:“这个荒漠地带没多少植被,给宿营部队生火做饭造成了很大困难。部队只好化整为零,以班、组为单位起火做饭,宿营后三个一伙,五个一团,撅着屁股吹火,边拧清鼻涕边揉面。我与陈改宜同志用缸子做饭,对我们而言最困难、最麻烦的是柴火。往往要走这坡,爬那梁,常要付出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劳动,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浑身软绵绵的,就像一台散了架的机器,折磨得人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蹲下身子捡几颗羊粪蛋,起身时眼冒金星,头昏脑涨。若碰上野驴粪,便是大运气了。在这里做饭,水烧开后,看上去沸腾,用手一试如同温水一般,做的饭都成了面糊。”

睡觉时,天空晴朗朗的,半夜里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半宿工夫,积雪已经没膝深了。

英雄先遣连的宿营帐篷被埋在雪里,费了好大劲他们才从积雪中刨出帐篷,打开帐篷的门。

当行军第一周结束时,先遣连就损失了几乎所有运输队。

李子祥说,他们夜晚宿营时遭遇大雪,早上走出帐篷看到遍地都是冻死的驴子,几乎都无法从中间穿过。

仅在行军开始的第7天、第8天,就有1000多头驴子和骆驼死掉。

英雄先遣连不得不遣返了运输队。冒严寒、踏冰雪,继续前进。

在昆仑山与冈底斯山之间是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700公里的藏北高原。这片海拔4500米至5000米的旷野呈碱性,基本是不毛之地。

李狄三把部队集合起来,做简短的动员:“当前,大家面临的困难十分严峻,再这样下去,高山反应就会解除先遣连的武装,整垮先遣连的斗志和士气。如果大家都躺在雪山上,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先遣连在行进。

海拔越来越高,天气越来越冷。

愈往上走,海拔愈高,景色愈新奇。

山坡下是一片绿色的草滩,一群羚羊吃着草。草甸上有几个小湖,水碧蓝碧蓝的,成群的野马在草甸上悠闲地啃食着草皮。

一位蒙古族战士高兴地喊起来:“看,那里有骆驼刺儿。这下子好啦,我们有放马的地方了。”

曹海林看了李狄三一眼,大声喊道:“放马!让马吃个饱!”

话音刚落,200多匹马如脱弓之箭,直奔草滩,惊得对面山坡上的野马、野驴,仓皇逃遁。

这是一片肥美的草滩,草长得又高又密。

战士们卸下马鞍,让自己的马轻轻松松、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

真轻松啊!战士们坐在草坪上,有的躺着晒太阳,有的望着远处的雪山高兴地哼着各自喜欢的小调小曲。

藏族战士扎喜彭措和乔德禄跳下马,看到草滩上散落着许多干牛粪、干马粪,很是高兴,便拿着袋子捡起牛粪马粪来。

扎喜彭措一边捡一边说:“有了这玩意儿,就不愁生米做不成熟饭了。”

不一会儿,他就捡了满满一麻袋。

“翻译同志,你别捡牛粪了,这是我们炊事班的活儿。”

炊事班的老班长煞有介事地对扎喜彭措说:“你不要再忙乎了。”

于是,炊事班的同志都出来捡干牛粪,为做饭备足燃料。

老班长往前没走多远,发现一条小溪,溪水清凉透明。他捧起一口尝尝,甜甜的,不少小鱼儿在里面游动。

老班长真想捞上几条,给大伙做一顿美餐,改善一下生活。所有战士都看见了河里的鱼,但没有一个人去抓。不吃鱼,不打鱼,是这里藏胞的风俗习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没有一个人愿意违反纪律。

战士们在这里进行了难得的两天休整,他们给这个草甸取名为“野马滩”,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过了野马滩,就进入藏北高原了,部队开始了雪地行军。

成群的野马、野驴,自由自在地在滩上奔跑,像是在炫耀它们矫健的身姿,从先遣连战士面前一掠而过。过一会儿,野驴们又跑到对面山坡上,悠闲地晒着太阳。

漂亮的羚羊停在远处,一动不动,像列队欢迎一般,惊奇地看着先遣连的马队。

巍峨的大雪山晶莹剔透,像一座座水晶宫在太阳下闪闪发亮,雪峰好像一座银塔,直插云天,乳白色的云带像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在行军队伍的前后左右飘扬。

人马兴致勃勃地沿着山路盘绕而行。瑰丽奇妙的景色,吸引着大家向山顶攀登,山顶就是冰凝雪封的库亚达坂。鲜红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又白又亮的阳光,经雪山反射,变成了四处飞溅的光线,灿烂得刺眼,辉煌得炫目。

雪地行军,大家开始还觉得新奇、浪漫,强烈的阳光几经折射,使偌大的雪地闪耀着灼人的光芒,这使大家感到新鲜。

可谁知道,这银白闪烁的强光,正在伤害着同志们的眼睛。本来在出发前,师里给每位官兵都配备了墨镜,但过赛虎拉姆峡时,都给碰坏、摔坏了。

到了晚上,许多人眼睛红肿,又疼又痒,泪流不止。

刚开始,大家只是觉得眼睛比较烫,像火烧一样,接着两眼又肿又胀,眼球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卫生员徐金全,尽管自己的眼睛也肿得又红又大,但他忍住痛,摸索着把眼药水全都拿了出来,给大家点眼药水。每个人一天点三次也不奏效。

第二天,不少人眼睛肿得像个桃子,看不清东西了。

到了第三天,半数以上的战士走出帐篷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彭青云回忆:“有一天,刚走了不到5公里,全连竟找不到一个能睁着眼睛带路的人了。”

大家的眼睛看不见,忽然之间都变成了瞎子。战士们很惊慌,黑暗的世界给他们带来了愈来愈可怕的恐怖,他们互相摸索着辨认对方,干什么都不方便。

因为看不见路,摔伤的人也多了起来。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

谁也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就是在新疆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战士,过去也没有经历过这么严重的事情。

眼睛瞎了,怎么办?怎么走出这冰天雪地?怎么完成解放西藏的任务?

大家被这突发事件弄得手足无措,惊恐万状。

李狄三与几位连队干部碰头,决定就地扎营,想办法先把眼疾治好。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雪盲——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表面反射对眼部所造成的损伤,也没有人知道如何医治,全连战士像一群盲人一样,随地瞎坐着,讨论了半天,毫无头绪。

在得到先遣连报告后,新疆军区的卫生部门提出了解决建议:病人需要绝对安静,行军15至20里休息,食用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蔬菜、大米、稀饭拌汤。

这简直是在痴人说梦,风雪高原上连绿色都十分罕见,哪里会有蔬菜可吃。

党支部决定争取时间继续前进。出发时,他们把马匹分段串起来,首尾相接,由几个眼睛看得见的同志引路,多数官兵靠拽着马尾巴往前迈步,迎着寒风,踏着雪原,浩浩荡荡地又开始了征途。

英雄先遣连仍以每天35至40公里的速度在藏北高原行进。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先遣连的战士,个个顽强机智。蒙古族战士坎曼尔因眼睛痛痒难忍,下意识地从地上抓起一把雪,抹在眼睛上,想以此止疼解痒。没想到,眼睛的红肿真的减轻了。连里马上推广他的方法,让大家试一试,都说还能多少起到一些缓解的作用。心灵手巧的蒙古族战士阿廷芳,出生在新疆,从小放牧,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他想起小时候用马尾编眼罩遮挡雪光的事,就向领导做了汇报。李狄三高兴地让他先编几个,别人也跟着学。他们自力更生地制造了一批马尾“雪镜”。大家一试,果然有效果。

到了宿营地,炊事班协作一致,带病给大家做饭。做饭时他们眼睛看不见,一双手到处摸索着,好几个人把锅灰抹在了脸上,没想到眼泪竟流得少了,眼睛也能看到东西了。老班长如获至宝,赶紧将这个偶然发现,向所有战士推广。第二天出发时,每个战士都用锅灰抹了黑眼圈儿。

足见人在最困难时,真能被逼出许多生存本领。

队伍里,半数以上的人严重冻伤,所有的人脸上脱皮、嘴唇爆裂、口鼻出血。马匹大量倒毙,人员负重量与日俱增。

但队伍没有因此停下,而是继续前进。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和坚定的信念,丈量这条多灾多难、无止无尽的天路。

正是——

一路追风,一路伏冰卧雪,

一路坎坷,为的是换一个漂亮世界;

千里探寻,千里跋涉,

使命在身,蜿蜒行军更显英雄本色;

冰天雪地,蛮荒世界,

红旗招展,高山巍峨,残阳如血。

路边,一堆堆野马野驴的白骨;天上,盘旋着饥饿的秃鹰……

一路上的灾难,一路上的坎坷,每个人都不敢肯定自己还能不能走到下一个营地。有的人摔倒了,再也爬不起来了,他们会用虚弱的声音吃力地骂上一句:“这是他娘的什么鬼路!”

晚上做梦,也有人在骂路。

困苦依然,危险犹存,艰辛骤增。

战士们还是在不停地前进。

同类推荐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收入“青春短得不能再穿了”、“1977年的青春”、“为小品默哀”、“崔永元也不过如此”、“周扒皮的老婆变成雪”等文章。
  • 修女安魂曲

    修女安魂曲

    《修女安魂曲》是加缪改编戏剧作品集,其中包括《闹鬼》、《信奉十字架》、《医院风波》、《奥尔梅多骑士》、《修女安魂曲》和《群魔》共六部作品。
  • 晋人援蜀记

    晋人援蜀记

    春去夏来,日子平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月十二日前晌,京城里是个麻阴天儿。我匆匆赶往人民大会堂,从西门进了吉林厅。军旅作家徐剑一部新作,讲今年春季里,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国家电网十万将士拼死抗灾送电,艰苦卓绝。在大会堂举行作品首发式进而展开研讨,规格甚高,是为了表达对死难英烈和家属们的敬重。座中时闻泣泪声。文学界人士都在发言中谈,国家多磨难,民众有良知。
  • 见证光荣

    见证光荣

    2012年5月3日,中国,北京,地坛体育馆门前。上午8点,写有“神华集团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的巨幅红色背景板,赫然矗立,高高的台阶铺着鲜艳的红地毯,耀眼而夺目。那天的天空格外湛蓝,太阳闪着金色的光芒,一大早就把体育馆妆点得出奇的艳丽,似乎老天也知道,神华集团,作为世界煤炭最大的经销商,作为中国能源企业的超级“航母”,今天,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表彰典礼,天公也给足了面子……这是神华集团成立以来,为劳动模范、先进集体首次举行如此盛大的表彰典礼。
热门推荐
  • 华人在美国西部

    华人在美国西部

    要是没有华人对炸药的知识和认识,没有他们在高得令人头晕、几乎笔直的峭壁上干活的本领,以及在白人所无法忍受的艰难条件下幸存下来的能力,那么,中央太平洋铁路就决不会在那时完成,而只能大大推迟。〈美〉霍华德:《伟大的钢铁小道》我想让你们想起华人对于打开我国的西部所做的事情……。[他们]直捣深山老林,忍受了严寒酷暑。冒着被怀有敌对情绪的印第安人杀害的危险,来帮助我们打开我们的西部帝国。
  • The Boy Captives

    The Boy Captiv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甘与子同梦

    甘与子同梦

    孩提时,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年少时,并肩作战、生死相随;成年时,阴阳相隔、不可触及。儿时的一句玩笑话,她却信以为真,当成了一辈子的约定。但总归是句玩笑话,他又怎会放在心上。她苦寻他十年,只为他能实现当年的约定。却不知,他,早已在土下沉睡。哀哉,物是人非。当年的十年之约,不知谁还记得?
  • 就像宇宙不存在

    就像宇宙不存在

    据说,上帝在人的脑子里安装了七根弦,一弦不少,智商和情商都是超一流之人,若是缺了一根,则是个常人,缺了两根,就是个庸人了,缺三根以上者,则为智障。陆晓晗从童年一直到青年,都是一根不少,且弦弦相通的人,所以他成了这个世界的宠儿,一路顺风顺水地茁壮成长。陆晓晗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父亲是名教授,母亲是外科医生,自己从小就学习好,小学是语文课代表,初中是数学课代表,高中是学习委员,十七岁保送上了一流大学,接着读研读博,毕业后分到一家省级研究所,不到四十岁就做到了正高职称的研究员。
  • 漫天飞舞的信(上)

    漫天飞舞的信(上)

    12岁,开始给自己划定私人空间,不再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12岁,男生和男生在一起,女生和女生在一起。彼此互相熟悉,却不再像从前那样热情。12岁,既想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又想躲到一个没人发现的地方。12岁,突然有一肚子话想跟谁说说,可是一开口,却发现自己一句话也不想说。12岁,左手梦想,右手秘密。12岁,下一站,就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青春。
  • 泥哨

    泥哨

    第二天,线线死了,上吊死的,死时,手里握着一个漆得红红的泥哨。线线的屋里还死了一个人,是粪孩,粪孩的肚子上深深地插进去一把剪刀。迎着初升的太阳,我站着。我站在高高的山梁。我的背佝偻着。我的身子向一边歪斜,两条腿一高一低。从监狱里出来,我就这副模样了。我的手里捏着泥哨,我长长地吹响一次,再吹响一次,我连连吹响我手里的泥哨,我被一点点高起来的太阳照得通红。
  • 流浪的沙

    流浪的沙

    有什么意外的?老板在你被窝抓走我都不意外。好自为之吧!冉然挂断了电话,立刻关机了。她迅速地冷静下来,回忆了一下和梁世东最后的细节,她突然明白梁世东为什么拿走了所有人的档案,他一定是销毁了,或许是为自己,或许是为别人。冉然到报刊亭买了张新卡,换卡之前她还是把手机打开给露丝挂了电话:露丝,明天不要上班了,公司出事了!
  • 佛说阿难同学经

    佛说阿难同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芳菲歇

    芳菲歇

    乔纳家的门铃在晚上九点二十七分的时候突然欢唱起来。之所以说如此确切的时间,是因为门铃乍鸣的第一刻,乔纳习惯性地抬起手腕看了时间。虽然现下早已全面进入了手机时代,但乔纳还是一直保留着戴手表的习惯。当然,成熟优雅又有生活规律的男士一般都是这样。他甩掉睡衣,抓起一件T恤套上,希望铃声就此止住。不早不晚的。谁这时候来找他?物业?还是去开了门。然而,竟是——魏锦素。她微微地笑着站在门口。她不是空手,她右手提着一只篮子。一只常见的编织篮。她穿着一袭长及脚踝的白袍。
  • 民族团结十知道:小学生读本

    民族团结十知道:小学生读本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想过社会安定、经济富足的和美日子,就离不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每个成员,只有平等相待,和睦共处,团结互助,才能共同繁荣进步。如果是民族隔阂,民族纷争,国家分裂,各族人民就要跌入苦难的深渊。因此,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为了让各民族的同学从小就了解一些民族常识,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书中讲到的民族知识有十个方面,都是小学生应该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