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90100000001

第1章 序

李存山

好家风是润物无声的力量,值得我们时代好好涵养和传承。

由是,继《家风十章》之后,我们又编写了这本《家风十日谈:中国古人的治家良训和故事》(以下简称《家风十日谈》)。前一本书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家文化与家风的关系、传统家风的核心精神及其现代价值等等。虽然在这种理论阐述中也要结合一些人和事,但它毕竟受到学理论说的局限,还不足以充分显示家风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生活和圣贤豪杰崇高人格生命中的“活”的特点。为了补此不足,我们选出周公、孔子、孟子、诸葛亮、李世民、范仲淹、苏轼、朱熹、曾国藩、梁启超等十位代表人物,以“十日谈”的形式,用具体的人和事来彰显家风对于这些圣贤豪杰的人格塑造和人生业绩所起的重要作用。

家风是家文化的灵魂,家庭是家文化的载体,而家风的传续是通过家教来实现的。因此,重视家庭、重视家教是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的前提。而优秀家风的传承和弘扬,并不局限于一家一姓,它不仅是一个家庭和家族的和睦兴旺、代有才人出,还指向了“家国天下”的一体之仁,确立了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价值的“三不朽”。它所塑造的圣贤豪杰的崇高人格成为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和人们争相效法的楷模,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这也正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世代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的机制所在。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以农立国,以耕读传家。《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段话说明,中华民族的先民在远古时期就不断地认识自然界与人类自身,创作了“八卦”(即后来所称《周易》)的文明成果,从包牺(又作伏羲)之世的渔猎生产逐渐进化到了神农之世的农业文明。自此之后,中华民族历代都是以农立国,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广大乡村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家与家的联系是形成“聚族而居”的村庄,故而重视家庭和家族就成为中国文化的历史必然。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契是尧、舜时期的人物,传说他曾担任火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这是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他还曾帮助大禹治水,后来被任命为主管人伦教化的司徒。这说明在尧、舜时期中国文化就已经有了崇尚人伦道德的价值取向,《中庸》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由孔子编纂的《尚书》是从《尧典》开始,这并不是偶然的。孟子还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同上)这也说明,至迟在夏、商、周三代,中国就已经有了以“明人伦”为宗旨的学校教育。

《礼记·学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古时候是以二十五家为闾,每闾有家塾;以五百家为党,每党有庠校;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其学校称为“序”。“国有学”是指在国都设立的“国学”,而国都以外的学校则称为“乡学”。如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所说:“三代之隆,其法浸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其学又有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的两个教育阶段。在这套教育体制中,家塾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而在家塾之前则纯属“家教”的范畴。因此,家教是这套教育体制的基础,亦可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据西汉刘向所作的《列女传》,周文王之母就已重视“胎教”,即所谓:“大任者,文王之母……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后来周公辅佐武王灭商,又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其制礼作乐,重视家教,有《诫子伯禽书》流传。《礼记·内则》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这里的一些具体细节不必详究,而从中已可见古人对于家教有详密周到的安排,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儿童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论语》中可见,孔子以“诗、书、礼、乐”教授弟子,而他对自己的儿子孔鲤也谆谆教导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由此开创了以后主要以“诗礼传家”的家教传统。孟子“私淑”于孔子,而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儒家的“亚圣”,又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正说明优秀的家教为孟子养成圣贤的崇高人格和“大丈夫”精神奠定了基础。

孟母教子实可以作为中华母亲优秀家教的一个杰出代表,她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虽然孟母教子的故事不止两则,但是写入《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却极具典型性。我们在童年时常听母亲教导我们“要学好”“要要强”,而“昔孟母,择邻处”也正是母教中常说的“要学好”,而“子不学,断机杼”也正是母教中常说的“要要强”。再往深处解读,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厚德载物”精神就蕴含在“要学好”的母教中,“自强不息”精神就蕴含在“要要强”的母教中。

中国文化重视家庭,儒家把孝悌作为普遍仁爱的本始,把家庭成员之间那种真挚的温暖的亲亲之情作为“仁民而爱物”的根源。这自有道德发生论的合理性,而且这也得到了世界各大宗教代表人士的认可,即《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中所说:“只有在个人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已经体验到的东西,才能够在国家之间及宗教之间的关系中得到实行。”在孝悌与普遍仁爱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只有将亲亲之情“扩而充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真正的孝悌。这正如孟子所说:“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如果“无以保妻子”“不足以事父母”,那么这肯定不是儒家所主张的孝悌。宋代的理学家程颐曾说:“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如果仅仅局限在血缘情感,那就是“分殊之蔽”,这不过是“私胜而失仁”,并不是儒家所讲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中国文化对家庭的重视,也折射到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中,此即把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大家庭,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故而天地就是人与万物共同的父母。如《易传》所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咸卦·彖传》)“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下》)“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说卦》)《尚书·泰誓》也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天地之性(生),人为贵”(《孝经》);而人与万物又都是天地所生,故人就应有“仁民爱物”或“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的道德自觉。因此,儒家的孝悌观念的扩充,就指向了“家国天下”或“民胞物与”的一体之仁。如朱熹在讨论《西铭》时所说:“人之一身固是父母所生,然父母之所以为父母者,即是乾坤。若以父母而言,则一物各一父母;若以乾坤而言,则万物同一父母矣。……古之君子,惟其见得道理真实如此,所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推其所为,以至于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而非意之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答陆子美》)

钱穆先生比较中西文化,曾说:“中国人的家庭,实即中国人的教堂。”(《孔子与心教》)在此“教堂”的优秀家教中,从来不是教使孩子鼠目寸光、自私自利,而是教导孩子“要学好”,做个好人,“要要强”,做个胸怀宽广、志向远大、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前面提到的春秋时期“三不朽”之说,“不朽”本来可以是一个在个体生命结束之后灵魂继续存在的宗教问题,而在中国文化中却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的家族传衍问题,更加被肯定的则是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而持久的贡献,为人生价值的“三不朽”(《左传》)。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家文化的家教培养、家风传承中,能够在中国历史上受人崇敬、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是在“立德、立功、立言”等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的人。

我们之所以选出周公、孔子、孟子、诸葛亮、李世民、范仲淹、苏轼、朱熹、曾国藩、梁启超等十位代表人物,就是因为他们可作为中国历史上优秀家教、家风和实现人生“三不朽”价值的杰出代表。我们称他们为“圣贤豪杰”,而实际上他们又有所区别,周公、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圣人,范仲淹、苏轼、朱熹和曾国藩是儒家的贤人,而诸葛亮和李世民则是偏重于事功的豪杰。这里的梁启超比较特殊,在他人生的前一阶段是追随乃师康有为,把学问与事功结合起来,在他人生的后一阶段则较专心于学问。他曾自诩“梁启超可谓新思想界之陈涉”(《清代学术概论》),故亦可称他是新思想界之豪杰。这里说的“新思想界”就已是中国近代以来古今嬗变、中西汇通的思想界,梁启超的学问与事功既继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又更具有中国近现代的学者人格。梁启超所传扬的梁氏家风,既是他本人立身处世的原则,又成功地把九个儿女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从中恰可以思考,传统家风在现代的价值及其如何创造性转化为现代社会的新形态。

在《家风十日谈》即将付梓出版之际,我写下以上感想,是为序。

同类推荐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 老子答问录

    老子答问录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 英雄格斯尔可汗: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英雄格斯尔可汗: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选译的是内蒙古著名民间艺人琶杰演唱的诗体《英雄格斯尔可汗》中的两卷:《镇压十二头魔王之卷》和《北方部落保卫战之卷》。前卷写格斯尔镇压十二头魔王,从魔王手中救出妃子阿尔勒高娃的经过,歌唱了格斯尔的惊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卷写沙赉河三汗为了抢夺格斯尔的另一妃子若穆高娃,乘格斯尔外出镇压十二头魔王之际,发动侵略战争,侵入格斯尔家乡。由于格斯尔可汗的叔父朝通叛国通敌,致使格斯尔的三十员大将和三百名先锋在保卫战中先后阵亡,国土沦入敌手。格斯尔闻讯后,悲愤填膺,决心赶回,严惩敌人,收复国土。诗歌风格简练明快,粗犷遒劲,歌颂了主人公们所进行的激烈悲壮的正义战争,赞扬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脉法

    脉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宫如梦Ⅰ

    清宫如梦Ⅰ

    出生于皇宫,沦为一介婢女,她的身世是个谜;皇宫四处暗藏杀机,她步步为营;身世之谜浮出水面,她走向仇恨之路;拥有倾城之貌,不甘于命运,她想尽办法逃离后宫……
  • 蓼莪

    蓼莪

    一出祭堂,祝荣就又坐在了雨棚里。里面已没几个人了。灵堂里这时也没有了唱经与乐器的声音,但祝荣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接下来还要做些什么,他已经毫不在意。过度的疲倦似乎使他的大脑自觉地进入了休憩状态——他现在只是凭着一种肢体的本能,行走、坐下,再把视线随意地投向某处,然后长时间一动不动。不知过了多久,灵堂里响起一阵呜咽般的海螺声,接着是一个道士低沉而又凄凉的唱经声。祝荣感到一阵阵冷风从肌肤上滑过,又感到四周所有的黑暗都沉沉地压在了心头。没多久,灵堂里又同时响起了鼓声、钹声、锣声、笛声,仿佛千军万马即将起征。祝荣看到灵堂里已有好些穿麻衣或孝衣的人,还有一些站在门口,也随时准备进入。他耐心而又不乏好奇地盯着那边,直到猛地意识到自己也应是其中一员,这才起身过去,汇入了那人群之中。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普曜经

    普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隋书

    隋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凶:三界娇楚

    追凶:三界娇楚

    大学毕业生苏彤偶遇一场奇异车祸,人未救到,却无意发现自身异能。从此一心想要平凡的人生被迫多姿多彩,现象环生,各路人马轮番登场,彻底颠覆她的世界观。糊里糊涂成为X事务所一员,牵扯进离奇命案,穿梭于人间与地狱,又周旋于第五世界。案要破,命要保,甚至连王权斗争都不得不参与。一路走来,敌人不少,知己不缺,只是人人都背负着命运的秘密,今日不知明日事,任一路苦难重重,风云变幻,冥冥中总有希望鞭策前行……
  • 秋季营养食谱

    秋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