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部落是满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祖辈能一直追溯到贝勒杨吉努。1835年,这个家族诞生了一名女婴,她注定要影响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一生中三次垂帘听政,对中国的专制统治长达半个世纪,她就是叶赫那拉。
叶赫那拉的父亲叫惠征,世袭八旗将军头衔,与贵族出身相比,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混得不够成功,到死也就是个道台。惠征在安徽任内去世,女儿仅仅三岁,孤儿寡母只好投奔亲戚穆扬阿。之后与叶赫那拉一同垂帘听政的慈安,正是他的女儿,孩子们在穆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最近几年,针对皇太后的低微出身,不少可耻的毫无根据的谣言四起。其中不少是一些小报消息,不过想通过满足读者对偶像的猎奇心理造成轰动效应而已。但是,毫无疑问,还有些谣言是关于嫉妒、仇恨以及宫廷斗争,一些铁帽子王和皇室官员乐于造谣生事,就是想让叶赫那拉家的人“丢脸”。因为这些人的搅和,京城里人人皆知,南方的老百姓也深信不疑,康有为等人还写书为证。
在说其他事之前,很有必要先强调一下,从努尔哈赤开始,叶赫那拉家族就与皇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他们之间关系一直影响到现代中国。自从叶赫那拉镇压了载垣谋逆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后,皇族与这个强势家族之间的摩擦与斗争从未停止过,戊戌变法后关系更加紧张,紫禁城里危机四伏,只是碍于慈禧的威严没有爆发。最近京城发生了不少事,尤其是直隶总督端方在慈禧葬礼上大不敬被罢免,更是加深了满族阵营的分化,没了慈禧的清政府现在真是四面楚歌。
我们外国人根本搞不懂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党派之争的真实情况,比如家谱、婚配、过继、世仇等等。不过,有件事我们还是清楚的,皇室(他们都姓爱新觉罗)被分为红带子和黄带子,他们都是努尔哈赤及其祖先的直系后裔,因为祖先的关系他们自认为在满族皇族中拥有最尊贵的地位(中国人都认可)。叶赫那拉家族虽不是皇室后裔(家族中的女性嫁给皇帝最多获得个贵族头衔),但是因为家族人数众多,而且前后出了三个皇太后,特别是有了慈禧这样个拥有无上地位和声望的皇太后使他们拥有了巨大的权利。近期发生的事以及慈禧临终安排都预示着,叶赫那拉家族的领袖要求当今的皇太后,也就是光绪的遗孀,要相仿她的姑姑慈禧在摄政期间把持朝政。而且多亏慈禧卓有远见,安排荣禄的外孙继承皇位,这样老佛爷定下的规矩肯定会延续下去。
老佛爷算得上是个强硬的保守派,她生前对直系亲戚打着保护伞,包庇他们僭越礼制的行为,暗中加深了他们与红带子和黄带子之间矛盾,这些事成了京城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
慈禧最喜欢怠慢爱新觉罗家的人,她曾下旨禁止爱新觉罗家的人住在商业区附近,因为她听说他们做了些违法的交易。铁帽子王和努尔哈赤的后裔肯定不喜欢她,但是又担心慈禧削了他们的特权,只好私下抱怨抱怨。
有件事能证明慈禧的英明,一个胆大包天的世袭贵族竟然在紫禁城禁区附近造了一所宏伟的大宅子,可以远眺看见紫禁城部分建筑。没过多久,房子刚竣工老佛爷就没收,并且问罪房主,胆敢觊觎皇宫,随后把新房子赏给了她的弟弟——承恩公。
还有件事也能证明慈禧的宗派观念很重,包庇纵容亲戚。1902年流亡返京后的第三年,新设巡警部,由慈禧的亲信徐世昌任尚书。不久,他就发现经常要和皇亲国戚打交道,这可不是个美差。慈禧的弟弟桂祥就是个刺头,从来不遵守什么规矩,驾车逆向行驶,还觉得是有“面子”的事。一次,一个有正义感的衙役抓了桂王爷的奴才,徐世昌听了此事命令立即放人,但是桂王爷认为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一定要徐世昌本人登门请罪。徐大人三次登门谢罪,桂王爷都没让他进门,直到徐大人跪在王府大门外磕头才算了事。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京城里上至权贵下至小民人人皆知。后来徐世昌又任东三省总督、邮传部尚书,1910年8月又升任军机大臣。但是当慈禧听说她兄弟的事后,立刻把徐大人调离军机处,安排去了奉天。
慈禧的母亲钮祜禄氏,守寡多年,住在锡拉胡同,就靠着外国公使馆区。慈禧当上皇太后后册封自己的母亲为一品夫人。钮祜禄氏聪明伶俐,在家族里也是人品出众。死后和丈夫葬在城西的家族墓地,就在欧洲人的赛马场附近,慈禧为表孝心,又在墓地造了牌楼和大理石石碑。1902年正月,慈禧结束流亡,从正定府乘火车回京,原本决定沿汉口铁路线回京,但是这条线会经过父母的墓地,如果不下车祭奠就是不孝,所以慈禧决定做给那些支持她的人看,改为绕路从城南进城。
关于叶赫那拉童年的记载很少,只是提到亲戚中有个名叫荣禄的,是她儿时伙伴,后来此人在叶赫那拉一生中多次危难时刻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人说其实两人指腹为婚,不过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了。无论怎样,荣禄在慈禧青年时代起到了任何旁人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康有为等一些反对满族统治的人说两人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在热河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咸丰帝还没死。
叶赫那拉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她机敏灵活,再加上野心勃勃、对权利的欲望使她在男权世界出类拔萃。她精通诗画,水平丝毫不逊于英国最著名公立学校的学生,十六岁就熟读四书五经,通晓满文,熟读二十四史,知识赋予她智慧和力量,史书记载,她对自己伟大的一生也早有预感。
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皇子中年纪最大的皇四子继位,年仅十九岁,改年号咸丰。守丧(二十四个月)结束后,新皇帝才能下旨,要求容貌端庄符合年龄的满族少女到内务府报名,等待皇帝的挑选进入后宫。咸丰早先娶了穆扬阿的长女,没等咸丰称帝就死了,这次参加选秀的女孩中就有穆扬阿的次女萨克达以及叶赫那拉。最后萨克达被封为嫔,叶赫那拉被封为贵人,这些妃子与其说是皇帝的妻子还不如说是太后的仆人,很少有例外的。按规矩,后宫最多有七十位妃子,但通常很少能达到。除此之外,后宫还有二千名满族女性,都是仆人,归太监管理。后宫的事太后说了算,连选秀女皇帝也只能看看,没权定她们的等级。
后来,叶赫那拉离家来到了戒卫森严的宫里,断了和家里的一切联系。一位自叶赫那拉入宫就侍奉她的老宫女,在我们的要求下描述了叶赫那拉唯一一次省亲的经过。那是1857年1月,诞下皇子九个月后,叶赫那拉承蒙皇恩,恩准离开皇宫。当天一大早,太监宣旨,告诉叶赫那拉的母亲,她的女儿中午要回来省亲。家族亲朋好友皆欣喜若狂,这真是天大的荣耀。整个胡同的人都出来,争着看贵人乘坐的凤辇和宫里的太监。贵人的母亲和族人(包括一些年纪大的长辈)分列大门两侧,恭迎贵人圣驾。凤辇一直驶入院子里,太监才请贵人下来,贵人直入正屋坐了主座。除了她的母亲和几个年长的族人站着外,其他人都跪着迎接圣驾。然后就是宴会,经过特殊安排,她的母亲坐在她的下首,这等于是认可了她作为皇权继承人的生母的身份。在场的人都觉得贵人亲切随和,宫里的规矩好像对她改变不大,她和姐妹们聊家常,对家里的事也很上心,尤其关心妹妹们的功课。
宴会一直持续到下午,叶赫那拉问这问那聊了好多,冬日天黑得早,太监来请她准备回宫。贵人与家人告别,依依不舍,进宫后又要与家人失去联系,总想着皇上能再次恩准她省亲,不管怎样也得让她的母亲能进宫看看她。最后,她分发了带来的礼物,然后坐轿离去。之后她再也没有回过家,不过,她的母亲后来能经常进宫瞧瞧她。
叶赫那拉自打一进宫就处处讨好太后,凭着她的聪明伶俐又很快讨得皇上的宠爱,1856年4月她生了个儿子,遂了皇上的心愿,她在宫里的地位日益巩固。
叶赫那拉进宫那年,太平军正闹得凶,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一个南方省会城市。那个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参政,并向皇上力荐曾国藩,任命为总司令,提供军需训练湘军,在戈顿将军的帮助下,曾国藩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的叛乱。
慈禧年轻时就有出冲破世俗的勇气,临危不惧的政治魄力和决断力。当时按规定曾国藩要回乡为母守丧三年,但是叶赫那拉却认为规矩也不能临驾朝廷之上,命令他领兵打仗,显示出她天生就是个统治者。
1855年8月,太后驾崩,叶赫那拉因其“勤勉服侍”有功被册封为“嫔”,而她的同伴萨克达已经是皇后了。
当时人们都认为咸丰应该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了,因为清朝的气数已尽。各地都有叛乱,皇帝昏庸无能,老百姓对他谈不上什么忠诚。与前面的五位皇帝比起来,这位皇帝一无是处,连效仿他们编个经典文献或者字典都办不成。不但如此,他二十五岁时还没有儿子,有些先皇十五岁就有儿子了,也被视为不祥。因此,当1856年4月叶赫那拉生了儿子,同时湖南、江西各地叛乱也都被平定局势好转时,大家都认为上天再一次眷顾了皇权。
但是不久,皇上一病不起,瘫痪在床,叶赫那拉母凭子贵,手腕高超,皇后又对政治不感兴趣,她于是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叶赫那拉已经升为“妃”,俗称“懿贵妃”,意思是具有女性美德的妃子。
当时叶赫那拉年轻气盛,她处理国际事务时,根本不考虑外国情况,态度都很强硬,十分傲慢,优越感很强。英军攻打大沽口,慈禧派琦英劝说额尔金勋爵撤离大沽口,被勋爵拒绝后。慈禧大怒,竟然赐琦英一条白绫,让他悬梁自尽,还说这是“皇上的宽容仁慈”。她还劝说皇上拒绝钦差去广州与英国商谈贸易,直接导致了一年后英国人的野蛮侵略。从那个时期的历史记载或者私人日记里,我们能发现没人关心皇上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凡事都是叶赫那拉说了算,而她那时不过是个妃子,年仅二十二岁。
为了防止混淆,有必要解释一下,叶赫那拉是她娘家的姓,进宫前用的。直到当了皇太后(西太后),虽然也用这个名字,但通常被称为“懿贵妃”。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她的尊号是“慈禧”,前面还有很多的敬语。老百姓一般都喊她“皇太后”或者“老佛爷”,特别在她晚年,北方人一般尊称她“老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