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垂帘听政的头几年,慈禧处理政治颇有艺术和手腕,使性情温和的东宫太后逐渐退居幕后,同时又成功镇压了太平军,一度非常得意。太平军这支叛军在1850年揭竿起义,使千疮百孔的清政府受到摧枯拉朽的打击。中国的历史学家(他们通常相互借鉴)都认为镇压太平军全靠了曾国藩,他是儒学大家,忠勇之士,家喻户晓。当然他的幕僚左宗棠也功不可没。儒家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虽有弊端,但中国人从中受益匪浅。
作为统治者,慈禧知人善用,尤其是善于发现军事人才,除非有时候相信迷信才会犯错。慈禧一开始只是听说一些关于曾国藩的传奇故事,说他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后来与曾国藩熟悉后,慈禧非常钦佩曾国藩的人品和才华。除了荣禄,没有其他人能获得慈禧如此厚爱,而荣禄是满族贵族,曾国藩不过是来自湖南的一个乡绅。一个中国人告诉我们有关太平军的事,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时候曾国藩忠君报国,而年轻的慈禧已经掌握了独一无二的皇权。咱们先说说太平军的最后失败,我一个英国人,作为目击者,已经对此事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但是看了官方的诏书和文件,倒引起了我的怀疑,而且事实证明这些怀疑非常有历史价值。
1861年事比较多,先是咸丰八月驾崩于热河,然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接着北京恢复和平,再有就是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1860年10月恭亲王签订和平条约后,首要任务就是借用外国入侵势力打击叛军,这支军队在长江流域逐渐壮大,引起朝廷的焦虑。有件事很值得深思,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有意义,当时英法联军在上海集中兵力准备入侵中国北方,长江流域的各省官员竟然请求他们援助镇压叛军,请求遭拒后他们指责英国政府不明智,忽视他们在最重要的商业中心的本国利益。英军是常胜之师,这个就不用再解释了。1862年,他们把叛军围困在江苏省内,1863年英政府同意戈登将军参与指挥作战,战争形势立刻有利于清政府,为曾国藩扫清了障碍。1863年10月清军收复苏州,1864年7月收复叛军首都南京,叛军首领之子自杀身亡,这标志着叛军最终被成功镇压。一开始欧洲舆论普遍认为要严格保持中立,甚至还有人认为应该推翻中国腐朽的统治阶层,为了帮助清政府,英法联军牺牲了不少人,包括一位法国海军上将,然而,曾国藩在上报朝廷的捷报里,不仅没有提到戈登将军的功劳,竟然指责他残忍的对待手无寸铁的犯人。曾国藩认为战争胜利完全归功于咸丰皇帝的英明神武,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他们对皇权怀着无上的敬畏(日本人也有这种观念,在一个日本将军的捷报里几乎可以看见一字不差的表述),真实情况一般不会写入奏折里,更别谈我们这些外国人的那一点点帮助了。对于曾国藩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来说,事实并不重要,他知道这个戈登,帮助指挥围剿叛军一年多的人,正是那个刚刚洗劫了颐和园的戈登!
收复南京,慈禧非常高兴,以小皇帝名义颁发的诏书里,以她特有的文字风格描述了整个事件以及嘉奖令。以下内容是这份诏书的部分内容,这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慈禧性格的认识:
收复南京诏书
刚刚收到曾国藩二百里加急捷报,胜利收复南京。叛匪头目之子自焚,彻底摧毁太平军主力,活捉叛匪首领两个。细读奏折,我们真是欣喜若狂,应该普天同庆。自道光十三年起,叛匪头目洪秀全带着这帮剪辫子的逆贼开始作乱,从广西迅速流窜至湖南、湖北、长江流域各省,一直到达直隶及山东,足迹遍布南北,真是无孔不入。咸丰三年(1853年),南京沦陷,叛匪就地另立伪朝廷,涂炭生灵,不计其数,恶贯满盈,人神共愤。
先帝龙颜大怒,命湖广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负责督战。官文清剿湖北境内叛军后,继而东进,准备肃清江苏省内叛军。后来曾国藩收复南京,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负责剿匪,他不负重托,功勋卓著。1861年,虽已收复江苏、浙江两省半数城镇,但是先帝仍悲痛不已,竟于当年驾崩,未能亲眼目睹彻底镇压叛军。我登基之后,遵照先皇及两宫皇太后旨意,任命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江南四省军务,统一指挥作战。
曾国藩有勇有谋,他命彭玉麟和曾国荃联手,水陆同时剿匪,收复城镇百余座,剿灭十余万去南京增援的匪军,并割下他们的左耳。使南京陷于完全孤立无援的境况。本月初,南京城外军事防御被摧毁,剿匪三万余人,叛匪称他们会在城内负隅顽抗到底。
据曾国藩奏报,自我军攻陷南京外城后,叛军在城内加强防御,我军成功登上龙脖子山,修筑炮台,对城内日夜轰炸,双方发生激烈对攻。16日黎明,我军集中兵力冲锋,在城墙上炸开一个六十尺宽的大口子,我军跨过裂口,一下涌进城内,叛匪引爆炸药库,我军伤亡惨重。我军将领杀一儆百,遏制住逃跑势头。
(此处略去战争详情)
凌晨一点左右,叛匪头目及首领住所火光四起,其中一人带着千余随从从主殿逃出,在南门附近的民房里避难,随从七百余人被杀,此人被俘,在他身上搜到玉玺两枚,金印一枚。凌晨三点多,大约一千多人的叛军身穿清兵服装,企图从天和门的地道出逃,被我军骑兵追捕,在湖熟村活捉干王李万材。据李万材交代,太平军有七个王爷准备趁黑逃出城,被我军诛杀。经其他叛军证实,叛匪头目洪秀全一个月前已经服毒自杀身亡,埋在伪皇宫的院子里。他的儿子幼天王继位,南京城被攻陷的时候,他自焚身亡。还有一个头目李秀成身负重伤,在他藏匿地方的附近,同时又抓获了洪秀全的兄长。三天之内,剿匪近十万余人,其中包括三千多的所谓的王、将军还有大小官员。战争胜利全凭老天保佑,祖宗庇护,靠的是两宫皇太后慧眼识珠,积极选拔人才,加上内外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才最终获胜。以此慰藉先帝在天之灵,举国同庆。先帝在世未能目睹胜利,我们深感不安,胜利之荣耀愧不敢当。叛乱持续十五年,南京已沦陷十二年,摧毁南方数省,占领城镇百余座,悲惨之状难以想象,我军将领栉风沐雨,克服艰难困苦才最终取得胜利,劳苦功高必须予以嘉奖。首先要给曾国藩记头功,他带领训练有素的湘勇,转战省内,挽救湖南多座城市免遭彻底摧毁。接着,收复武昌,肃清江西省内叛乱分子,继而东进,接连收复多座城镇。曾国藩智勇双全,才干卓越,领导有方,不辱使命,赐封太子太保衔,世袭一等毅勇侯,赏戴双眼花翎。
(曾国藩的弟弟也被封侯,下面还有长长的赏赐名单)
一旦发现匪首洪秀全尸体,立即砍下首级,在南方各省巡游,以平民愤。派两名官员去南京,把俘虏的叛匪头目押往北京,凌迟处死。
诏书还宣传,小皇帝将亲自前往太庙祭祀,纪念牺牲的勇士,感谢神灵的庇佑。
一个中国人记录了洪秀全自杀的过程:
自清兵攻克沐阳后,南京城里的叛军就像困在笼子里的野兽,绝望没有出路。四月初,南京城就被团团包围,毫无出逃的希望。口粮在减少,一天吃一顿,少得可怜,“天王”命人把树根和叶碾碎然后揉搓成丸子,还说“这是来自天堂的甘露,宫里也吃这个好久了”,他还命令每家每户都要收集十担这种食物,都储存到宫里去。有些愚昧的人还听他的,不过不少人根本不理会。
“忠王”李秀成从沐阳逃回南京,一进城,他就击鼓鸣锣,通知洪秀全和其他头目上朝议事,局势危急。洪秀全傲慢登上皇位,说“上帝神谕,圣父圣兄(基督)命我下凡,统治世界,我有何畏惧?去留你们选择,我的江山固若金汤,你们不保卫自会有人来保卫。我会指挥十万天兵天将,清兵怎么可能入城呢?”李秀成听到这番疯言疯语,泪如雨下,离开大殿。
但是还没到五月中旬,洪秀全就意识到南京城注定在劫难逃,彻底绝望,他把毒药混在酒里,举起酒杯,大叫“非天亡我,是我抗天命”!大叫几遍后一饮而尽。当夜毒发身亡。临终之言虽有愧意但无悔改之意。根据他们的宗教,不用棺材,而是用绣龙黄缎把他裹起来,埋在宫苑一角。他的部下封锁死讯,推举他的儿子继位,人称“幼天王”。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官兵士气重挫。
在奏折里,曾国藩提到挖出洪秀全尸体的经过:
尸体从头到脚都是用绣龙黄缎包裹着,光头,胡子灰白,验尸后砍下首级,焚烧尸体。据当时参与掩埋尸体的,一个黄姓妃子说,洪秀全已经很少上朝,所以死讯瞒了十六天。洪的伪印已经差人送往京城,以备存档。